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大学英语教学中听说课程的几点思考

2016-05-04 03:30师嘉林
关键词:大学英语思考教学

师嘉林

(重庆邮电大学 外国语学院,重庆 40065)



有关大学英语教学中听说课程的几点思考

师嘉林

(重庆邮电大学 外国语学院,重庆40065)

摘要:传统的英语教学更多地注重文法、词汇的习得以及写作水平的提升。经过上世纪90年代、2005年、2013年等一系列重大的英语考试改革之后,大学英语考试更多地开始面向市场化,导向性地引导一线英语工作者必须培养面对市场化的具备较好听说读写译能力的毕业生。作为一名外语教师,笔者结合多年的外语教学经验并参考国内外主流教育理念就大学英语教学中听说课程的安排与规划提出几点浅见。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听说课程;思考

作为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听力一直以来都是横亘在学生面前的一座大山,逾越它,考试才能取得比较满意的成绩。相比较而言,口语课程的设置则更多考虑了市场的因素,因为市场需要全面的、综合掌握英语技能的毕业生。笔者所在的学校将听说课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以每周两课时的安排方式来规划学生的听说任务,并要求学生在课后进行至少30分钟至1个小时的听力训练以经常性地、习惯性地巩固并培养学生的听力水平,同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口语方面的相关实践活动。

一学生在听说方面面临的几大困境

1.文化区域因素。

众所周知,中国地广人多,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语言纷繁复杂,语言本身的语音体系、发音方式大相径庭,这就导致不同地区的人们尤其是来自长江以南、川渝盆地的学生英语发音上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前、后鼻音,浊辅音,浊辅音摩擦音,清辅音摩擦音等方面的一些问题,这直接引发了在英语听力中辨音的障碍以及口语表达中语音清晰的问题。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听力理解包括两个大项,四个小项,如表1。

表1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试卷构成表[1]

因此,作为四、六级考试的重点以及考试的首关,听力单项对学生的心理会造成重大的影响,由于地域因素造成的语音辨识的不确定对学生的听说能力造成了较大的障碍,也是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需要考虑的首要因素。

2.听说考核方式的问题。

依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教学思考,单纯的课堂教学始终无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因为以教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无法从根本上做到最大程度上学生的互动与大量的实践,即使有些英语教学课堂可以做到一定程度的互动练习,然而无法做到面面俱到,从而收效甚微,因此,这就需要所有大学英语教师在课后对学生进行长久的跟踪与实效考核。

现在普遍通行的方式即:课后网络听力作业批改与听力时长监督。前者更多地是从质化层面来考核学生一定时间内的听力提高情况,而后者更多地是从量化角度衡量学生是否可以在通用时间内可能达到的听力熟练程度。[2]毋庸置疑,这两者的结合在很大程度上通过硬性制约方式将学生的成绩与听力任务衔接在一起,同时也迫使学生不得不主动地去接触有声世界的听力材料来主动进行听力训练。然而,在笔者来看,这种方式有其一定程度的弊端:被迫式考核方式无法有效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在一定时间内也无法完成对听力材料的选取以及对学生学习效度的掌控。

众所周知,听力是所有语言学习中信息量最大的两个方面之一,另一个是口语。以单纯语言输入模式为基础的听力更多的是依靠目标的指引来带领学生自主开始听力的学习,而压迫式学习只会让学生在英语学习上平添烦恼,被动学习;同时,听力是四六级考试的首战,表现好坏直接影响接下来阅读、写作、翻译的发挥,因此,如何循序渐进有效地提高学生听力水平尤其重要。笔者建议,自主听力的材料选取应该注重基础、能力与考试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听力兴趣与听力信心,这比单纯的考核也许更行之有效。而听说又是一个有机构成的协作整体,如果语言、语音的输入达不到一定的量,学生无法在口语组织、内容深度、广度方面做到较大的发挥,因此,听说并济最为有效。[3]

