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习近平的精准扶贫思想

2016-11-11 05:10洪名勇洪霓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精准脱贫精准扶贫共同富裕

洪名勇+洪霓

摘要:习近平同志对中国贫困及扶贫问题进行了长期的关注,并提出自己解决贫困的一系列扶贫思想。他在对中国扶贫实践进行大量调研、思考的基础上,提出精准扶贫思想,精准扶贫是其扶贫思想的新发展。习近平同志的精准扶贫思想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这一体系包括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退出、精准管理和精准扶贫的体制机制等,习近平同志的精淮扶贫思想对于推进中国扶贫开发意义重大。

关键词:习近平;扶贫思想;精准扶贫;科学体系;精准脱贫;扶贫机制;共同富裕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101(2016)06-0001-05

从2013年习近平同志提出精准扶贫这一概念以来,他在多次调研中,在多种场合就精准扶贫问题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这些讲话对精准扶贫进行了全面深刻阐述,形成了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习近平同志的精准扶贫思想不仅丰富和完善了扶贫理论,而且对于推进国家精准扶贫战略的实施意义深远。

一、精准扶贫思想的提出与形成

(一)精准扶贫是习近平扶贫思想的新论断

习近平同志对中国贫困及扶贫问题进行了长期的关注,并提出自己解决贫困的系列方法,形成了自己的扶贫思想。早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习近平同志在闽东调查就对贫困问题进行了关注,认为与发达地区相比,贫困地区好比一只“弱鸟”,并提出了“地方贫困,观念不能‘贫困;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1](P2)等扶贫思想。从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来看,由于长期的平均主义及大锅饭体制影响,区域之间没有太大的差异。但改革开放之后,允许部分地区、部分人先富裕起来的政策,促进区域的非均衡增长,区域发展均衡走向非均衡,一些地区发展得快一些,而另一些地区发展得慢一些,区域差异开始凸显。从图1和图2提供的资料看,改革开放之初,中国东、中和西部人均GDP之间虽然有一定差距,但差距不是太大,例如1978年人均GDP东部与中部之间的差距为175元,东部与西部之间的差距为222元。由于区域之间经济的非均衡增长,至1989年人均GDP东部与中部之间的差距扩大至869元,东部与西部之间的差距扩大至1 063元。正是由于经济发展区域差异的扩大才使得中西部地区出现大面积贫困。1994年国务院印发《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强调,8 000万贫困人口要“集中在国家重点扶持的592个贫困县,分布在中西部的深山区、石山区、荒漠区、高寒山区、黄土高原区、地方病高发区以及水库库区,而且多为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如果说富裕地区羽翼已经丰满,而贫困地区无疑就是一只“弱鸟”。可以说,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习近平同志关于贫困地区是“弱鸟”的判断不仅非常形象,而且非常准确。如何扶贫?如何解决贫困问题?关键在于加快发展,只有发展才能让贫困地区摆脱贫困,这就是习近平同志所说的“先飞”。问题在于“弱鸟”能不能“先飞”,在习近平同志看来,“弱鸟”“先飞”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可以实现的”[1](P3),这就是习近平同志关于扶贫的“先飞”理论。由于贫困地区整体经济发展落后,贫困地区的贫困不仅是少数农户的贫困,而是大面积贫困、地区的整体贫困。所以,这里的扶贫瞄准对象应该是区域性的,只要贫困地区瞄准对了,这种区域性瞄准不仅成本低,而且不存在错位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扶贫战略的实施,就是推进贫困地区的发展,要想办法让贫困地区先发展、快发展。

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实施,无疑有力推进贫困地区的发展,解决了2亿多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进入21世纪之后,国家根据扶贫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又实施了新的扶贫战略,并先后印发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根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的新进展》白皮书提供的资料,进入新世纪后,在国家新的扶贫政策强力支持下,按照提高后的贫困标准(贫困标准由2000年的865元提高为2010年的1 274元),全国贫困人口由2000年的9 422万人下降为2010年2 688万人,农村贫困人口发生率由2000年的10.2%下降至2010年的2.8%[3]。进入国家“十二五”规划之后,国家强力推进扶贫工作,按照2010价格2 300元人民币的贫困标准,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下降为2014年的7 017万人。以大空间区域为瞄准进行的“大水漫灌”式扶贫存在诸如扶贫瞄准对象偏离、扶贫资金跑漏普遍、贫困地区内部贫富差距扩大、返贫率高、政策效果持续性差等问题[4]。为此,习近平同志多次深入农村进行大量调研工作,根据调研中发现的典型经验,针对“大水漫灌”扶贫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为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适时、科学地提出精准扶贫这一重大战略。

