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科技扶贫 实现精准脱贫促进经济发展*

2016-04-26 09:08段子渊张长城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局北京00864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重庆40074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6年3期
关键词:精准脱贫创新模式

段子渊 张长城 段 瑞 唐 炜 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局 北京 00864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重庆 40074



坚持科技扶贫 实现精准脱贫促进经济发展*

段子渊1张长城2段瑞1唐炜1
1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局北京100864
2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重庆400714

摘要中科院是我国“科技扶贫”的发起者、倡导者和实践者,30 多年来,在扶贫工作中创新地提出了“异地搬迁扶贫”、“异地股份制扶贫”、“技术引进扶贫”和“依托野外台站长期驻守扶贫”的发展模式,为科技扶贫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开辟了新途径,做出了突出贡献。文章在全面回顾中科院科技扶贫开发历程的基础上,介绍了中科院实施精准扶贫的工作要点。

关键词科技扶贫历程,创新模式,精准脱贫

DOI10.16418/j.issn.1000-3045.2016.03.010

* 修改稿收到日期:2016年2 月2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大规模扶贫开发,已经使 7 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并将其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到 2020 年实现 7 000 多万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的既定目标,时间紧、任务重,已进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攻坚拔寨冲刺期。科技扶贫是我国扶贫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中科院一直将扶贫工作作为极其重要的政治任务,是最早参与国家地区扶贫的单位之一。

1 中科院科技扶贫发展历程

中科院实施科技扶贫工作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根据国家统一部署,紧密结合当地实际,动员全院相关科技力量,通过干部派遣、成果转化、驻村帮扶、战略咨询等方式,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科技扶贫工作,积极促进了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通过近 30年的发展,中科院科技扶贫工作不断完善和细化,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总结出很多宝贵经验和成功的扶贫模式。中科院的科技扶贫历程大致可分为 5 个阶段[1]。

1.1 第一阶段(1987—1993 年)

1986 年,中国扶贫开始由传统的救济式扶贫向开发式扶贫转变,对扶贫地区的开发建设,要给政策、送信息、送技术,其中最重要的是送技术。国务院为此成立了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鉴于前期开展了许多探索性工作,中科院成为领导小组副组长单位。1987 年,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确定中科院为辽宁努鲁儿虎山区扶贫工作重点联系单位,从该阶段开始,科技在扶贫开发中的战略地位得到极大提升,建立了完整的科技扶贫工作机制,目标、方向、方式逐渐成熟,直接推动了中国科技扶贫工作的开展,为全国扶贫开发工作的部署提供了宝贵经验。

1.2 第二阶段(1994—2000 年)

该阶段国家扶贫工作的重点是实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3],这也是中科院根据扶贫实践向国家提出建议,国家采纳后实施的大型扶贫扶贫计划。此阶段,科技扶贫逐渐由针对农户脱贫转向支持贫困地区支柱产业发展。中科院结合争取的世界银行西南项目,参加“八七扶贫攻坚战”,与国务院扶贫办世界银行西南项目办公室签署了合作协议,向西南三省区 35 个贫困县和世行项目办派出了 75 名英语水平好、立项工作熟悉的科技副职,定点挂钩帮扶了 47 个国定贫困县;是当时承担国家扶贫任务最多、派出人员规模最大的单位。中科院在国家科技扶贫开发中做出了突出贡献,也为派遣科技副职赴科技扶贫一线开了先河。1998 年中科院亚热带所在广西环江挂职副县长曾馥平同志被评为“全国十大扶贫标兵”。

1.3 第三阶段(2001—2005年)

为贯彻中央关于不脱贫、不脱钩的指示,中科院集中力量开展定点帮扶的国定贫困县科技扶贫工作。建立了广西环江喀斯特农业生态试验站等位于或相邻定点扶贫县的野外试验站,依托试验站开展科技扶贫;进行内蒙古翁牛特沙地治理和林果、蔬菜规模化生产;在河北滦平进行了农业经济结构优化和特色经济作物示范种植;在云南澜沧开展了“秀美山村”建设的试验示范;在贵州普定实施退耕还林-果-草工程,建立了稳产高产农田和生态果园。

1.4 第四阶段(2006—2013年)

如果说之前的扶贫工作主要是政府主导,依靠行政手段推动,那么这一时期科技扶贫工作开始探索以市场为导向,提高科技扶贫项目的经济产出成效,促进技术供给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形成了依托野外台站、试验站长期驻守开展科技扶贫的新格局。2011 年,中科院投入 670 万元,在广西环江、云南东川、云南勐腊、贵州普定、河北滦平、内蒙古翁牛特实施“国家定点扶贫试验示范”项目;2013 年,帮助中科院在云南省的定点扶贫县获得财政部 1 000 万元新农村综合改革项目经费的支持。

1.5 第五阶段(2014 年开始)

