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笔者在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实验中心从事实验室管理工作,以其所管辖的实验室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套实验室工作量化考核的新思路——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其中定性部分又不失定量,避免有太过主观的成分存在。当然,其中也存在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请大家多多指正。独立学院是由普通本科高校与社会力量合作创办的进行本科层次教育的高等教育机构,是按照新的机制和模式创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其机制与特点决定了其绩效工资改革进程较为深入,积极提倡“多劳多得,不劳不得”和“公平、公正、公开”的绩效考核原则。如何做好绩效考核的量化工作,对教职工进行全面、公平、客观、科学的评价,以及如何去推进、实践,是目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笔者在独立学院从事实验室管理工作,本文以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实验室为研究对象,对实验室的工作内容及量化标准进行解析,确立实验室工作量化考核思路,建立一套可行的实验室工作量化考核标准。
关键词 独立学院 实验室工作 考核
一、实验室工作量化面临的难题
(一)实验室工种的不同
以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实验室为例,实验室工种主要分为三类:第一,公共机房维护人员;第二,基础实验室管理人员;第三,工程训练中心指导人员。这三个工种在我院均属于教辅岗位,是实验员系部职称。工种的不同导致统用一套标准量化较为困难。
(二)工作内容的差异导致在量化上存在分歧
一般来说,高校实验员的工作内容主要包含五个部分,即实验教学准备工作量、实验教学指导工作量、实验室设备维护保养工作量、实验室安全与卫生工作量、实验室人员行政事务工作量。但实际上不同的实验室工种的内容不一样,差距较大。例如,机房维护人员工作内容不包括实验教学准备工作与实验教学指导工作;基础实验室管理人员一般不承担实验教学指导工作,而由专任教师担任;工程训练中心指导人员担任以上的全部工作。由于工作内容的不一致,导致在量化设计思路上有差异。
(三)工作太过量化后可能导致实际效果不理想
凡事所有工作均量化,工资与量化考核结果挂钩,势必会造成部分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工作选择性增强,喜欢挑“挣工分”多的实验课去上,而与实验课无关的事(比如实验教学研究、课题、论文、实验技术开发等)则能不做就尽量不做,实在要做就敷衍了事,对开放性实验课也极其抵触,长期下去对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会产生不利影响。
二、对策
(一)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考核
众所周知,实验室管理属于软性的、人性化的、全局性的,实验室人员既要像行政人员一样坐班,还要承担一定的实验教学任务及实验室日常管理工作。因此,太过量化就会将实验室人员管死,人人都求满工作量、超工作量、挣工分,将会导致进步的道路自我堵死。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定方案时要将定量与定性考核相结合,制定出一套软硬兼顾的方案。
(二)实行总量控制
既然采取量化考核,那么必然要实行总量控制。我院实验室工作人员实行的是坐班制,平均每个工作日按6.5小时计算,每周按5个工作日,每学年共计40周,200个工作日,共计1300个工作小时,即为总量。
(三)分配定量与定性考核所占的比重
在1300个工作小时总量控制的基础上,科学的分配定量与定性考核所占的比重,采取定量考核定基准线,定性考核定选拔,两者相加定排名的考核思路。基本上我们可以按照定量占60%(约780个工作小时),定性占40%(约520个工作小时)的方式进行分配。
(四)定量考核框架的搭建
定量考核框架的搭建,首要任务是消除不同工种之间的差异性,不能采取“一刀切”的考核方式。
1.公共机房工作量化考核。公共机房的工作职责,主要包括设备的检修、设备的紧急抢修、安装上课用的软件,操作系统打补丁、杀毒软件的升级,及其他日常维护与保养工作。公共机房设备维护工作量W,将其与机房的总机时数挂钩,依据不同的机时数设定不同的维护工作量档位系数E,即可得C=E×20(每学期周数)×2(每学年学期数)×(所管理计算机数量/标准每间60台)。
2.基础实验室工作量化考核。基础实验室工作职责主要包括:实验教学准备工作、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维护工作。(1)实验教学准备工作Z,按照实验类型的不同,取不同的实验准备系数HK与标准负荷人数,即实验准备工作量Z=计划实验学时数×(每班学生人数/标准负荷人数)×HK。(2)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维护工作量G,按照所管辖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总值给以相应的工作量。
3.工程训练中心工作量考核。工程训练中心工作职责主要包括:工程训练实习的准备工作量、指导工作量、仪器设备的管理维护工作量。(1)工程训练实习的准备工作量P1,工程训练实习有金工实习和电子电工实习两种,按照各自的特点及负荷人数,确定不同的系数EK进行工作量的计算,即工程训练实习的准备工作量P1=实训计划周数×5×6.5×EK×(实际人数/标准负荷人数)。(2)工程训练实习指导工作量P2,依据指导工作量的复杂程度确定不同的系数EZ进行工作量的计算,即工程训练实习指导工作量P2=实训计划周数×5×6.5×EZ×(实际人数/标准负荷人数)。
(五)定性考核框架的搭建
由于实验室管理工作量受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和主观能动性的影响,其工作效率会产生比较大的差异,如果单从量化考核计算上来比较,差距是体现不出来的,因此定性考核非常有必要。
定性考核不妨从德、能、勤、绩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定性考核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块:第一,部门评价考核(占总工作量的10%,约130个工作小时);第二,工作检查评比情况考核(占总工作量的10%,约130个工作小时);第三,实验教学研究、课题、论文、实验技术开发考核(占总工作量的10%,约130个工作小时)。
这样划分之后,届时出台相关的部门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工作效果检查测评表、实验教学研究、课题、论文、实验技术开发考核体系等配套进行考核。依照上述指标体系进行考核的话,定性之中又不失定量的东西,充分避免了太过主观的成分,显得较为客观。
三、结语
依照上述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既控制了工作总量,又减少了“挑工作、挣工分”的现象,从而避免了部分实验室工作无人承担的现象,同时也调动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责任心,鼓励搞科研与实验技术开发,提升能力。
实验室工作量化的意义是很深远的,如果考核方式不合理,又会导致不良的现象出现。因此,如何设计出一套科学的、完备的考核方法,是我们实验室管理者需要去不断实践的。我们针对独立学院的实际情况,参考了许多兄弟院校的实践经验,形成了以上的量化考核思路。当然,其中也存在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请大家多多指正。
(作者单位为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
[作者简介:王静(1984—),男,环境工程硕士研究生,就职于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实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