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丹蓉
摘 要:强化学生综合素养,已经成为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内容。教师要从每个教学环节入手,关注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并培养他们相互合作,互帮互助的精神,在他们相互研究、分析的过程中掌握学习的方法,获得数学知识,从而达到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本文针对小学数学自主、互助教学模式进行具体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互助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8-110-01
小学数学自主、互助教学模式是目前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趋势,也是培养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有效手段。小学数学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并综合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也能够全面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
一、巧设悬念,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意识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发现、研究、挖掘的意识,而这种意识在儿童精神世界尤为强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师应该通过设置悬念,开展比赛等方式,激发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潜在意识,进而主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实现学生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方式的转变。
比如:“被3整除的数”这个知识点,教师可以为学生设下这样一个悬念:同学们,你们随意报数,我可以快速知道所有数是否可以被3整除。这个时候学生会觉得很惊讶,进而纷纷报数,想要去验证教师的说法。在验证之后,学生惊讶的发现,教师的判断不但快速,而且都非常正确。这个时候他们的求知欲望更加强烈,想要知道老师到底是怎么做到的。此时教师布置学习任务,组建学习小组,让他们自己分析,互助学习,他们就会马上投入研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和质量会更高。
二、探究规律,鼓励学生自学、互助
数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对于学生逻辑能力、分析能力的要求很高。所有的数学知识之间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们将这种联系称之为规律。也可以说,小学数学教师如果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到这些规律,那么很多数学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合作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动手操作,通过这样的方法发现数学规律,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比如:“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教学,教师在课堂上设置一个专门让学生动手操作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利用常用的学习教具——小纸板,让学生自己剪一剪,拼一拼,同时教师在一旁指导,最终教师和学生一同总结出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学生能够了解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规律,在以后的学习中,一旦遇到这一类问题,他们就可以触类旁通,实现知识的迁移。
三、创设情境,小组成员互帮互助
情景教学是目前小学教学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教学方法,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实现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从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入手,为学生创建一个个生动、有趣、鲜活的学习情境,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学习积极性高涨,最终转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求学生小组合作探讨,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讨论,互帮互助,学习效果必然得到提升。
比如:在进行“用乘法口诀进行表内乘除法的口算”这个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学生最喜欢的动画形象“熊大、熊二”编成故事:有20个桃子,5个小动物,这个时候熊大和熊二可为难了,它们要怎么分,才能够让每个小动物都获得一样多的桃子呢?然后教师要求学生开始合作学习,并点拨他们要记得集思广益,不要拘泥于一种方法,小组成员各抒己见,一同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任务。
四、重视对学生的评价,以评价促“自主”
课堂中的评价是多元的,既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有学生对学生的评价,更可以是学生自己的自我评价。
1、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适当的评价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保持旺盛的学习精神。因而,在自主学习的课堂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对学生的评价,这种评价不仅表现为一些鉴定性的语言式的评价,更多的应是教师的一种手势、一个眼神、一种默许、一种认可、一种赞同、一个微笑,等等,以此给学生以激励和赞许,使他们能更主动地发挥自己学习潜力。尤其对中下等学生,更要在细微中看到他们的进步,对其有见地的回答给予充分的肯定、赞扬,尤其能使他们摆脱那些优生的阴影,树立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在学习中更主动,更自信。
2、学生对学生的评价
生活在群体中,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同伴的认可。为了得到同伴间良好的评价,他们都会努力的表现自己出色的一面。教师在教学中有效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能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自主性。
3、学生的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不仅能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更是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适时地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也是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方面。
现在的课堂上,经常能听到“嗨、嗨、嗨、你真棒!”的赞扬,经常能听到“啪、啪、啪”的表扬的掌声,回答好的学生额头上有的甚至能贴上几颗金星,回答得不好的学生也能意外地得到教师翘起的大拇指。
其实,过多外在的奖励并不利于培养学生内在的持久的学习兴趣。在上述片段中,教师用的赞赏实在是太多太滥了,这样的鼓励已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和意义。学生在此起彼伏的掌声中会渐渐褪去应有的喜悦,长期下去,也只能带给他们更多的“迷失。”学生的创造性的回答一定要肯定和鼓励,学生错误的回答,既要指出不足,也要抓住可取之处给予鼓励,不可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只有在客观的基础上,坚持鼓励为主的原则,才是富有魅力的有价值的评价!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学中构建自主、互助的教学模式,是顺应教学改革要求的重要举措,也是全面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实现被动学习向主动探究转变的重要手段,本文对此进行了几方面的分析,希望能够对我国小学教育工作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
参考文献:
[1] 张月红.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J].学周刊.2016(07)
[2] 郑金阳.谈在数学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的重要性[J].教育现代化.20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