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数据可视化看当今经济新闻的创新与发展

2016-04-22 10:45李天南
科技传播 2016年6期
关键词:数据素养数据可视化

李天南

摘要 从数据中提炼经济新闻角度,用数据解读经济新闻事件,同时以可视化呈现经济新闻报道,这是如今经济类新闻从传统新闻报道模式走向新兴报道模式的绝佳方式。同时,数据可视化的经济新闻也对财经记者的数据驾驭能力、信息整合能力、视觉创新能力等多个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 经济新闻;数据可视化;财经记者;数据素养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59-0047-02

过去,经济类新闻报道往往以错综复杂的经济数据、晦涩难懂的经济术语让不少缺乏经济学知识的受众望而远之。如今,随着互联网、物联网与新媒体的发展,信息巨涌而来,人类社会正因此逐渐进入一个讲究视觉化的“数据时代”“读图时代”。不管是经济界的专业人士,还是涉及经济领域的普通受众,都更渴望看到一些简明、实用、生动、新颖的经济类新闻报道。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经济新闻作为高度依赖数据的新闻品类,大数据技术对其创新和发展的意义尤为重大。“大数据技术”利用工具通过挖掘、整理、分析,来发现和揭示数据背后的事物关联和模式,甚至预测事件发展态势。而“可视化”则是在数据整合处理分析后,配合呈现的一种数据视觉表现形式。一般利用计算机图形学和图像处理技术,将数据材料转换成图形或图像,辅以生动的说明文字,并进行交互处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

经济新闻的数据可视化叙事就是在繁琐的新闻进程中提取出象征性的数据,将大量的抽象数据具象化,挖掘出各种复杂经济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在形成新闻文本的同时,制作具有高度互文性、动态性、参与性的可视化信息,用动态、直观、互动的形式展现经济新闻背后的深层意义。

数据可视化使国内不少媒体已经开始对经济新闻的报道方式进行了改革和转变。比如“用数据解读新闻”的财新网《数字说》栏目、“用图像解读财经”的腾讯网财经频道的《图片报告》、“读图解惑,话天下财经”的搜狐财经频道的《图解财经》等等。

这些媒体基于互联网传播技术和优势,在对新闻报道的经济数据进行深入挖掘与细致分析的基础上,制作出了内涵丰富、简单易懂、形式多样的数据财经新闻作品,呈献给受众更具新闻价值的财经内容。

1 深入挖掘财经数据,选题角度新

经济类新闻有时牵涉大量的数据,如果媒体只是一味地堆砌数据,反而会被数据所累。在大数据时代,合理地提取、分析数据是报道关键的一步。只有通过深入挖掘数据,才能从中分析出某个新闻事件报道的最佳角度,以提高数据财经新闻报道的可读性和实用性。

比如近年来让国民狂欢的“双十一”,从2015年11月11日凌晨开始,信息数据就随之默默统计并传播着。双十一还没结束,不少媒体就迫不及待发布了数据新闻。如财新网的《数字说》在当天19点27分就推出了《“双十一”上半场成绩公布移动端称霸》新闻。在大量数据中,这篇可视化报道并没有将所有数据都呈现,而是归纳统计了3个点:12小时的交易额、移动端交易额所占交易比例、平去年交易全天的具体时间。并且,报道不只关注了天猫一家电商,还将京东、国美在线、苏宁易购也附于下方作对比。

在11月12日,《数字说》同样不受制于常规性报道,对“双十一”当天的巨额消费量进行大肆报道,而是敏锐发现男性与女性消费间的差别,“购买者性别结构与全品类结构正好相反,男性居多”,由此推出《手机,让男性剁手的“双十一”单品》。

可见,数据可视化的目的在于帮人们更好地理解数据,理解整个新闻事件或现象,对于经济新闻,更是要讲究关注民生、体现民情,反映当今社会的消费现象。所以,如何找到一个好的角度来运用数据可视化将经济新闻更有吸引力、说服力、感染力是实现一篇优秀的创新型经济新闻报道的基础。

2 可视化呈现财经数据,视觉冲击大

经济类新闻报道有较强的专业性、政策指导性和服务实用性。如果这3个特点没有通过合理的方式呈现,则可能使报道面临“内行不愿看,外行看不懂”的尴尬局面。报道的可视化则科学且艺术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

在新闻媒体中,经济新闻报道的数据可视化一般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2.1 通过图表

向受众呈现数据不一定要直接把数字列举出来,可以通过传统的图表进行加工,反映新闻事件的走势。

如搜狐《图解财经》第277期推出的《人民币与SDR:我有情,你有意否?》报道,整体划分为“SDR是个什么鬼”“为什么中国希望人民币被纳入SDR”“SDR储备货币有哪些”、“怎样才能加入SDR篮子”“人民币现在可自由使用吗”“人民币能加入SDR篮子吗”6个大板块,统一于一张可视化长图中。因为其中牵涉到不少国家和经济数据,其中就涵盖了大量的表格图、折线图、饼状图、柱状图等来展示和解释。如表现“IMF投票权”时就用柱状图列出了美国、日本、德国等20个成员国的所占份额。

