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首位度的内涵和研究状况概述及评价体系构建

2015-08-07 14:18:47
大众科技 2015年3期
关键词:首位度指标体系人口

朱 军 刘 艳

(广西大学商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7)

城市首位度的内涵和研究状况概述及评价体系构建

朱 军 刘 艳

(广西大学商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7)

城市首位度是衡量一个城市在特定地区范围内的优势度和影响力的一个重要经济学指标,近年国内不少城市都将提高城市首位度作为城市发展战略之一,但城市首位度的概念内涵和理论研究状况往往被忽视,衡量指标体系模糊不清。文章对以上问题开展研究,阐释了城市首位度的概念内涵,概括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并提出了评价指标体系,以期推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发展。

城市首位度;内涵;研究现状;指标体系

1 引言

2014年1月11日中共南宁市委第十一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南宁市委关于全面深化改革 奋力提升南宁首位度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在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奋力提升首府南宁在广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首位度”。从此以后,提升南宁城市首位度这个战略目标吹遍邕城,吹响八桂。国内也有不少城市提出了建设首位城市的发展目标,不少官员学者都纷纷探讨如何提高城市首位度。究竟什么是城市首位度,国内外理论研究状况如何,如何评价城市首位度?本文对以上问题进行基本探讨,增加对城市首位度理论的理解,也为提升城市首位度的实践工作者提供理论依据。

2 城市首位度的概念及内涵解析

2.1 城市首位度的概念解析

城市首位度分为狭义首位度和广义首位度。狭义首位度是在一国或者一个地区范围内,人口规模首位城市与居于第二位城市人口数之比,其实质是“以城市人口数量空间积聚度来反映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城市规模分布的概念”。随着国家城市化战略的深入推进,我国学者对首位度的研究范畴有所拓展,逐渐从人口首位度的狭义首位度研究拓展到包括经济、科技等其他指标的广义的首位度,如经济首位度、产业首位度、科技首位度、人才首位度和文化首位度等等。可见,广义首位度是在人口首位度的基础上,赋予城市首位度更为丰富的内涵。本文所指的广义首位度是指一个城市在人口规模、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等多个方面领先于其他城市的程度。广义首位度符合城市的发展趋势和人类对城市的认识规律,城市发展的动力因素是多元化的,我们认识城市首位度必然要从人口首位度这个“原有实力”,经济首位度这个“硬实力”,科技首位度这个“软实力”,公共服务能力这个“潜在实力”等多个层面去考虑,不能以偏概全,顾此失彼。

当然,也要辩证看待广义首位度,在衡量的广度上,即便包含了多个方面的评价指标,但其仍然是相对的“广”,不可能包含一个城市所有的评价指标,无法对一个城市方方面的相对于其他城市的优势度做出衡量;在衡量的长度上,只能选取一个时间段作为评价的时间范畴,随着时间的推移,首位度也会随着发生变化;在衡量的空间上,只能选取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城市作为对比评价的对象,因此首位度往往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2.2 城市首位度的内涵解析

(1)首位度是城市等级体系的表现。人是城市发展的主体也是主导力量,虽然近年来随着城市首位度力量的不断丰富和发展,其衡量指标往往不单以人口规模为依据,但广义首位度的指标体系中,基本上都包含有人口指标,且人口指标是衡量城市首位度的最重要指标之一,不同国家对城市人口规模和城市等级划分的对应关系不完全相同,但以人口规模衡量城市等级体系,依然是我国及世界通行的方法。因此,城市人口首位度情况也反映了城市在一个国家和地区内的城市等级地位。

