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雪娇
[摘要]音乐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科目。根据《音乐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中应该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的习惯”这一要求,教师既要全面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以及自身所潜在的能力,又要使学生的欣赏力与倾听等习惯得以养成。倾听是一种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但是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注意力不集中、精力涣散等状态严重影响了音乐课堂所要达到的预期效果。文章从多方面对音乐课堂中学生倾听音乐的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音乐;欣赏;倾听;艺术
在国家提倡素质教育的理念下,音乐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学科之一,除了传统的教唱之外,感受与欣赏也是学习的重要领域。但现在的音乐课堂上呈现的现状很不乐观,大部分学生对单纯的音乐欣赏没有兴趣,在倾听的时候表情茫然,或者做一些其它的事情。如果碰到一些大家都熟悉的音乐名曲,也许还会在高潮部分和教师有一些互动,但也只是一瞬间的兴奋状态,之后又恢复了平静。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在日常阅读及工作中应着重关注这一现象,教学生学会倾听。
一、让学生学会倾听
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欣赏是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音乐作为一种视听学科,倾听和欣赏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课堂中如何让学生学会倾听呢?
众所周知,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情感的体验和表现都建立在聆听音乐的基础上。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活动都须依赖于听觉,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为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和水平。不仅要使学生乐于倾听音乐,而且要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倾听音乐、感受音乐;当学生把听到音乐后的感受用语言、动作以及其它方式表达出来的时候,学生鉴赏音乐的能力就会逐渐提高。因此,教学中教师要遵循教学规律,从学生的年龄和接受能力等方面考虑,循序渐进,引导学生经历从低级的音响判断到情绪的认知、段落的分析、乐曲深层内涵的把握,真正“听懂”音乐。这就要求教师自身首先要对音乐有正确的理解和感悟,然后把信息准确地传递给学生。讲课时,教师的语言要生动形象、简明扼要并有启发性。欣赏之后,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对音乐的理解。音乐欣赏是没有固定答案的,所以无论学生的回答正确与否都不要否定。倾听学生的感受与见解能够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不断积累感悟音乐的体验经历,养成学会倾听音乐的好习惯。
二、掌握倾听的方法
(一) 培养音乐鉴赏力
现在的青少年对音乐作品了解得较少,找不到好音乐的标志。对于这种现象,教师的责任不仅是让学生倾听歌曲,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1.对音乐基本要素的理解
教师在给学生上第一课的时候,就应该教给学生音乐的基本要素。音乐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音色、旋律、速度、力度、节拍、节奏、和声等。无论怎样的欣赏方式,都要以音乐要素的感知为基础。学生第一次听音乐时,就让他们谈一谈自己听完音乐的感想和初步印象。在学生说完后,教师再让学生回忆音乐的基本要素有哪些,这是让学生了解曲子的基本结构前最重要的信息。
2.音乐要素的侧重点
音乐的要素种类繁多,学生不懂分类侧重很容易混淆视听,觉得每首歌都差不多,久而久之会觉得索然无味,对音乐没有兴趣。为此,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有侧重地引导。例如:在教学《第九(合唱)交响曲》时,可先让学生初听一遍乐曲;再听的时候引导学生关注这首曲子分为几段,其速度、节奏如何,曲子的特点怎样,曲中出现了哪些器乐的声音。这样的引导,使学生倾听时不再盲目,而是有侧重地、仔细地听。
3.对选择的音乐作品反复听
不论是古典音乐还是流行乐,都要反复地听,有目的地选择音乐作品。在反复听的过程中,也要有侧重地听,听一次赏析一次,再听再赏析。每一首歌曲都有自己独特的音色、节奏和旋律风格。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反复听同一题材或不同题材的歌曲,在反复倾听中进行对比,让学生对不同风格的歌曲有所了解,产生好奇心和学习的渴望。以《茉莉花》为例,该曲有许多版本,让学生在反复倾听中感受不同的版本,从中找出不同版本在风格、节奏、旋律、速度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这样的对比欣赏,可以让音乐学起来更放松、自由。
4.收集和音乐有关的课外知识
常规的课堂上大多是教师教唱,教师上课即使准备充分,学生也有可能没完全接受。教师可以借鉴西方的音乐课堂,课前让学生收集一些相关的音乐作品或其它内容,让学生自主学习。例如:欣赏《广陵散》前,教师事先布置作业,让学生用一周的时间去搜集图片、文字、视频以及创作背景。学生在自己动手搜集的时候可以感受到音乐作品中的知识,同时会主动地欣赏音乐,培养倾听意识。
5.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倾听音乐要与教学目标紧密相连,突出教学重点,各个环节都要有序排列。教学中注重倾听音乐的选用,根据学生的层次来随机选用教学方法。例如:在教学《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一课时,教师通常先介绍梅兰芳的生平和作品的创作背景等,再让学生完整听一遍音乐。这种倾听的方式是属于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模式,教学死板,而且乐曲时间较长学生容易失去兴趣,没有耐心听下去。根据新课程标准,教师在课堂上可以从京剧的手势、唱腔上入手,等整个学习气氛上来之后,再去介绍梅兰芳的生平、导出音乐,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大大的提高。
(二)用音乐的律动代替语言
音乐课之前都有师生问好环节,作为音乐教师,可以利用学科优势创建自己独特的问好形式,用音符代替语言。这种方式一是打破了传统课前问好的模式,让学生有新鲜感;二是让学生在正式上课之前做好准备,提前进入上课状态,这对接下来的组织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三)利用课余时间播放歌曲
合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播放歌曲,将不同的歌曲类别呈现给学生,让校园充满着音乐的气氛。虽然时间很短,但是学生会在不经意间记住歌曲的旋律和歌词,不知不觉中又学会一首新歌曲。课余时间学生主动亲近音乐,既有助于学生加深课堂上的内容,也会促使他们产生一种主动欣赏音乐的习惯。
(四)营造良好的倾听环境
优质的音乐赏析课以高质量的倾听为基础,而高质量的倾听离不开良好的倾听环境。曾经有一位教师在课上给学生用收音机播放了钢琴曲《爱之梦》,当时学生问老师:“这是用钢琴弹的吗,听起来不像啊。”只能说,这样的氛围会给学生留下无心倾听的想法,静不下心去听,又如何去欣赏音乐。为此,学校应重视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为各班级配备音质好一点的音响,还要设有专门的音乐教室,室内设有钢琴、电钢琴、电教板、合唱台等,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五)重视学生个性的培养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是教师在音乐欣赏教学中需要思考的问题。过去的音乐欣赏活动,语言几乎成了表达、交流音乐感受的唯一工具。这种欣赏教学方式仅能满足一部分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的需要,却让另一部分善于运用其它表达方式的学生明显处于劣势。久而久之,这部分学生对音乐体验的表达活动缺少兴趣,丧失信心。为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在音乐欣赏活动设计中应为学生提供各种表达途径,如表演、绘画、歌唱、朗诵、编讲故事等,引导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张扬个性,鼓励他们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音乐是人类最美好的创造,是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因此,音乐教师只有本着与学生合作、师生共同发展的理念,多方位让学生自主体验和学习探究,才能上出一堂别开生面的优质音乐欣赏课,从而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发展其形象思维能力和智力,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提高感受和理解音乐的能力,最终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安排,2011年版.
[2]廖乃雄.论音乐教育[M].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0,3.
[3]杨丽苏.新课程音乐教学法--音乐课堂教学方法与实践[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6.
[4]何雪.“倾听”是有效音乐课堂的根本保证[J].艺术教育,2013,6.
(责任编辑 付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