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创新模式拓展与治理研究

2016-05-06 09:30温兴琦DavidBrown
中国科技论坛 2016年4期
关键词:开放式创新创新驱动拓展

温兴琦,David Brown

(1.武汉大学中国产学研合作问题研究中心/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2.兰卡斯特大学管理学院,兰卡斯特 英国 LA1 4YX)



开放式创新模式拓展与治理研究

温兴琦1,David Brown2

(1.武汉大学中国产学研合作问题研究中心/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2;2.兰卡斯特大学管理学院,兰卡斯特 英国 LA1 4YX)

摘要:本文在对开放式创新进行界定和研究成果梳理的基础上,从开放式创新所强调的对外部创新资源获取的视角,将开放式创新划分为获取、整合、转化、互动四个阶段。分析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开放式创新面临的挑战及拓展方向,包括开放式创新测度、创新资源专用性影响、开放式创新失败以及开放式创新管理等。相应地提出了开放式创新的治理路径,主要包括完善治理机制设计、强化协同创新效应、注重收益分配公平、建立退出保障体系。最后,结合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践提出了相关政策启示。

关键词:创新驱动;开放式创新;拓展

开放式创新本质上也是一个动态演进和发展的过程,随着产业形态的不断演化和技术创新范式的快速更替,开放式创新的内涵和外延也处于不断丰富和演化之中。因此,思考和拓展开放式创新面临的各种机遇与挑战,探索其进一步演进和拓展的方向与路径,既有利于丰富和完善开放式创新理论体系,也有利于开放式创新模式促进创新效率提升功能的发挥。

1开放式创新内涵及研究进展

1.1开放式创新界定

尽管开放式创新理论提出已有十多年时间,但学术界尚未就其界定达成一致观点。即便是在Henry Chesbrough最初开始探讨这一创新新范式时,他甚至也没有就其内涵和理论内容形成系统的论述,而主要是通过案例分析和经验总结进行了解释性归纳,更多地强调其代表的新范式功能,并在后续研究视其为一种认知模型。根据Henry Chesbrough的观点,开放式创新是指“有目的利用知识的流入和流出来加速内部创新,并且通过内部和外部渠道市场化来实现创新价值”的创新活动[1]。 但后来许多学者又提出了不同的开放式创新定义,如Pénin从知识的视角给出了开放式创新所包含的三个维度构面:企业自愿公开所掌握的知识;企业公开的知识必须是开放的,并能使所有感兴趣的个人或组织免费获取;与知识相关的利益主体之间存在互动[2]。 West 和 Gallagher则强调企业对内外部创新机会的广泛搜寻及有机结合,并通过多种渠道利用这些机会,这实际上是从组织边界的视角探讨开放式创新的内涵[3]。而Huizingh通过创新过程与创新结果两个维度,将创新分为四种类型,即封闭创新、公共创新、私人开放创新、开放式创新(见图1)[4]。此外,还有一些学者从开放式创新的过程、实现机制等视角对其内涵进行了界定:Ye和Kankanhalli分析了开放式创新的收益与挑战,提出了开放式创新的四种实现机制,即内向许可、联盟、开放式网络、用户社群[5];Felin和Zenger从跨组织沟通渠道、创新激励和知识产权归属的视角,区分了基于市场、基于伙伴、基于竞赛以及基于用户或社群的开放式创新类型,并针对各种类型提出了差异化的治理措施[6]。

图1 基于创新过程与创新结果的创新类型

结合开放式创新现有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本文认为,开放式创新是相对于封闭式创新模式而言的,其基本内涵是:企业通过与利益相关主体之间主动的知识公开与交换,整合内外部创新能力和资源,进行创新的过程。值得注意的是,参与开放式创新这一过程中的企业行动,既可能是主动的,也可能是被动无意识的。实际上,作为一种新的创新范式,开放式创新理论吸收和整合了合作创新、协同创新、战略联盟、创新网络、组织学习、虚拟组织等理论的思想,成为创新领域一个极富生命力和解释力的理论分支,并在过去十多年内实现了快速发展,指导着全球创新理论研究与创新实践。

