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赵师侠词的萧淡词风

2016-04-27 07:44张楚楚
青年文学家 2016年6期
关键词:词风

张楚楚

摘 要:南宋词人赵师侠,以独特的萧淡词风见称于词坛,获得了众多评论家的关注和褒扬。具体来看,该词风体现在多方面的题材中,尤其是咏物词和写景抒情词,都突出地展现了浅淡清雅的用语特色。在艺术表现上,其词主要通过使用具有隐逸象征的意象、勾勒意境高远的画面和化用道家用语等手段达到萧淡词风的最终呈现。此词风的形成,受到了当时的时代大环境和审美风尚的影响,也和赵师侠本人的身份、经历、个性等因素密切相关,给当时的词坛带来一股清新之风,也丰富了南宋词的题材和艺术风格,为当时文人排遣苦闷心境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赵师侠;南宋词;萧淡;词风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6-0-02

作为南宋中期的重要词人,赵师侠的《坦庵词》以其丰富的题材和独特的词风反映了当时特殊的时代背景之下士人普遍的精神状态和审美好尚,对研究南宋词史和南渡后宋朝的社会风貌有重大的意义和价值。基于此,本文将从词风特点、题材表现、艺术表现、风格成因等角度入手,对赵师侠的萧淡词风进行整体的把握和分析。

一、赵师侠生平简介

关于赵师侠的生平事迹,历来的文献记载并不详备,据《增订注释全宋词》[载,其“一作师使,字介之,号坦庵,燕王德昭七世孙,居新淦(今江西新干)。淳熙二年(1175)进士。十五年为江华郡丞。有《坦庵长短句》”[1],生卒年不详。据考证,赵师侠“当生于高宗绍兴十六年(1146)之后”,“历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属于南宋中期词人”[2]。他的创作时期则晚于南北宋之交的南渡词人张元干、张孝祥,大约与陈亮、辛弃疾、陆游、杨万里、刘过等词人同时,这对考察其创作的时代背景和分析其词风的形成原因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赵师侠词风的整体特点

在南宋词坛上,赵师侠虽不是第一流的词人,却以其独特的题材内容和创作风格获得了众多评论家的关注和赞扬,构成了其在词学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九八《坦庵词提要》云:“……尽管其集,萧疏淡远,不肯为剪红刻翠之文,洵词中之高格。但微伤率易,是其所偏。”[3]即指出其词风为“萧疏淡远”;毛晋在《坦庵词跋》(《宋六十名家词》)中也说其“生于金闺,捷于科第,故其词亦多富贵气。或病其能作浅淡语,不能作绮艳语,余正谓诸家颂酒赓色,已极滥觞,存一淡妆以愧浓抹”[4],提到他词作中的“浅淡语”独树一帜,可达到“存一淡妆以愧浓抹”的审美效果;再如其门人尹觉的《题坦庵词》(《宋六十名家词》),其中赞扬师侠“……人见其模写风景、体状物态,俱极精巧,初不知得之之易,以至得趣忘忧,乐天知命,兹又情性之自然也”[5],可推知师侠“自然”之情性和写景体物的天然精巧。综合一系列评价可看出,“萧淡”是赵师侠词风的整体特点,其中多浅淡语,不事雕琢,具有高雅淡泊的品格。

三、“萧淡”浅释

顾名思义,“萧淡”即“萧疏淡远”之意,其中包含两层涵义,第一:萧疏,指萧条和疏落,萧条带有凄凉、孤寂、萧瑟的意味,指向黯淡冷落的意象和感伤的情绪氛围,疏落则是指画面景物的稀落和稀少,和饱满秾丽的画面相对,二者合指一种冷落萧条的风格特征。第二:淡远,指冲淡和高远,冲淡通常是指意境的平和淡泊,指向纯粹浅淡的意象和平和淡定的情绪氛围,高远则是指所取景物的辽阔悠远,通常以较高的视角描摹山川草木,二者合指一种淡泊悠远的风格特征。

四、萧淡词风的题材表现

赵师侠的萧淡词风表现于多方面的题材,首先是在其咏物词中。咏物词是《坦庵词》中占最大比重的题材,共有38首之多,占总数量的32%,这些咏物词都不同程度地表现了赵师侠作词的萧淡意味,和其他词人相比具有独特的格调,其咏桃花瓣云“浅淡胭脂经雨洗,剪裁码瑙如云薄”《满江红·壬子秋社莆中赋桃花》,注重描摹雨后桃花的淡雅娇媚的情态,似淡墨点染,给读者水润自然的印象,比浓墨重彩的描绘更加动人;对茉莉的描写则是“缟袂绿裳无俗韵,不畏炎荒烦热。玉骨无尘,冰姿有艳,淡雅天然别”《酹江月·信丰赋茉莉》,用拟人手法写茉莉“缟袂绿裳”的清雅色彩,以“玉骨”写其秀丽之枝,“冰姿”描摹其态,勾勒出了茉莉花浅淡色彩中的脱俗韵味。