2013 年中科院机关改革后,根据“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的新时期办院方针,按照国务院扶贫办《关于进一步完善定点扶贫工作的通知》(国开办发)[2015] 27 号)要求,中科院对定点帮扶的广西环江县、贵州水城县、内蒙古库伦旗、贵州六枝特区 4 个国定贫困县派遣了科技副县长,为贵州水城县蟠龙镇院坝村派遣了第一书记,专职从事扶贫开发工作。2013—2015 年,中科院直接投入 4 250 余万元,实施“5+1”个定点扶贫项目和西藏、新疆地区农牧民增收项目;2006 年起,中科院通过中华扶贫基金会“新长城——特困大学生自强项目”,连续 10 年为 500 名特困大学生累计捐款 120 万元;在中西部老少边穷地区,9 个分院组织几十个研究所在 13 个省(区)50 多个乡村承担了当地政府安排的对口扶贫任务。此外,中科院圆满完成了国家交办的定点扶贫第三方评估任务,评估报告得到国务院常务会议的充分肯定。至此,中科院初步形成了定点扶贫与中西部地方扶贫任务相结合的科技扶贫工作网络格局。

2 创新科技扶贫机制,推广科技扶贫开发成功模式

通过 30 余年科技扶贫工作的探索和经验总结,依靠科技项目支撑地方发展县域特色经济、开展产业扶贫和依托野外台站长期驻守扶贫是中科院科技扶贫的主要方式。已经形成 3 种适用于大多数贫困地区的科技扶贫可持续机制,主要针对不同地区的自然禀赋和经济条件,采取不同类型的项目组织推广模式,开展科技扶贫开发。

2.1 异地股份制扶贫模式

中科院武汉植物园在湖南花垣县十八洞村,开展了异地股份制扶贫开发。当地土地等资源不足,又无龙头企业的资金和产业支持,无法在当地进行农业开发,属于“既无条件又无资源”的地区。为此,中科院科技扶贫队伍创新机制,发起了由十八洞村和苗汉子野生蔬菜合作社共同创建花垣县十八洞村苗汉子果业有限责任公司的方式,注册资金 600 万元,由苗汉子合作社出资 306 万元,占 51% 股权;国家财政扶贫资金投入 234 万元,以股份合作形式帮扶十八洞村 225 户 938 人,占 39% 股权;国家财政扶贫资金投入 60 万元,以培植村级集体经济形式给十八洞村民委员会,占 10% 股权。在湘西农业科技园花垣核心区内流转土地 1 000 亩,以中科院武汉植物园引进的金梅、金艳、金桃、软枣、东红、红阳、红心等猕猴桃专利新品种为核心,发展当地的猕猴桃种植业,培育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 2 500 万元,利润 1 000 万元,十八洞村年人均增收可达 0.5 万元以上。

2.2 异地搬迁式扶贫模式

在广西环江县,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所针对当地喀斯特石漠化严重的情况,开展了异地搬迁扶贫开发。当地属于广西喀斯特地区,大石山区自然环境恶劣。通过中科院的努力,争取到了当时世界银行项目经费的支持,属于“有条件、无资源”地区。

同时,在派出的科技副职曾馥平同志的带领下,坚持“扶贫先扶智”,从转变异地搬迁移民的思想观念着手,开展农业技术培训以及新技术引进和实施,将以往种植玉米靠天吃饭的方式转变为种草养牛、种植附加值较高的经济作物的新型产业结构,组织建设了“科研机构+公司+基地+产业”的异地科技扶贫示范区,这一方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移民研究专家誉为“肯福模式”并得到高度赞誉。在石漠化严重的大石山区探索出的生态管理扶贫新模式,给环江县扶贫工作带来新的发展理念,为大西南科技扶贫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启示,也为我国后来开展的异地搬迁扶贫探索了经验。

2.3 技术引进式扶贫模式

以内蒙古库伦和贵州水城为代表的一批贫困县,既无世行贷款一类的专项经费也限于条件难以形成湖南花垣县的创新扶贫模式,但有一定自然资源禀赋和发展潜力,属于“无条件、有资源”地区。可引进适宜当地发展的优良农业品种和技术进行扶贫开发。

中科院寒旱所的科技扶贫队伍针对库伦旗的自然条件与经济发展特点及现状,以绿色农畜产品生产、荞麦加工、光伏智能温室设施农业以及技术培训和协助引智、引进投资企业等为抓手,采取政府-企业-农户-基地的发展方式,提高农业高新技术示范与服务体系水平,实现合作社+生产与加工及储运销的发展模式,促进库伦绿色农畜产品生产规模与产业化,以切实提高当地农牧民的经济收入。建设了荞麦生产与深加工技术、沙地土壤改良与玉米、人工草地种植与青贮养牛技术等示范区。

