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式理论与研究生公共英语写作教学

2016-04-26 10:05陆艳芳
科技视界 2016年9期
关键词:图式理论写作教学

陆艳芳

【摘 要】图式理论为英语写作教学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本文结合在校研究生的写作教学实践,探讨图式理论中的语言,内容和结构图式开展递进式写作教学,力求为研究生阶段的英语写作教学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图式理论;写作教学;阶段递进

【Abstract】Schema theory opens a new angle for English teaching research.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three schemas in progressive writing teaching in the hope of arousing new feasible way of guiding for postgraduates.

【Key words】Schema theory; Writing teaching; Progressive guidance

1992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硕士生英语教学的目标:培养学生具有较熟练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写译能力和基本的听说能力,能够以英语为工具进行本专业的学习和研究。写作对于学生从事研究,尤其是撰写专业论文的作用是无容置疑的。整体看来,研究生的英文书面表达能力相对薄弱,也成为教学者和学习者共同的痛处,教学费时费力,却成效甚微。

作者在所在大学进行了针对写作教学的调查问卷,分析结果显示,66%的学生认为现行的写作教学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学生的写作思维能力的训练有待提高。本文拟就一次写作习作,运用图式理论作为指导,指导学生对输出语言信息的处理上层层递进,实现地道,完整的图式框架写作。

1 图式理论的提出和发展

图式理论最早追溯到德国心理学家康德,他认为“新的概念中有同人们已有的知识建立关系,才会变得有意义。”后来,弗莱瑞克(英国认知心理学家)给图式理论下了这样的定义“对过去的反映或经验的积极组织。”20世纪70年代,美国人工智能学家詹姆哈特等人在前人基础上,发展了一套完整的图式理论,该理论也成为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研究热点。

图式就是知识在大脑中的储存单位,它包含各种各样的知识架构,图式架构的总和。图式的表现形态为树状结构,其主干图式上往往衍生许多分枝叶图式,分支又衍生出更小的图式,枝枝末末的整体形成了信息的连接图。图式的抽象程度与其层次成正比,层次越高越抽象,越低越具体。每当一个图式中的大部分子图式被启动时,该图式就被调用了。图式是认知的基础,人们处理外界信息都需要调动大脑中的图式,依据图式来解释,预测,组织和吸收外界的信息。[1]

图式理论被广泛的运用到认知心理学,语言学和语言教学当中,将语言的学习过程解释为各个层次间自上而下,或是自上而下的过程,各个层次又相互作用,达到信息的完整处理。在整个的思维过程中,语言的理解从最小的分支开始,随着信息的不断输入,图式进入较复杂的层次,进而完成整个信息的吸收;反之,先根据预测和部分信息启动较高层次的图式,然后在输入信息中寻找子图式,进而肯定或否定该图式的合理性。国内许多学者,如李绍山(1992),李维等人就运用这一理论对英语阅读教学进行探讨和研究。[2-3]

2 图式理论与写作教学

研究生经过了十几年的学习积累,对社会事物已经具有情感模型,和本科生相比,他们的社会性更突出,存在感也更为强烈。又由于研究生阶段,学习的专业性更强,更为直接地和就业对接,因而他们普遍的目标感更明确,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方面的方法论上,更有层次和质感,强烈的表达欲望是学生学好英语写作的源动力。

根据图式理论,学生的写作能力由三种图式决定,语言层次图式,内容层次图式和结构层次图式。

1)语言层次图式 语言图式是其它图式的基础。在语言图式的前提下,学生首先输入大脑的是文章的词,句和段,然后进一步思考调用内容图式来构建较高层次的框架。

2)内容层次图式 在罗列出最小的单位的字词到句段分支后,作者需要将欲表达的信息和大脑中已固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并调动内容图式分辨的能力,在内容的选择上进行筛选和过滤。