《坦庵词》的萧淡词风更显著地体现在其即景抒情的词作中,这类词作的数量也不少,达到了27首之多,多创作于舟行水上之时,这类词作大多境界廓大,多用萧疏、辽远的意象构成画面,表达出淡泊名利、吟啸溪山的隐逸情怀,突出地反映了词人的取景风格和审美取向。例如写潇湘行舟的一首云“平林远岫浑如画,更渔村、返照斜红。两岸荻风策策,一江秋水溶溶”(《风入松·戊申沿檄衡永,舟泛潇湘》),由远及近,描绘了秋日的远林、远山、夕照里的渔村等淡远意象,组合成淡泊之境,恍出红尘。“荻风策策”则以风声入笔,描绘出萧飒、衰颓的氛围,和“秋水溶溶”一起,构成了萧淡而和谐的秋日景象。除了对景物的描摹,词中的抒情怀想之语同样折射出了词人的思想追求和审美好尚。

赵师侠的词作题材颇为丰富,除上述两种占较大比重之外,还有送别词、颂春词、伤春词、颂圣词、宴会词、赠妓词、咏节令词等等。

五、萧淡词风的艺术表现

赵师侠的萧淡词风是通过多种艺术手段构建的,其中显著的有:象征隐逸意象的使用、高远画面的勾勒以及道家用语的化用。

首先,赵师侠的词作中大量使用了象征隐逸高格的意象。比如“扁舟”意象(《酹江月·乙未中元自柳州过白莲》);炉香、茗碗意象(《促拍满路花·信丰黄师尹跳珠亭》);古琴意象(《沁园春·和伍子严避暑二首》)、修竹意象(《水调歌头·和石林韵》)等,这些意象无不清雅淡泊、超尘脱俗,易与隐士形象和淡泊自甘的心境相联系,由此使得词句的萧淡意味愈发浓重,让人读来犹如清风拂面,尘意顿消。其次是高远画面的勾勒,赵师侠十分擅长写山水,着重突出山川树木的悠远空蒙,有画境之美。例如“江流清浅外,山色有无中。平田坡岸回曲,一望目难穷。”(《水调歌头·万载烟雨观》)山水相映,一望无际,描摹的画面广阔空旷。这样的画面履现于赵师侠的词境中,无论是何种景物和色彩,皆不脱于“萧淡”之味,这正是赵师侠独特词风的体现。第三是道家用语的化用,纵览《坦庵词》各篇,常有道家的典故和用语自然渗透其中,比如《促拍满路花·信丰黄师尹跳珠亭》中的“炉香陪茗碗,可忘言”一句,化用的就是《庄子·外物》里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一句,突出表现的是一种心与神会、寂静无言的笃定状态,这在《促拍满路花·瑞荫亭赠镜屏苗道人》里也有出现,整篇词风淡如静水,是典型的道家心境的体现。这些艺术手段的使用,让赵师侠的词作充满萧淡之味,既描画出了词人生活环境的清雅淡泊,更增加了词作的的思想深度。对赵师侠词风的最终形成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六、萧淡风格的成因

赵师侠萧淡词风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的产物。首先,和其所处的时代大环境与审美风尚是密切相关的。其次,受赵师侠本人的身份、经历的影响,从生活经历看,其“捷于科第”,指的是其于孝宗淳熙二年(1175)中进士,十五年为江华郡丞,仕途比较顺利,故不会有太多诸如辛弃疾、陆游等的失路之悲,用语较淡雅温和,偶尔的闲愁也是无关政治现实和深层悲哀的。另外,还应当关注词人本身的个性,这些因素都是促进赵师侠萧淡词风得以成熟的重要力量。

赵师侠具有独特词风的词作在南宋词史上的意义是明显的,处于家国危机深重的时代,大多词人都因无法实现恢复大志而流露出忧愤、孤独的情怀,如辛弃疾的田园词、陆游的后期隐逸词等,充满英雄失路的无限感慨和迷惘。赵师侠的词作则以老庄思想为支撑,用平和、萧淡的心境面对人生的种种忧虑和困境,给当时的词坛带来一股清新之风,让苦闷中的文人们找到了自我排遣的新的道路,也丰富了南宋词的题材内容和词体风格,在南宋词史上具有不可磨灭的影响。

注释:

[1]朱德才主编《增订注释全宋词》[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第86页.

[2]曹志平《<坦庵词>略论》[J].《文学遗产》,2009年第6期.

[3]清·永瑢《四库全书总目提要》[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

[4]明·毛晋辑《宋六十名家词》[M].中华书局,1936.

[5]明·毛晋辑《宋六十名家词》[M].中华书局,1936.

参考文献:

[1]朱德才主编《增订注释全宋词》[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

[2]清·永瑢《四库全书总目提要》[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

[3]明·毛晋辑《宋六十名家词》[M].中华书局,1936.

[4]谭新红《清词话考述》[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5]刘扬忠《唐宋词流派史》[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词风
张伯驹的词风及其“豪放词”的意义
浅议苏旷辛豪
论蒋捷词风中的花间派特色
黄庭坚词的脱“俗”“诗化”与北宋词风转变的契机
从李煜人生变迁看其词风的变化
从《摸鱼儿》看辛弃疾刚柔相济的婉约词风
浅析李后主词成就
神秀之作血泪篇
怀柔文化政策影响下的清初词风嬗变——以朱彝尊、陈维崧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