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吉伟
【摘要】党风决定社会风气,我国社会风气明显好转,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严治党、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结果。党性决定党风,不管是巩固目前已经在党风建设上取得的巨大成就,还是进一步改进党风,都需要增强广大党员的党性。增强党性必须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必须经过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投身于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建设的伟大实践。
【关键词】党性 党风 社会风气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党性、党风和社会风气是相互联系的统一体,全面而科学地把握它们的关系,有助于正确认识当前社会风气好转的内在原因,有助于进一步推进党风和社会风气的改善。当前,我们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起点上,巩固在党风和社会风气方面取得的可喜成果,进一步改善党风和社会风气需要增强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党性。
习近平总书记对党风建设进行了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科学探索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风明显好转,风清气正、崇廉尚实、干事创业、遵纪守法的良好政治生态正在形成。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把党风建设提到新高度、从严治党的结果。
习近平总书记认为,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2013年1月22日,他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指出:“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
端正党风和社会风气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抓一抓有好转,松一松就反弹”“解决作风问题是一项经常性工作,必须在抓常、抓细、抓长上下功夫”。他一方面继承了我党关于长期加强党风建设的科学思想,另一方面结合我们正在进行的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和党肩负的历史重任,对党风建设进行了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科学探索。
第一,提出判断党风好转的判断标准。作风问题的核心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加强作风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把出发点和落脚点归结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归结到“为民、务实、清廉”上来,使改进作风的过程成为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过程,成为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过程。
第二,强调制度建设,“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一些党风问题特别是违法、违纪问题,是可以通过法律、制度、规章来纠正的。
第三,强调领导干部的作风在党风建设中的重要性。领导干部不仅是党风建设的组织者、领导者, 更是实践者。领导干部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行为方式和领导作风,本身就是党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个党风建设具有决定性影响,是形成优良党风的关键。在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时,习近平就强调“打铁还需自身硬”。在出台八项规定时,习近平强调“党风廉政建设,要从领导干部做起,领导干部首先要从中央领导做起”,并作出“中央政治局同志从我本人做起”的郑重承诺。2014年6月30日,习近平就加强改进作风制度建设进行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营造良好从政环境,要从各级领导干部首先是高级干部做起。领导干部要坚守正道、弘扬正气,坚持以信念、人格、实干立身;要襟怀坦白、光明磊落,对上对下讲真话、实话;要坚持原则、恪守规矩,严格按党纪国法办事;要严肃纲纪、疾恶如仇,对一切不正之风敢于亮剑;要艰苦奋斗、清正廉洁,正确行使权力,在各种诱惑面前经得起考验。”
第四,强调家风在党风建设中的重要性。2015年2月28日,习近平在主持中央深改组第十次会议时强调,“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2016年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抓作风建设要返璞归真、固本培元,在加强党性修养的同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领导干部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
党性决定党风,进一步改进党风需要增强党性
党性是一个政党固有的本质特性在党员个体身上的生动表现,也是党的阶级性最集中的表现。而增强党性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学习与锻炼过程。2013年6月28日,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干部的党性修养、思想觉悟、道德水平不会随着党龄的增加而自然提高,也不会随着职务的升迁而自然提高,而需要终生努力。”
首先,增强党性必须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思想建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基本原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江泽民曾经指出:“没有先进理论武装的党,不可能是先进的党;没有先进理论武装的共产党员,不可能发挥先进战士的作用;拒绝用先进理论武装头脑的人,就不会有真正的党性,就没有资格存身于工人阶级先锋队的行列。”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最重要的是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着眼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运用,把握时代脉搏,立足我国国情,顺应人民期待,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这些重要讲话精神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是党的创新理论的最新成果。党员应该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把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思想武器深入学习领会,作为行动指南认真贯彻落实,作为价值标准见诸工作实践。
只有用正确的理论武装头脑,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习近平系列讲话精神真学、真懂、真信,才会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2013年6月28日,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理论信念坚定,是好干部第一位的标准,是不是好干部首先看这一条。如果理想信念不坚定,不相信马克思主义,不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上不合格,经不起风浪,这样的干部能耐再大也不是我们党需要的好干部。”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自觉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坚强党性的本质特征。当前,我们党所处的时代条件和社会环境发生深刻变化,一些党员干部出现了信仰缺失的问题。习近平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
其次,增强党性必须经过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投身于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建设的伟大实践。党内生活是锻炼党性、提高思想觉悟的熔炉。只有严格党内生活,才能使党员干部置于党的管理、教育和监督之下。2013年9月23日至25日,习近平在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上指出,“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必须在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中不断增强。要增强党内生活的政治性、原则性、战斗性,使各种方式的党内生活都有实质性内容,都能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坚决反对党内生活中的自由主义、好人主义。党内生活要交心,党内同志要做诤友、挚友。领导干部在一个班子共事,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勤沟通、多补台,一把尺子待人、一个标准行事,在党性原则基础上,不断增强能够掏心见胆、并肩奋斗的真正的团结”。
中国共产党善于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相结合,又在实践基础上与时俱进发展马克思主义,并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指导新实践。学习和掌握习近平系列讲话,就要深刻领会讲话的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努力把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学会用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思考和研究处理问题,把讲话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把学到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付诸实践,扎扎实实解决制约改革发展的实际问题,达到以科学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解决问题的目的。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导)
【注:本文系中国人民大学“明德青年学者计划”项目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0XNJ019】
【参考文献】
①《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
②《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年。
责编/谭峰 美编/李祥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