(2)首位度是城市功能的体现。城市功能,是指城市这种特殊的载体能够对包括经济、科技、人文等因素在内的社会活动发挥的作用及产生的影响,包括聚集、辐射、服务、创新等等。从经济角度看,一个区域内的首位城市,必然是该区域内的经济中心,其对经济发展的主导作用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扮演者着“火车头”的带动功能,是区域经济的重要增长极;从区域角度看,首位城市具有强大幅射功能,源源不断向“近首城市”(指与区域首位城市邻近,且与首位城市具有较高一体化特征的城市)及周边地区进行信息、技术、产品、资金等的扩散活动;从创新功能看,首位城市聚集了人才、信息、科技、资金等资源的绝对优势,为其创新活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3)首位度是专业化的代表。“城市发展战略决策不能单凭经验、想象、臆断或直觉,在许多情况下,必须有准确、可靠的数字资料的分析作为依据”。而首位度正是运用统计学、数学、计量学、系统分析等定量化学科,对一个城市某些方面或者整体发展水平的状况进行定量分析、评估研究,得出科学结果。首位度的定量分析使得有关决策对象具体化,使得宏观战略规划所面临的复杂而又难以确定的问题更容易把握,也更容易对外表述和易于被公众理解和接受,在城市发展战略决策当中,为城市发展规划和战略制定提供了专业可靠的决策依据。

3 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及发展趋势

3.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城市首位度的研究起源比较早,早在1939年,美国学者马克-杰斐逊就首先提出了城市首位度的概念,其所谓的首位是单纯以人口为测算指标的,一个国家或区域人口第一的城市为首位城市,首位城市与第二位城市人口数量的比值即为首位度。首位度计算公式为S= P1/P2, 其中S 表示首位度,P1表示首位城市人口数,P2表示第二位城市的人口数。该理论对城市规模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其后,国外有众多的专家、学者对城市首位度进行了研究。马歇尔(Marshall)认为城市首位度比较合理的指数是2,只有首位度指数在2以上的城市才是首位城市,而首位度大于2又不大于4的属中度首位分布,大于4的属高度首位分布。Ades和Glaeser对首位城市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他们通过分析发现,在首位城市形成的过程中,政治因素相对于经济因素所起到的作用更大。Bertinelli和Strobl对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行了实证分析,他们共选取了39个发展中国家,经过分析,他们发现这39个国家在1999年的城市化平均水平仅为39.1%,除巴西、印度等少数大国之外,大多数国家的城市首位度都在0.20~0.45。他们对这些国家城市首位度的纵向历史过程也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从1960年到1990年,这些国家的城市首位度基本上处于递增趋势。

2000年,Vernon Henderson提出最佳城市集中度理论,他认为,城市首位度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表述为城市集中度,城市集中度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要从动态的角度去看待城市最佳集中度。

3.2 国外研究水平及趋势

从国外研究现状可见,国外对城市首位度方面的研究起步比较早,研究成果也比较丰富,首位城市的概念已经在国外得到普遍使用,城市首位度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和地区差异的只要指标,加快首位城市发展,是很多国家和地区采取的一种城市发展战略,对我国城市首位度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证探索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3.3 国内研究现状

20世纪80年代,首位度理论引入中国。该理论被引入中国后,国内专家、学者积极开展研究,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成绩。

学者严重敏、宁越敏(1981)比较了 1952年到1978年我国26个省区的首位度变化,从而分析指出了行政中心城市受历史因素、交通条件以及国家工业生产布局的影响,人口规模发展较快。顾朝林(1992)统计了我国分省区城市首位度指数大小,将各省区城镇体系划分为三大基本类型:双极型、均衡型和极核型,并简单分析了各类型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

近年来,随着国内学者对首位度研究的不断深入,逐渐从人口首位度的研究拓展到其他首位指标,如卢学法、申绘芳(2008)提出了经济首位度、产业首位度、科技首位度、人才首位度和文化首位度的概念,并对杭州的城市首位度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对提升杭州市的城市首位度提出了建议。雷仲敏、康俊杰(2010)对城市首位度概念起源及其变化历程进行了追寻,对近年来开展的城市首位度评价从理论上作了一定的辨析,对首位度内涵和外延进行了阐述和解释,并提出了广义首位度评价的指标体系,以山东省为对象进行了实证分析。康俊杰(2010)也提出了广义首位度的概念,其认为产业和技术因素对城市规模的影响不断加剧,以传统的人口指标计算的首位度测量城市规模分布的方法已不符合实际,因而综合了人口、经济、产业结构、城市服务功能等指标,对山东省各城市广义首位度进行评价。

