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丛漫+单楠楠
摘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是保证和创造有效供给。目前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家庭小型化、劳动社会化的发展以及二孩政策的实施,使我国家庭服务需求呈现较高速度增长态势。但目前我国家庭服务业态发展不健全,呈现出原始或初始发展状况。因此,我国应从政府层面加强全方位建设,引导和转变社会思想观念,树立家政服务意识,制定行业规范和标准,培养专业化高层次从业人才。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家庭服务业;有效供给;职业化管理;家政专业;家庭服务职业教育;家庭服务专业人才;社会保障体系
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101(2016)06-0101-05
中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是调结构,通过结构调整提升供给的质量和效益,扩大有效供给,满足人们多元化、多层次的需求。而发展家庭服务业不失为一项调结构之策。家庭服务业是以家庭为服务对象,向其提供各类劳动,满足家庭生活需求的服务行业,包括家政服务、养老服务、社区照料服务和病患陪护服务等。从需求角度看,首先,人口老龄化、家庭小型化、劳动社会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目前我国社会已出现这种态势,加之二孩政策的实施,使得家庭服务需求呈现较高速度增长。所以,着重发展我国家庭服务业,提高服务供给质量,成为满足公众对家庭服务要求之必然。其次,工业经济的迅速发展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与威胁,保护人们的生存环境已经迫在眉睫。家庭服务业作为劳务输出型产业不仅符合保护生态的要求,而且有利于人力资源素质的提高,在调结构中需要高度重视并培育壮大。再者,去产能、优化产业结构必然带来人员下岗等问题,这部分人力资源构成潜在的家庭服务人员供给,通过培训转岗进入家庭服务行业是解决下岗员工安置问题的有效途径。不论从需求看还是从供给看,促进家庭服务业标准化、制度化、社会化,推动从业人员的规范化、职业化,提高家庭服务行业的有效供给,都是顺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变产业发展方式的一个必然选择。
一、家庭服务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行业中有效供给问题突出
所谓有效供给,是指与消费需求和消费能力相适应的供给,就是及时、适量有质有量满足需求的过程。所以,保证家庭服务业有效供给的关键:一是供给面,即供给数量,二是供给的质量。从供给数量来看,根据《2015年中国统计年鉴》,2014年末,河北省城镇人口达3 642.40万人,占全省人口总数的比例为49.33%,家庭户数约为2 313万,省内65岁及以上老年人总数为691.24万;河北省统计局根据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测算,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到2015年,河北省城镇常住人口数量达3 811.21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突破了50%,达到51.33%,首次超过乡村人口,家庭户数约为2 420万,截止到2015年底,省内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756.6万人,占全省常住人口总数的10.19%。而河北省目前共有家庭服务企业5 000多家,家庭服务从业人员60多万人,面临巨大的家庭服务市场需求,家庭服务业存在严重的供给不足,供需矛盾突出,家庭服务市场体系建设任务十分繁重。另外,随着恩格尔系数的下降,居民受教育及收入水平的提高,使得服务需求快速增长,在消费需求中的占比明显提高。所以,扩大家庭服务的有效供给就成为供给侧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职业规范不完善,缺乏职业化管理
家庭服务有效供给的质量同样是目前家庭服务行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缺乏职业化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服务的质量。家庭服务是向个体家庭提供的一种服务形式。服务可能会因人而异,这就容易导致家庭服务行业混乱,服务标准不一,无法更好地满足雇主的服务需求。另外,家庭服务从业人员大多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若缺乏规范化的管理和培训,就难以保证家庭服务业的健康发展。2014年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等单位发布《关于开展家庭服务业规范化职业化建设的通知》指出:要完善家庭服务业的服务标准和行业规范,大力推行家庭服务行业的标准化和职业化。但截止到目前,家庭服务行业尚没有建立科学的服务标准或职业规范,缺乏从业人员的培训管理及资质能力等级的评定等举措。