1.2开放式创新研究阶段划分

自开放式创新理论提出以来,许多学者和实践领域的专家开展了视角各异、丰富多彩的研究。如一些学者分别从组织边界(West 和 Gallagher,2006)、知识共享(Pénin,2008)、促进区域发展机理(Linda Russell,2013)、复杂性和社会责任(Emer等,2014)、行为理论(Oliver Alexy等,2014)、社会网络(Martínez-Torres,2015)等方面,对开放式创新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将研究成果与创新实践紧密结合,提出了政府政策层面的对策建议。

基于现有研究,我们从开放式创新所强调的对外部创新资源获取的视角,可以对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一个粗略的梳理,可以大致划分为获取、整合、转化、互动四个阶段(见表1)。

表1 基于企业外部创新资源的开放式创新研究进展阶段划分

由表1可见,关于开放式创新的研究和认识,经历了一个从单向到多向、从点线到网络、从信息获取到价值创造的拓展和深化过程,这既是对创新实践识别与分析的提炼总结,也反过来指导了创新实践的提升。随着开放式理论研究的深化拓展和创新实践的日益丰富演变,开放式创新也必将迈入更高层次和更高级的形态阶段。

1.3开放式创新的本质

开放式创新作为一种新的创新组织模式和运行系统,与传统的“封闭式”创新具有本质区别。正如Jeppesen和Lakhani(2010)、 Mahr和Lievens(2012)所提出的,开放式创新作为一种流行的创新机制,提供了一个“创新社区”,能将客户融入整个创新过程,因而,我们认为,开放式创新的本质是一种开放的创新网络组织。

国内外学者不断对开放式创新的概念及运行机理等进行完善和拓展,其内涵和外延远比Chesbrough 最初提出时更为广泛。目前,它已经超越了以往技术引进、技术许可、研发外包、技术并购等传统创新形态,上升为战略、情境、模式、认知甚至是范式或创新哲学的高度。尽管学者们对开放式创新的界定仍未达成一致,但这恰恰为后续的探索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2开放式创新拓展方向分析

开放式创新理论在全球创新实践中得到了广泛运用与验证,掀起了创新范式的变革浪潮。随着全球新兴科技和创新思潮不断更新,创新实践日益向纵深进展。在经济危机余波与产业市场格局调整的联合推动下,创新驱动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主驱动力,依靠创新要素合理配置和协同创新,提升科技创新效率与效果,成为当前世界经济加快发展的主导战略。在这一战略思维下,开放式创新不仅被寄予厚望,也面临一系列挑战,亟需进一步调整和拓展。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和创新实践发展趋势,开放式创新面临的挑战及进一步拓展的方向有以下几个方面。

2.1开放式创新测度

在开放式创新早期研究中,学者们主要是通过产业发展实践的案例分析来展开的,如Chesbrough(2003,2006)等。这种研究方法更注重现象描述与逻辑推理,但对于回答关于开放式创新的一般性问题时,则显得较为乏力。因此,开放式创新的测度问题开始受到广泛关注,一些学者已经开始在开放式创新的收益(Spithoven等,2013)、收益限制因素(Laursen和Salter,2006)、创新成本(Faems等,2010)等方面进行量化研究,测度开放式创新的成本收益问题。除此之外,开放式创新的知识流动效应、企业的知识吸收能力及其对开放式创新的影响、不同开放式创新模式的绩效测度等,都是开放式创新理论研究和实践应重点关注和拓展的课题。开放式创新的测度问题,对于创新模式选择、创新战略制定以及创新绩效评估等都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也是开放式创新参与主体格外关注的。

在当前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中,如何正确识别和测度创新效率和效果,比较各种模式的创新成本和收益,并因此选择合适的创新模式和路径,是开放式创新理论和实践需要关注和解决的新问题。

