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可心
(湖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范围副词“全”的语义指向分析
张可心
(湖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湖南 长沙410081)
摘要:“全”是汉语中一个常见的范围副词,主要从语义分析的角度出发,对范围副词“全”的语义指向以及被指对象的语义角色进行了分析,指出范围副词“全”的语义功能与语法功能并不一致,对方位副词“全”的语义指向进行了全面考察。
关键词:范围副词;全;语义指向
从语法结构关系上看,状语与谓语构成直接成分关系,但在许多句子中我们无法解释状语、谓语之间的修饰关系。例如:“他酸酸地说。”其中“酸酸地”作为状语修饰“说”,但是“说”作为一种动作并不具有“酸”这种状态。而根据语义指向理论,我们可以得知“酸酸地”语义指向施事(他),这就为上面的例子提供了很好的解释。副词的主要语法功能是充当状语修饰动词,从语法结构关系上看两者之间是直接成分关系,但是从语义上看,两者之间并不存在绝对的修饰关系。可见,句法结构关系与语义结构关系之间不存在对应关系。本文依照语义指向理论与动词配价理论,研究了范围副词“全”语义指向的具体情况。本文语料来自于华中师范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
一“全”的语义分析
汉语为“SVO”型语言,由动词与动词联系着的语义成分所构成的动核结构被视为语义平面的基本结构。根据动词配价理论,动词可以按照能跟几个必有的名词性成分(动元)发生联系分为:一价动词、二价动词和三价动词。我们依照范晓的辨价方法对语料中动词进行了分类,根据税昌锡①的研究,我们从语义指向的几组相对的指向模式对语义指向进行分析,然后分价对范围副词“全”的语义指向进行了分析。根据归纳,范围副词“全”修饰不同价动词具有不同的语义指向。
1.一价动词。
一价动词为只能联系一个动元的动词,可以回答“[X] V1”的问题②即可判定为一价动词。由一价动词充当谓语的句子中范围副词“全”作为指向成分全部为前指被指成分,但是由于动元充当的语义角色不同,主要有以下类型:例句中加点的部分为被指成分,关于动词分类问题主要参看马庆株(1996)的《自主动词和非自主动词》一文。③
(1)前指施事,出现于包含一价自主动词的句子中。
例(1)另外你马上通知各家,今夜全在地上睡觉,谁也不许睡在炕上。(于波《林海雪原》)
例(2)他们全回来了。(张承志《北方的河》)
例(3)儿子闺女全走了,只孤单单地留下她一个人。(李晓明 韩安庆《平原枪声》)
前/后顺/逆邻/隔专/兼单/多内/外语义角色例(1)+前+顺+邻+兼+单+外施事例(2)+前+顺+邻+兼+单+内施事例(3)+前+顺+邻+专+单+内施事
由此看出,范围副词“全”在一价主动动词构成的主谓结构中语义指向基本上为前向顺邻指,被指成分的语义角色为施事。需要注意的是亲属作为主语时,语义指向多为专指,而且须为复数人称。在汉语中基本上不会出现“施事主语(单数人称)+全+一价自主动词”这样的句子。因为单数人称为主语,作为一个整体参与句子,无法限定范围。所以不会出现“施事主语(单数人称)+全+一价自主动词”这样的形式。
(2)前指系事,主要出现在一价性状动词出现的句子中。
例(4)可是痛,浑身上下全痛得像要粉碎了似的,针刺似的,火烧似的。(杨沫《青春之歌》)
例(5)最后,大家全累了,科长让石玉萍搀着已近瘫软的朱秀芬回家,把闻声赶来看热闹的其他科室的人关在门外,才算恢复了安静。(王朔《痴人》)
前/后顺/逆邻/隔专/兼单/多内/外语义角色例(4)+前+顺+隔+兼+单+内系事例(5)+前+顺+邻+兼+单+内系事
“痛”“累”属于人的状态,属于性状动词。综上所述,“全”在形状一价动词在主谓结构中语义指向基本上为前向顺指,被指成分的语义角色主要为系事。
(3)前指准施事:主要体现在包含一价非自主动词的句子中。
例(6)赵大爷接着道:“孙子、媳妇,全死了。(李晓明 韩安庆《平原枪声》)
例(7)外面又开始挖洞,渐渐洞口全开了。(冯德英《苦菜花》)
前/后顺/逆邻/隔专/兼单/多内/外语义角色例(6)+前+顺+邻+专+单+内准施事例(7)+前+顺+邻+兼+单+内准施事
非自主一价动词为不能为人所自由控制并且只能带一个动元的动词。根据上面的例子,“全”在由非自主一价动词构成的主谓句中语义指向为前向顺指,被指成分的语义角色为准施事。
2.二价动词。