3.市场化与教学安排的矛盾。

澳大利亚著名语言学家大卫·鲁南(David Nunan)在其著作[4]中提出:二语习得应更多侧重教授环境(tutored environments)的因素。结合多年他在澳大利亚、英国、东南亚、日本、巴西以及中东的教学经验,他提出语言教师应对大规模的课程开发进行研究,对学生进行全方位跟踪考察。鲁南教授上世纪90年代提出的理念直到今日我们还没有在国内进行有效的贯彻实施,如市场化对英语水平的需求与大学英语的教学安排有脱节和矛盾的地方。市场需要实践性人才,如翻译技能或者写作技能很强的毕业生,而我们的翻译还停留在句子及不同文学题材的文本翻译;市场需要交际能力强的毕业生,而我们的学生很难进行有效沟通。就笔者的观察和体验来说,造成今日现状的原因一方面是教学安排出了问题,一方面是我们英语教学并没有与市场紧密结合起来。

市场永远只攫取那些对它产生直接价值的人。大学扩招、英语专业大量的毕业生涌向市场,对大学英语学生提出了更好的专业和英语水平的要求。因此,传统的以提高学生英语基础的教学方式已不大适应社会与市场,优化大学英语教学课堂,培养适应市场化的听说人才已是刻不容缓的要务。

二对大学英语听说课程的几点思考

1.加强听说课程信息量的导入。

杨慧中先生在其早前的研究报告中提出,用人单位对应聘人员的英语水平要求如下:说占48.6%,读47.6%,听40.8%,写26.2%,[5]随着几次大学英语考试的调整和改革,现在听说被放在首要的位置,这既满足了市场对英语人才的需求,也符合英语作为一种交流媒质的特点。因此,听说课程应该受到极大的重视与关注。

全球化背景下人员的流动、市场的多元化都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场既需要具备专业知识的人才,同时需要通晓与各国经贸、文化、商业交流的外语人才,因此,具备良好的听说能力成为了必需。笔者认为,面对纷繁复杂的市场化需求,作为外语教师应当具备广博的知识储备以及敏锐的问题意识,在听说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加文化知识导入,提升学生的听说认知以及尽可能多的让更多的学生参与互动,由此保证了学生学习的量、同时也较好地提供了学生多元的知识,只是质的提高需要一个过程。

2.强化并提升学生的听说体验。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的初衷是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英语学习,调整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同时培养符合市场化的英语人才。且不说听说课程的重要性,单单就英语信息的输入作为我们外语教师就做得不够。王初明教授在其一篇文章中曾提出这样的观点:大学应为每一个专业(英语专业除外)的学生至少挑选一门专业课,采用英语教材,聘用对口专业的海归人员或外籍教师,实施全英语教学,注入交际需要,激发英语学习动力,而交际需要正是驱动外语学习的动力所在。[6]笔者同意王初明老师的观点,不过我认为还应当提升学生的听说体验,因为,学生的体验直接会影响到他(她)表达英语的欲望,前期的英语教学注重信息的输入,学生的表达可以出现较大的偏差,那么后期的表达应该注意表达的严谨、准确和地道。

对于听力而言,学生在信息导入的情况下,可以听说并进,面对不同题材、风格的文章学生可以先听,然后复述、阐释或者背诵,这样既保证了听力的量,也保证了口语的量,假以时日,听说必将上一个新的台阶,因此,强化听说体验尤为重要。

3.构建大学英语听说课程的大体思路。

四、六级考试作为一种大规模、标准化的考试,不仅可以在全国范围内规范大学英语的教学内容,而且良好地反映了学生英语学习的水平,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从实施效果来看,四、六级考试提升了学生、教师、学校和社会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关注度;四、六级考试通过命题和分值比例安排等杠杆的调节,突出了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四、六级考试的指标设定与提高从一定程度上普遍拉升和提高了大学生的英语水平。[7]通过考试以及考试改革来指导外语教学使之更加高效毋庸置疑。

