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书增
一、树立文体意识
因文设题,拟题,标题因文而异。人们常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那么透过这双“眼睛”,就要能让读者一眼就看到文章的体裁,因此就要做到因文设题。记叙文的题目大多着眼于人物、事件、环境,用形象思维;议论文的题目着眼于论题、论点、论据,用逻辑思维。只有如此,作文的题目才会具有鲜明的文体特色,给人以鲜明的第一印象。所谓因文解题:就是根据文体要求去识题辨题,记叙文重“记”,议论文重“议”,说明文重“说”。拟题训练和解题训练,从熟悉作文格式的角度讲,可起到短、平、快的效果。
二、因文用语
语体因文体而异,议论文以议论为主,要求用语鲜明精当,力透纸背;记叙文以叙述为主,要求用语具体形象,生动感人;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求用语准确简明,语序分明。语体训练就是培养学生根据不同文体变换不同的语体,使语言表达切合文体要求。这种训练的重点是抓好两个环节:一是遣词造句切合文体,适合环境,二是掌握根据文体选用表达方式的方法。拟题、章法、语体三路并进,文体这一格的训练就会落到实处。
三、解除束缚,还学生作文的自由
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让学生按自己的统一要求作文,这样做对学生是不公平的,也不符合写作的基本规律。因此,解除束缚,还学生以写作的自由是非常必要且十分有意义的。不难发现,近几年来的高考作文命题都尽可能地给学生更大的选择自由和写作空间。当然,这里所说的给学生作文的自由,也不是指对学生的作文放任自流,不管不问,而是努力给学生写作的自由空间和选择的自由。如,高一开学的第一次作文,可以让学生介绍自己,介绍自己的家族,介绍自己的父母,等等。世界杯的时候,布置学生以足球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即使有时候是命题作文,也可以给学生不止一个题目,对作文的要求也不要规定必须写多少字、写什么内容。对学生作文完成的时间也应该比较自由宽松,只规定一个大概的时间,力求避免由于时间的限定使学生的作文过程不完整,只是匆匆完成一个作业而已。学生作文是学生在进行艺术创作,既然学生的作文是学生创作的艺术品,就必然应该允许他们在自己的作品中张扬个性,表现自我。在实践中,自由作文很受学生欢迎,习作的质量也相对比较高,从教学的角度看,得到的信息反馈量更大,发现的问题也更多、更真实。
四、引导学生多方积累写作素材
1.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是语文之根,学生作文“言之无物”,“言之无文”,“言之无情”,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太少了。“大量阅读”是提高写作能力的良方,必须引导学生积累写作材料,多阅读文章,才能让学生写作起来随心所欲,涉笔成趣。在阅读的过程中,还要引导学生多做摘抄,重点摘抄名人轶事、哲理名段、优美词句、名言警句等。摘抄能帮助学生记忆,是一种较好的阅读方法,学生在摘抄的过程中潜移默化,不断充实着自己的写作素材,提高着自己的能力。
2.拓宽学生获取素材的渠道。如今家庭电视已很普及,互联网络蓬勃兴起,学生接受知识的渠道不再仅仅拘泥于课本。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有选择地观看一些有益的影视节目,如,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让学生关心国内外大事。同时,引导学生正确地利用互联网,充分运用互联网上强大的信息资源,拓宽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开阔学生的视野,启迪学生的智慧。
3.引导学生融会贯通。韩愈说:“学以为耕,文以为获。”就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先导,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但仅仅靠多读是不够的。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对所读之书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积累材料,让它们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会迁移,并运用到作文中去。这样,学生在作文时,才能“吾意所欲言,无不随意所欲,内容应笔而生,如泉之涌,滔滔不竭”。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实践活动,因此,必须处理好“教”与“学”、“动机”与“效果”的关系,这就要求教师谙熟学生的实际写作水平,针对学生“不知道怎样写”的问题指点门径,力求做到一课一得。
总之,高中作文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运用之妙,存乎于心。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吸收以往作文教学的精华,并适时创新作文教学的思路和方法,真正使高中作文教学的质量提高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