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

2016-05-03 05:29:01李蕃
博览群书·教育 2016年1期
关键词:训练小学语文教学阅读能力

李蕃

摘 要:阅读是人类发展的第一需要,是人类终身学习必须掌握的技能,也是学生语文素养中最基础、最核心的因素,而阅读过程是一个输入信息、存储信息、提取信息和输出信息的认知加工过程,阅读能力的高低以及阅读的过程和结果直接影响和决定了说和写的效果。本文根据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探讨了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实际中训练和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阅读能力;训练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习能力是开启知识之门的钥匙,而阅读能力是构成学习能力的最主要的因素。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学生学业成功的先决条件,与学生的智力发展也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他不止一次的强调 “30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那么具体实践教学中,我们该如何根据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采取有效措施,逐步训练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搞好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呢?

一、按照阅读能力训练的阶段性要求,稳打稳扎,步步过关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根据阅读能力的形成发展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这一规律,分段提出要求,循序渐进,步步过关。具体地说,苏霍姆林斯基的安排是这样的:

流利地、有表情地有理解地阅读的技能,应当让学生在第三学年第一学期末的时候掌握好。以后,关于阅读技巧、读的技能的问题就不必再谈了,否则就会打乱对教学过程的全盘的指导。从第三学年第一学期起(跟掌握读的技能平行进行),开始掌握区分逻辑上完整部分的技能。掌握这一技能的第一阶段在四年级末完成,其第二阶段在六年级末完成。就在这时,让学生开始掌握中学阶段一种比较复杂的技能,即学生在阅读的同时,不仅要思考所读东西的内容,而且要在思想上对它进行初步的逻辑分析。

二、量变才能引发质变,要保证足够的阅读量

先要有大量阅读时间作保证。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小学阅读教学的一个重大弊端就是学生在课堂上实际用于读书的时间被教师关于阅读、关于所读的东西的谈话挤掉了。因此,要使学生的阅读能力达到应有的要求,就必须在学生用于阅读的时间上给以保证。他说过:

在小学各年级,我们十分重视阅读技巧,努力做到使学生在阅读的时候,不要把精力都集中在阅读过程上,而要用在所读的东西的内容上。在每一节课上,学生都听到教师的标准的、情感丰富的表情朗读。然后由学生自己朗读,而且不限于朗读指定的教科书里的课文,还可以朗读各自喜爱的书籍里的材料。多年的经验使我们全体教师得出一条结论:为了使学生学会有表情地、流利地、有理解地阅读,使学生在阅读的时候不要去思考阅读过程而是思考所读的东西的内容,那就必须使学生在小学学习期间花在朗读上的时间不少于200小时(包括课内和课外),而花在默读、视读上的时间不少于2,000小时。教师们把这件工作在时间上加以妥善分配。(《给教师的建议》第284页)

然后要从读物的数量上加以保证。例如训练有表情地朗读,“必须进行一定范围(数量)的练习,使学生朗读多少页书,否则就不会有效果”。阅读量的确定要因人而异。苏霍姆林斯基和老师们还精心挑选供学生们阅读的书籍,编制学生阅读的书目,指导好学生的的阅读。他说过:

在小学里,独立阅读在学生的智力发展、道德发展和审美发展中起着特殊的作用。独立阅读在学生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也影响着他的学习态度。我们力求使每一个学生在童年时期,就阅读一些关于自然界、关于本民族的英勇的过去、关于苏维埃人在伟大卫国战争时期为祖国的自由和独立而进行的斗争以及关于文化、科学、教育的优秀作品。我们在几十年时间内编订了一个“童年阅读书目”,其中包括每一个学生在小学期间应当阅读的250种书的名称。我们仔细地为这个书目挑选图书,所选的书籍一定要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认识价值。这些书籍将作为宝贵的财富进入学生的精神生活。在这些图书中,关于英雄人物的书籍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这些英雄人物成为孩子们摹仿的榜样。真正的教育开始于自我教育,而自我教育开始于儿童对人的道德高尚和伟大的向往。(《给教师的建议》第167页)

三、做好对理解课文能力的训练和检查

复述和编写提纲是训练和检查学生理解课文能力的主要方法。

1.复述(口头的或书面的)。

复述可以分为详细复述、简要复述和创造性复述,三者在促进学生语言和思维的发展方面所起的作用不同。

(1)详细复述。这是接近原文的复述,主要依靠记忆就可完成,对熟记词语和优美的句子有作用。

(2)简要复述。这是对课文基本内容作最简练的复述,要求学生必须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并把它分成几个部分用概括性的语言表达出来。这种复述对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3)创造性复述。这种复述要求学生在掌握课文的主题思想概括课文的内容的基础上,以不同的方式改编原文,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它要求对书中的情节或事实进行比较、评论,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原文所没有提出的结论,并熟练地运用词语来表达课文的主题思想。创造性复述不仅能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并能促进学生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的发展,特别是对写作能力的提高有积极影响。

2.编写提纲。这种练习不仅是检验学生是否理解课文的方法,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的重要手段,系统地采用編写提纲的练习可以促进学生自觉地、深入地和牢固地掌握知识。编写课文提纲的过程是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逻辑关系,分析与概括作品的基本内容和结构的过程,从而也是检验和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过程。它包括分段、概括段意和列小标题、概括课文内容和中心思想。

(1)分段。分段是理解课文的结果。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分段水平的高低直接涉及段意概括水平的高低。首先要使分段正确,才能提高对段意的概括的水平。但是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往往表现出分段比概括全文中心思想更为困难。这可能因为在他们的思维过程中综合比分析更占优势。

(2)概括段意,列小标题。要求学生把课文段落的主要思想内容,用自己的简要而概括的话,以标题的形式概括出来。这不仅能不断提高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也有利于培养概括能力,同时促使学生把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掌握文章的语言文字两者很好地统一起来,并时刻注意文章的系统性和逻辑性,所以这是指导学生阅读和写作的一种有效手段。

(3)概括课文内容及中心思想。这是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主要标志。把文章的中心思想从全文的材料中概括出来,必须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等一系列思维活动。学生只有弄通了段落的意思,才有可能懂得全文的内容和中心思想。他们要在头脑中把段落区分开来,这种区分以对整篇文章初步的综合性了解为前提。文艺作品中还有对人物性格特征的描写,要求学生区别他们的共性和个性,并在分析段落和人物性格特征的基础上,得出段落对人物全貌的认识。再进一步,还要把各段段意和人物表现的主要特征抽取出来,再加概括,得出整篇文章的中心思想,这就是创造性阅读的要求了。

参考文献:

[1]《给教师的建议》,(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著,教育科学出版社.

[2]《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魏智渊 编著,文化艺术出版社.

猜你喜欢
训练小学语文教学阅读能力
强化师生互动, 保持课堂活力
考试周刊(2016年85期)2016-11-11 01:00:15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7:20:17
浅谈高校体育运动爆发力训练策略
体育时空(2016年8期)2016-10-25 20:18:16
小学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2:38:58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2:04:10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57:42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45:44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3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