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彩虹
摘 要:良好的区域环境能为幼儿提供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空间,宽松的活动氛围,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其中,材料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探究性;层次性;操作性
区域活动是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内设置各种区域,为幼儿提供各种丰富的材料、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意愿选择内容,宽松自由地进行活动的一种方式。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良好的区域环境能为幼儿提供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空间,宽松的活动氛围,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那么如何创设良好的区域环境,真正让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学习、自由发展呢?
一、合理的区域划分
第一,在区域划分的时候要考虑教师的空间条件、幼儿人数和幼儿的年龄特点,做到区域划分明显。根据区域空间大小的需要,用教具橱柜作为区域的隔断把区域隔开。在区域名称的设计上也有一定的学问,区域名称大多以吊饰的形式呈现,既美观又能起到一定的分割区域的作用。小班教研组以海洋动物命名,如小海星书屋、小章鱼生活馆等;中班教研组以陆地生物命名,如小蚂蚁建筑区,长颈鹿书屋等;大班教研组以动画片人物命名,如喜洋洋美食坊,老村长藏书阁等,这样的名称让区域充满活力和童话色彩。
第二,在区域划分时做到动静分离、通道畅通,符合采光和用水需要。为了在活动时互不干扰区域划分,要遵循动静分离的原则,建构区和表演区要远离图书区。如果有条件的话,建构区和表演区可以外置或有单独的房间,区与区之间的通道畅通合理保证幼儿在交换区域和取放材料时不挤不堵。为了保护幼儿的视力,图书区要安排在采光好的位置,而生活区要安排在接近水源的地方。
二、材料的投放
材料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活动材料不仅隐含着教育意义,传递着对幼儿的期待和鼓励,更是幼儿体验、建构、发展的媒介,因此教师要不断思考、深入研究材料的投放方法以挖掘材料的使用价值,为幼儿的发展提供最大的支持。
1.材料的投放具有探究性、层次性
材料的投放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既有挑战性又照顾幼儿的个体差异,保证每个幼儿在区域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并得到发展。例如,在大班美工区“扣子游戏”中,教师提供材料有形状不同、大小不同、颜色不同的扣子,辅助材料有不同造型的无纺布、针线、胶水、穿珠线,幼儿可根据自己的经验水平选择穿扣子、按造型粘扣子、按造型缝扣子,让幼儿各取所需。再如,在建构区除了提供基本的木质建构积木,保证幼儿最基本的围拢积高处,还提供了奶粉桶、可比克桶、易拉罐、纸板等支持幼儿更高层次的搭建。
2.材料的操作性
材料蕴含着教育目标,是为教育服务的。幼儿通过操作材料,发展创造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一些可操作性强的低结构的材料对幼儿的活动起着关键作用、低结构的材料是没有复杂结构,可变性强,能实现幼儿多种想法的材料。例如,沙、石、水等自然材料,还有瓶子、纸盒、布、绳子等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这些材料贴近生活,便于幼儿了解材料的不同特性和功能,更容易激发幼儿浓厚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再如,幼儿用牙膏盒和瓶盖制作小汽车,利用大小不同的小药盒拼成机器人,把矿泉水瓶变成花篮,利用毛线装饰瓶子,用大小不同的纸箱搭建等,幼儿制作起来乐此不疲,无处不闪烁幼儿智慧的火花。
3.注意材料的结合
高结构的材料规范、精细,目标明确,幼儿在操作中能达到和检验自己的操作结果。但是区角活动中注重不是操作程序、结果,而是让幼儿通过对材料千变万化的摆弄,尝试不同的方法和途径,激起幼儿活动的兴趣,而低结构的材料正好符合此要求。所以,在材料的投放中,注意高低材料相结合。在区角投放的材料,既有买来的现成材料,还应有自制的活动材料;既有成品,还应放置半成品。一些废弃的鞋盒、纽扣、毛线等都成了幼儿最喜欢操作的材料,于是我们特向家长收集各类废旧物品,将其摆放在相应的区角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这些不引人注目的东西有的被幼儿制作成工艺品。
4.材料的安全性
在材料的投放上,安全应该放在第一位。活动材料必须保证卫生、无毒、无安全隐患,尤其是生活区的食材,保证新鲜、清洗干净,每天带来的食材当天用完,幼儿在操作中也要严格遵守卫生的要求,防止病从口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证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第一位”。
合理的区域的划分和材料的投放为幼儿的自主活动提供了有准备的物质环境,而教师前卫的教育理念和有效的观察指导为幼儿自主活动提供了人文的精神环境,只有将二者有效结合,才能真正让幼儿做到与环境对话、与材料互动,达到自主活动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杨馥嘉.3-6岁儿童发展指南[D].重庆:西南大学,2014.
[2]江明.发展孩子智慧相信孩子能力[J].农家之友,2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