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钦
摘要 河源电视台原有一套小型化的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经过多年的积累,系统已无法满足未来使用需求,我们需要新建设一套系统平台来实现资源集中存储、统一管理工作,实现资源长期保存,以及资源再利用的综合性媒资系统。新的媒资平台建设,对实现我台新媒体融合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采集;存储;编目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59-0055-02
河源台媒资系统建设项目是作为我台媒体资产管理的系统,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的建立,将实现媒体资源的数字化再利用,实现媒体资料从资产到资本的转换,发挥媒体资产的潜在价值,拓展业务空间。同时,也为记录我市社会经济发展的视音频文献资料的可靠保存提供可能。它的建成运行,有利于提升我台的节目质量和生产效率,为河源台这一河源重要的宣传阵地保驾护航,进而繁荣和发展河源文化事业。
河源台现每年视频存储空间需求达8.5TB,再加上其它类型媒体资料一年存储空间约为10TB。如考虑未来几年实现高清播出,每年媒体资料存储空间将会达到40TB。面对如此庞大空间需求,台内现有的存储及管理设备已无法满足。因此,在媒资项目建设中,我们保留并利用现有小型媒资中的服务器和存储设备,有效节约项目成本、加强媒资核心服务性能。
河源台节目制作存储容量基本统计。
1)每天自办栏目总长120min(每秒8M)计算得出所需存储容量大概7.2GB,每年自办栏目存储空间需求:7.2×365=2628GB(2.6TB);
2)每年直录播活动场次近百场,以平均每场时长90min,每秒30M码率计算得出每年活动录制所需存储空间需:90×60×100×3.75=2.025TB;
3)每年专题制作接近50个,以平均时长20min,高码流每秒50M码率计算得出每年专题制作所需存储空间需:20×60×6.25×50=0.75TB,根据所需素材的存储空间是成品的4倍计算,素材的存储空间需要3TB;所以每年专题制作的存储总需求是3.75TB。
4)目前台内拥有历史素材近7000多小时,基本采用早期广播级录像带保存,在不考虑低码流、图文等元素的情况下,以8M码流数字化转存所需的存储空间约为30TB。
面对日益增长的数据,台内目前现有的10.6TB在线存储体已不能满足,为降低存储成本和存储风险,计划采用“在线+近线+离线”的存储方式进行存储和管理。需长期存储备份的资料,将直接迁移至数据流磁带库上面并进行“离线”保存,对于低使用率的素材我们将把素材从在线存储体迁移至数据流磁带库上面进行“近线”操作,而对于需要经常反复调用的素材则直接存储至在线存储体以方便随时调用,所有素材的低码率文件均存储至在线存储体。
系统网络设计:
系统设计说明:
网络系统采用NAS结构,有在线存储、近线存储和离线存储三层存储体系架构。通过迁移服务器及相关软硬件设备来实现媒资系统中所有资料的三层存储。采用千兆以太网交换机,提供级联光纤端口及模块,满足本系统的以太网接口和带宽需要。数据迁移系统软件可根据具体的业务需要,预先定制节目和素材文件存储策略和迁移策略,也可由用户手送迁移或回迁指令,进行在线存储和近线存储设备之间的数据迁移和备份。迁移系统可实现节目素材的整体迁移或部分迁移。素材上载和编辑系统采用高低两种不同码率编辑的方式。素材的编辑格式和存储格式采用MPEG2-I帧格式。同时制定了生产管理流程和管理策略,实现用户管理、设备管理、素材管理、日志管理、存储空间管理等功能。用户的权限和策略可根据实际的工作需要进行定制和快速更改。系统中的编目信息通过XML文件格式与其它媒资系统进行信息交换以满足不同的用户使用要求和使用习惯。提供独立检索软件、Web检索方式和非编目系统内嵌检索媒体资产管理系统模块等3种不同的资料检索方式,并能够支持多样化的资料检索手段和发布方式。用户可在单独运行的检索软件上进行节目素材的检索查寻和在线浏览,也可通过内嵌在非编软件中的检索模块进行查寻,查寻到节目素材可通过鼠标直接拖放到时间线上进行编辑制作。系统中的用户也可以通过WEB检索方式实现媒资资料的检索、下载等功能。
整个媒资系统的建设不仅肩负抢救和保存珍贵资料的历史责任,又承担改善本单位存储环境和编辑环境,提高资料管理水平,高质量、高效率提供现代化信息服务的重托,它的建立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在制定方案时,我们将系统的稳定、安全、可靠列于第一位,充分考虑冗余和备份以及相应的应急措施。并且拥有简洁灵活、易于操作、便于维护、便于扩展、自动化、智能化等特点。考虑到标准性系统媒资的各功能模块可很方便进行增加、扩充和升级。实现适合生产业务的快速编目和符合资料长期保存和资料交换的要求的更详细编目。在满足业务需求的前提下,更多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