(二)“精准”扶贫思想的提出过程

我们研读习近平同志的扶贫思想,追踪习近平同志的扶贫思想轨迹,发现习近平同志2013年11月在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2014年10月在首个“扶贫日”之际作出重要批示时,第一次提出了扶贫应“注重精准发力”。在已经公开的资料中,这是习近平同志论述扶贫时第一次用到“精准”两字,可以说这是习近平同志第一次公开谈精准扶贫。在这之后,习近平同志进行了一系列深入的调查研究,在进行调查研究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完善其精准扶贫思想的内涵,不断扩展其外延。2014年11月1日至2日在苏区老区进行调研后,习近平明确指出:“当年苏区老区人民为了革命和新中国的成立不惜流血牺牲,今天……还比较贫困,要通过领导联系……加快科学扶贫和精准扶贫”[5]。这是习近平同志第一次提出中国的扶贫开发应改变扶贫方式,应由过去的“大水漫灌”向精准扶贫转变。2015年3月8日习近平同志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广西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中再次指出:“要把扶贫攻坚抓紧抓准抓到位,坚持精准扶贫”[5],认为扶贫攻坚的关键在于“抓紧”、“抓准”和“抓到位”,在于坚持“精准扶贫”。在全国人大会议召开之后,习近平同志再次深入到贫困面最广、贫困程度最深的贵州进行调研,并在贵州召开了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在这次座谈会上,习近平同志发表了重要讲话,这次重要讲话形成了习近平同志精准扶贫的基本思想。在贵州座谈会上,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的扶贫攻坚工作要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习近平同志在这次座谈会上的论述比之前更深入,扶贫工作不仅要精准扶贫,而且还要精准脱贫。与之前的仅是精准扶贫相比,更加深入和系统,将扶贫与脱贫紧密结合起来。同时,习近平同志不仅强调我们的扶贫工作要“精准”,而且将“精准”置于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认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5]。更为重要的是,在贵州进行调研之后的座谈会上,习近平同志对精准扶贫的内涵进行了明确界定,将精准扶贫的“精准”界定于“六个精准”,即“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5]。可以说,从2014年10月在谈到扶贫开发应精准发力开始,至2015年6月18日在贵州调研召开的座谈会提出扶贫开发的“六个精准”,习近平同志的精准扶贫思想不断丰富和完善,形成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核心内容。2016年4月在安徽金寨考察时指出:“因病致贫、因残致贫问题时有发生,扶贫机制要进一步完善兜底措施,在医保、新农合方面给予更多扶持”,“坚持精准扶贫,认真落实每一个项目、每一项措施,全力做好脱贫攻坚工作,以行动兑现对人民的承诺”,“打好扶贫攻坚战,要采取稳定脱贫措施,建立长效扶贫机制,把扶贫工作锲而不舍抓下去”[6],2016年7月20日在银川召开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指出扶贫开发要“明确重点,精准聚焦”。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论述,进一步完善、丰富了他的精准扶贫思想。

(三)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理论基础

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背景下形成的。一方面,“共同富裕”是精准扶贫思想产生的理论基础,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偏离了“共同富裕”原则的导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就不复存在。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并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5]。对此,习近平同志2016年2月2日在江西井冈山市茅坪乡神山村考察时指出:“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7]。这是习近平同志共同富裕思想的具体化,使社会主义共同富裕这一原则具有操作性,使扶贫工作对象更为明确,定位更为清晰。另一方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是精准扶贫思想产生的现实需求[8]。而要实现共同富裕,重点在农村、困难也在农村。对此,习近平同志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习近平同志告诫大家,我们要“深刻理解这句话的含义”[5]。只有理解了习近平同志的这句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才能实现,贫困地区的农民与城镇富裕居民共同富裕的目标才能实现,只有理解了这句话,将农村扶贫工作扎实推进,让广大贫困农户走出富裕之路,百年奋斗目标才能实现。

