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上栽培的玉米和其它农作物一样,都是经过人类的长期培育和选择,从少数野生植物进化而来的;据考古学家最近研究,玉米的原始祖先就是大刍草或叫类蜀黍;这种野生植物,今天在中美洲的农村田野里仍可以找到。与现代栽培的玉米相比,这种野生植物植株细小,茎秆很象玉米,丛生,茎端有一个小小的果穗,籽粒也很小,而且容易脱落。当它和玉米生长在一起并同时开花的时候,很容易相互杂交,产生和当今玉米十分相似的植株后代。新陈代谢是自然界万事万物发展的普遍规律。野生玉米发展成为当今玉米,便是在人类的干预下,适应自然条件变化而遂渐演变的结果。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优越,劳动人民在玉米栽培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古代农书中有许多关于玉米栽培和选种技术的记述。在《救荒简易书》里,列举了玉米品种白苞米、黄苞米、“六十日快熟”苞谷和冻苞谷等在不同地区的播种时间和栽培措施,以及浸种、拌种、间苗、定苗和轮作的经验。同时,书中还记载,当时已培育出一种新型的糯质玉米,有“中国蜡质种之称”。
杂交玉米的产生,是玉米进化史上一次飞跃。是近代玉米生产上的一次重大革命。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是无限的;从感性到理性,从现象到本质,有一个从渐进到飞跃的过程。劳动人民就是在长期的玉米实践中,发现了同一玉米品种的雌雄花授粉之后,植株的生活力减弱并且引起退化,果穗变小,产量降低,而两个不同类型的玉米品种杂交之后,则显著提高了植株生活力,结的果穗也特别大,产量提高。人们终于从这种“偶然”之中发现了“必然”,总结出了两种玉米杂交生产优势的规律,从而用人工杂交的方法培育出最佳种子,使玉米的品质和产量都不断得到提高。
今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农业生产技能的提高,人们将根据需要,有计划地改良旧物种和培育新物种。近年来,农科专家积极探索玉米生长发育和遗传变异的规律,正设法研制和创造出一种新型的理想玉米品种,使玉米的品质和产量都有一个更大的飞跃,为人类的不断进步提供新的物质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