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欣妍
历史属于人文学科,注重人们的情感和精神世界,对人们情感的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历史教材的编写格外注重素材的选取,包罗万象的历史资料能够让学生在了解和学习中外历史事件、人物、现象的同时,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然而,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学生却普遍感觉历史与现实距离太远,学起来枯燥乏味。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将情感因素渗透历史课堂,引导学生用内心情感去触摸历史、感知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从教材入手,巧妙挖掘其中的情感因素,以情促读
历史教材是众多教育工作者按照社会发展和时代需要,将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活动过程以及相关经验加以整理后形成的。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将其“导”给学生。
例如,在教学“君主集权化”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展示以下资料: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大户人家卖牛马,小户人家卖儿郎,奴家没有儿郎卖,身背花鼓走四方。然后向学生讲解:自从朱元璋实行了这种君主集权化的政治制度,百姓们的生活是“十年九荒”,食不果腹,甚至出现亲生父母忍痛卖子的现象。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
二、从教师自身入手,真切展示教师的内心状态,以情感人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理解历史、学习历史,教师要投入真情,做到对自己的职业动情、对所教的课本动情、对自己的言语动情、对课堂上的学生动情。具体来说,教师要在课堂上声情并茂,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例如,在教学“南京大屠杀”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要展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强烈谴责侵略者的罪行。在具体介绍南京大屠杀的死亡人数以及战争对南京的损害时,教师可以动情地说:三十万不屈的灵魂,在城中哀嚎,灵魂已找不到归宿,这种人神共愤的事情,怎能不让闻者为之动容?这样,教师就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爱国热情,在渗透情感的同时,完成教学任务。
三、从师生关系入手,切实开展师生情感互动,以情牵情
良好的教学环境和轻松的教学氛围能够促进课堂教学的开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要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学生才能在课堂上沒有顾忌地进行交流。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历史,学会用自己的价值观去评价历史,进而做到以史为鉴,真正地从历史中学到经验教训。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下,学生的思维会紧紧地跟随教师的引导,教师的情感也会更容易地被学生接受。
在历史课堂中渗透情感的方法之一是开展历史活动课。历史活动课具有体验性、创造性、自主性等特征,能够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探索、思考和实践。
例如,在教学“中国古代四大发明”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把学生分成四组,每组负责一种发明,让学生在课下查找相关材料,在课上为大家讲解。这样就能拉近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理解。
四、从学生方面入手,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及主体地位,以情养志
学生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应该尊重和相信学生,让学生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要扮演组织者、合作者的角色,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进行教学。
例如,在教学“新中国成立”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试着用伟人的口吻和心态去朗读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布“新中国成立”时的演讲词。这样就能渗透爱国情感,使学生真切地体会到那种经过艰苦奋斗而获得胜利的喜悦心情。
总之,在新的教学形势下,历史教师要格外注重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渗透。在渗透情感的过程中,教师要具备强烈的情感意识,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将教材中蕴含的情感潜移默化地教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历史认同感,激发学生对国家、民族的热爱,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