2.2创新资源专用性的影响

Teece(1986) 认为,资源是支撑技术创新的基础,因此,获取外部创新资源也是开放式创新的主要目标。在开放式创新中,企业主动开放知识并进行交流,有助于企业获得和交换各自所拥有的创新资源和知识,缩短创新周期,提升创新效率。但作为企业竞争优势来源的许多资源是异质性的,具有较强的专用性,这种资源专用性在创新资源中也广泛存在,它的存在容易导致企业无法通过实施开放式创新获取其所需的创新资源[7],进而影响到创新活动的实施。因此,如何识别企业的专用性创新资源,并加以分解、转换或衍生,增强其“可开放性”以便企业能进行公开和共享,是促进开放式创新活动开展和提高开放式创新绩效的一个关键。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消除阻碍创新资源配置和共享中的因素,其中,创新资源专用性的影响尤为突出,解决这一难题,将会大大提高创新资源的流动性,促进开放式创新活动广度和深度的拓展。例如,对互联网背景下的家电生产企业来说,“微信操控家电”、“人脸识别”等技术的引入,离不开平台的线下团队开展更具体的对接工作,例如通过技术资源数据库查询能够满足该需求的技术提供方等,从而使得其匹配到最合适的资源。

2.3开放式创新失败

作为创新范式的革命性突破,开放式创新备受瞩目,并在全球创新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正如其他类型的创新模式一样,开放式创新仍然是充满风险的,其创新结果也可能是失败。在现有理论研究和实践中,关于开放式创新失败极少提及,Chesbrough认为主要是因为企业过于注重和夸大开放式创新的成功做法,而有意淡化和隐藏了创新失败的例子[8]。对于开放式创新而言,由于企业能力、技术、市场等充满不确定性,都可能导致开放式创新失败。历史上,摩托罗拉公司的“铱星计划”是典型的开放式创新范例,但最终以失败而告终,主要原因是无法形成稳定的、达到一定规模的有效客户群体。

作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的重要模式,开放式创新在创造大量成功的创新实践案例的同时,也必然产生许多失败的后果。正确认识和对待开放式创新失败,吸取创新失败教训,宽容失败,是开放式创新必须面对的问题。

2.4开放式创新管理

开放式创新活动的开展,要求创新企业必须具备一系列支撑创新活动的工具和条件,对创新过程进行管理。从现有理论研究与创新实践来看,开放式创新的管理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工具:一是创新网络,即开放式创新主体企业必须构建一个包括合作伙伴企业、大学、研究机构、供应商、用户在内的关系网络;二是开放式创新组织结构,即保证企业获取外部创新知识和资源的组织架构及其运行规则,既包括开放式创新中各参与主体的角色界定,也包括收益分配体系等;三是评价体系,即对开放式创新过程中的技术来源、创新资源潜在价值等进行扫描和评价的流程与方法;四是知识管理系统,因为开放式创新是“获取外部创新资源”的创新模式,因此,如何管理从外部获取的创新知识就成为开放式创新能否成功的关键,这就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知识管理系统,以便有效管理知识在创新网络中的扩散、共享和转化(如技术管理平台和知识产权管理机构)。

以小米的创新模式为例,其产品创新对客户全程开放,利用互联网破除了公司产品团队与客户之间的藩篱,使得员工与客户无缝合作,与传统的开放式创新仅主要解决创新思路来源和创新成果利用具有显著区别。小米产品创新过程的迭代开放和循环往复性,让产品创新过程的每个步骤无缝对接,充分体现了小米无缝开放式创新模式的管理流程与机制。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提出与实施,客观上要求创新要素在市场机制作用下的自由流动与合理配置,通过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开放式创新在顺应这一战略要求的同时,应不断拓展内涵与外延,健全组织和管理体系,探索运行模式变革。

3开放式创新的治理路径

开放式创新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的背景下,必须通过完善内部治理体系,清晰界定和合理发挥各创新参与主体的角色与功能,形成持续的动力机制和公平合理的收益分配机制,并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和反馈机制,改进开放式创新的绩效,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积极支撑。