二价动词用来连接主体动元和客体动元,一般是及物动词。当一个动词可以回答:①[X]V2②V2[X]或①[X]V2③P[X]V2两组问题中的一组时,就可以判定该动词为二价动词。②“全”在二价动词句中的语义指向分析如下。
(1)前指。
①前指施事:均为前指施事,主要出现在主语人称复数的情况下。
例(8)那会儿我们全看孙悟空。(王朔《玩儿的就是心跳》)
例(9)全县好看戏的人差不多全认识他,民工们扛着铁铲大镐围了上来。(孙犁《风云初记》))
例(10)没有结婚的女孩子们,全参加了洗衣组。(孙犁《风云初记》)
前/后顺/逆邻/隔专/兼单/多内/外语义角色例(8)+前+顺+邻+兼+单+内施事例(9)+前+顺+邻+兼+单+内施事例(10)+前+顺+邻+兼+单+内施事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人称以及宾语都为复数的情况下,这时“全”的语义指向可能会存在不清的情况。试分析以下句子。
例(11)大人们对我们的交待,我们全抛在脑后了。(戴厚英《流泪的淮河》)
针对该句存在两种合理的理解:第一,我们把全部的大人们对我们的交待都抛在脑后了。第二,我们中的所有人都把大人们对我们的交待抛在脑后了。“全”语义指向不清。这时,我们就需要依靠重音及停顿等语音形式来帮助听话人辨别“全”的语义指向及被指成分的语义角色。如果这时主语或者宾语有一方由复数变为单数,句子便没有歧义。
②前指受事,这种情况下主要出现在包含二价自主动词的宾语前置句中。
例(12)这院里的事儿我全知道。(皮皮《比如女人》)
例(13)日本鬼子反动派,老子全打过!(冯骥才《一百个人的十年》
例(14)我要想说的话你全知道。(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
前/后顺/逆邻/隔专/兼单/多内/外语义角色例(12)+前+逆+隔+兼+单+内受事例(13)+前+逆+邻+兼+单+内受事例(14)+前+逆+邻+兼+单+内受事
以上例子中被指成分为二价动词的受事,“施事主语+谓语+受事宾语”是汉语典型的语序,但是语言在使用中具有灵活性,为了凸显话题焦点,受事宾语前置。语义指向就会受到影响。试分析以下句子。
例(15)这些菜我们全吃过了。
针对例(15)可以做出以下理解:①“全”指向“我们”,意为:我们几个都吃过这个菜。②“全”指向“这些菜”,意为:我们吃过全部的菜。但是经过对比我们发现:当宾语前置句中的主语换做单数人称时,这种存在歧义的情况就消失了,如:
例(16)这些菜我全吃过了。
这里“全”语义指向为“这些菜”。根据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由复数人称代词和二价动词构成的动核结构,为了突出话题焦点的需要将宾语前置可能会导致语义指向不明确,句子存在歧义的情况。
③前指起事,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包含系事动词句中。
例(17)我完全知道,我看的那些书并不全是济世的良药。(礼平《晚霞消失的时候》)
例(18)说得激动了,她忘情地高谈起来,“小弟,我现在才明白,父母——加上你我全是罪人。”(杨沫《青春之歌》)
例(19)谁全像你这样! (杨沫《青春之歌》)
前/后顺/逆邻/隔专/兼单/多内/外语义角色例(17)+前+顺+隔+兼+单+内起事例(18)+前+顺+邻+专+单+内起事例(19)+前+顺+邻+兼+单+内起事
包含系事动词的句子主要是用来表示事物之间的关系,主要用来表示事物的归属、与其他事物之间的联系,“全”主要用来限定被定义的事物(起事)的范围。
(2)后指受事,主要出现在含有二价自主动词的正常语序的句子中。
例(20)我全都相信他。(安顿《绝对隐私》))
例(21)我全部答应你的要求。( 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
例(22)她全信那老大娘的话了。 (冯德英《苦菜花》)
前/后顺/逆邻/隔专/兼单/多内/外语义角色例(20)+后+顺+隔+兼+单+内受事例(21)+后+顺+隔+兼+单+内受事例(22)+后+顺+隔+兼+单+内受事
根据上文已知:在句子主语为复数人称代词的情况下,宾语前置会影响语义指向,但是句式的变化并不会影响被指成分语义角色的转变。我们可以把“SVO”型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如:
例(23)我全吃了啊。/我把它全吃了。/ 它全被我吃了。