(三)专业教育缺乏,高素质人才少
地方高校转型是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之必然,也是地方性本科院校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可行之道。尽管各高校在办学转型过程中,都在寻求创新、转型和改革,提倡特色办学、开放办学,但从目前来看,家庭服务职业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没有得到充分认可。对比国外的家庭服务职业教育,家庭服务类专业在我国高校中的发展还仅处于起步阶段,2014年全国2 100所高校中仅有30所开设家政专业,而且,家政专业学科设置单一,训练有素的专业师资队伍匮乏,招收的专业学生在学生总数中占比非常小,每年的家政专业毕业生不足万人,即使这些学生毕业后进入家庭服务机构,岗位流失率也高达70%左右。难以与家庭服务行业发展的实际需求相契合,使得家庭服务行业中,受过正规家庭服务类高等教育的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极为缺乏,已严峻影响到家庭服务行业的发展步伐。
(四)从业人员文化程度不高、缺乏专业的职业技能培训,服务质量亟待提高
本课题对河北省11个设区市的家政服务公司进行了关于家庭服务人员职业技能培训情况的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对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后得出,被调查人员的文化水平多集中在初中及以下,初中及以下的占到总调查人数的81.5%;而接受高中或中专教育的人数占比仅为15.6%。被调查者中89.8%的家庭服务人员都集中于月嫂、家政工、病患陪护、儿童看护工作,在908名被调查者中仅39%的家庭服务人员参加过有关家庭服务方面的培训。由此可以看出,在家庭服务业中多数从业人员的文化水平及专业化培训均较低,从业人员职业技能水平往往决定着家庭服务质量的高低。而家庭服务的高供给质量才能够满足广大消费者对服务的多元化、多层次、高水平的要求,才能增强其行业竞争力。
(五)社会公众对家庭服务工作的职业意识较低,从业人员对本职工作缺少认同感
家庭服务作为现代社会分工中的重要职业,虽在2000年已被原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划入职业分类行列,其从业人员也被定名为“家政服务员”,但他们至今未得到社会公众的普遍认同和接受。在陈旧观念影响下,家庭服务依然是伺候人、不受尊重的“服侍行当”,认为与其他工作相比家庭服务不是职业,是不体面的工作,这种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深刻影响着人们的就业选择。众多求职者更乐意选择进入其他行业工作,一般不愿意选择从事家庭服务工作。另外,目前从事家庭服务的人员大多是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或城市下岗、无业人员。根据社会资源的占有情况和利益享有与利益受损情况来看,家庭服务从业人员通常属于低阶层人群且为利益受损的一方。显而易见,雇主家庭和受雇服务人员之间存在着固有的贫富差距和社会地位不平等的客观现实。这些原因都导致了社会公众对家庭服务工作带有偏见,对家庭服务人员带有“歧视”。
根据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来看,对家庭服务行业职业认同的人员比例较少,占比35%;多数从业人员对该行业和自身职业的认同感较低,社会地位低、工作压力大,尤其是城市中的某些年轻下岗职工,宁愿选择失业在家,也不愿意从事家庭服务工作。多数人员从事家庭服务业只是为了获得收入来源,养家糊口,生存而为。
(六)家庭服务业的社会保障覆盖面较小
家庭服务多是深入社区,提供上门服务,从业人员与雇主家庭成员接触较为频繁,双方互相知晓对方的健康状况,在该行业尤为重要且必要。但目前家庭服务行业内缺少入职体检的规定,从而存在着相互传染疾病的风险。另外,家庭服务业的构成人员多为社会阶层相对较低的农村外来务工人员,分散性强且流动性大,从业人员大多没有什么社会保障意识,也不便于建立个人社会保障账户。这些现状导致了家庭服务业的社会保障机制建设落后。另外,家庭服务业中多数从业人员就服务内容、薪酬等信息仅与雇主家庭达成口头约定,而没有形成有效合同依据,如果雇主家庭与服务人员之间出现纠纷将无据可依。双方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这将会阻碍家庭服务业的持续发展。
二、培育和壮大家庭服务业的对策分析
(一)从宏观角度而言,政府应从战略高度加以重视
任何一个国家的教育体制的设置都是同本国国情相适应和为其服务的。20世纪80年代,菲律宾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虽拥有丰富的人口资源,但整体素质水平不高,菲律宾政府将发展“矛头”转向职业教育与劳务输出,并作为国家战略加以实施。到今天,菲佣成为国际家庭服务行业的知名品牌,其一流的职业服务水平誉满全球,这与政府的高度重视与推动密切相关。
