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堂教学中性别教育的渗透

2016-05-04 17:36李小平
江苏教育研究 2016年11期
关键词:性别角色男孩幼儿

性别教育,是指引导和影响幼儿向适合于自己自然性别特征的健康个性品质、风格、行为发展的活动。良好而适当的性别教育,非但关系到幼儿今后正常的社会交往和心理健康,更关系到他们健全人格的养成。对幼儿性别教育的缺失,往往会造成性别角色的错位,给他们的心灵带来一定的扭曲和伤害。

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担负着正确引导幼儿学习习惯、自理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促进心智同步成长的重要使命。从现实环境看,当前我国幼儿教育中男女教师比例严重失调,部分省市甚至达到1:400。再加上社会对性别教育的关注度、指引度和执行度还不够有力,导致当前幼儿教育中的性别教育出现大面积“缺氧”,男孩女性化的特征日益显现,必然会影响幼儿的终身发展和个性发展。

一、在课程目标的设定中渗透性别教育

幼儿园的教育目标是依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及其需求来设定的,男女生在发展过程中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存在明显的差异,合理的教学目标设定就显得尤为重要。

1.思维方式的差异

男女生思维能力是有差异的,但这种差异更多地表现在男女思维能力的各自特色上,从总体水平上看,则没有显著的差异。女性的思维大都属于形象型,而男性的思维则更具抽象特点。女生中模仿者居多,善于直接推理,条理性强,处理问题时注意部分与细节,偏重形象思维,抽象概括能力较弱,难以把握事物间的内在联系;男生中爱独立思考者较多,分析处理问题时比较注重抓事物的主要矛盾和事物间的联系,擅长于抽象思维,爱好逻辑推理,但不重视细节。所以,教师在制定教育目标之时,就要考虑男女的性别差异。

比如在《春天畅想曲》的音乐欣赏活动中,我选择了一首优美、轻快的音乐,为了凸显性别不同对乐曲理解的不同,我让幼儿闭眼欣赏音乐,感知音乐的情绪,除了让他们用语言描述对乐曲的理解,还请他们用画画来表达。结果,画作呈现出了性别特征,有的画了小鸟在飞,有的画了开满鲜花的草地、池塘和垂柳,还有的画了小朋友在草地上睡觉……从布局来看,男孩的更大气,而女孩子的更细腻一些,给人的感觉很温馨舒适。在用色上,男孩会选择暖色和冷色相结合,女孩们以暖色为主。教师关注了性别的差异,教学目标“隐藏”在活动的过程之中,如小雨滋润,无声却沁于心。

2.行为指向的差异

研究表明,在学习过程中,男孩的注意多定向于物,喜欢摆弄物体,并研究物体的奥秘,女孩则偏重于人,更在意人与人的关系。教师在制定课堂教学目标的时候,应该考虑到幼儿的这些特点。

比如科学活动“拓拓是个分离混合物高手”,以探索操作为主,在层层递进的过程中了解分离的方法。在活动之前,我们采取小组合作的方法,让孩子们自己商量谁是组长,谁负责记录,哪些人负责操作。在他们商量的过程中不难发现,男孩子对操作更感兴趣,女孩子对于协调小组关系以及进行记录更有兴趣。合理的分工合作,既是课堂教学的需要,也考虑到了男孩女孩不同的行为兴趣点,以此作为契机深入活动,课堂也更加灵动起来。又比如综合活动“爷爷一定有办法”,这是一个经典的绘本阅读故事,很有趣味性,就页面内容来说,女孩子们观察得更加仔细,想象力略丰富一些,明暗两条线索也能观察到位,男孩子这方面就略微差了一些。为了让男孩子们也更加喜欢并且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我采取了情境式教学法,准备了剪刀和彩纸,让幼儿随着故事的情节做一个裁缝,自由地想,自由地探索,自由地说,感受“裁缝”的乐趣,通过看一看、想一想、猜一猜、剪一剪的过程,让男孩、女孩们都能在情境中体验到快乐。

二、在教学资源的选择中渗透性别教育

1.筛选体现性别角色的绘本教材

性别角色是社会文化的产物,是在文化期许下,适合男性或女性的行为,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性别角色模式也有所不同。绘本是社会对儿童进行教育的载体,通过精美的图画、简单的文字传达思想,引起共鸣,对培养幼儿的性别意识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传统的图书,比如《灰姑娘》《白雪公主》等等,性别角色非常明显,女孩往往是柔弱的,需要保护的。而绘本诞生后,男女性别角色的外表形象差异逐渐缩小,人物职业、性格特质都在发生着悄然的变化。比如《小恩的秘密花园》中的小恩就是个勇敢的女孩子,她离开父母,不惧怕没有笑容的舅舅,努力和店员成为好朋友,遇到挫折的时候不放弃,始终乐观坚强。再如《爷爷一定有办法》中的巧手爷爷,同样可以带领孩子们做出衣服、背心、领带、纽扣。还有《威廉的洋娃娃》,让孩子们知道洋娃娃不是女孩的专利,男孩们也可以做娃娃的爸爸,认真、细心、负责地照顾好自己的宝宝。这些绘本颠覆了传统的性别角色的定向,让性别角色更具现代感,更契合孩子们的生活。

