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生本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教学理念的几点思考

2016-05-07 01:22李正军
读写算·教研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生本课堂教学理念思考

李正军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生本课堂”教学观念日益渗透于教师教学行为,教学实践中,要真正落实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务必强化自身教学理念的转变。

关键词:生本课堂;教学理念;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8-164-0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生本课堂”日益渗透与教师的教学行为中,其教学模式中强调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即研究性学习,真正落实“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培养人材,以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对学生、教学工作,教学评价都要有一个新的认识。其实教师的教学理念是教育改革、课堂教学的变革,以及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的关键,本文就教师教学理念的转换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求同存异,从同一要求到面对全体

课堂教学是将同一知识点传授给不同的学生。由于已往的教材比较突出学科的知识体系和考试的严峻事实,使得课堂教学往往是按照考试的知识点和能力要求进行,教师在教学中就从知识和能力上瞄着考试。课堂内外常常是同一要求、同一练习、同一作业、同一评价、同一要求之下必出现一些学生在陪读,失去信心,一些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相当多的学生在浩繁的习题中日夜苦读;同一要求之下,使学生本来具有的好奇心和丰富的想像力慢慢地消失。同一要求不是面对全体学生,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新课程改革,“以生为本”成为教育本质内涵,要求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素质教育,承认每个学生都是惟一的,每个学生不可能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不可以同样的速度,沿着同样的一条路径到达相同的终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心理要求,不同的求知愿望,教师对他们要有不同的要求,要允许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教师要为学生的进步、成功及其发展提供和创造条件,使他们都有所收获,有所提高,都能获得一些成就感。养成自觉学习、资源学习的内在需求和激情,使人产生对生活持乐观态度,把艰苦的学习任务变为乐于接受的事情,能使学习的注意力较长时间地集中,能提高思考问题敏捷程度。教师在“生本课堂”教学模式中,落实求同存异的理念,从统一要求推及到全体学生,不仅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更能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二、教学易主,从“教会”到“会学”

教学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在应试教育时代,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教会学生知识,体现教师的主体地位,以教为主;新课程改革实施以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全面推进,“生本课堂”教学模式,体现“以生为本”,教师和学生角色发生了转变,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不仅使学生学会了相应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从中培养学生会学知识的能力,并且有终身学习的意识。

科学家劳厄说:“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能力。教育无非是在学校里学到的东西都遗忘掉的时候,所剩下来的东西。”“所剩下的东西”其中必然有学生的学习能力。现实中,新课程改革已推行了好些年了,但很多教师仍然转不过弯来,总是尽自己最大努力在课堂上把要向学生介绍的概念和规律、列举的典型例题,运用概念和规律解决问题时要注意的问题讲全、讲细、讲深、讲透、讲到位。由此看来教师仍然是知识的传递者,学生仅是知识的接受者,可能短期效率不错,但不利于学生的长足发展,但是,如果把学生看做教学活动的主体,以学生的学习为主,则彰显学生发展的主体,可能短期效果不是很明显,只要自己有思想、有行动,是一定会取得实效的。不仅让学生学习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参与了知识形成的过程,理解了知识的发展过程,也使学生从学会知识到会学知识。

“生本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力图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知识发展的过程。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一定要有独立思考,加工内化、知识重组、用中活化的经历。实验探索开始必须给学生一定时间和空间,不要怕失败,教学探索之初,表面上看起来,可能会不“高效”,但从发展的角度,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角度看却是“高效”的。可能教学时间比较久远的老师,都有深刻的体会,课堂上教师讲的知识再多,也跟不上知识更新的速度,只有使学生具有会学知识的能力,才能享用终身,才适应未来的学习化社会。教师领会新课程改革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转换,强化自身的职责意识教会学生会学,才会体现“生本课堂”的价值。

三、发现释疑,从“解决问题”到“发现问题”

新课程改革是以发现学习为主,培养学生善于在文本中发现问题,并积极探索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前教学大纲明确提出:要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把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变成培养学生“应试”能力。以题海战术,把学生训练成答题考试的机器,学生整天是死记硬背和做题,反复训练,不仅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严重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理解分析归纳能力的培养,还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觉性,阻碍学生的自立发展。教育改革从目标观念入手,从“以生为本”落实“生本课堂”教学模式,高度尊重学生,建立平等师生关系,全面依靠学生,营造了浸润着民主、平等、激励和谐的人文课堂环境,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把学生当作学习任务的“首要责任人”,组建起“学习共同体”,与学生平等地交流和探讨,让学生的心智和心灵能自由自在的飞翔,学生在质疑问难和讨论交流中获取知识,提升能力,感受到成功的愉悦。增强学习的信心核动力,自觉主动地从文本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全面落实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总之,“生本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教育本身就是对人的培养,所以培养对象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明确了“生本课堂”的主体地位实践教学职责,落实学生素质和能力培养,才能真正体现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本质内涵,实施教育教学的职责,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生本课堂教学理念思考
“课堂教学结构改革”主题调研及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景—问题”教学模式研究
循循善诱,实施生本化初中语文课堂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