我国人口众多,剩余劳动力丰富,具有发展家庭服务业的供给优势,政府应充分认识家庭服务行业的社会价值及经济价值,树立着重发展家庭服务业的战略思想,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明确把握和规划行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制定行业发展方针和政策。政策是影响技能人才开发的重要因素,美国、德国等多个国家均制定有对技能人才进行教育、培训的政策或战略部署,如美国的《劳动力创新与机遇法案》、德国的《技能劳动力公约》、日本的《职业训练法》和《职业能力开发促进法》等。所以,政府部门应完善家庭服务业有关政策,利用经济杠杆和手段,扩大有效供给,推进家庭服务业的大力发展。
(二)引导人们转变思维观念,树立家庭服务的职业意识
职业意识是从业人员在职业价值认识的基础上所形成的职业习惯、职业态度、职业思维模式、职业精神和职业忠诚度。一个职业人要具备职业意识,就是必须要认识并理解职业所带来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职业的社会价值,就是所从事的工作对社会的贡献;职业的个人价值,就是自己从事的这个职业,能发挥自己的才能、优势和作用并认为在这个职业岗位上能体现自己的个人价值。
转变公众和个人对家庭服务陈旧的观念和偏见,首先可以通过媒体的舆论宣传教育、支持和引导,帮助人们树立家庭服务职业意识,加强对行业典型案例和行业标准的宣传,为其从业人员创造良好的社会认知环境和发展氛围;消弭社会观念上的藩篱,使家庭服务人员心态稳定,认同工作,追求职业发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其次从收入方面改善从业者的待遇。薪酬是雇主和雇员间对劳动者的能力进行等价交换的反映。在家庭服务业中,最能直接反映初、中、高级服务人员之间技能差异的便是家庭服务人员的收入状况。站在劳动者的角度看,薪酬直接关系着他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体现出个人的地位、价值和成功与否。家庭服务业由于工作时间长、工作量大且不规律,而且繁重辛苦,工作又不体面,职业回报率低。所以,在家庭服务业发展的初期,除了从政策和制度方面改善从业者的薪酬水平外,可以考虑根据劳动合同中的工作内容:如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强度、工作任务等,根据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实行差别工资或项目工资,建立家庭服务人员指导工资标准。为了加大对这方面人才的支持力度,还可以考虑免除报考有关家庭服务专业学生的学费和社会培训费,给予取得学历的服务人员一定的入职补贴等,以增强职业吸引力。最后,通过健全家庭服务业法律法规及规范的管理制度,如规范家庭服务从业人员的劳动关系,大力推行员工制,规范家政公司的管理,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保证家庭服务职业与其他职业的无差别对待,实现家庭服务的职业化管理,增强社会认同感。
(三)地方本科院校在转型过程中,应根据市场需求设立家庭服务专业
地方高校在家庭服务专业设置方面可借鉴参考其他国家的一些做法,如菲律宾、英国的家庭服务职业教育。在菲律宾现有的2 000多所大学里,多数大学设有家政课或家政学专业或家政学院,比如菲律宾大学,设有专门的家政学院,有7个学士学位专业,分别是:家政学、室内设计、服装工艺、家庭生活与儿童开发、社区营养、食品工艺、饭店餐馆管理[9];英国的家政职业教育发展较早,1892年由幼儿教育的先锋艾米莉·沃德创办的诺兰德学院(Norland College)向世界各地输送了数万名优秀的保姆,并受到皇室贵族、影视歌星的追捧。诺兰德的毕业生从不发愁找工作,学院会终生负责帮助推荐工作,学院颁布的“诺兰德职业资格证书”全国承认,全国通用。
中国国家教育部于2012年9月正式颁布实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新目录首次将家政学专业作为特设专业列为本科专业。在高等教育追求创新与多样性的今天,家政学专业也必将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新兴领域。地方高校应根据国家政策、家庭服务市场就业需求等信息合理设置家庭服务专业,明确人才培养定位、优化家政课程体系、培养专业的教师队伍,是适应市场发展对家庭服务业人才需求的必然要求,是对接国际家政学科和家政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创办特色产业,实现服务社会功能之需要。