二、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重要意义

(一)精准扶贫是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未来5年经济社会建设的主要目标,既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不能有大量的穷人和贫困人口。虽然国家进行了多年扶贫工作,并取得了举世瞻目的成就,但到2014年底为止全国仍有7 017万贫困人口。而这7 000多万贫困人口又不是像过去那样集中在一个县,即国家确定的重点贫困县。过去贫困人口在空间上相对集中,因此,我们在进行扶贫时可以通过确定重点贫困县,将有关资源向这些贫困县集中,通过促进贫困地区的发展,让更多的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但随着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贫困地区也有富裕的农户,而发达地区也有贫困农户。此时,以县和乡镇为瞄准机制进行的扶贫已经不能满足2020年全国消除贫困,让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都脱贫,走向富裕之路的要求。只有精准识别出贫困农户,精准帮扶之后,才能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二)精准扶贫是提高资源边际效率的需要

在推进扶贫工作中,由于扶贫资源是有限的,要实现2020年全部贫困地区和全部贫困家庭、贫困人口不再贫困,我们只有将有限的扶贫资源用在刀刃上。即扶贫资源应该用于需要扶贫的村庄、需要扶贫的农户身上,同时,用在能够带动这些贫困农户脱贫致富的项目上。如果用经济学的语言来讲,扶贫资源只有用在真正需要扶贫的村庄、需要扶贫的农户、适宜于本村庄及相应农户发展的项目上,其边际效率才是最大的,其减贫效果才是最好的,而精准扶贫恰是能够提高扶贫资源边际效率的有效路径。

(三)精准扶贫推进了扶贫工作转型升级

从某种程度上讲,多年来的扶贫可以说是一种粗放式扶贫,具体来说就是一种“大水漫灌”、“一刀切”扶贫。由于扶贫对象的特殊性,采取“大水漫灌”式扶贫不仅降低了扶贫资源的效率,而且浪费了国家有限的扶贫资源,使国家投入的扶贫资源越来越多,但扶贫的边际效率降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瞄准对象错位。相当多的扶贫资源没有用在需要扶贫的村庄和贫困农户,而是用到了非贫困的村庄和农户上,虽然促进了这些村庄的发展,也让这些农户收入增加。但偏离了扶贫的目标。另外,扶贫资源尤其是扶贫资金从中央财政投入至贫困项目、贫困乡村、贫困农户的通道中存在大量“跑”、“漏”、“滴”现象,降低了扶贫资源的使用效率,再加上项目安排错位等,使落实不到位、重新返贫现象严重,地方在扶贫工作上存在形式主义、责任感不强等问题和现象十分突出[9]。

三、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科学体系

习近平同志“六个精准”的扶贫思想形成了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这一科学体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

第一,精准识别。精准识别是精准扶贫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精准识别,也就不可能有精准扶贫。做好扶贫工作,前提在于什么地方是贫困的,什么地方是需要扶贫的。在将地区识别清楚之后,还在于即使在贫困地区,既有贫困农户、贫困人口,也有比较富裕的家庭、比较富裕的人口。因此,还要识别清楚哪些家庭需要扶贫、哪些人口需要扶贫。我们只有精确把握清楚这些情况才能针对不同家庭、不同人口进行扶贫。要做好精准识别工作,我们必须深入农村、深入农户进行调查,了解农户的贫困情况,了解他们的需求。对此,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常去贫困地区走一走,常到贫困户家里坐一坐,常同困难群众聊一聊”[5],“做好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制度要坚持,依靠群众精准找到和帮助贫困户”[6],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好精准识别,才能找准病因。

第二,精准帮扶。识别出贫困村庄、贫困农户只是精准扶贫工作的起点,要让贫困村庄退出,要让贫困农户增收致富,关键还在于精准帮扶。习近平同志不仅多次谈到精准帮扶的重要性,而且对如何进行精准帮扶进行了科学论述。什么是精准帮扶?习近平同志借用医学上的“对症下药”、“靶向治疗”和现代农业中的“精准滴灌”解释和说明。在习近平同志看来,所谓精准帮扶,就是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区别不同情况,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5]。所谓对症下药,就是在找准不同村庄、不同农户的贫困原因之后,针对致贫原因,采取相应对策。与“大水漫灌”式扶贫不一样,所谓精准滴灌,就是这些贫困村庄、贫困农户需要多少扶贫资源才能够走向致富之路,我们就配置多少资源,既不多配置,也不少配置。所谓“靶向治疗”就是我们扶持的是真正需要扶贫的村庄和农户,不会让一个贫困村庄、一个贫困农户得不到扶持,也不会让一个非贫困村庄、已经脱贫的农户占用扶贫资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合作、劳务协作、人才支援、资金支持都要瞄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精准发力”[10]。2016年7月20日在银川召开的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上,习近平强调指出:“把帮扶资金和项目重点向贫困村、贫困群众倾斜,扶到点上、扶到根上”[10]。扶贫只有扶到点、扶到根上,才能够让贫困地区、贫困农户真正脱贫、真正富裕。

