课堂理答的误区及对策

2016-05-07 05:38唐建锋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6年4期
关键词:误区小学数学对策

唐建锋

[摘 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理答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率。但现在很多教师的课堂理答存在简单肯定、缺乏追问,只重结果、不顾过程,操之过急、引导不足等误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正确数学学习、错误数学学习与模糊数学学习等情况,采用巧设悬念、深入追问,追本溯源、引导反思,将错就错、欲擒故纵等方式进行智慧理答。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理答 误区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1-057

所谓课堂理答,是指教师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回答或学习情况进行的即时回应与评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理答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率。有效的课堂理答能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起“推波助澜”的作用,不恰当的理答则无法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数学学习。教师要正确认识理答的本质和内涵,走出理答的误区,让有效的理答催生高效的数学课堂。

一、课堂理答误区剖析

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及组织的教学活动的反馈结果不外乎存在三种情况:正确、错误和模糊。但很多教师在课堂上不能正确把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采取的理答方式不恰当,造成课堂教学低效化。

1.正确时——简单肯定,缺乏追问

在课堂教学中,课堂理答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的一种重要方式。但许多教师对学生的正确反馈往往只是用 “好”“不错”“很棒”等简单的评价语进行理答。这样的理答虽然表明了学生的肯定,但却过于简单,并不能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成就感和快感,也不能有效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数学思考。

2.错误时——操之过急,引导不足

小学生的思维水平还不高,他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经常会犯错。但是在课堂上,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往往十分紧张,没能把学生的错误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资源进行利用。一旦发现学生出错,教师不是通过“请你再想一想”的理答方式终止学生的数学学习,就是通过“谁来帮助他”的理答方式把机会转移给其他学生,甚至通过“老师认为……”的理答方式直接向学生抛出答案。这些理答方式都操之过急,缺少对出现错误的学生进行深入引导,导致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无法向思维深处迈进。

3.模糊时——只重结果,不顾过程

由于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差,他们在向教师反馈学习结果时,经常会出现认知模糊的现象,主要体现在一知半解、缺乏条理性与系统性等方面。很多教师面对学生模糊的学习状态时,往往只是对学生数学学习结果的好坏与否进行简单评价,而对学习过程不予以评价。这样的理答方式只注重结果,不顾学生的学习过程,并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数学探究与反思,导致课堂教学效果无法提高。

二、课堂理答策略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不仅要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积极性与主动性,还要根据学生的正确数学学习、错误数学学习与模糊数学学习等情况进行有针对的智慧理答。

1.正确时——巧设悬念,深入追问

(1)故弄玄虚,故装糊涂

在课堂上,面对学生的正确回答,教师可以采取故弄玄虚、故装糊涂的理答方式进行深入追问,使学生通过更深层次的探究完成对数学结论的本质化概括。

例如,教学“三角形三边关系”时,一位教师在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出 “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一结论后,通过大屏幕上向学生出示分别长2cm、3cm、6cm的三根小棒,并给出“6+2>3”和“6+3>2”这两个算式。

师:同学们,这三根小棒可以拼成一个三角形吧?因为“6+2>3”,且“6+3>2”,满足“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条件。

生1:不对,这三根小棒是拼不成三角形的。

师(深入理答):为什么不对呢?你们刚才不是说“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吗?

生2:虽然“6+2>3”“6+3>2”,但“2+3”小于6,所以这三根小棒拼不成三角形。要最短的两条边加起来大于第三条边才可以。

师(理答):你把这个结论深化了,能具体说一说吗?

生3:三角形最短的两条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生4:三角形任意两条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师:(理答)“任意”是什么意思?

生5:“任意”就是“随便”的意思。

以上案例中,教师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正确回答不只是进行简单的肯定,还通过故弄玄虚、故装糊涂的理答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这样的理答方式是智慧的,能加深学生对结论的理解程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及时点拨,引向深入

在课堂教学中,面对学生的正确回答,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回答内容,找准切入点,及时点拨,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探究学习。

例如,教学“轴对称图形”时,一位教师在学生掌握“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概念后,向学生出示了长方形、正方形、等腰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直角梯形、圆等六种图形。

师:同学们,大屏幕上的六种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哪些不是?

生:长方形、正方形、等腰三角形、圆形是轴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直角梯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师(理答):看来你们对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已经掌握得很好了。长方形、正方形、等腰三角形、圆形这四种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生:它们对称轴的数量不相同。

师(理答):你能具体说一说吗?

生:长方形的对称轴有2条,正方形有4条,等腰三角形只有1条,而圆有无数条。

以上案例中,教师并没有满足于学生正确的回答。当学生能够对这六种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进行准确判断时,教师通过深入追问,再次引导学生从对称轴数量的异同进行深入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理答极具引导力,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能够得到有效培养。

2.模糊时——追本溯源,引导反思

(1)刨根问底,追问启发

在课堂上,当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回答不够准确或者比较模糊时,教师要善于用刨根问底的理答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的思维逐步走向清晰化。

例如,教学“20以内进位加法”的复习课时,我与学生有过这样一次对话:

生1:这个加法表如果横着看,加法算式的得数都是一样的。

师(理答):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律呢?

生2:因为第一个加数在一点一点变小。

师(理答):嗯,对的。第二个加数有规律吗?

生3:第二个加数越来越大。

师(理答):一个加数变大,另一个加数变小,它们的和一定不变吗?

生4:这些加法算式的第一个加数每增加1,第二个加数就减小1,增加和减少的数相同,刚好抵消,所以和不变。

以上案例中,教师刨根问底的理答方式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规律的深刻认识。学生原来对数学规律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化,在教师的一步一步追问下,得以逐渐清晰,使得课堂产生无限的张力。

(2)随机应变,引导质疑

教师不能只通过简单说教的方式给学生讲清数学思考的过程,还应该随机应变,引导学生去质疑。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时,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今天学习的平行四边形与以前我们学过的长方形有什么关系?

生(集体回答):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很像。

师(理答):你们觉得哪里像?

生1: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对边都相等。

生2:这两种图形的对边都是互相平行的。

生3:它们相邻两个角的和都是180度。

师(理答):你们刚才说的都是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这说明了什么呢?

生:长方形也是平行四边形。

以上案例中,教师通过随机应变的理答方式有效地引导学生去质疑,去思考,从而让学生回归到正确的思维上来,使学生对“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这一知识点的理解更加深刻。

3.错误时——将错就错,欲擒故纵

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出现学习错误是很正常的。教师不能回避,而应该以这些错误为切入点,通过将错就错、欲擒故纵的方式进行理答。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时,出示了几个正方形让学生计算其周长与面积,学生计算完毕后,教师组织他们进行反馈。

生:在计算边长是4分米的正方形时,我发现这个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是相等的,都是16。

师(理答):你真棒,不仅会算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而且还得出了这样一个深刻的结论。那么,你能不能到黑板上把这个边长是4分米的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描一描,看看是不是真相等。

学生一听教师这样表扬他,便很高兴地到黑板上动手描了起来。但描到一半时,他停了下来,说:“老师,我刚才说的那个数学结论是错误的。”

师(理答):是错误的?错在哪里呢?

生:我在描的时候发现这个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结果虽然都是16,但是它们是不能进行比较的,因为周长是16分米,表示长度,而面积是16平方分米,表示的是正方形的大小。

以上案例中,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将错就错,欲擒故纵,使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改正。

总之,课堂理答是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门教学技术。教师要善于通过智慧理答将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向深入,让课堂教学生成更多的精彩。

(责编 吴美玲)

猜你喜欢
误区小学数学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冬季洗澡的误区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2018年理财,要警惕这些误区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