(四)政府应确定家庭服务职业规范和标准,并推进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职业规范是指那些维持职业活动正常进行或合理状态的成文和不成文的行为要求。这些行为要求是人们在长期执行活动实践中形成或发展起来的,并为大家共同遵守的各种规章、制度、秩序、纪律以及风气习惯,等等。“职业规范是一个职业维持有效运行的基本要求,是一个组织科学化、制度化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塑造人力资源职业意识与行为的制度保障”,能够对从事职业的人进行有效约束和激励,保证一个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家庭服务业具有不同于其他行业的产业特性,主要表现为需求点多、面广、个体规模小、分散性较强,家庭服务标准可能会因雇主家庭的不同要求而异的情况。这就要求家庭服务必须走职业化发展的道路。政府部门应该把家庭服务工作纳入职业序列,进行规范化管理,按照家庭服务行业发展的要求,完善职业分类,并进行工作标准和服务规范制度的修订。开展相应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制定以技能水平为导向的激励薪酬制度,使技能水平与薪酬挂钩,以此来鼓励从业人员都按标准提供服务、参与技能鉴定。通过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构建家庭服务从业人员从初级工到高级技师的职业发展通道。
(五)规范家庭服务机构的管理
政府对家庭服务行业进行规范化管理至关重要。从行业管理的角度看,我国各地虽然大多设立了家庭服务业协会等组织机构,但如何对这些社会组织通过宏观管理指导其规范化发展,可借鉴菲律宾的做法,在相应的管理机构建立相应管理部门,由其统一实施有关政策规范和制度的制定,建立符合该行业的职业管理办法和标准,界定家庭服务业的职业要求和规范。
2013年2月1日国家颁布的《家庭服务业管理暂行办法》是目前管理家庭服务业的重要依据,对家庭服务机构、家庭服务从业人员、雇佣家庭或个人三方的行为准则进行了约束,规范了家庭服务企业的经营模式和责任,确认了家庭服务从业人员的法律地位,明确了从业人员的权利享有和义务承担。但内容缺乏具体的可执行操作的标准,需要进一步细化落实。所以,随着家庭服务行业管理的日趋规范和完善,家庭服务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职业化发展趋势将成为必然。
(六)建立立体式的教育培训机构
培养训练有素的职业型的家庭服务人员,满足社会不断增长的需求,应建立包括高校家庭服务教育与培养、妇联等相关机构协作培训、社会企业或个人开设培训学校的立体式教育培训机构。高等院校作为高素质正规教育的主力军,在人才培养的定位方面应区别于普通技工院校,一方面要设立正规、科学且可行的家庭服务职业教育专业,另一方面要为发展家庭服务业培养教学、科研人才;把家政学教育急需的专业教师及家庭服务业中的家政职业经理人、高端专业技能人才等作为重点培养目标。考虑到从事家庭服务工作中女性占比较大的特点,应该发挥妇联等群团组织的自身优势,利用他们现有的学校及培训资源,建立家庭服务培训基地和农村妇女转移就业输转对接基地,开展有计划、有规模、有实践的家庭服务标准化培训,培养有素质、技能水平匹配行业需求的从业人员,缓解城市失业、无业妇女、农村剩余女劳动力等的就业压力。政府应制定可操作性的相关政策,鼓励支持企业或个人开办技工院校、中专职业院校或社会家庭服务培训机构。相比高等院校,技工院校和中专职业院校的目标是培养熟练掌握家庭服务专业技能的中高级人才。在这些院校发展一批家庭服务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通过学校和劳务中介合作,为家庭服务业输送高技能人才;而社会培训机构开展的多是时间较短的速成培训模式,它们的定位是培训掌握基本服务项目技能的家政服务人员。通过这种差异化的培训和错位发展,能够使得各主体发挥所长,立体式的教育培训机构更符合社会对有层次人才的需求。劳务中介是实现家庭服务人员就业的桥梁,在建立立体式社会培训机构的同时,推动劳务派遣的信息化、规范化,从而提升行业供给质量,扩大有效供给。
(七)完善家庭服务业的相关法律和社会保障体系
在家庭服务业中,雇佣双方之间出现摩擦、矛盾,雇主家庭投诉从业人员等情况时常发生,究其根源,无非是家庭服务从业人员态度不佳、服务质量差,家庭服务企业管理不规范、经营不诚信等原因造成的。另外,行业中还存在雇主家庭歧视从业人员,进行语言上的人身攻击,不遵从口头或合同约定的服务项目条款,随意增加工作量或工作时间等问题。因此,必须制定适合家庭服务行业的政策制度,明确规定从业人员与雇佣家庭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同时将家庭服务从业人员纳入到《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调整范围中来,保证雇佣双方因矛盾发生争议需要依靠法律解决时,具有足够的依据。另一方面针对雇佣双方已签订劳务合同发生劳动纠纷的,需要充分发挥劳动仲裁部门的调解作用,保证双方权益的合法实现。
在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体系中,对家庭服务从业人员的保障措施还不完善,所以创新研究并制定符合从业人员的新型社会保障模式非常重要。根据政府工作要求,推进中介制、派遣制的家庭服务企业向员工制的组织形式转变,实现员工制管理,签订正式的劳务合同,明确雇佣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服务工作内容及标准,合理确定薪酬,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为家庭服务从业人员缴纳社会保险。保险公司也应开发针对雇佣双方的专业保险业务,降低服务过程中由于意外造成的损失赔偿方案,降低家庭服务业的从业风险。这样才能提升行业的就业潜力,也有利于整个行业的规范化和职业化管理。