3.1完善治理机制设计

与其他创新模式一样,开放式创新也是一个创新组织或体系,其运行的方向和绩效,取决于组织的机制设计。在开放式创新实践中,应在充分尊重科技经济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按照创新活动属性和创新参与主体的特征,结合创新组织所处的区域和行业情境,制定和完善科学合理的运行机制,促进创新主体之间的“开放”与合作意愿。这不仅要求开放式创新组织制定科学长远的创新规划,也应建立规范严格的内部运作流程、激励约束机制等。华为公司从 1997年开始对公司管理模式进行变革,提出了与国际接轨的管理目标,花巨资聘请国外管理咨询公司研究设计公司的各项管理流程,形成了与开放式创新模式相匹配的治理机制。

当前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主管部门都启动了促进开放式创新模式建立和运行的机制设计,如北京、上海、湖北等地纷纷出台的关于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创新的条例等。

3.2强化协同创新效应

尽管开放式创新要求创新企业与外部合作伙伴之间的合作与互动,但尚未强调各创新主体之间的合作机制与协同效应。所谓协同创新效应,就是创新主体之间通过深度互补合作,产生超越各主体单独行动所获得的创新成果之和,并能有效降低创新成本,促进创新成果分享和扩散的效应。本文认为,开放式创新应在注重核心企业对外部创新资源获取和知识共享的基础上,逐步重视创新要素间的边界跨越和壁垒突破,实现创新过程由研发到成果市场化的完整运行。中国的高铁、北斗系统等领域通过国际国内的开放式创新模式,广泛纳入国内外创新主体,在深度合作和互相学习的基础上,实现了良好的创新协同效应。

3.3注重收益分配公平

收益分配是创新合作的重要影响因素,只有公平合理的收益分配,才能反映创新要素的贡献,确保参与创新的积极性。在开放式创新收益分配中,如何界定创新参与主体的功能和贡献,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这实际上需要通过开放式创新测度工具来实现。除此之外,尊重和保护创新中的知识产权,并通过相应的交易转让机制和收入补偿机制来予以体现,清除知识产权归属和分配中的争议条款和不合理规定,真正实现创新主体收益分配的市场机制规则。

3.4建立退出保障体系

创新充满风险,任何创新活动都有可能收获失败的结果。许多创新活动的中断以及创新合作的中止,都是创新必须承担后果所致。在创新实践中,“失败乃成功之母”,因此,宽容失败就是鼓励创新,不仅应在观念和态度上形成宽容失败的氛围,更应逐步探索鼓励创新失败者重新崛起或良性退出的机制,并为创新失败者提供适当的补贴和保障,消除其后顾之忧。

对于开放式创新实践而言,内部治理是一个新课题。在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高度重视并切实优化开放式创新治理,是确保创新效率提升和促进创新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

4结论与政策启示

4.1结论

开放式创新是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实践发展到特定阶段的产物,其本质上要求创新主体对外部创新资源的获取及对内外部创新资源的整合,而其中核心的环节在于对“公开”知识的共享与运用。开放式创新在有效促进创新资源利用、提升创新效率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但也必须承认其因创新情境而异,因此,对于开放式创新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应坚持权变的原则(Gassman,2006),在全面识别创新主体内外部环境的基础上,采取恰当的开放式创新模式和方法。此外,在科技革新不断加快和经济社会格局重构的背景下,开放式创新也面临着许多方面的新挑战,亟需自我更新与拓展,深化和延伸内涵与外延,注重内部治理,提升开放式创新组织的运转效率。

4.2政策启示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已成为当前世界各国广泛认可和大力实施的国家宏观战略,顺应这一战略,开放式创新恰逢其时,二者具有高度的契合性。根据上文研究,可以得出制定和实施创新政策的几点启示:

首先,全面深化科技、经济、和教育领域改革,破除阻碍三者结合创新的积弊,通过营造一个创新主体愿意共享知识并能够“公开”知识的体制环境,积极促成开放式创新观念的形成与强化;广泛引进和借鉴发达国家创新政策与实践的先进经验,以政策、资金、人才等领域改革为驱动,凝聚创新合力,拓展创新合作广度与深度,提升合作层次与效果。

