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内涵认知的教学策略浅析
——以“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为例

2016-05-05 06:47
化学教与学 2016年4期
关键词:价值认同高中化学

法 浩 姚 斌

(徐州高级中学 江苏 徐州 221009)



基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内涵认知的教学策略浅析
——以“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为例

法浩姚斌

(徐州高级中学江苏徐州221009)

摘要:高中化学学习中树立积极正面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终身发展至关重要。通过内涵解读认识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追求和塑造是不可分割、逐渐递进的,与学习过程的体验密切相关。高中化学课程中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应重视其重要价值和意义,践行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的实施高度融合,加强学生对化学学习的体验指导和价值认同。

关键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高中化学;体验指导;价值认同

新课程改革的标志性革新之一,就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教学目标进行表述和设计。与传统教学目标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相比,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设立尤为值得关注,其体现了学生的学习应既是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也是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学科观念与价值观的过程,而后者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和终身发展无疑更有巨大意义。新课改实践已有十四年,广大教师对高中化学课程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理解与落实付出了大量的努力、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形成了丰硕的成果,但仔细品来,仍有一些问题值得继续思考。部分课堂中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落实视为相对孤立环节,并未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学习实践有效结合,将其从教学过程中删去并不影响课堂的完整性和流畅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成为教学中美丽的点缀而非必需;部分教师将有意识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环节安排在课堂引入(初始)或总结(最后)阶段,且用时不超过五分钟,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贯彻落实相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所占权重偏少;对于承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内容素材,部分教师仍局限于从爱国主义、环境保护、知识应用、化学史知识等方面开发,且其教学功能多被理解为调动情绪、激发兴趣,这无疑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应有的教学效能大大窄化。对于上述现象究其原因,笔者以为,仍有必要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内涵、功能、意义、实施途径及方法等问题作进一步理解认知。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的内涵认知

有效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首要任务应该是明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内涵、生成途径及评价方式。尽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改以来教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但对于这一名词本身的解释似乎并不多见,或许研究者以为其内涵应为大众所熟知,而更专注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应达成的目标和实践的措施。各类教育教学工具资料中,则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名词分别进行了解释说明,值得关注思考。

关于情感,《教师百科辞典(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7)》中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体验是情感的基本特点。《教育辞典(江苏教育出版社1989)》中提到,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中对象和现象所采取态度的体验,是以客观事物能否满足人的需要为中介的特殊反映,对那些符合或满足人的需要的事物,会产生肯定的情感;对于态度,《教师百科辞典(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7)》中认为,态度指个人对各种事物和现象所持的一种比较稳定的概括的思想、兴趣或目的的倾向性。在态度的组成中,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因素,其中以情感因素为核心;《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教育卷(沈阳出版社1993)》中则将态度表述为个体依据自己的观念,对态度客体所产生的一种评价性的较持久的内部反应倾向,是包含了认知、情感和行为意向三种成分的较稳定持久的个体内在结构;而价值观,《马克思主义哲学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中认为,价值观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人的全部生活实践对自我、他人和社会所产生的意义的自觉认识;《当代西方心理学新词典(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中指出,价值观是个体对事物及意义评价的观念系统,即推动并指引人们采取决定和行动的价值取向和标准。综上所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联系并转化的关系。个体对事物或活动的情感体验直接决定其所产生的态度,而这种态度又将影响个体最终形成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反之,个体价值观的取向又会指导其对待各类事物和现象的态度和情感。因此,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目标,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追求和塑造是不可分割、一脉相承、逐渐递进的。学生对化学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与其在学习中的体验密切相关,而化学学习体验的对象应包括所有学习的知识内容、参与的认知活动、经历的研究过程,这些都是学生积极情感的动力源泉。在此基础上学生需对所体验的知识、活动和过程的认知、价值及意义进行感悟评价并认同,方能进而形成积极正面的态度和价值观。

二、高中化学课程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的认知及教学策略

基于上述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内涵认知,结合高中化学课程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和学习内容,笔者以为,应该对高中化学课程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形成以下认知观念及教学策略。

1.课程标准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的具体要求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中对高中学生通过化学学习形成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首先是需通过科学探究等化学科技活动培养学生感受、认识、学习并应用化学科学的兴趣和意识;进而认同、赞赏并关注化学科学的巨大贡献,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实践的科学态度,形成可持续发展思想,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最终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的价值与意义