3)结构层次图式 语言和内容完成了作者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接下来最高层次的是两者的衔接和过渡。例如,政论文章的议论结构(序论,本论和结论);科技文章的说明结构(提出,解释和建议);历史文章的叙事结构文化因素,如思维方式的不同,逻辑表达的不同,这个过程要克服母语的负迁移作用,用英语的思维方式在大脑中迅速加工语言和内容,删除和主题无关的分支,忽略和整体的整体不协调的字词,调动合适的衔接词在段落之间进行自然过渡,最终呈现完整且地道的表达,这样的输出才是有效的,这样的教学才是最大程度上学生能受益的。

词汇是写作构建语篇的基础因素,反映着不同的人类情感和风格,词语的内隐性往往会产生文化的负迁移,导致语用偏误和交际失误(王小宁,2007)[4]因而,在习作练习中:Is it good to marry on campus? 学生列举出许多词汇分支,教师引发课堂讨论,指导学生删掉不合适的部分,进而鼓励学生进行下一阶段的组词成句。本次习作中有以下词汇的语用失误:postgraduate students become more and more; first marriage can help career better; we need to pay more energy in children; family will stop us working harder... 以上的错误不属于违反语法规则的范畴,但是这样的表述在书面交际中会造成理解上的障碍。 另外,受汉语固化影响,学生往往好用主动语态来组句,强调行为的发起者,即主体:postgraduate students must find a better job to be necessary in life first… 等等。教师在这一阶段以培养学生英语思维为主,强调两种语言在语言层次上差异性,帮助完成言语行为的最初图式架构。

在本次习作的内容选择上,学生很多提到买房的压力,结婚的压力,生育和养育孩子的压力等,这些固有的知识和本文的信息联系起来后,文化的差异就凸显出来。这样的文章在母语者看来,理解的难度较大,因为这不是他们社会的产物。因此,在内容的分支上,教师要引导信息输出的差异性,可读性及接受度。在校园婚姻有利的论证中,学生应多摄取目的语国家的社会特性,阐述原因应避开民族优越度,以实事求是,客观平实的态度措辞成句。内容层次的图式框架是书面表达的灵魂所在,学生们应展开广泛思考和阅读,积累信息,联想社会,注重方法论的层层递进,完成信息的叠加和准确表达。

来源于文化的逻辑是修辞的基础,不同文化的人在写作时,因逻辑思维的不同,会用不同的修辞系统来构建文章的架构。已印欧文化模式为基础的英语逻辑是直线型的,也就是倚靠形合的,这一点和汉语的逻辑形式有很大差异。 汉语的曲线形思维反映在写作中,即为多角度,多维度,间接度,背景度,这样的语言逻辑对英语为母语的阅读者极其困难。本次习作中,普遍显示的语用问题是结构的不清晰,主题的不明确,其中衔接词的漏用,误用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对层次逻辑的不敏感性也增大了写作教学的难度。

教师在英语习作实操的启动,运行和完结阶段应该把图式理论灌输于学生,在每一个图式的分支上把关,注重词汇和句式的语言图式,筛选和注重段落篇章的英式逻辑和修辞,在内容的把控上,帮助学生有意识的回避母语思维的负迁移,这样搭建起来的图式建构才是我们教学者和学习者公共追寻的结果。

【参考文献】

[1]陈思清.从图式论来看阅读的心理过程 中国学生英语学习心理[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

[2]李绍山.影响中国学生英语阅读理解的主要因素 中国学生英语学习心理[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

[3]李维.学习心理学[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

[4]王小宁.英文写作措辞中的文化负迁移[J].中国外语,2007(5):94-97.

[责任编辑:杨玉洁]

猜你喜欢
图式理论写作教学
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图式理论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民族预科生写作教学的对策探究
浅谈如何提高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趣味性
小学高段语文写作教学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
架设作文桥梁,探寻写作源泉
浅论高中语文写作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图式理论与第二语言教学中的词义传达
图式理论在英语阅读中的探析及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