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霞
摘 要:近年来,城关镇坚持以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优势产业、培育特色产业为核心,以基地和协会组织建设为重点,以政策引导、服务促动、项目推动、资金拉动等为手段,大力实施蔬菜精细化生产,农民收入得到持续增收,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关键词:蔬菜产业;基本状况;种植规划;发展成效
中图分类号:S162.5 文献标识码:A
1 基本情况
城关镇地处县城中心,是开阳县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是全县主要经济粮食作物产区和工业发展大镇。全镇辖8个行政村,总人口46389人,总面积161.86平方公里,总耕地28657亩,林地116166亩,气候温和湿润,土壤类型多样,交通便利。近年来,城关镇把蔬菜产业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按照“集群、接轨、配套”的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政策引导、示范带动,大力实施蔬菜精细化生产,逐步形成了结构优化、布局合理、优势突出、特色鲜明、效益明显的农业产业发展新格局。
2 主要做法
2.1 抓规划,强建设,优化种植布局
根据城关亚热带河谷和高原冷凉性两大气候特征,遵照区域比较优势和“一村一品”、“多村一品”原则,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实行户联户、村联村战略,逐步形成连片开发、板块生产的精细化生产布局。近年,城关镇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温泉村发展种植以架豆、毛豆、小青瓜、黄瓜、辣椒、茄子等为主的次早熟蔬菜1500余亩,并待蔬菜收获后指导农户种植接茬正季花菜;在高海拔的鱼上村规划建设了200亩香葱基地;在贵开公路沿线规划种植了“秋淡”、次早熟蔬菜1000余亩、香葱300亩,并实现了播种2次;在顶方村、温泉村规划建设了以反季节胡萝卜种植为主的反季节蔬菜100亩;在县城近郊规划建设了观光农业,建立专业蔬菜基地 1个,320亩;在全镇8个行政村规划建设了50亩110个蔬菜大棚,并实现了移栽3次,上市2茬。
2.2 抓推广,重引导,提高农业科技含金量
按照“生态、环保、高产”标准化生产要求,坚持农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田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工作原则,采取聘请专家、制作乡土课件、明白卡、召开培训会和现场观摩等多种形式,突出重点地推广节种、节肥、节药、节水、节土、节能“六节”节本增效新技术的组装配套技术,实施好“良种工程”和“科技入户”工程,加大蔬菜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新材料“四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使其在全镇的推广覆盖面达70%以上。到目前为此,全镇共组织绿色证书培训、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培训、新型农业科技培训、协会培训、专家培训33场(次),培训菜农达10700余人次。
2.3 抓投入,强扶持,建立多元化投入体系
按照“项目打捆、资金渠道不乱、各记其功”的原则,将农田水利资金倾斜于蔬菜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小额农贷重点扶持产销大户及专业合作组织,进行多渠道、多形式招商引资,形成蔬菜种植政府扶持、农民为主、企业参与的多元化投入体系。通过鼓励、扶持蔬菜产业化企业建立蔬菜基地、发展订单农业,努力培育一批蔬菜科技示范基地,建设一批高标准蔬菜基地,扶持壮大一批蔬菜产销大户和专业协会,打造彰显特色的城郊农业、高效农业、生态农业。
2.4 抓质量,重标准,进一步深化农业标准化建设
以完善镇、村两级蔬菜质量检测网络为主线,进一步加强对蔬菜基地环境的水、土、气监测工作,按照相关规定监控好农业投入品,执行好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切实把好生产源头关,优化蔬菜生产环境。
2.5 抓示范,建协会,辐射带动促发展
采取集中连片开发、户户联营和整村推进方式,发动群众组建蔬菜协会。在企业与农户自愿平等的基础上,按照公司加农户的方式,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扶持企业、专业户共同建设蔬菜基地,逐渐形成蔬菜产、供、销产业链条。目前,成立镇级“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1家,组建蔬菜协会2家,发展产销大户15户,营销大户17户。
2.6 抓机制,强监督,稳步发展促增收
制定蔬菜产业五年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纳入各村年终目标考核,并建立督查考核机制,由镇农业中心、水利站、经济发展办、纪委等部门组成综合督导组,负责蔬菜产业发展的技术指导、进度督查、资金监督。同时,邀请镇人大代表进行视察,进行全程监督。
3 主要成效
3.1 特色农业铺就农民致富路
蔬菜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取得了良好经济效益,为农民致富奔小康打牢了坚实基础。正在采收上市的,预计可实现产值180.675万元,实现纯收入149.7万元,可为当地农户户均增收7128元,人均增收1919元;顶方村反季节胡萝卜总产值达170.88万公斤,按现市场价计算,总产值239.23万元,总利润174.93万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顶方村莴笋基地亩产1503公斤,总产值达120.24万元。
3.2 标准化建设筑牢农民增收基础
加大农产品安全检测与监管力度,强化农产品管理,提高农产品附加值,逐步实现从田头到餐桌全程监控,努力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抵御自然风险能力。目前,全镇共认定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26万亩,蔬菜基地产品质量卫生安全合格率达95%,新增无公害蔬菜产地认定2个,获农业部无公害蔬菜(绿色)产品(产地)认证2个,《莲藕种植》、《稻田免耕洋芋种植》分别获县科技进步二、三等奖,顶方村反季节胡萝卜种植技术研究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有效奠定了农民增收致富基础。
3.3 大户加小户模式初现雏形
鼓励和带动农户发展规模种植,切实转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大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基本形成了“结构优化、特色鲜明、效益明显”的“大户带小户、协会连市场”种植模式,基本改变了以往的一家一户小农经营模式。今年,全镇发展50亩以上规模经营种植大户490户,涉及种植总面积11.34万亩,占全镇总耕地面积的17.5%; 发展科技示范户200余户,蔬菜种植大户50余户,培育反季节蔬菜种植能手500余人,冷凉蔬菜种植能手600余人。
3.4 城乡蔬菜四季供应均衡
通过在低海拔的村组生产次早熟蔬菜,高海拔的村组栽培秋季喜冷凉蔬菜,其他8个行政村发展大棚蔬菜,有效实施了差异化战略,改变了县城蔬菜供应“春淡和秋淡”现象,达到了蔬菜供应淡季不淡,旺季不旺,周年四季均衡供应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