张璇(2012)认为“首位城市是一个区域范围内的经济社会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必然产物,它不仅涵盖范围广泛,而且还会随着经济社会中各要素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张璇认为,首位城市应具有如下显著特征:第一,经济绝对领先;第二,人口规模庞大;第三,城市功能健全。

3.4 国内研究水平及趋势

国内专家、学者对城市首位度的研究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的认识过程,对城市首位度的研究也逐渐系统化,特别是近十多年来,国内学者对于城市首位度的研究不断拓展,赋予新的内涵。测算指标上,从单一的人口指标向经济、产业、科技等多方面指标扩展,从一个方面一个测算指标向多个测算指标扩展;应用领域上,逐渐从仅仅衡量城市发展规模向衡量城市竞争力、区域经济中的影响力以及制定城市发展战略等方面延伸。但是目前学者们提出的经济首位度、产业首位度、科技首位度等概念,并没有具体的界定,也缺少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测算方法。未来,国内对广义首位度进行微观层面的研究将会是一个趋势。

4 城市首位度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首位度是一个科学、专业、量化的评价方式,必须建立在一套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上,也就是说选取哪些指标作为衡量一个城市首位度高低的依据。按照首位度理论发展的趋势,目前广义首位度比狭义首位度更加为人们接受,也更符合现代城市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因此本文所探讨的评价指标体系,指广义首位度评价指标体系。

现代城市是一个经济社会各方面因素交织的复杂综合体,因此选择首位度评价指标时,要兼顾多方面、多层次的因素。国内学者研究中大多数都选取了人口、产业这两个指标作为评价的重要指标,有的学者认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将科技创新列为评价城市首位度的关键指标,有的学者认为文化是一个城市发展的软实力,将文化首位度也纳入其中。笔者认为,人力资源是一个城市发展最重要的生产力,经济发展是城市发展的中心内容,科技创新是城市发展源源不断的推动力,社会服务能力决定城市的聚集力,是城市本质的体现,这几个指标基本能够从不同的侧面和层次体现一个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优势度和影响力,据此笔者从人口首位度、经济首位度、科技创新首位度、社会服务能力首位度四个方面考虑建立城市首位度评价指标体系。本文在考虑数据的来源便利、评价简易科学的基础上,拟建立如表1所示指标体系:

表1 城市首位度评价指标体系

[1] 马歇尔著,朱志泰译,经济学原理(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1981:32-45.

[2] 严重敏,宁越敏.我国城镇人口发展变化特征初探,人口研究论文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

[3] 雷仲敏,康俊杰.城市首位度评价:理论框架与实证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10,(4):39-44.

[4] 许学强,周一星,宁越敏.城市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5] 顾朝林.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城市发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6] 卢学法,申绘芳.杭州城市首位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浙江统计,2008,(6):32-34.

[7] 张璇.城市首位度的理论内涵与体系构建研究[J].企业导报,2012,(16):11-13.

[8] 康俊杰.基于首位度评价的区域中心城市发展研究[D].青岛:青岛科技大学,2010.

Connotation and research status of the city's first and Evaluation System Overview

Law of the primate city is an important target of economics, that measure dominance and influencea of a city in a specified area ,in recent years, many domestic city taked improving law of the primate city as one of the city's development strategy, but the connotation of the concept and theoretical researched of law of the primate city is often neglected, the index system is blurred. This presentation researched in view of the above problems, explained the concept of the connotation of law of the primate city, summarized the research status at home and abroad, and puted forward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practical exploration.

Law of the primate city ; connotation ; research status; index system

F290

A

1008-1151(2015)03-0181-03

2015-02-15

朱军,广西大学商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学;刘艳,广西大学商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金融学、区域经济学。

猜你喜欢
首位度指标体系人口
中心城市首位度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
经济师(2024年6期)2024-07-04 17:10:24
盐城市首位度现状评价与提升对策
江苏商论(2023年10期)2023-10-20 07:14:28
《世界人口日》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英语文摘(2022年4期)2022-06-05 07:45:12
长三角世界城市群首位度对标分析
哈长城市群城市规模分布与演变特征研究
人口最少的国家
1723 万人,我国人口数据下滑引关注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