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对小学数学课堂趣味性的影响探讨

2016-05-07 02:27卢必梅
读写算·教研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情境教学趣味性小学数学

卢必梅

摘 要:情境教学,顾名思义,就是在课前导入或者进行课堂内容时,教师有目的、有层次地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情境,或者基于生动的语言描述将晦涩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最终达到帮助学生理解的一种教学手段。小学数学相对于其他科目,在逻辑思维以及思考方式上有一定难度,就教学内容来说,比较枯燥,偏于理性化,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设定相应的情境,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教学;趣味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8-343-01

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想象力丰富和注意力不集中等特点。因此,要想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一定要提高课堂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来。对此,小学数学教师积极转变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这一新的教学模式,有效改善了课堂学习气氛,提高了教学效率。因此,本文加强研究情境教学法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也是一个过程。它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个性、体力,并形成一定思想品德的过程。教师要创设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就要尊重每一个孩子的心理感受,肯定他们的一切努力,保护和激励他们所有的创造欲望和尝试,给学生参与学习和思考问题的时间,还要给学生发表言论和合作交流的自由。教师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注意营造合适的情境,使抽象问题形象化、具体化,使学生不断产生兴趣,从中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教师要经常使用鼓励的方式,让全体学生的自信心都能得到激发。尽量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练习的机会,使学生产生愉悦的感受和成就感,这种情感会促使学生保持对数学的浓厚兴趣,进而产生不断克服数学学习困难的勇气。教师要想方设法创设最佳课堂情境来激励学生学习的动机与兴趣。让学生乐与参与和分享,敢于竞争和展示,最大限度地挖掘每一位学生的潜力,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此外,教师微笑的面容、亲切的目光,可以消除师生间的鸿沟,缩短师生间情感的距离,可以给课堂定下一个愉快而安详的基调,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

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的重要条件。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从中感悟到数学的乐趣,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在创设生活教学情境时,一要选取现实的生活情境。教师可直接选取教材中提供的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进行加工或自己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素材作为课堂情境;二要构建开放的生活情境。教师要对课内知识进行延伸与拓展,将抽象知识学习过程转变为实践性、开放性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大胆提出猜想,不断形成、积累、拓展新的数学生活经验。

三、问题式情境创设,提高课堂教学趣味

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开始对“有用”、“有挑战性”的数学更感兴趣。所以教师在创设情境中更应关注学生的数学思考,设法给学生经历“做数学”的机会,让他们在开放性、探究性问题中表现自我、发展自我,从而感觉到数学学习是很重要的活动,并且初步形成“我能够而且应当学会数学地思考”。如在讲《比例尺》一课时,教师课前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画出学校教学楼的平面图,尽管学生认真努力,但画出来的平面图五花八门、不尽如人意。老师让学生找出画不好的原因,学生通过讨论认为,遇到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方向不知道怎么确定,一个是不知道实际的距离画在纸上应当画多长。因此造成所画的平面图不是自己头脑中理想的结果。这时教师因势利导:我们先看第二个问题,你们认为实际的距离画在纸上应当怎么画就准确了。学生积极思考,认为应当把实际的长度都缩小相同的倍数画在纸上。看到在这里,教师没有直接讲比例尺的知识,而是创设让学生画教学平面图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进而产生学习的需求,从而使学生知道了数学的来龙去脉,解决了数学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过程,认识了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使学生把数学学习作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渴望,从而学到了有用的数学。

四、创设操作情境,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的。因为这种发现,理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而这种发现又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获取的。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尤其是探求新知时,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思维材料,设置“动境”,使学生借助已有知识、技能,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新知的主动探究。如,在教学“梯形面积公式推导”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一个“动”境:让学生利用备好的纸板剪出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当学生剪好后,要求学生分组检查剪的情况,随后,老师设问:“哪个小组能利用手中的纸板,把它们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学生独立摆拼。紧接着老师又问:“你所拼成的图形的底、高、面与其中一个梯形的底、高、面有什么关系?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看谁能总结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来。”学生们通过观察,借助已形成的表象,很快推导出梯形的计算公式。最后,老师又引发学生再次探讨“为什么公式要除以2呢?”这样,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通过动眼观察、动手摆拼,动脑思维的自主探究,获取了新知识。同时,创造性思维也得到了锻炼。

伴随着教育的发展和进步,老师可以尝试情境教学的策略增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变静为动,变被动为主动,拓展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让学生们在学习的同时,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让他们做全面发展的人。

参考文献:

[1] 常碧军.小学数学课堂趣味性教学探析[J].2009.3.

[2] 汪秉彝.论中小学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的数学学习[J].数学教育学报,2001(4).endprint

猜你喜欢
情境教学趣味性小学数学
“揪”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情境教学模式探究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把握民生新闻趣味性的几点思考
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