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语境下大学生媒介素养培育研究

2016-05-05 08:42张诗琦
大陆桥视野·下 2016年3期
关键词:媒介素养大学生

张诗琦

【摘 要】当代传媒业发展势头迅猛,新闻媒介发展到自媒体时代,引发了信息传播活动的重大变革。当代大学生作为自媒体时代“公民记者”和“信息产品消费”的主流力量,由于缺乏相应的指导,其媒介素养现状不容乐观,高校亟须构建媒介素养教育,以帮助青年大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媒介素养;自媒体语境

一、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概念及内涵

媒介素养教育是英国学者和丹麦教育工作者于20世纪30年代率先提出的一种教育主张。西方国家,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增加对媒介的了解,学会以批判的意识接触媒介的信息;二是了解自己对媒介的需要,懂得合理地运用媒介服务自我,其目的是将受众由盲目的消费者训练成为一个理性的媒介使用者。

在中国,大众传媒是党、政府和公众的耳目喉舌,大众传媒还是可以进行产业化经营的媒介组织,媒体肩负舆论导向和经济实体的双重属性,因此,对大学生及公众进行媒介素养教育尤为重要。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基本内容包括:了解大众传媒信息传播的基本原理,培养他们发现信息、组织信息与保存信息的能力,辨别大众传媒信息的真伪并且判断其价值的能力,利用媒介来发展和完善自我的能力。大学生通过媒介素养学习对媒介信息进行分析、提炼,为自己的学习生涯和职业生涯进行规划,并且能够顺利进入社会,以自身良好的媒介素养影响周围人,形成媒介素养教育的良性循环。

二、当代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

大学生媒介素养是指大学生正确认识媒介,使用媒介的能力。具体表现为:一般媒体基础知识和技能;能主动获取所需信息;了解一些能获取信息的媒体渠道;能较充分地理解媒体信息传播者的意图;对待媒体信息的批判思维。目前大学生媒介素养缺失严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大学生对媒介的正确解读及批判能力弱。媒介批判能力是衡量媒介素养的一项重要指标,既包括受众对传播内容的鉴别能力,也包括受众对关于传媒对人、对社会的影响这些深层次问题有足够的认识。大学生对媒介有一定的信任度,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对媒介有依赖性,许多大学生不能够有效地对不同价值的信息进行选择。这无疑是缺乏对媒介再现的分析能力与批判能力。

2.大学生对媒介主动使用意识缺乏。许多学生不具备熟练运用媒体获得所需信息服务生活的能力。大众媒介作为信息传播的工具,理应成为大学生学习和自身发展的工具,但许多大学生在使用媒介时只是为了娱乐消遣,不愿深入思考媒介信息、不能正确有效地利用媒介资源为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服务。大多数大学生在接触媒介所提供的信息时,对媒介信息往往是被动接受,缺乏主动的分析和思考的意识。这不能不说是当前大学生媒介行为的偏离、媒介素养的欠缺。

3.大学生对道德认知和法律意识模糊。侵犯他人隐私,散播虚假消息,网络侵权盗版网络三俗,非理性爱国等破坏公序良俗的行为时有发生这说明大学生对媒介道德层面的认知和自法律意识淡薄。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上海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调查报告》显示,大学生对媒介传播中的色情、暴力等内容只有一小部分受访者表示坚决反对,大部分学生认为这些内容虽然糟糕,但却是对社会真实的写照,是传播信息时代不可避免的。在猎奇心理影响下,大学生们可能没有意识到观看、相互传递一些色情、暴力等内容是否会违法,是否会违反了有关网络管理条例,是否会对自己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大学生对国家有关新闻出版、知识产权、网络管理方面的政策法规不了解,对利用媒介进行信息传播、侵权盗版行为虽有认知,但法律意识淡薄。

总的来说,在当前复杂的信息传播格局中,大学生媒介素养明显不够,亟待提升。

三、培育和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策略

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教育需要综合“学校—社会—自身”这三重途径,学校是基础,社会是保障而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是关键,多管齐下来实现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提升。

1.确立高校媒介素养教育课程体系。在传媒业比较发达的英、法、澳等国,已将媒介教育正式纳入学生的教育课程体系。针对我国目前的媒介素养教育现状,在高校开展媒介素养教育,首先要将课程设置作为重要手段,在大学教育中导入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并逐步推出一套成熟的媒介素养理论教育课程体系。各高校可依据相关教材,在学生原有课程的基础上开设媒介素养概论、理解大众媒介等课程,并在教学计划中将其明确列为各专业必修课,并适当辅以媒介文化、自媒体制作传播方法等公共选修课。

2.拓展校园媒介的素养教育途径。大学生充分利用大学既有的媒介资源,如大学生记者团、校刊编辑部、校园广播站、校园电视台等,让学生亲自去采集、编辑、制作和发布信息。开设校园官方微博、微信公众账号,让学生参与官方账号的管理和维护。大学生可通过这些丰富多样的活动明白传媒活动的实质,理解大众媒介传达的声音,其实体现的是编辑等背后各方力量的意图,并非纯粹的客观中立。校园内的广播、报纸、微博等小众媒介资源,以其信息贴近学生、目标受众集中、接触频率较高等优势,构成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媒介环境。拓展这些媒介素养教育渠道既可以普及媒介知识、营造媒介素养教育的氛围,又可以让大学生成为媒介实践活动的主体。

3.媒介应加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意识。大众媒介在信息传播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对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媒介理应参与到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中。首先,媒介在生产和传播信息方面应符合弘扬时代主旋律的要求,用优秀的作品引导并帮助大学生认识社会、积累知识、增长才干,使其媒介素养在耳闻目染中逐步得到提高。其次媒介可利用其传播信息的优势,集中介绍媒介知识,并使大学生能够阅读和收看,这不仅有利于大学生更充分地了解媒介,而且使他们能够用审视的眼光来看待媒介传播的信息。要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媒介素养教育氛围,就要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刊和互联网等大众传媒的宣传作用,在各种媒介中普及媒介素养基础知识。

4.大学生要加强自我教育。大学生对媒介素养教育要形成自我教育、终身教育的理念。大学生是高校媒介素养教育的主体,主体的主动性、自觉性的发挥程度直接关系到媒介素养教育实效的高低。我们不仅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媒介学习,而且要鼓励学生通过自我修养和自我教育,把外在的影响内化为自己的品质。这样,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就能处于高层次、高水平的状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也就得到真正的体现。因此,大学生应当学会利用媒介帮助自己、完善自我、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理智地面对媒介信息。

自媒体时代的大学生接触的媒介信息更加广泛,信息量更为庞大,信息传播更为迅疾。兼具“公民记者”和“信息消费者”双重身份的大学生其媒介素养教育势在必行。因此培育和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是高校教育的一个重点。面对复杂多变,信息繁杂的网络环境,学校、社会、自身三方面应该共同努力,培养大学生对信息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

猜你喜欢
媒介素养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应具备的媒介素养之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中学生媒介素养现状与应对
网络负面热点事件对大学生社会心态的影响
“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路径研究
大学生媒介素养调查研究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