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课堂中开展小组合作的几点体会

2016-05-05 11:59胡国生
高中数理化 2016年8期
关键词:高中化学模型课堂



高中化学课堂中开展小组合作的几点体会

◇贵州胡国生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重点强调“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那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又起到什么作用呢?小组合作学习强调突出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那么在合作学习中教师是否需要参与呢?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反思.笔者结合高效课堂实施中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探索出了具有特色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即将课堂分为检查预习、新课导入、小组合作、交流展示和达标测评5个环节,其中主要环节之一是“小组合作”,那么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呢?现从以下5个方面谈谈个人的体会.

1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小组合作学习是建立在主动学习的基础上,如果学生不能够自觉主动的学习,要谈小组合作只能是一句空话.所谓主动学习就是师生在教学双边活动中,学生能积极、有效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例如学习“钠的化合物”时,对于Na2CO3和NaHCO3的性质,可在学生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让学生填写表格,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强主体意识和自我意识,为后面的小组合作打下了基础.

2学会独立思考的方法

小组合作并不是全部都让学生交流合作来完成,这样就缺少了学生的独立思考时间,不能体现出个体性.因此要重视小组合作中的独立,例如学生讨论:

1)Na2O2是否是碱性氧化物?

2)Na2O2是否是强氧化剂?

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再组内交流,这样每个人都会有思考的时间,最终得出结论.

3掌握交流合作的技巧

课堂上,我们总是提到小组合作,但据笔者观察有些学生并不会与他人合作,分组反而严重影响了课堂的教育质量,更谈不上高效.所以在学生交流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参与并融入到学生当中,示范给他们交流的方法,或直接与学生交流,并告诉他们交流的技巧.例如,在证明分子间有间隔时,将全班分成6个小组,每组6人,要求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验证.有的小组将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在一起,发现总体积小于20mL;有的小组用注射器吸入了空气,使针头密封,发现注射器里的空气能压缩,体现了分子间有间隔等.学生反复实验,并不断地交流想法和意见,最终得出了正确的结论,充分反映了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的重要性.

4精心设计合作的问题

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小组合作的问题,教师一定要精心设计,目的是充分调动学生讨论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力.如学习“硝酸的性质”时,一边进行实验一边让学生观察实验,提问学生“在装有浓硝酸的试管中放有少量铁片开始时会产生什么现象?并让学生说明原因.”然后小组成员之间进行讨论,并将讨论结果记录下来.学生一下子有了很高的热情,课堂气氛变得很活跃.然后向试管中慢慢加水,让学生仔细观察实验并讨论产生的现象及其原因.这种课堂问题和化学实验相结合的教学,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而且充分调动了学生讨论的积极性,在这样的课堂上小组合作才真正意义上落到了实处.因此,要根据设计的问题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针对不同问题进行先小组内展示,然后鼓励全班进行展示.教师尽量不要打断他们,等展示完毕后再进行点评.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能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学习的效果肯定会很好.

5建立课堂良好的互动

高效课堂之所以高效其中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互动”.包括小组互动、全班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只有动起来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的同学关系,是小组合作开展的条件.老师一定要与学生保持平等的关系,要保持民主宽容的态度.比如,有的学生根据现实经验把“金属遇水燃烧”直接说成是不可能发生的现象时,老师不要立即否定学生,而要放低姿态,以平等的关系和学生进行讨论,可以通过设问的手段让该学生理解什么是“着火点”,“燃烧需要哪些条件”,“假如有一种金属着火点很低,要使它燃烧可以通过哪些方式”,通过这些问题,不仅可以加强学生以前学过的知识,还可以使得学生对课堂上要教授的知识理解得更深刻、更透彻,同时学生对课堂也能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小组合作学习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对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要根据存在的具体问题,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讨论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贵州省安顺市民族中学)

模型是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最佳契合点,渗透模型思路教学能够引导学生将未知问题转化成已知问题,模型的形象性奠定了抽象思维与抽象概念的基础,通过感性而又理性的模型思路学习,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强化其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高中化学知识较为抽象,渗透模型思路学习,是基于学生已有认知水平、知识结构、能力架构,展开拓展性的分析与思考,从而拓展知识网络,强化过程与方法体验.

