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静海区沿庄镇中学 刘家良
疑、思、悟:导学案应循三条原则——以人教版“14.2.1平方差公式”为例
☉天津市静海区沿庄镇中学刘家良
导学案是引导学生自主求知的方案.而在日常教学中,学案的使用大多成为了一张学生解题的试卷,或者为教材的“分段”翻版,有听课时用一用,没有听课的就扔到了一边,这种流于形式上的导学案现象,造成教与学的脱节,违背了导学案设计的初衷.导学案不单单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一个知识流程图,更要承载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好奇心的效能,产生一种揭开神秘“面纱”的驱动力,通过引导学生通过算一算、议一议、推一推等环节经历知识的探究和形成过程,从中有感、有悟,在反思中升华其中蕴含的思想、方法,力求收到授人以渔的效果.现以人教版“14.2.1平方差公式”的学案为例,旨在与同仁交流学案设计应循的一些原则,注意理清两种关系.
(一)学习目标
(1)经历平方差公式的形成过程,知道平方差公式是由两个特殊的多项式相乘为条件的;
(2)从平方差公式的形成过程中,感受从一般到特殊再到一般的辩证思想,养成主动观察、善于发现的求知品质;
(3)掌握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并能应用公式计算、化简.
(二)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及其应用;
学习难点:用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判断所给的式子能否使用公式计算、化简.
(三)学习过程
1.情境引入,趣味感知
小强带小刚去超市购买了单价为4.9元/千克的瓜子5.1千克,售货员刚拿起计算器,小强就说出应付24.99元,结果恰与售货员算出的结果相吻合,小刚惊讶地说:“你怎么算得这么快?”小强自豪地说:“我是用了数学上的一个公式.”你知道小强用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公式吗?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情境旨在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营造出一个探究的氛围.
2.自主探究,潜能开发
算一算:(1)(a+2)(a-2)=_______;(2)(3+q)(3-q)= ______;(3)(2x+1)(2x-1)=_______.
设计意图:提供探究素材,复习多项式乘法法则,因为平方差公式植根于多项式乘法运算之中.同时旧中出新,为下一环节埋下伏笔.
议一议:观察3个题中左边的算式和右边的结果,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并用字母表示这种规律.请你再找几组类似的算式加以验证.
设计意图:观察是思维的先导,通过观察让学生在习以为常或熟知的东西中找出不寻常的东西,从中让学生感知、发现和猜想.
推一推:(a+b)(a-b)=a2-b2.
证明:(a+b)(a-b)=a2-ab+ab-b2=a2-b2.
设计意图:理解平方差公式与多项式乘法法则之间的联系,从公式的形成中感受从一般到特殊再到一般的辩证思想.
归一归:平方差公式:__________;用文字表述为:________.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概括、归纳及语言间转换表达的能力.
验一验:你能根据图1中图形的面积验证平方差公式的正确性吗?
设计意图:从式子(a+b)(a-b)联想到一个长为(a+ b)、宽为(a-b)的长方形,并进一步认识到这个长方形是将一个边长为a的正方形相邻两边分别加b和减b获得的,从中感受“形”给“数或式”研究带来的直观性,同时验证平方差公式的正确性.认识一个数学对象描述的三种语言.
3.检测新知,挑战技能
选一选:下面各式的计算中正确的是().
A.(x+2)(x-2)=x2-2
B.(3x+2)(3x-2)=3x2-4
图1
C.(-3a-2)(3a-2)=9a2-4
D.(-x+2y)(-x-2y)=x2-4y2
(2)(2x+3y)(-2x+3y)=_______;
(3)103×97=_______.
设计意图:通过选一选、填一填等练习理清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知道公式中的字母a、b既可以表示数,又可表示单项式、多项式等式子,从而拓宽公式的应用范围.
做一做:(1)(a+3)(a-3)(a2+9)=______;
(2)(0.2m-3n)(3n+0.2m)=_________.
设计意图:通过递进和变换性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熟练掌握平方差公式.
问题解决:能用你学到的平方差公式知识帮助小刚速算一下应付的钱数吗?
设计意图:感受平方差公式的应用价值,激起应用公式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4.反思拓展
(1)平方差公式与多项式的乘法法则之间有什么联系?通过平方差公式的学习,对你今后的解题有什么启发?
(2)在两个多项式相乘的运算中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3)计算:(2+1)(22+1)(24+1)(28+1).
设计意图:感受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观察在发现中的不可或缺性,养成主动观察、善于思考和勇于发现的求知品质.
5.达标测试
(1)对号入座:
(a+b)(a-b) a b a2-b2最后结果(2x+3y)(2x-3y)(-2x+3y)(2x+3y)(-2x-3y)(2x-3y)
(2)填一填:
①(m+n)·(______)=n2-m2;
②(______)·(______)=9a2-4b2;
③(5-a)·(a+5)=_______;
④若(a+b+c)(a+b-c)=A2-B2,则A=______,B= ______.
设计意图:通过对号入座、填一填等练习考查学生对平方差公式在不同情境下的掌握程度,兼顾到逆向和整体性意识的考查.
(3)算一算:
①(3x+4)(3x-4)-(x+3)(x-2)=________;
②20102-2011×2009=________.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考查学生对平方差公式结构特征的把握和应用的灵活性,检测学生的综合力和严谨性.
6.附参考答案
供学生检查自己预习的效果,做出信息反馈,为课堂上与同伴、老师交流能挤出更多的时间.同时信息反馈也为教师以学定教提供了第一手材料.
1.疑中生趣性原则
学生一接触到学案中“学习过程”的第一环节(情境引入,趣味感知)就会被所学知识牢牢吸引,会产生一种急于探个究竟的念头.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知识有一个重新加工、塑造的过程,而其中情境创设的过程就彰显出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上述案例就采用了“倒叙”的方法,由应用平方差公式获取的果实放到了“开篇”,激起了学生思维的涟漪.
2.渐进导思性原则
数学中的每个知识点都是前后紧密联系衔接的,导学案要将新、旧知识点有机结合起来,旧中引新,在已有知识的复习巩固中悄然地过渡到所学知识之中,其间的观察、猜想、发现、实验、验证、概括、归纳是探究发现的重要途径,这是导学案功能的核心所在.
3.悟中升华性原则
思、悟二者间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的.感悟本节课中所学的知识,从中寻找出探究的主线,初步形成辩证的思维和思想,这是导学案的精髓所在.
鉴于日常导学案使用中教与学间脱节的现象,要理清两种关系:
(1)课本与学案的关系.
有了学案但不能将课本扔到一边去.对学生在学案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要发挥学案的导读作用,让学生揣着问题拜读教材.学案中试题的来源,可将教材中的题通过分解(深入浅出)或变式(让学生蹦一蹦能解决)再移到学案中.学案源于教材,又要别于教材,学案不等同于将教材简单“分段”.
(2)解题与探究的关系.
学数学离不开计算和推理.所以导学案中必然离不开解题内容的训练,在新知萌芽的初期,设计的题目就要围绕新知的产生来设计,这样的铺垫既能巩固旧知,又能诞生新知.在新知应用的初期,要循序渐进、有梯度地组题,融入新学的概念、法则、定理的内容,在梯度性的练习和探究中揭示这些知识的内涵与外延,同时警示学生易错、易混的东西.
学案需要以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学习习惯为基点,以养成学生主动观察、善于发现的求知品质为出发点,以益于学生心智发展为落脚点.学案是教学艺术的再现,这种劳动具有创造性,凝聚着教师学习和实践的心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