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法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慈利作为山区农业大县,要紧密结合实际,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农业质量与效率,促使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转变,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
丰产不增收,特色产业促
优化产业结构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内容。慈利是全省粮油生产大县,去年粮食达到34万吨,油菜首次4万吨,但却出现了农民丰产不增收的问题。因此,要突出生态优势和富硒特点,着力转方式、调结构、树品牌,大力发展富硒、绿色、生态的特色农业。一是做好富硒文章。慈利是天然富硒大县,天然富硒面积广、储量大、品味高,“康添牌”富硒大米荣获“全国特色富硒农产品”称号。要把开发富硒农产品作为朝阳产业来抓,进一步做大做活做强富硒文章,大力开发一批富硒米、富硒水果等高端产品,着力打造一批影响力大、经济效益好、品质优、消费者认可的富硒“拳头”产品。二是擦亮绿色品牌。要进一步发展绿色农业,大力培育三合有机茶叶、湘慈柑桔、“七姊妹”辣椒等优质绿色品牌,使其成为闻名遐迩的慈利名特优农产品。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农药精准科学施用和新型农业生物技术,积极发展绿色无公害的农产品,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三是突出生态优势。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借助慈利天然的生态优势,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大力发展大鲵、江垭清水鱼等特色养殖业,不断提升本地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市场化竞争力弱,供给侧结构性强
推进农业“接二连三”,延长产业链,扩充价值链,实现农业增产、增值、增效、增收,提高综合效益。去年,我县省市农业产业龙头企业虽然达42家,实现总产值30亿元,但是仍存在技术含量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必须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主线,全力推动农业企业做大、做强、做精、做优。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坚决克服“重工轻农”的倾向,重点瞄准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大、具有长远发展前景的农业项目,积极引进有实力、有技术、有市场的合作伙伴,切实解决农业“量大链短、种强销弱、质优价不优”的突出问题。二是大力培育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外联市场、内联农户,是农业产业化的核心、特色效益农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加快落实税收、直补、贴息等优惠政策,加大对生安赛特等龙头企业技术改造、基地建设、新产品开发的支持力度。重点打造粮油、茶叶、蔬菜、中药材等8大产业和10大示范片区,推出一批科技含量高、加工程度深、产业链条长、增值水平高、出口能力强的优势农产品。三是积极发展新型业态。注重引入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积极推动农产品加工增值,千方百计提高农业附加值,挖掘农业的生态价值、休闲价值、文化价值。推动农业生产与全域旅游融合,以张家界大峡谷国际旅游经济区为龙头,深挖四十八寨、南山桃源等15条户外旅游精品线路潜力,着力打造一批风光有特色、服务有口碑的星级农庄、优质果园,大力发展生态观光休闲农业,力促实现“林区变景区、果园变公园、农产品变旅游纪念品”的转变。
实施规模经营,打造集约化农业
规模经营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提升农业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措施。一是加强土地流转。在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制性质、不改变土地用途、不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的前提下,鼓励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加强对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的指导、服务和管理,推动全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向规模化、规范化发展。二是培育新型主体。积极探索“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新思路,大力培育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增强现代农业内生动力。注重发挥新型经营主体作用,引导建立“农民+合作社+农业股份公司”的产业化合作联盟,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合作共赢。支持多种类型的新型农业服务主体、开展代耕代种、联耕联种、土地托管等专业化规模化服务。三是加大要素投入。按照集中连片、规模开发和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合理规划建设高标准农田项目区,使地平整、田肥沃、渠相通、路相连。加大对涉农资金的整合力度,发挥财政性资金对结构性改革的引导作用,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积极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和科技成果应用。
创新营销方式,打造网络化农业
创新农产品营销方式,是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手段,积极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开展网络生产销售,努力拓宽各类农产品经营主体的销售渠道、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实现节本增效。一是善用“互联网+”。广泛拓展销售渠道,加快张家界农副产品综合交易大市场建设,大力加强农产品营销网络建设,推广“互联网+农业”,依托农村淘宝、供销云商公司、锦程物流、一介农户等网络交易平台,全面实施“百村电商”和“快递下乡”工程,构建从农田到餐桌的“绿色通道”,着力破解农产品产销渠道不畅通和卖难问题,不断提升农产品流通的信息化水平。二是积极发展“可视农业”。积极创新生态农业种养方式,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和升级。以禾田居农庄为试点,在生态环境优良的基地及田边地头和养殖场,装上摄像设备,把农产品的生产方式全面呈现在网络上,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舒心,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三是加强服务平台建设。鼓励互联网企业建立农业服务平台,探索建立可视农商城、可视基地和视农资讯一体化发展的网络种植养殖销售服务平台,广泛发布各类农产品生产、销售信息,帮助农民采购农资、销售产品提供更便捷更优惠的服务。
(作者系中共慈利县委副书记、县委办主任、县委党校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