中科院贵阳地化所针对水城地貌特点和农业发展现状,以喀斯特石漠化综合治理、猕猴桃等特色适宜当地生长的经济作物种植为抓手,建立石漠化贫困山区经济转型和生态可持续发展良性模式,通过开发式扶贫增加农民收入。在青林乡整合相关项目和资金建设了部分硬化机耕道,种植了黄栀子、连翘等中药材经济作物;在蟠龙镇对院坝村的茶叶种植进行支持并进行了乡村道路建设。

3 四大措施保障精准扶贫工作取得实效

2015 年 11 月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闭幕后,中科院领导高度重视,召开了科技扶贫工作交流会,传达学习和深入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动员全院扶贫力量扎实推进精准脱贫攻坚。中科院科技促进发展局作为全院扶贫工作的领导部门,按照精准扶贫要求,聚焦精准扶贫、紧扣精准脱贫、落实精准措施,推动全院科技扶贫工作,并提出以下保障措施[2]。

3.1 加强组织领导保障

构建由中科院整体统筹推进、所在地相关分院协调配合、域内研究所(野外台站)牵头负责、一线干部具体落实的组织领导与责任体系。拟成立由主管副院长为组长的中科院科技扶贫领导小组,形成由承担国家和地方扶贫任务的相关分院、研究所党政“一把手”负责的扶贫工作责任制。加强组织领导和督促检查,强化各级科技扶贫管理单位的统筹协调作用,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中科院主要领导每年到一个定点扶贫县推动科技扶贫工作,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取得实效。

3.2 强化一线队伍建设

按照科技扶贫定点、定人、定责的“三定”原则,形成一支思想解放、奋发有为、能力强、作风实,真正能够推动当地特色产业发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一线干部队伍。(1)提升贫困县科技副职干部队伍的组织能力和业务水平,发挥骨干和引领作用;(2)强化驻(乡)村工作队伍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发挥驻村工作队伍承上启下的枢纽和带动作用;(3)完善中科院科技扶贫队伍之间学习交流机制,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多种交流方式,加强工作经验交流与学习,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的综合能力。

3.3 突出项目精准管理

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设立扶贫专项资金,按照“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措施到位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的思路,紧密结合地方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工作,在科技扶贫项目立项、动态管理、结题验收等环节,采取实地调研、工作汇报及检查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帮扶和脱贫动态管理档案,建立年度工作计划和汇报制度,作为扶贫工作过程检查和成效考评的重要依据,同时根据项目实际进展和扶贫对象变化情况,及时调整项目内容和经费安排。

3.4 完善评估奖励机制

建立扶贫工作成效第三方评估及奖励机制。在责任单位自查、管理单位督查的基础上,由指定的第三方单位按照前期研究、实地调研、评估分析和咨询建议的方式,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地调研与专家评判相结合、典型诊断与分析比较相结合等方法,以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年度稳定脱贫结果为主要考核依据,发现和总结实施过程中的重要经验、典型模式和主要问题,对中科院科技扶贫工作及其绩效情况进行调查评估。根据评估结果,不断完善政策措施与管理手段,同时,对扶贫工作中有突出贡献者,推荐申请中科院科技促进发展奖予以相应奖励。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扶贫开发年鉴2014.北京:团结出版社,2014:279-280.

2 中国科学院科技扶贫发展规划(2016—2020),2016:30-32.

3 王大生,王青怡.坚持科技扶贫为贫困地区发展做贡献.中国科学院院刊,1997,12(5):338-341.

Insist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sisted Poverty Reduction to Achieve Accurate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Promote Economy Development

Duan Ziyuan1Zhang Changcheng2Duan Rui1Tang Wei1
(1Bureau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 Development,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864,China; 2Chongqing Institute of Green Intelligent Technolog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Chongqing400714,China )

Abstract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CAS) is the initiator,advocator,and practitioner in poverty reduction us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In 30 years of poverty reduction,CAS proposed a series of models in poverty alleviation creatively,such as “relocation house places model”,“allopatry shareholding model”,“technology introduction model”,and “rely on field observation stations model”.These have developed new ways and made great contribution to promote the regional economy in poverty counties.In this paper,based on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poverty reduction history carried out by CAS,we describe the main points of the implementation in accurate poverty alleviation.

Keywordspoverty reduction history,innovative models,accurate poverty alleviation

段子渊中科院科技促进发展局副局长、研究员,中科院农业科技办公室主任。E-mail:zyduan@cashq.ac.cn

Duan ZiyuanDeputy Director of the Bureau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 Development,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Professor,Director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fice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E-mail:zyduan@cashq.ac.cn

猜你喜欢
精准脱贫创新模式
产业扶贫是实现精准脱贫之主策
光山县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助推精准脱贫方法研究
论习近平的精准扶贫思想
基于产业集群导向下中小型企业工业产品创新设计模式再造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创新模式的具体方法
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职业素养+职业技能
高职院校普通话测试管理的创新模式研究
关于配网电力工程技术的可靠性的探讨
“精准脱贫”要注重“三个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