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晓
[摘 要] 在几年的幼儿教育中,我发现偏食在幼儿时期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对于这样的现象,儿童专家们进行研究,把这种偏食称为一种不良的进食习惯,而不是一种疾病,是指儿童对食物品种的偏好,对自己喜爱的食物毫无节制,而对自己不喜欢的食物一概拒绝。举科学的调查表明,偏食是造成营养缺乏的最重要原因,这种行为也会对儿童的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产生不良影响。一、偏食形成的原因,二、幼儿园里表现——找各种理由,三、造成孩子在园进餐过程中编造各种理由的原因,四、教师如何应对幼儿进食中编造的各种理由
[关键词] 编造 强制 模仿 顺从 环境
在几年的幼儿教育中,我发现偏食在幼儿时期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我曾在本班孩子中进行调查:本班孩子共有41人,不挑食为14人;遇到不喜欢吃的食物直接放入残渣盘的为12人;遇到自己不喜欢吃的食物编出各种理由的为15人。对学校其他班级进行调查发现他们的情况和我班差不多,有的甚至比例更高。对于这样的现象,儿童专家们进行研究,把这种偏食称为一种不良的进食习惯,而不是一种疾病,是指儿童对食物品种的偏好,对自己喜爱的食物毫无节制,而对自己不喜欢的食物一概拒绝。举科学的调查表明,偏食是造成营养缺乏的最重要原因,这种行为也会对儿童的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一、偏食形成的原因
儿童偏食的形成与饮食心理卫生有关,专家认为:厌食可由躯体疾病和精神因素引起,对幼儿来说,后者导致的厌食颇为多见。其主要原因来自儿童自身和家长的不良影响:
1.孩子吃饭时,父母或他人过分紧张地注视,造成孩子精神紧张,当孩子拒食时,家长强迫其进食,造成孩子没有正常饥饿感,不能引起食欲;
2.家长用种种许诺诱惑孩子进食或者用玩具逗孩子进食,降低了孩子进食的兴趣;
3.孩子吃饭时边吃边看电视或画册,抑制消化液的分泌,影响消化功能;
4.有的父母生怕孩子撒了饭菜弄脏了衣服和居室,不让孩子自己进食,使孩子食欲下降;
5.父母在喂孩子吃饭时,催着孩子快嚼、多吃,孩子稍有怠慢就发脾气,或用威胁的口吻及方式强迫喂养,使孩子十分反感;
6.孩子进食时父母唠叨不休,数落孩子的错误,造成气氛紧张和不愉快,抑制孩子的食欲。
二、幼儿寻找偏食的理由
这些孩子在家里就形成了这样一种不良的饮食习惯,在学校里也就有了这么多偏食的孩子,只不过和家里不同的是他们的偏食的方法有所不同,主要表现为找各种理由,而且这些理由五花八门,可以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
1.不慎跌落
“老师,老师,我的肉掉到桌上了,脏了,妈妈说过的,脏了的东西不能吃了,要生病的。”“老师,我的胡萝卜掉到地上了。”理由充分,经过考虑,过关!通过观察,原来他们是乘老师不注意时偷偷把肉掉下的。
2.菜凉了
“老师,我的菜冷掉了,不能吃了。”吃饭很慢,磨磨蹭蹭,当然菜就凉了(特别是冬天),还是理直气壮。
3.烧法不好
“老师,鸡肉怎么这样的,我吃过的不是这样的,这个我不喜欢吃的。”
询问他的父母,知道原来这家人平时都是把鸡肉剪碎做鸡柳,遇到白斩鸡就不爱吃了。
4.身体不好
在幼儿进餐过程中,时常能听到“老师,我牙齿痛,这青菜梗太硬了,咬不动。”“老师,我头痛,我不想吃洋葱”“老师,这海带汤我不能吃的,我要呕的”。这些理由,可以谅解,通过观察都是幼儿满足自己不爱吃食物而说谎。
......