未来的大学英语必将迎来经常性的改革以应对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就笔者而言,我想就自己的英语听说课程提出三点建议,供同行们商榷。

首先,从课程本身入手精简信息输入。我们现在选用的很多听说教材虽然做到了图片新颖化、信息全覆盖化以及装帧精美化,但书中依然有很多的多余条目过于累赘。精简听说课程教材信息点已十分必要,这需要老师灵活处理教材本身。笔者认为:选取难度层级不断演进的材料作为听力材料,四、六级考试真题作为辅助,更多侧重对多元主题的信息导入,并参考雅思和托福的听力考核方式,一考察学生的动笔能力,二考察学生在大数据中挑选信息的能力以及耐力,[8,9]这也是打造学生软实力的必经之路。

其次,优化和完善对学生听说能力的评估。列宁曾说:经常地、自觉保持平衡就是计划性。美国开国之父富兰克林也说过:懒惰行动得如此缓慢,贫穷很快就能超过它。因此,如果无法对一个人的学习过程进行合理的监督,那学习效果很难保证。在笔者看来,大学生英语效果提高慢主要是由于惰性造成的,如果不能在制度和规范方面进行合理安排,效果甚微。笔者建议:课堂上、课后都应该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学习安排和评估,课堂上调动学生听说的积极性,课后通过跟踪学习进度并提出适时的修正建议帮助学生及时改正错误,提升听力练习的准确性以及口语的参与度,优化效率学习。

最后,必须构建具备跨文化交际功能的课堂。听力的提高需要一定的输入量,同时辅以对不同主题、题材听力材料的熟悉程度;而口语的表达除了要有独立的思想之外,要具备较为全面的词汇储备,同时具备跨文化的视野。就跨文化能力方面,长沙师范学院邓礼红老师认为:要积极扩大知识面和词汇量,主要是中国历史、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等领域的高频词、新词和热词。[10]依笔者浅见,我认为还应该具备一定的文学、历史、文化等学科修养、具备综合语言技能的综合性人才,跨文化交际对不同学科背景的大学生提出了新的挑战,也督促每个人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尤其是听说能力。

参考文献

[1]蒋燕.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J].安顺学院学报,2010:48.

[2]李炯英.中国现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问题与思考[J].外语教学,2002(6):35.

[3]葛树强.四六级口语考试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发[C].第九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教育科学与边缘科学分册),2012.

[4]Nunan, D.DeigningTasksfortheCommunicativeClassroom[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32.

[5]杨惠中.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效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1999.

[6]王初明.从外语学习角度看大学英语教学和考试的改革[J].外语界,2010(1):22.

[7]王菊芳,程海腾. 大学英语教学相关争论的思考 [J]. 中国农业教育,2014(1):93.

[8]零春.雅思考试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3):62.

[9]安超.从新托福模式看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新动向[J].黑河教育,2013(4):84.

[10]邓礼红.英语四六级翻译考试改革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挑战与对策[J].特立学刊,2013(6):63.

Class No.:H315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郑英玲)

Suggestions of Listening & Speaking Course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Shi Jiali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 & Telecommunications, Chongqing 400065,China)

Abstract:The traditional English teaching attaches more importance to grammar, lexicon acquisition and the enhancement of writing competence. After a series of major reforms in College English Tests (CET) since 1990s, 2005 & 2013, CET has been market-oriented, which is channeling English practitioners to cultivate the graduates with better calibers in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facilitating them to more adaptable to the job-hunting market. As a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 the thesis will put forward several provisional thoughts about College English listening & speaking course on the basis of absorbing some mainstream education ideas at home and abroad.

Key words:College English;teaching;listening & speaking course;suggestions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758(2016)04-0097-3

基金项目: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思路与方法”(项目编号:2015-GX-05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师嘉林,博士,讲师,重庆邮电大学外国语学院;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访问学者。研究方向:美国研究、美国——拉美关系研究及外语教学。

猜你喜欢
大学英语思考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中语音教学现状与重要性简析
浅析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