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不熟
“城市首位度”是美国学者马克·杰斐逊于1939年提出的一个概念,指一个国家(或区域)首位城市与第二位城市的人口规模之比。
不过,鉴于中国特殊的国情,这个概念还不能直接拿来用:一是因为中国城市的人口统计数据往往失真,二是因为大小城市之间的人均GDP差异很大,用人口规模来衡量城市首位度,显然没有用GDP来衡量更符合中国国情。
下面,我们根据GDP数据,来计算27个省会城市(港澳台以及四个直辖市不在考察范围内)的首位度排行榜。计算方法是“省会城市”/“非省会城市中GDP最大的城市”。
如图,成都、武汉、长沙是主要经济大省中“首位度”最高的省会城市,尤其是成都的首位度高达6.4,说明成都GDP是省内第二大城市绵阳的6.4倍,武汉则是省内第二大城市宜昌的3.2倍,长沙是省内第二大城市岳阳(注:此文是按照经济实力排名选取的)的2.95倍。
沈阳、福州、石家庄、呼和浩特、南京与济南几个省会,在省内都不是第一名。两个经济大省,山东与江苏的省会城市(济南与南京)的首位度更是垫底。
不过,光看首位度,还不能完全体现一个省会城市在省内的强势指数,另一个指标也比较重要,就是省会城市GDP占全省比例,可以反映出一个省会城市对全省经济的重要性。
如图,省会占全省比重最高的是银川,高达50.8%。在GDP超过一万亿的经济大省中,长春、武汉、成都、西安、长沙占全省的比重是最高的。成都与武汉再次名列前茅,说明二者不仅首位度高,对全省经济的重要性也很高。
南京与济南再次垫底。
“强势指数”应该综合统计这两个排行榜,所以我们简单粗暴地将“城市首位度”与“GDP占全省比重值”相乘,得出新的榜单。
如图,综合两个指标得出的统计结果显示,成都是27个省会城市中最强势的省会,银川、武汉、兰州次之。
南京与济南再次垫底。
解读一下:
1、省会城市首位度与该省是否是经济大省,没有必然关系。山东江苏广东等经济大省的省会首位度都很低,尤其是南京与济南还垫底。但是四川、湖北、湖南等内陆经济大省,其省城首位度又很高,尤其是成都与武汉。
2、首位度其实与该省是否沿海有很大关系。首位度最差的十个城市中,除了贵阳与呼和浩特不是沿海省份,其他八个均属于沿海省份,分别是南宁、广州、福州、杭州、南京、济南、石家庄、沈阳。
这些省会中,只有广州、杭州与南宁三个在省内排名第一,其他全部排到第二或者第三,尤其是济南位列省内第三名,南京也曾长时间位于苏州与无锡之后,近两年才开始反超无锡。如果承认深圳实际的城市竞争力高于广州,8个沿海省份中,就只有杭州与南宁还能排到省内第一。
3、为什么沿海省会的首位度普遍很低呢?这是因为沿海省份基本上都有一个港口城市与省会相抗衡,辽宁是大连,河北是唐山,山东是青岛,江苏是苏州(河港),浙江是宁波,福建是泉州与厦门,广东是深圳,这些城市都是世界上响当当的港口城市。只有广西比较特殊,省内港口城市很弱,担当老二的是柳州这个老牌工业城市。
港口城市之所以具备对抗省会城市的实力,根本原因在于中国是一个高度外向型的经济体,对外贸易是经济发展非常重要的一个动力机制,港口城市因此成为外资布局中国的桥头堡,成为影响中国城市格局的体制外力量。
在一定程度上,省会城市代表的是国资的力量,港口城市则代表着外资的力量,前者是权力配置资源,后者是市场配置资源。港口城市战胜省会城市,是市场力量对权力的一种胜利。
4、除了港口城市可以抗衡省会城市,还有哪些城市具备这个实力?可能只有资源型城市,例如内蒙古的鄂尔多斯,黑龙江的大庆。贵州与广西则是两个比较特殊的情况,与贵阳比肩的遵义,与南宁比肩的柳州,一个是拥有茅台酒这个特色产业,一个是老牌工业城市。
换句话说,除了港口城市与少数资源型城市,几乎所有的正常省份,都是省城独大。
5、港口城市不仅是经济实力强大,政治实力一样强大。大连、青岛、宁波、厦门、深圳五个比较发达的港口城市,早已提升副省级城市,其市委书记均位列省委常委,与省会城市一把手平起平坐。不仅如此,这五个港口城市还享有计划单列市待遇,在经济管理权上直接与中央挂钩,相当于半个直辖市。
河北的唐山、江苏的苏州,虽然没有位列副省级,但其市委书记一直为省委常委兼任,其实际的话语权也不比省会城市低多少。
这再次说明,权力仍然是决定城市发展的根本性力量,一个城市在权力体系中的排名,往往就对应为它在GDP排行榜中的座次。即便是东部沿海省份,港口城市之所以能够超越省会城市,在很大程度上也因为其在权力体系中具备可与省会比肩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