三、造成幼儿编造各种理由的原因
那么这些孩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理由呢?他们为什么会和家里的偏食表现有这么多的不同呢?经过认真的分析,对刚进幼儿园的新生和中、大班孩子比较,总结出以下几点:
1.强制
作为幼儿老师,希望每个孩子都能把饭菜吃完,所以在进餐过程中,遇到孩子不喜欢吃的菜,也强迫其进食,以达到吃饱的目的。也就在这时幼儿的行为出现明显的双重性,即在老师管理下能较好地要求去做,如在老师不注视他的情况下,幼儿往往就在此时开始做小动作,把不喜欢的菜故意掉在桌上或地上,以达到蒙混过关。
2.模仿
在家,父母亲对某种食物的好恶,往往会成为幼儿模仿的榜样。生活实践中不难发现,父母喜欢吃什么菜,他们就会让孩子多吃什么菜。反之,父母不喜欢吃什么菜,他们也会教孩子不吃这种菜。如我班有一幼儿家长在家对一些肉类很少吃,而对水产却比较喜欢,孩子在父母影响下,逐渐对食物有了偏向性。导致幼儿园中餐时也是如此,碰到一些水产类要求加菜,而碰到其他一些荤菜则以父母的习惯为理由。
3.顺从
孩子在家父母对他们百依百顺,娇生惯养,往往嫌某种食物不好吃时直接撒娇,或找各种理由,父母立即会按照孩子的要求换成另一种食物。在幼儿园撒娇、霸道不受欢迎,幼儿只能采取第二种办法,找各种理由,以达到不吃的目的。
4.环境
孩子的这种行为习惯与周围环境亦有关系,这阶段的孩子还未形成属于自己的个性行为和思维方式,幼儿的情感易受外界情境所支配,常为周围人的情绪和行为所影响。生活在幼儿园集体环境中,与很多孩子一起共同进食,当其中一个孩子通过各种理由而达到不吃的目的,其他孩子也会随之编造各种理由,以达到目的。
四、教师应对幼儿偏食的策略
1.启蒙幼儿认识食物
在孩子进食或接触某种事物时,应用孩子明白易懂的语言,讲清这些食物中含有那些人体中所需要的养分,偏食会使人体必备的营养缺乏,影响健康,通过讲道理,给他们提供一些知识。很多的孩子其实已经开始懂道理,特别是大班的孩子,再运用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进行正确的一点一滴的引导。从内心深处改变对不喜欢的事物厌恶感。从而达到改正的目的。
2.引导幼儿以说谎为羞耻
孩子为了满足自己不正当的需要——可以不吃自己不喜欢的食物,而采用说谎的行为。这时应告诉幼儿长期以往,身体会因自己的行为营养缺乏而引起疾病。
3.鼓励幼儿品尝各种食物
心理障碍是造成人们偏食,包括孩子偏食的重要原因。在很多情况下,人们不爱吃某种食物并不是不喜欢这种食物的味道、气味,而是由于心理上“不好吃”、“怕”吃的先入之见所引起的。偏食的习惯是可以改变的,老师和家长要积极地帮助孩子克服心理上的偏见,有针对性地引导孩子大胆地、广泛地品尝各种食物,并且不能浅尝辄止,而是要多次尝试,要有一定的强制性。如果这样做,必将有效地扩大孩子的摄食范围,帮助孩子逐步克服偏食习惯。
4.适当运用奖赏措施
在幼儿园设立“我是吃饭好宝宝”专栏,这样能清楚地反映孩子进食情况,当孩子饭量增加,则给予奖赏,如:奖励大苹果、带孩子室外玩耍、讲故事等。
总而言之,幼儿在进食过程中放映出的各种借口,只要我们认真的分析、总结,选择适当方法进行引导,总能取得良好的矫正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秀玲.向幼儿学习[M].宁波出版社,2001.
[2] 包忠平.如何纠正孩子常犯的错误[M].远方出版社,1998.
[3] 陈帼眉.学前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4] 万钫.学前卫生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