2.开展有性别角色的游戏活动

社会学、认知发展等理论从不同角度解释了儿童性别角色的社会化历程,以及在这一历程中生物的、认知的、社会的等各种因素对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的影响力的大小,对我们的幼儿性别教育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游戏中,引导幼儿选择参与符合性别角色的行为,这是培养幼儿正确的性别意识的方式。“娃娃家”“闪亮宝贝秀”“亲子手工坊”……对于孩子们喜爱的这些游戏,我们有意识地引导他们进行合理的角色分工,勇敢、果断的角色由男孩子来扮演,而温和、可爱的角色则由女孩子扮演;“爸爸”一般是在外面工作的,“妈妈”一般是在家做家务、照顾宝宝的。当然在游戏过程中,孩子们也会根据自我认知调配“爸爸妈妈”的工作内容,教师应该予以支持。游戏过程中,有男演员也有女演员,并且有不同的化妆间,这就有意识地提醒幼儿要认识自己的性别,并根据性别特征和性别要求进行自我打扮。亲子手工坊也会根据材料的不同,分为爸爸手工区和妈妈手工区。比如提供的操作材料中,爸爸的帽子和妈妈的帽子是不同的,装饰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小小的细节上的布置,对于孩子来说却更具吸引力,他们在游戏中对于性别的理解也更深刻了。endprint

三、在教学方式的实施中渗透性别教育

1.改传授式为讨论式

研究表明,女性的记忆往往强于男性。进一步分析还会发现,女性的机械记忆和形象记忆能力比男性强,如对无意义联系的人名、数字、地点等记得非常清楚。而男性虽然机械记忆不如女性,但其逻辑记忆却强于女性。幼儿园女教师居多,思维方式也受到限制,所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更多地采用了讨论式教学,因为幼儿园里女孩的发展成熟度要明显优于男孩,男孩常常被女孩“领导”,于是我们便分了男孩组、女孩组进行讨论。

比如社会活动“大家都喜欢我”,我们让幼儿讨论:你有什么优点值得大家喜欢?分组讨论后,男孩、女孩的性格特征一目了然。再如科学课《叠叠乐》,怎样才能叠得更高?男孩女孩分组讨论后,男孩的方法明显优于女孩。表演活动“猜猜我有多爱你”的讨论中,女孩组更为细腻,表达情感的方式更多样。

孩子们对于打仗的游戏非常感兴趣,在自由活动的时间里,幼儿园户外的草地、轮胎……成为了他们天然的野战场所。他们自由组合,分组模仿打仗的场景,互相进行“作战攻击”,对班级里的坦克、手枪的玩具也是爱不释手。顺应他们的兴趣,我们开展了“野战”活动。男孩对打仗有着与生俱来的热情,他们在“战争”中的统领水平与种种谋略,再加上女孩的细腻,战地布置的周到,这种完美的合作根本不需要老师的“教”。

2.变学习者为教授者

在传统的教育中,教师往往是高高在上的主宰,而当代教育更多地强调要注重培养幼儿的自信心、主动性、创造性和责任感,重视他们探究知识的过程和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性还给孩子。在课堂教学或者区域活动中,男女性别的不同优势也明显地有所展现,如果我们善加引导,他们就能成为很好的老师。

比如体育活动“快乐小棋兵”。因为男孩子本身对棋类比较感兴趣,能够很快地理解规则,掌握游戏技能的速度更快。这时,我就把“教”的任务交给了男孩子们。他们带着女孩子学习动作技能,反复练习,展示,纠正,再次分组练习,教与学都特别轻松愉悦。而在“漂亮的衣服”折纸活动中,因为男孩本身的精细化动作的发展略差,对于折纸步骤图的理解也稍逊于女孩子,我就请女孩做男孩的师傅。这样的一种学习方式,既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充分发挥性别的优势,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当然,也不能完全的一刀切,由于家庭、性格等方面的差异,性别的意识也不能极端化。不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都应在发挥自己性别优势的同时,注意向异性学习,在形成良好的性别意识的同时,感知性别角色,形成健全的人格。

(李小平,张家港市江帆幼儿园,215600)

责任编辑:宣丽华endprint

猜你喜欢
性别角色男孩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亲爱的“老男孩”
英国拟禁广告中做家务都是女性
差不多男孩
影响幼儿性别角色认知发展水平的因素
当前幼儿社会性发展新现象
女大学生性别角色冲突现象调查与对策
瓶中妖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