参考文献:
[1]丁任重.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经济学家,2016,(3).
[2]王瑞.家政服务业的潜在社会价值[J].中国职业教育,2010,(3):12-14.
[3]于殿利.以供给侧改革促进出版产业市场化现代化[N].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6-03-18.
[4]沈婕.家庭服务业需求视角下高校家政专业人才培养的发展与选择[J].当代教育论坛,2014,(2):93-100.
[5]苏明,梁季,唐海秀.我国发展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的财税政策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0,(52):1-14.
[6]栾永奎,黄圣男.家政服务人员的从业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基于北京和河北的调查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2,(6).
[7]田永坡.国外技能人才开发的政策体系研究[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6,(5):88-92.
[8]陈正国.职业意识浅析[J].中国职业教育,2009,(6):9-11.
[9]姜长云.第三产业发展中的现实维度:由家庭服务业观察[J].改革,2010,(7):69-77.
[10]胡艺华.五位一体:菲佣职业化发展的成功之道[J].东南亚纵横,2013,(7):90-93.
[11]江静.中国城镇居民消费性服务支出的影响因素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2).
[11]孙冬梅.对高等院校家政学专业定位与发展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5,(8):74-75.
[13]胡艺华.本科院校举办家政学专业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3,(1).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Family Service Industr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upply Side Reform in Hebei Province
Wang Congman1,Shan Nannan2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Heb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Shijiazhuang, 050018)
Abstract: The core of supply side reform is to ensure and create effective supply. Currently as the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people's income level, the development of population aging, family miniaturization, labor Socialization, as well as Two-child policy, China's demand for family services show a situation of high speed growth. But at present, the development of our family service industry is not perfect, showing state of the original or the initial. Therefore,China should strengthen the all-round construction of the government level, guide and change the social concept, set up the housekeeping service consciousness, establish the norms and standards of the industry and cultivate professional high-level talents.
Key words: Supply side reform; Family Service Industry; Effective Supply; Professional Management; Home Economics Major;Family Service Vocational Education; Family Service Professionals; Occupation Norm; Occupation Standards; Social Security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