第三,精准退出。精准扶贫的目标在于通过扶持,让贫困家庭和贫困人口不再贫困。因此,通过政府和社会扶贫之后已经摆脱贫困的县、乡镇、村庄及贫困家庭、贫困人口退出贫困,不仅是精准扶贫的重要目标,而且还可以让新增扶贫资源用于还处于贫困的地区、贫困家庭和贫困人口,让增量扶贫资源发挥最大边际效率,以实现2020年按照现有贫困标准,让现在所有贫困地区、贫困家庭和贫困人口退出贫困。

第四,精准管理。要做到精准识别、精准帮持和精准退出,就必须进行精准管理。与粗放式扶贫时期的管理不一样,实施精准扶战略对扶贫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精准管理是扶贫管理的一次大飞跃,它要求我们引用科学管理理念和方法,从扶贫对象识别、致贫原因分析、帮扶内容、项目安排、项目实施至扶贫效果、退出等全过程,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

第五,创新精准扶贫的体制机制。为使精准扶贫战略落到实处,除了做好总体设计之外,关键还在于要有好的体制机制,使精准扶贫战略能够落地。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指出:“关键是要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5]。习近平同志不仅强调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性,而且就如何构建相应的体制机制进行了论述。一是实行精准扶贫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状,目标任务层层分解、层层落实,倒排工期。二是实施“四个一批”的扶贫攻坚行动计划,有效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三是全社会参与的大扶贫机制。对此,习近平同志指出:“扶贫开发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要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和互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5]。只有形成全社会参与的大扶贫格局,整合社会各类主体形成联动效应,与被帮扶对象结成紧密关系,形成“一对一”、“多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的联动结对帮扶机制,才能整合扶贫资源,解决贫困问题。

四、结语

习近平同志从中国扶贫开发的实际出发,根据新时期、新形势、新情况适时提出中国扶贫开发应该由“大水漫灌”转向精准扶贫。习近平同志的精准扶贫思想内涵丰富,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这一体系包括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退出、精准管理和精准扶贫的体制机制等内容。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同志的精准扶贫思想,对于实现2020年贫困地区、贫困农户退出贫困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摆脱贫困[M].福州:海峡出版集团,福建人民出版社,2014.

[2]洪名勇.所有制结构调整与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

[3]新华社.《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的新进展》白皮书[DB/OL].新华网,2011-11-16(2016-01-16).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11/16/c_111171617.html.

[4]洪名勇.开发扶贫瞄准机制的调整与完善[J].农业经济问题,2009,(5):68-71.

[5]习近平论扶贫工作——十八大以来重要论述摘编[J].党建,2015,(12):5-7,13.

[6]杜尚泽.习近平考察安徽金寨:扶贫机制要进一步完善兜底措施[DB/OL],人民网,2016-04-25(2016-06-10).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6/0425/c1024-28300355-7.html.

[7]杨森.习近平上井冈山:扶贫不能丢下一个贫困群众[N].北京青年报,2016-02-04.

[8]唐任伍.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阐释[N].贵州民族报,2015-12-09.

[9]何雄浪,靳中辉.习近平扶贫思想解读[N].贵州民族报,2015-12-09.

[10]习近平.认清形势聚焦精准深化帮扶确保实效,切实做好新形势下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N].人民日报,2016-07-22(1).

On Xi Jinping's Thought of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Hong mingyong, Hong Ni

(1.College of Management, Guizhou University, Guiyang, Guizhou, 550025;

2.Center for Studies of China Western Economic Develoment, Northwest University, Xi'an, Shanxi, 710127;

3.College of Economy and Management, Beiha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191)

Abstract: Xi Jinping has paid long-term attention to China's poverty and poverty alleviation issues and proposes his own solutions to solve it, which forms his own thoughts towards the issues. On the basis of abundant research and thinking related to poverty alleviation practice, Xi proposes the thought to take targeted measures in poverty alleviation, which is a new development of his original poverty alleviation ideas. The thought is a scientific theoretical system, which includes precise identification, precise assistance,precise exit, precise management and the system and mechanism of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etc. And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promote the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rural areas of China.

Key words: Xi Jinping; Poverty Alleviation Thought;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Scientific Theoretical System

猜你喜欢
精准脱贫精准扶贫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光山县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助推精准脱贫方法研究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实施精准扶贫加快脱贫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