1结合生活原型,构建模型架构

在高中化学学习过程中可运用生活原型,探寻生活中的素材,使其更好地结合生活实际问题进行模型建构与分析,运用化学知识进行理论与实际问题的结合分析,从而强化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生活是灵感的源泉,针对化学内容与学习目标,从生活中发现化学材料、工具,还原真实的生活场景,细化出生活模型,结合实际问题与自然科学,运用模型思想与方法,提升学生们创造性思维能力,构建科学模型.例如,在学习“原子结构”相关知识时,教师运用“从葡萄干面包模型到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这一主题,结合“葡萄干面包”生活原型,构建出原子模型,引导同学运用模型法感受科学方法对科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2自主体验探究,形成知识体系

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除了基础的理论和定义以外,要更多地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化学科学知识的原型,并结合实际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为实现同学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的学习目标,在化学学习过程中,需要我们设定主题、分析问题,自主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案,强化体验探究与合作交流过程,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提升能力.

例如,学习“碳氢化合物多样性”相关知识,运用模型思想构建简单的甲烷结构模型,并拓展分析烯烃(CnH2n)、炔烃(CnH2n-2)结构模型的相似点与不同点.继而发散思维,分析不同卤代烃(F、Cl、Br、I)之间的相似之处,运用模型思想强化学生思维,构建知识体系,分析不同化学反应与物质结构之间的关系,促进同学们扎实的掌握基础知识.

3促进思维拓展,培养创新思维

运用模型思想,能引导学生将新旧知识、理论与实际、不同学科知识进行对比分析和研究,促进其思维拓展,培养创新思维.应用模型教学思想,要鼓励学生充分分析问题实质,探寻知识与问题的本质,构建出其外在框架,分析不同知识之间的连接点,构建出知识网络,并用发散思维、自主创新和实践探究了解、构建与应用模型,继而拓展延伸,这样大家会及时发现问题、知识与方法之间的关联,总结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调整知识结构,构建知识和方法网络.

高中化学较为常见的物理模型有分子的球棍模型、比例模型、晶体模型,以及生产原理实验装置或者是装置图.最为显著的是甲烷(CH4)的正四面体结构模型.数学模型有字母、数字或其他数学符号构建起来的图表、图框、图象等表现事物内在关系与特征的结构表达形式.概念模型为记号、内涵、外延,比如“物质的分类”概念图解等.这样,运用模型思想,深化其对知识的理解,构建知识网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应用实践.

4解决实际问题,强化应用能力

知识与能力的升华在于是否能解决实际问题,为强化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需要从提升学生应用能力这一方面出发,运用模型思想,通过自己总结和归纳理论与实际问题的契合点,学会将理论应用于实践,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探寻推动生活、发展生产的策略.模型思想能将抽象问题具体化,同类事物规律化,构建化学模型,总结与归纳出事物的相同特性,利于学生自己归纳出化学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化学素养.

例如,学习“碱金属”时,构建碱金属活性强弱模型,分析碱金属、碱金属氧化物、碱金属过氧化物与水反应的不同情况,总结不同活性下类似反应条件与反应情况,促进学生解决问题并归纳出知识框架.

总之,在高中化学学习过程中,渗透模型学习的思想,利于探寻生活中的实际模型,得到自主体验、使思维拓展、问题得到解决.但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引导学生要会找出原型与模型之间的相似与不同,精确表达出模型的框架、体系和运用的前提;二是模型是研究过程中对象的科学替代,需要结合原型实际进行分析;三是对模型的研究可以得出相关原型的信息.这种运用模型进行发散思维、创新研究,有利于深化知识体系,构建出有针对性的解题思路与策略.

(作者单位:山东省莱芜市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高中化学模型课堂
适用于BDS-3 PPP的随机模型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重要模型『一线三等角』
高中化学微型实验教学策略探讨
重尾非线性自回归模型自加权M-估计的渐近分布
守恒法在高中化学解题中的应用探析
分类法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