相比而言,三维教学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在当前相当比例的课堂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亦有部分教师充分认识到过程与方法的重要作用,注重在学习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归纳、概括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客观规律和认知方法,提炼学科观念,形成学科思想。但如前所述,不少教师仍习惯性的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落实之后的点缀,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首要或者重要教学目标的课例相当少见。笔者以为,必须高度认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的重要价值与意义。学生在学习过程形成积极正面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将直接决定其对化学学习所投入的意志、努力和时间,当然亦直接决定了化学学习的成果。很多教师担心课堂时间有限完成不了教学任务而重进度轻体验,试想在教师将知识全部授完后,学生能真正理解掌握多少,又有多少学生乐意对被灌输而来的知识深入钻研?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学习的内容真正产生兴趣,即使课堂上教师对知识的教学任务没有完成,学生也会在课余时间继续研究探讨,学习成果可能会更好。所以教师应真正转变观念,高度重视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体验,帮助学生树立积极正面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源泉。在教学中应勇于尝试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重要甚至首要追求的教学目标,尤其是在部分对于知识与技能方面的要求并不高的课堂教学中,应深度开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功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需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落实高度融合

高中化学课程专家、扬州大学的吴星教授曾指出,当前基础化学教育出现的问题之一就是课堂教学目标割裂。应认识到,三维教学目标指向学生学习认知化学过程的三个角度,知识与技能目标解决学什么,过程与方法目标解决怎样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则面向为什么学、是否愿意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之间亦存在着密切联系、互相生成、不可分割的特征。在化学学习中感受形形色色的物质、各种各样的反应、精彩纷呈的实验、严谨求实的研究等化学特有的魅力,从而使学生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其积极正面的情感;在经历的科学探究过程之中体验并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从而使学生逐渐认同并赞赏科学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在对化学的概念、原理、物质、变化、实验等知识进行有效整合、思辨应用过程之中,认识化学的内在规律,从而使学生形成化学的基本观念,培养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应该认识到,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是不断感受、感悟化学科学的认识、研究、形成过程,亦是逐渐形成对化学科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绝不可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落实仅仅理解为爱国主义教育、化学史教育和化学知识应用,或者只占用课堂教学的少量时间,学生学习活动中所经历的内容、过程和方法均可以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载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应贯穿学生化学学习的始终。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应注重学生对学习的体验指导和价值认同

如前所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密切相关,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学习体验的质量、感悟和升华。首先应保障体验活动的全面和深入,体验的对象既包括化学知识、也包括知识的获得过程;既包括实验探究活动的实施,也包括探究活动的构思、设计与评价;既包括某一知识的认知理解,也包括知识体系的联系与建构。学生的全面体验无疑会耗费时间而影响教学进度,但绝不可因此因噎废食或越俎代庖,因为亲自体验是学生充分、整体的感知化学科学的唯一途径,也是激励学生认同、探索并应用化学科学的必由之路;其次,应加强对学习体验的指导与引领。学生在初次经历相关体验活动时难免手忙脚乱、不知所措,教师此时相应进行适当的方法指导,既保障其能够高效顺利的完成体验,又是很好的化学方法论的传授。面对体验结果也许学生会茫然懵懂,某些珍贵的信息素材和情感体验若不加把握就会稍纵即逝,此时需要教师适时的对体验中的成果、感悟作相应引导。如对实验探究活动所产生的细微现象进行捕捉解释,对证据的采集和推理过程进行思辨完善,可以很好的让学生体验到化学乃至科学研究的艰辛与成功的快乐,感受并追寻科学研究中必需的理论与实践结合、实事求是、一丝不苟、严谨规范、百折不回、勇于探索等科学态度。此外,要形成对待化学学习的良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并赞赏学习的意义与价值至关重要。只有让学生明确认识到化学的知识与自己的成长和生活密切相关,化学的研究方法科学有效并可以迁移运用,化学的观念和思想值得认同并坚持,方可使学生对化学学习产生无穷的内驱力。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介绍学习的知识和方法有什么用、怎样用,使学生通过化学学习终身受益。

三、注重情感体验和价值认同的教学设计初探——以“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为例

1.教前记

教学内容出自苏教版必修教材《化学2》专题2第二单元,作为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入门教学,应使学生认识到能量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存的重要作用,了解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密切联系,从而激励学生去探索研究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的原理、规律和方法,更好的为生产生活服务。若实现上述教学任务无疑必须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的设置与落实。课程标准中对本部分内容要求仅为“通过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江苏省高中教学要求中具体解释为“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涵义”和“通过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可见对于知识与技能目标要求并不高,在教学中不必追求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盲目提高教学要求,只需帮助学生形成关于化学反应和能量的基本观点即可。综上所述,教学设计的重心放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贯彻落实完全可行,而情感体验和价值认同则是两种行之有效的路线途径。

2.教学设计流程

(1)课堂引入:观察下列化学反应,指出其用途。

设计思路:教学伊始即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反应与能量之间的联系,关注化学反应和能量的价值。既提出本节课学习的知识主干,又明确价值取向。