2.2 制定时间轴、关系网

在报道一个经济新闻事件和经济人物时,用时间轴和关系网能够条理清楚地将最具新闻价值的亮点凸显。

如网易财经2015年11月2日发布的《徐翔,私募一哥覆灭记》这篇报道就将私募界“大佬”徐翔从1993年到2015年之间重要经历的转折点信息梳理出来,用关键词“少年成名”“泽熙登顶”“突然被查”做小标题,列成时间轴展示,将与他有关的公司、人物用关系网呈现。整体包括“徐翔生平”“操作平台曝光”“操作手法”“历年买过的牛股”4个大部分。

这种形式的数据可视化主次分明,重点突出,让受众在庞杂的信息中能以最短的时间获取要点。

2.3 地理信息可视化

有时经济新闻牵涉到不同的地域,如果将地点信息在地图上通过每个集合或分散的地点图标呈现出来,当动态地理信息与数据材料结合时,可以预测经济现象所指事件的范围大小、扩散趋势等问题,会更直观、更有冲击力。

如财新网《数字说》的报道《红色通缉令众生相》,将100名涉嫌经济犯罪的外逃国家工作人员、重要腐败案件涉案人等人员出逃的国家、路线、城市对应关系,通过动态的全球地图制作呈现出来,让人震撼,印象深刻。

同时,数据可视化的交互技术在《红色通缉令众生相》这篇经济新闻作品中的运用,充分考虑到了受众心理,将选择权交给了受众。对于这么多人物的路线,如果直接将各地信息全部呈现必然非常繁多、复杂,而编程人员将各路线设计为只有当受众点击时才呈现出详细地点。这样受众靠自己去点击去获取信息,既增加了新闻的互动参与性,也营造出了一个自由、互动、平等的媒介平台。

3 数据可视化对当今财经记者的新要求

不管做哪一类新闻,记者的眼界和能力非常重要。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社会深刻转型的变化。经济知识也在不断更新,数据可视化技术的发展,对记者的要求也日益增多。

记者不仅要时刻加强自己的“采、写、编、评”基础技能,对于财经记者,更需时刻为自己的知识“充电”“更新”。例如懂得一定的社科研究方法,在计算机数据抓取、数据搜集处理、可视化思维、平面设计或交互设计、网络编程、新媒体艺术等多个领域也要有一定了解且精通一二。总之,记者不仅要将报道写好,“内容为王”,对新型传播技术的掌握和与时俱进的传播思维也是一大必要。

数据可视化报道要求中,培养和提升财经记者们的数据素养,对于解释社会经济现象、预测当前经济发展、传播各领域经济动态起到重要作用,同时,极大增强了报道的服务性,为受众提供可靠性更强、更简明直观、更能够判断相关行业和企业状况的信息和建议。

数据素养(data literacy)是人们有效(effectively)且正当(ethically)地发现、评估和使用信息和数据的一种意识(awareness)和能力(ability)。数据素养逐渐成为当今新闻记者需要延伸学习的一部分。只有具备敏锐的新闻数据意识、突出的数据获取能力、扎实的数据分析解读能力和运用能力,才能简洁明了地表现新闻事件或现象,利用数据可视化变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动,超越一般性经济新闻报道。

同时,“财经记者在报道呈现时,一定要注意对数据分析结果呈现方式的选择,要重视恰当的可视化设计,而不是把数据分析的过程和结果简单铺陈和展示。优秀的财经记者应该是抽象的统计数据和丰富生动的社会经济现实之间的转译器和传播中介。”

经济新闻的创新与发展除了依靠如今不断更新发展的大数据技术,更重要的是新闻记者、采编人员的素养与能力。记者依旧需要加强新闻敏感,对新闻反映速度快,同时对新闻的认知要兼具专业性和艺术性。学会将受众对新闻的“可视化”要求更为艺术地呈现,提升新闻价值。

毋庸置疑的是,数据可视化势必在未来越来越完善的技术进步过程中,助力当今经济新闻的创新与发展,督促记者不断学习并掌握新时代、新环境下的各种技能,并丰富和强化受众的媒介素养,使经济新闻领域的新鲜血液源源不断。

猜你喜欢
数据素养数据可视化
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数据素养教育
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数据素养教育
移动可视化架构与关键技术综述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本科教学质量动态监控系统的构建
基于文献计量的数据素养及其教育领域研究态势分析
可视化:新媒体语境下的数据、叙事与设计研究
基于R语言的大数据审计方法研究
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数据素养教育研究
大数据时代图书馆员的数据素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