这三个句子形态不同,表达的意思一致,“全”的被指成分没有改变,其语义角色不变,仍为受事。但是根据突出话题焦点的不同,语序改变,随之语义指向就会改变。
(3)潜指。
①潜指受事,主要出现在包含有二价自主动词的省略句中。
例(24)“全想起来了,”他开口道,“我早知道,一到这儿我就能想起来。”(张承志《北方的河》)
例(25)我全认出来啦,我想起来啦。 (张承志《北方的河》)
例(26)黑皮大衣笑着说:“你找她,她也正在找你,我看你们谁也别费劲了,我全替你们办了。” (王朔《玩儿的就是心跳》)
潜/显专/兼单/多内/外语义角色例(24)+潜+兼+单+外受事例(25)+潜+兼+单+外受事例(26)+潜+兼+单+外受事
在这种情况中,“全”潜指的受事需要根据语境的上下文进行分析,这种省略句主要出现在语流中或已知上文背景信息的情况下。如果在没有上下文信息背景的情况,这样缺乏宾语的主谓句无法实现其交际功能。
②潜指起事。
例(27)全是白的! (曲波《林海雪原》)
例(28)再一问,全是知青。 (冯骥才《一百个人的十年》)
潜/显专/兼单/多内/外语义角色例(27)+潜+兼+单+外系事例(28)+潜+兼+单+外系事
这种潜指系事的表达方式在汉语中非常常见,人在交际中遵循经济性原则,在交换必要信息的前提下,可以省略部分说话人与听话人已知的不必要信息。这种省略句中,我们要根据上下文或语境补全省略的信息从而判断语义指向。
3.三价动词。
由三价动词构成的动核结构其结构大致为:施事+三价动词+与事+受事。我们在判断是否为三价动词时需要遵照的规则有:①[x]v3,v3[x1x2];②[x]v3,v3[x],{v3[x1]}x;③[x]v3,[x]v3,p[x]v3。满足三种情况中任何一种,我们都可以称之为三价动词。②
(1)前指。
①指向施事:均为前指施事。
例(29)她们被小说下了蛊,全当自己是女主角,努力设法让小说世界在自己身上上演,让男人享尽艳福!(席绢《女作家的爱情冒险》)
例(30)像阿比西尼亚的反意战争、埃及的反英斗争,全给我们中国人民很大的鼓舞和激励。
前/后顺/逆邻/隔专/兼单/多内/外语义角色例(29)+前+顺+隔+兼+单+内施事例(30)+前+顺+邻+兼+单+内施事
这样的句子较少,因为“全”表示所形容的范围中都无例外,要求主语是复数。
②前指受事:语义角色主要为当事,即指动作的受益者或者受损者。
例(31)朱老太太骂道:“老娘说的话,你全当耳旁风了。”(柳建伟《突出重围》)
例(32)一件棉袍、两件单长衫全送进当铺去了,所有的衣服只剩下穿在身上的一件毛衣一件夹袍。(杨沫《青春之歌》)
例(33)乔乔没好气地说,“我知道的事全告诉过你了,真不知道你还想问什么。”(王朔《玩儿的就是心跳》)
例(34)“依我的意见,把他们全杀掉!”(冯德英《迎春花》)
前/后顺/逆邻/隔专/兼单/多内/外语义角色例(31)+前+逆+隔+兼+单+内受事当事例(32)+前+逆+邻+兼+单+内受事当事例(33)+前+逆+邻+兼+单+内受事当事例(34)+前+逆+邻+兼+单+内受事当事
语序上的改变以及句式的改变会影响“全”的语义指向方向,但是并不会影响其被指成分。这种情况主要体现在受事宾语前置的情况下,和二价动词宾语前置的情况有一定的相似性。如例(31)的汉语习惯语序是:你把老娘说的话全当耳旁风了。为了突出语义表达的重点,将受事宾语提前。例(32)使用“全”是为了突出送进当铺的东西多,给自己留下的东西少。例(33)省略的主语,例(34)使用“把”字句,也是为了突出宾语。
③前指与事。
例(35)郭举人不以为然地说:“这事全当没有发生过。”(陈忠实《白鹿原》)
前/后顺/逆邻/隔专/兼单/多内/外语义角色例(35)+前+顺+邻+兼+单+内与事
例(35)将句子补全为:我全当这事没有发生过。省略了主语“我”,“全”语义指向“这事”,“这事”在习惯语序中充当与事的语义角色,所以这里的“全”语义指向与事。
(2)后指。
①后指受事:语义角色为当事,动作活动的参与者。
例(36)我现在还要辟一个谣:那些生病回家的孩子我已经全通知他们家长明天送回来了。(王朔《看上去很美》)
前/后顺/逆邻/隔专/兼单/多内/外语义角色例(36)+后+顺+隔+兼+单+内受事共事
后指受事符合汉语习惯语序。注意受事分为共事与当事,“全”后指受事的情况为指向当事。
②后指与事。
例(37)汪若海笑,可以按流氓罪类推予以惩处的那咱当时你在谈恋爱,爱的死去活来,每天早出晚归自言自语爱得脸蛋红扑扑的,还一个劲儿向你们保密赌咒发誓只是玩玩,其实动了情全当别人是傻子。(王朔《玩儿的就是心跳》)
前/后顺/逆邻/隔专/兼单/多内/外语义角色例(37)+后+顺+邻+兼+单+内与事
