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晓林
摘 要: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为中国文学赢得国际声誉的作家之一。鲁迅先生的作品独树一帜,形象经典,思想深邃,深深地影响着整个民族的精神和文化。鲁迅先生的作品很早就被应用到中小学生的教材当中,鲁迅先生的作品题材价位广泛,兼具艺术性与文学性,学习鲁迅先生的文章不仅仅是对经典致敬的一种方式,更加能够给学生带来审美体验,提高学生的文学功底。
关键词:高中语文;鲁迅作品;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8-202-02
文学是对现实生活的刻画和描写,是对现实世界的形象反映。鲁迅先生是20世纪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是现代白话文大师,他创作的作品,篇篇经典,成功的奠定了中国现代的文学传统。鲁迅先生的很多作品都被引用到中小学生的语文教材当中,通过对经典作品的品读和理解,能够了解那个时代人们的生存状态以及社会形态,感受诸多历史事件对人们生活和心理的影响。对于中学生而言,有助于深化他们的思想,提高他们对文字的鉴赏能力和运用能力。本文笔者将探讨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对鲁迅先生作品的教学策略及体会。
1、精读课文,初识先生作品
在高中语文的教学课堂中,精读课文是教学进行的第一步。精读课文,可以促进对鲁迅先生的思想感情的深刻理解。对于教师而言,精读课文是教学开展的关键环节。通过对课文的精读,细细体味鲁迅先生描述的社会情境以及当时人们的心理状态,寻找鲁迅先生所采用的语言技巧,文字技巧以及表达手法。教师通读课文之后,对教学内容就有了大概的轮廓,从文章中提取何种语文精华,以及具体教授学生哪一部分,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科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时当然不能仅仅停留在精读课文,借鉴教参,照本宣科的阶段,教师自身应该增强对鲁迅先生的了解,结合鲁迅先生的生平,深入当时的社会思想对于教学开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对于学生而言,精读课文,相当于预习课文的一部分,通过精读课文初步体会鲁迅先生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人物形象,初步掌握不同人物之间不同的性格特点。学生精读文本需要强调的是,所谓精读并不是阅读次数的多少问题。教师可以在上一节课结束时,作为作业任务或者课堂任务的形式来布置,要求学生在对文章精读之后,对全文按照所写内容进行分段,并总结每一段描写的主要内容,以及主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或者采用抄写的形式对文章进行细致品味。鲁迅先生的文章内容大多比较深刻,学生精读课文更加利于对文章的行文思路进行把握,挖掘文章深处的思想感情与社会现实,从而有利于下一教学环节的进行。
2、小组学习,增强协作提升
本着素质教育的理念,创新形式与教育方法成为客观要求。鲁迅先生的文章多是当时社会的病态展示或是人们社会心理的反映。学生小组学习,是创新教学的一种形式。教师在教学内容开展之前,对学生进行分组,采用研究的形式对教学内容展开讨论与探究。在这一环节,教师可以采用任务型教学法,向学生布置一些思考和练习,引导学生对鲁迅先生的主要思想感情以及文章主要表现的社会形态进行感受,并选出组内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以人教版第四册的《药》为例,为学生布置一些思考练习,第一,阅读全文,感受和理解这篇小说的艺术形象及其意义,结合历史知识与作者的生平背景,讨论这篇小说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答案有以下几种作为参考:本文主要表现了革命的不彻底性以及对革命自身脱离群众等特点;本文主要表达了亲子之情以及革命者的悲哀;本文暴露了当时社会国民愚昧落后的弱点;还有人说本文歌颂革命先烈的伟大牺牲精神,号召人民奋起振作,不要让革命先辈白白牺牲。第二,精读课文,指出这篇文章的两条线索,并结合文章,指出这两条线索在何处连接,何处交织与融合,说说作者这样安排线索的主要意图,对表现文章主题有什么作用。《药》一文的主演教学内容,应该是感受本文的人物形象、把握文章结构以及主要表达的主题。通过小组任务学习,对教学内容深入探讨,不但可以集思广益,充分吸收学生的各种想法,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而且能够锻炼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增强他们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学生的素质培养。
3、教师指导,促进学生理解
由于鲁迅先生文章的深刻性以及所表达的时代性特点,学生凭借自身的阅历以及理解能力来学习,是完全不够的。这就需要老师的教学指导。教师的教学指导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课上教学指导。课上教学指导主要是在学生表达自己的理解自己思想之后,老师针对学生表现进行总结概括,指出学生由于鲁迅先生文章的深刻性以及所表达的时代性特点,学生凭借自身的阅历以及理解能力来学习,是完全不够的。这就需要老师的教学指导。
教师的教学指导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课上教学指导。课上教学指导主要是在学生表达自己的理解自己思想之后,老师针对学生表现进行总结概括,指出学生的优秀与不足之处,并对学生所表达的思想加以补充和更正,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文意。第二,课后拓展指导。拓展教学主要针对鲁迅先生的生平经历对学生进行普及,结合历史社会背景,了解鲁迅先生的其他文章,并且把握鲁迅小说的共性和个性。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具有文本意识,把握小说的人物和环境。鲁迅小说具有极强的表现力,他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塑造了狂人、孔乙己、祥林嫂等典型鲜明的人物形象,深刻描绘了旧中国的社会图景。鲁迅先生作品的高度在于他对国民性问题的深刻探讨。描绘了在当时旧社会的大环境下,国民的病态心理。基于这样的背景,我们也不难想象孔乙己与祥林嫂是怎样死于一个非爱的人间。
堂中鲁迅作品的教学策略。鲁迅先生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的作品引发了人们对于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思考。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引入鲁迅先生的文章,不仅仅对于语文能力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有利于学生深化思维,引发高中生的人生思考,为即将成人的高中生指导人生道路。
参考文献:
[1] 曾招洪.对中学鲁迅作品教学的几点思考[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21):77.
[2] 石建荣.摭谈中学语文教科书中鲁迅小说作品的文本解读[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14,(3):108-109.
[3] 姜野军.为人生寻路——高中鲁迅作品教学的另类视角[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03(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