(2)初步体验:燃烧是学生最为熟悉可提供能量的化学反应,通过原始人燃烧取暖、火箭升天、焰火表演、奥运火炬珠峰点燃和海底传递相关图片视频让学生直观体验燃烧的应用领域愈加广泛,对燃烧条件的控制逐步完善。指出不仅燃烧,所有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都必然伴随或吸收或释放能量的变化,能量可以是热能、光能、动能、电能等诸多形式。关注化学反应,不仅要关注生成新物质,还应关注其中的能量变化。

设计思路:以学生较为熟悉的燃烧反应为案例,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材料帮助学生体验其中能量的释放形式和产生的价值,特别是其中所展现的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燃烧反应的价值和作用不断扩展丰富,反应的环境不断突破人们固有思维的科学事实,感召学生认同化学学习的价值,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3)全面体验:

①学生完成教材“你知道吗”,观察图片体验几例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形式。

②学生完成教材“活动与探究”,亲身体验镁条与盐酸、Ba(OH)2·8H2O与NH4Cl晶体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设计思路:学生体验活动包含观、察、思、辨、悟、说等方面,要保障学生深入参与上述各环节活动的时间与质量,不应将体验简单等同于观察,不能让学生的体验流于形式。特别是学生实验,尽管目的是体验化学反应中的吸热与放热,但不可因此而削弱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思考。如镁带表面聚集大量气泡且浮在盐酸液面上,Ba(OH)2·8H2O与NH4Cl晶体在搅拌过程中产生大量液体而变为悬浊液等现象,合理加以利用,既能帮助学生很好的掌握有关物质性质和反应规律,又是很好的科学态度培养素材。

(4)归纳认知:介绍放热反应、吸热反应的定义。提供一些常见反应,由学生根据生活的经验和已学的知识判断属于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总结判断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一般规律和经验。

(5)价值认同:研究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有什么用?

①物质中的化学能通过化学反应转化为热能,提供了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能量和动力。

②热能转化为化学能是人们进行化工生产、研制新物质不可或缺的条件和途径。

设计思路:从“化学反应有什么用”到“研究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有什么用”,乃至后续“热化学方程式有什么用”的教学设计,既是对所学知识内容的价值体验,也体现价值认同的不断发展和深化,帮助学生形成相关价值体系,进而发展为价值观。

(6)类比认知:热化学方程式——定量表达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的化学用语。

①学生自学教材相关内容,关注其与化学方程式的区别。

②观察下面四个热化学方程式,两两比较来总结体会。

据此总结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注意事项,尝试准确规范的表达其含义。

设计思路:类比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学生在知识的习得过程中对类比方法进行亲身运用和体验,是很好的培养科学方法、形成科学态度并产生价值认同的教学素材。

(7)价值应用:热化学方程式有什么用?

思考解决:C、CO、CH4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以分别表示为

完全燃烧相等物质的量的上述物质,放出热量的大小顺序为___________。

若改为完全燃烧相同质量的上述物质,结论又如何?

热化学方程式不仅表示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比例关系,还可表示反应物与能量变化之间的比例关系。因此,计算一定量的反应物在反应中吸收或放出多少能量是目前热化学方程式最重要的用途。

设计思路:“热化学方程式有什么用”是形成本课知识价值体系的最终环节,揭示化学用语并非空洞虚幻,而是与具体的物质、反应和研究息息相关,实用价值巨大。在完成教材设计计算环节后进一步设问,将“相等物质的量”改为“相同质量”,是想利用学生熟知质量是生产生活中更为常用的物理量,用其表征常见的燃料更具生产生活实际意义,让学生亲身体验感受热化学方程式的应用价值,为后续常见燃料的学习做好准备。

3.教后记

本课教学设计源自笔者的一次全市公开课,对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要求均不高的教学内容,以什么充实教学过程,让学生学有所获令笔者颇费脑筋。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驱动教学原是灵机一动,其实也未尝不是无奈之举,但在备课及授课过程中笔者越来越感觉到研究和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必要和必需。值得一提的是,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不意味着教师一定要通过语言讲述来落实强调,科学态度与价值观的最终形成也非一节课或几节课之功,需要教师足够的耐心和恒心。愉悦的情感体验是产生积极态度和正确价值观的基础,将化学自身的魅力展现在学生面前,由他们静静的品味、细细的体验、坚定的认同,是教师无论落实何种维度的教学目标都必须完成好的首要任务。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04.009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04-0023-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猜你喜欢
价值认同高中化学
对比实验控制变量法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高中化学微型实验教学策略探讨
守恒法在高中化学解题中的应用探析
分类法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
班主任管理艺术探析
价值认同视阈下新时期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认同研究
人民群众广场舞发展的策略探讨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价值认同的辩驳与实践
国家治理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
浅谈高中化学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