与事是动作或活动所涉及到的人或物,不是具体动作的承担者。与事与受事不同,与事是动作的连接者,受事是动作的承受者。
(3)潜指:受事。
例(38)“我全告诉你吧。”(王朔《过把瘾就死》)
例(39)“给你,全给你。”(冯德英《苦菜花》)
潜/显专/兼单/多内/外语义角色例(38)+潜+兼+单+外受事例(39)+潜+兼+单+外受事
例(38)“告诉”为三价动词,“告诉”后面应接动作与事(人)和动作受事(告诉的内容),例(38)中“全”指向的是“告诉的内容”故应为“受事”。例(39)“给”为三价动词,“你”作为与事,后面应该接受事(给的东西)。例(39)中“全”指向的是“给的东西”故应为“受事”。
二结论
在动词配价理论的基础上,我们对“全”的语义指向以及所指对象的语义角色进行了分析,其结果如下。
语义指向所指成分角色动词是否省略语序人称一价动词前指施事自主动词无Svo主语人称复数系事性状动词无Svp无限制准施事非自主动词无Svo无限制二价动词前指施事自主动词无Svo主语复数,宾语人称不能为复数受事自主动词无宾语前置无限制起事系事动词无Svp无限制后指受事自主动词无Svo“把”字句“被”字句无限制潜指受事自主动词省略句Sv无限制起事系事动词省略句Sv(p)涉及“人”时须为复数人称三价动词前指施事自主动词无Svoo主语为复数人称受事自主动词宾语前置Osvo无限制与事自主动词无Svoo无限制后指受事自主动词无Svoo无限制与事自主动词无Svoo无限制潜指受事自主动词省略句(s)vo(o)无限制
注释
① 税昌锡:《语义指向结构模式的多维考察》,载《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
②周国光:《试论语义指向分析的原则和方法》,载《 语言科学》2006年。
③马庆株:《自主动词和非自主动词》,载《中国语言学报》1988年。
参考文献
[1]吕叔湘. 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457.
[2]范晓. 动词的配价与汉语的把字句[J]. 中国语文,2001(4):309-319+383-384.
[3]袁毓林. 一套汉语动词论元角色的语法指标[J]. 世界汉语教学,2003(3):24-36+2.
[4]马庆株.自主动词和非自主动词[J].中国语言学报,1988(3):157-180.
[5]税昌锡. 语义指向结构模式的多维考察[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94-102.
[6]周国光. 试论语义指向分析的原则和方法[J].语言科学,2006(4):41-49.
Class No.:H109.4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郑英玲)
Analysis of Semantic Orientation of Chinese Scope Adverb Quan
Zhang Kexin
(Liberal Arts College,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81,China)
Abstract:The word Quan is a commonly used scope adverb in Chinese . The paper analyzed the semantic orientation and semantic character of Chinese word Quan ,and the result showed that semantic function of Chinese word Quan is incoherent with grammatical function . The paper made an overall study of the semantic orientation of the Chinese word Quan.
Key words:scope adverb; Chinese word Quan; semantic orientation
中图分类号:H10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758(2016)04-0147-6
作者简介:张可心,在读硕士,湖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