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借助文学教育培养中专生人文素养的思路

2016-04-29 22:16高艳晓
北极光 2016年2期
关键词:文学教育培养教育人文素养

高艳晓

摘要: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反复强调,学校要开展好对学生的全面教育,倡导围绕学科教育本身开展对学生的素质教育。结合到笔者所教授的汉语文文学专业课程,笔者便经常利用文学教育过程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与教育。在此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从创设课堂情境,到精选教学内容,巧设教学环节等多方面着手,打造师生互动交流的课堂,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不知不觉提高自身人文素养。

关键词:文学教育;中专学生;人文素养;培养教育

1.文学教育在语文学科中的定位

文学教育教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来说,它等同于语文教学内容,既包括语言、文学、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内容,又包括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学习活动内容。而从狭义来讲,文学教育教学内容,指的就是教材中的一篇篇文章,体现在文体上,就是指小说、诗歌、散文、戏剧这四大类文学作品。本文所要论述的文学教学内容,是取其狭义概念而言。

文学最根本的性质是审美。对中国而言,文学的审美与教化是密不可分的。这两者的结合,从中国文学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存在着。新中国成立后,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也都占据着重要地位。不难发现,近年来在全国推广使用的各类语文教材,都大大增加了文学作品在课文中的比例。同样,在中职学校语文教材中,文学作品的分量也越来越重。教育界众多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文学作品的教学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但遗憾的是,部分中职学校一些语文教师却忽视了文学教学内容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方面的重要作用,个别中职学校甚至把语文课程当作选修课来对待。在中职教育越来越受重视,生源状况却更为复杂的当下,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文学教学内容在培养中专生人文素养方面的重要意义。

2.培养中专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即使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但家长让孩子念高中、进大学的情结依然存在。虽然国家大力扶持中职教育,宣传力度也不断加大,但社会对中职教育仍有偏见,因此,普高热的热度一直延续着。可想而知,在这种情况下,经过各级各类普通高中一遍遍过滤后进人中等职业学校就读的学生,相当一部分综合文化素质低下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人们也就很自然地把中专生与后进生划上等号。

每一位从事中职教育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就是绝大多数的中专生不仅在学习上有很多的不足,而且其中一部分学生在日常行为习惯与心理、人格、情感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缺陷。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最根本的一条是学生忽视了对真善美的追求,忽略了自身的品德修养。然而,现在许多中职学校在叫响“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同时,却往往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培养中专生人文素养的途径有很多,例如在校园内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经常举办艺术节、科技节,以及书画展、摄影展等活动,让学生在浓厚的人文气息中得到熏陶。再如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邀请一些艺术名流来校开讲座,在校园内放映一些充满人文关怀的经典影片;让学生到社会上参与公益活动,关心弱者等,这些都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行之有效的f故法。

3.借助中专学校语文课程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方法

3.1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文学作品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因此,笔者认为,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给他们充分表达阅读感受的机会,而不能把教师个人的理解和感受强加给学生。课堂上必须有学生情感、思想的参与,有师生之间真诚的心灵沟通。教师千万不能把自己置于说教者的位置,而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局外人,变成只进不出的听筒。否则,课堂上的人文教育就会本末倒置,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也成了一句空话。

除了上述这些,在文学作品的教学中,师生关系应当是我与“你”的关系,是师生在平等、真诚、合作的前提下实现心灵的自由交流。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到达文学作品的理想彼岸,才能在“润物细无声”的境界中,感受绿草茵茵、鲜花盛开的文学教学内容的博大和深远,从而逐步培养起自己独有的人文素养。

3.2深挖语文学科及教材中蕴含的人文元素

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讴歌大自然美景的作品,不仅意境优美,充满诗情画意,而且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例如,台湾当代作家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对“含蓄而有风度”、“轻灵而自由”、独具特色的小屋饱含深情,字里行间中,作者热爱与向往自然的美好情怀表露无遗。当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大自然宁静和谐的美景时,学生也就自然而然地理解了作者对自由生活、独立人格的追求和向往,深深感悟到自由和快乐的宝贵,对作家身上所体现出的超脱世俗、卓然独立的人格就多了一份赞赏。

文学作品中,无处不见小人物。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笔下的北京小市民,鲁迅先生笔下的阿O、孔乙己、闰土、车夫,俄国作家契诃夫所塑造的一个个小人物,都会引起我们对主人公命运的思考。作者以一腔热诚来关注小人物,这种关注本身体现了一种真正的社会良知和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如果教师在引导学生把关注的目光投向这些小人物的同时,也投向当今社会生活在我们周围的农民工等弱势群体,我想从语文课堂上走出来的就再也不是那些以自我为中心,责任感缺失,对别人的苦难漠不关心,缺少人文情怀的无知少年了。

3.3在教学过程中大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中华民族几千年流传下来的文学作品,包含着民族文化的精华,洋溢着浓厚的人文精神。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从教材中挖掘感人的人格榜样。从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无不向人们展示着人性中最令人感动、令人温暖的一面。南宋爱国英雄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气概,现代及当代作品中表现中国人民志气的众多文学形象,都能在学生心中激起感情的波澜。在课堂教学中,只要语文教师用心发掘这些人物形象蕴含的精神内涵,帮助学生深入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使学生的灵魂超越时空,与那些古今中外的杰出人物进行交流沟通,从内心深处得到震撼和陶冶,那么文学教学内容与学生人文素养之间也就搭起了交流融汇的桥梁。

(作者单位:河南能源义煤公司职工中专)

猜你喜欢
文学教育培养教育人文素养
志愿服务在民办高校党员培养教育中的功能研究
教育微论坛
高中语文教学中文学教育的渗透
多媒体技术与高校文学教育
西班牙语文学与学生语言能力与综合素质培养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研究生培养教育的协同式创新探析
要多做些培养教育工作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