其次,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创新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促进科技创新资源自由流动与合理配置,增强创新主体之间互惠合作的动力,确保合作共赢。不断改革旧的科技创新政策,如科研经费申请与分配、创新成果所有权管理、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人员晋升等领域的相关政策,真正体现和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其中的决定性作用,增强科技创新体系活力,凸显开放式创新优势。

再次,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开放式创新体系,构建结构完善、层次清晰的开放式创新组织结构。通过组建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创新战略联盟、协同创新中心、联合实验室、技术转移中心等,发挥企业尤其是行业领先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并在合作契约和市场机制的规范下,促进合作创新机构内部创新知识的公开和创新成果的共享,实现开放式创新[9]。

最后,充分发挥政府在创新中的引导和调控作用,建立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和配套保障设施,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制度和物质保障[10]。除现有促进创新的政策措施之外,重点补充和完善创新风险分担政策措施,制定创新失败的保险和补偿方案,建立健全合作创新体系中创新知识公开和扩散的渠道与机制,切实强化开放式创新效应。

总之,开放式创新是一种适应现代创新实践发展趋势和要求的新的创新范式,在当前中国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宏观战略背景下,其面临着一些新的要求和调整,需要通过拓展和演进,强化创新过程治理和创新政策调整,满足创新驱动发展的需求,促进创新实践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CHESBROUGHH.Open innovation:the new imperative for creating and profiting from technology[M].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Cambridge,MA.,2003.

[2]JULIEN Pénin.More open than open innovation? Rethinking the concept of openness in innovation studies[R].Working paper 2008-18,BETA,Strasbourg.

[3]WEST J,GALLAGHER S.Challenges of open innovation:the paradox of firm investment in open source software[J].R&D management,2006,36(3):319-331.

[4]EELKO K R E Huizingh.Open innovation:state of the art and future perspectives[J].Technovation.2010(10):1-7.

[5]YE J,KANKANHALLI A.Exploring innovation through open networks:a review and initial research ques-tions[J].IIMB management review,2013,25(2):69-82.

[6]FELIN T,ZENGER T R.Closed or open innovation? Problem solving and the governance choice[J].Research policy,2014,43(5):914-925.

[7]陈劲,等.开放式创新下企业开放度与外部资源获取[J].科研管理,2012(9):35-38.

[8]Pop O M 2012.Open innovation past and present:an exclusive interview with Henry Chesbrough[EB/OL].http://www.InnovationManagement.se.

[9]王立军,等:完善重大科技专项管理提高创新绩效研究[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15(1):119-123.

[10]温兴琦.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12):67-70.

(责任编辑刘传忠)

Extensions,Governance and Implications for Policy Making of Open Innovation

Wen Xingqi1,David Brown2

(1.Wuhan University,China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Institute Collaboration Research Centre/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Wuhan 430072,China;2.Management School,Lancaster University,Lancaster LA1 4EE,UK)

Abstract:Open innovation is a new innovation paradigm in which innovating firms share and complement innovation resources through acquiring and integrating external resources.It defines open innovation and tracks the current research,analyzes the new extension directions and challenges,and puts forward the pathway of improving its governance.At last the paper gives some implications for policy making.

Key words:Innovation-driving development strategy;Open innovation;Extension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湖北省软科学研究专项“湖北区域创新评价与对策研究”(2012GDA01503),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70后”学术团队建设计划“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提升”项目(WD70BSM)。

收稿日期:2015-08-06

作者简介:温兴琦(1978-),男,管理学博士,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讲师,武汉大学中国产学研合作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英国兰卡斯特大学管理学院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企业环境、产学研合作创新。

猜你喜欢
开放式创新创新驱动拓展
开放式创新与合作创新的比较研究
关于新形势下公证业务拓展的一点思考
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孟子》课堂拓展
“创新驱动”打造山东经济新格局
关于创新驱动战略的理论思考
创新驱动与我国创新生态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企业风险投资(CVC)对于开放式创新战略目标的实现
论公共服务政府购买范围之拓展
开放式创新视角下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