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颖慧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郑州 450014
早期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陈颖慧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郑州450014
【摘要】目的观察早期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01—2015-01收治的176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88例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8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早期心理护理干预,观察2组康复效果。结果护理干预前2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4、8周2组HAMD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改善,且观察组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前2组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问卷(WHOQOL-BREF)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4、8周2组WHOQOL-BREF评分较干预前显著提高,且观察组WHOQOL-BREF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提升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康复效果,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增强其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生活、生存质量,值得临床开展应用。
【关键词】脑卒中后抑郁;心理护理;心理干预;早期
脑卒中后脑部损害对患者精神状况有极大的影响,从而引起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质量急剧下降,加大了家庭的负担。而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越来越大,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表现为睡眠障碍、情绪低落、周身不适、悲观厌世、食欲下降、便秘等症状[1],使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进程放缓。研究表明[2],脑卒中患者中40%~70%的病人会并发抑郁,PSD增加了1 a内卒中复发的风险。我院2012-01—2015-01收治176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在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情况下,对其中88例患者实施了早期心理护理干预,并与常规护理的作对照,探讨早期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康复效果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01—2015-01收治的176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经头颅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确诊。入组标准:(1)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脑卒中的诊断标准;(2)患者以抑郁为主要心理异常表现,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17分;(3)患者无明显认知功能障碍及失语,能配合完成各量表评估;(4)均为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排除标准:(1)严重的心、肺、肝、肾等疾病者;(2)心理、精神疾病及其他原因不能配合检查及治疗者;(3)不能配合完成随访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88例,男42例,女46例;年龄48~86岁,平均(69.5±9.1)岁;病程(3.4±0.7)月;其中缺血性脑卒中50例,出血性脑卒中38例。观察组88例,男40例,女48例;年龄48~85岁,平均(68.6±10.0)岁;病程(3.1±0.4)月;其中缺血性脑卒中48例,出血性脑卒中40例。2组年龄、性别比例、病程、病情程度等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健康教育,如常规的饮食指导、用药指导、康复指导及生活护理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社会因素的评估,采用发放宣传资料、面对面谈心等多种形式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指导。
1.2.1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患者入院后与其第1次接触即为护理的起点,护理人员应给患者留下良好的印象,其言语、表情、行动、神态等均可对患者的康复发挥较大的作用。努力营造良好的就医环境,与患者保持和谐的护患关系极为重要,这是取得心理护理成效的前提。脑卒中患者多为中老年人,身体各方面的功能均较差,护士更应礼貌称呼、主动询问,使其有一个舒适、温馨的住院环境,一个良好的休息空间,对提高患者的生活热情、促进身心康复有积极的作用[3]。
1.2.2消除顾虑、改善情绪: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疾病知识,以及治疗的相关措施,消除其紧张、焦虑状态,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及护理效果。同时,根据患者的文化层次、社会背景及个性特点等进行综合评估,采取患者可接受的方式,使其认识到消极的心理状况对于疾病恢复的负面影响[4],逐步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情绪。另外,教会患者一些放松性的动作,如仰卧时双臂自然放于身体两侧,握拳时深吸气,然后慢慢吐出,再徐徐松拳,帮助患者释放负性能量[1]。
1.3观察指标观察护理干预前后所有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的变化,评估患者抑郁情绪的改善情况,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问卷(WHOQOL-BREF)评定患者的生存质量。
1.4统计学方法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行两样本均数的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干预前后HAMD评分比较护理干预前2组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4、8周2组HAMD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患者上述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2组干预前后WHOQOL-BREF评分比较护理干预前2组WHOQOL-BREF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4、8周2组WHOQOL-BREF评分较干预前显著提高,且观察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2组干预前后HAMD评分比较
表2 2组干预前后WHOQOL-BREF评分比较
3讨论
脑卒中不仅给带给患者身体和心理上的压力,而且由于家属对患者预后的担心,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精神压力[5]。因此,疾病带来的是需要一个家庭共同承担的负担。家属的这种精神压力又极易影响到患者的心境,加剧其焦虑、抑郁的负性情绪,不利于疾病的康复。PSD的发生是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PSD的各种负性情绪会直接影响脑卒中患者接受治疗和康复锻炼的自觉性,进而降低了康复的效果,减缓了患者生活能力的恢复进程。本文结果表明,早期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提升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康复效果,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增强其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生活、生存质量,值得临床展开应用。
4参考文献
[1]李金梅,谢雨蒙,耿德勤.早期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影响研究[J].徐州医学院学报,2013,33(4):273-275.
[2]De Ryck A, Brouns R, Fransen E, et al. A prospective study on the 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poststroke depression[J]. Cerebrovasc Dis Extra, 2013,3(1):1-13.
[3]陈晨,陈艳,李春利.心理护理对老年脑梗死后抑郁患者的临床干预效果探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4):532-534.
[4]孙晨曦,孙太欣,杨涛,等.早期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z1):11.
[5]何桂霞.心理护理对脑梗死后抑郁患者的干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3):105-106.
(收稿2015-08-13)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5110(2016)06-014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