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月梅 汤 昱 孙凯婷 赵二要
1)郑州市儿童医院呼吸科 郑州 450008 2)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 新乡 453000
小剂量甘露醇联合高压氧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分析
刘月梅1)汤昱1)孙凯婷2)赵二要1)
1)郑州市儿童医院呼吸科郑州4500082)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新乡453000
【摘要】目的研究小剂量甘露醇联合高压氧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方法2010-01-2014-01选取我院119例HIE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59例)。观察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小剂量甘露醇及高压氧联合治疗,对照组给予吸氧及常规剂量甘露醇治疗。对比2组疗效及症状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疗效为优者52例(86.61%),优良率为96.6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6例(60.02%)、79.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意识恢复(3.8±1.0)d优于对照组(6.2±2.3)d,反射恢复(4.1±2.0)d优于对照组(6.8±1.8)d,肌张力恢复(40±1.612)d高于对照组(5.1±1.81)d,住院时间(11.4±3.1)d少于对照组(15.8±3.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中重度后遗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甘露醇联合高压氧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有好的疗效,值得推荐。
【关键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甘露醇;高压氧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 of newborn,HIE)指的是新生儿在围产期缺氧窒息,致使脑部缺氧性受损,是引起儿童期脑瘫或智力低下的最常见原因,严重时可导致新生儿死亡,综合治疗是防止和减轻其后遗症以及降低病死率的唯一手段[1-3]。我院自2010-01-2014-01对119例HIE患儿进行研究,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小剂量甘露醇以及高压氧联合治疗,取得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10-01-2014-01将我院119例HIE患者为研究对象,男74例,女45例。分度情况:轻度23例,中度72例,重度24例。所有患者诊断以及病症分度都符合《实用新生儿学》制定的关于HIE诊断依据相关的分度标准。纳入标准为:(1)中重度窒息;(2)出现意识障碍;(3)惊厥以及呼吸不整;(4)患者的肌张力低下,原始反射减弱或者消失;(5)脑部CT或彩超显示具有广泛的低密度以及灰白质界限不清者。根据数字随机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观察组60例,男36例,女24例,有意识障碍44例,原始反射改变50例,明显肌张力改变40例,惊厥44例;中枢性呼吸衰竭12例。胸片检查并吸入性肺炎26例,B超或CT检查合并颅内出血12例。对照组59例,男38例,女21例;有意识障碍41例,原始反射改变43例;明显肌张力改变37例,惊厥41例;中枢性呼吸衰竭9例,合并吸入性肺炎23例,颅内出血9例。2组在年龄,性别以及临床表现等资料数据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对照组患者实施吸氧,鲁米那以及常规剂量甘露醇(0.5~1 g·kg-1·次-1)治疗,1次/4~6 h,治疗3~4 d,与此同时,对患者补充维生素K、抗生素进行抗炎处理,使用地塞米松等药物进行综合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将甘露醇改成小剂量(0.125~1.25 g·kg-1·次-1)治疗,6~8次/d,共2~3 d。在患者的病情稳定后,对其静注施普善,每次2~5 mL,加入10%的葡萄糖50~100 mL,1次/d,疗程依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确定。待患儿的病情较为稳定后,在婴儿高压氧仓中,同时实施高压氧疗,压力保持0.1兆帕,加压减压70 min,稳压吸氧50 min,中间换气1次,共120 min,1次/d,疗程为4~7 d。
1.3疗效评价优(治愈):(1)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神经系统检测结果显示基本恢复正常;(2)影像学以及血CPK变化显著好转;(3)新生儿20项行为能力测定(NABA)在出生后12~24 d>35分。良(好转):(1)临床症状得到改善,但依旧存在神经系统体征;(2)影像学改善并不明显或脑电图依然异常;(3)新生儿20项行为能力测定(NABA)在生后12~24 d<35分。差:未达到上述标准。
1.4统计学分析以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疗效比较观察组疗效为优者占86.61%,优良率为96.6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2%及79.6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2.22组临床症状的改善效果比较观察组意识恢复和反射恢复优于对照组,肌张力恢复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1 2组疗效比较 [n(%)]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表2 2组临床症状的改善效果比较 ±s,d)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32组随访结果比较2组在1 a后得到随访,对照组神经系统中重度后遗症发生率26.92%(14例)明显高于观察组5.56%(3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HIE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缺氧以及脑血流量下降进而致使的新生儿脑受损,此病患儿的脑组织以水肿和软化、坏死及出血为最主要的病变,是新生儿出现窒息后重要的并发症之一,亦是致使儿童神经系统伤残的最为多见的一类原因[4-6]。HIE严重者常会有后遗症发生,如脑性瘫痪和智力低下等,患儿常会在出生后1周,特别是初期3 d内出现一系列脑功能障碍表现。HIE轻症患儿的预后较好,病情较为危重者,病死率较高。因此,预防HIE需要求孕妇在怀孕后,定期到医院实施产前检测,积极做好相关的围生期保健处理[7]。关于HIE的治疗方案临床亦有较多报道,但疗效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本文研究发现,观察组疗效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小剂量甘露醇联合高压氧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效果更好。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观察组应用的治疗方案中,减小患儿的颅内压、减缓脑水肿成为了救治的主要措施,在2000年出版《小儿神经系统疾病基础与临床》总结出了HIE的相关发病机制,强调了对脑水肿患者进行治疗的重要性。使用小剂量的甘露醇,除了具有减缓脑水肿,改善脑循环的作用之外,还可以清除自由基,对患者的脑功能进行保护。因为HIE的病理特征是缺氧-水肿-坏死-出血软化,小剂量的甘露醇能够防止颅内压急剧减小后引发或加重患者的颅内出血,能够有效防止此药物的反跳现象,对于维持心肺功能具有较大益处。快速调节缺氧、营养脑神经成为早期防治后遗症的关键,高压氧能够治疗新生儿窒息现象,其作用机制在于快速提升HIE脑组织氧分压的3~13倍。因为脑组织的氧含量显著上升,进而调节了由于脑部细胞氧引起的代谢紊乱,与此同时,正常的脑组织血管发生收缩,将血液挤压到缺血区域,进而有效地调节了缺血缺氧区域的血氧的供应,使得患者的脑电活动失去的半暗区带恢复到其较为正常的机制[8-9]。
综上所述,小剂量的甘露醇联合高压氧对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较好,可缩短意识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4参考文献
[1]Chouthai NS, Sobczak H, Khan R,et al.Hyperglycemia is associated with poor outcome in newborn infants undergoing therapeutic hypothermia for 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J].J Neonatal Perinatal Med,2015,8(2):125-131.
[2]Dixon BJ, Reis C, Ho WM,et al.Neuroprotective Strategies after Neonatal 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J].Int J Mol Sci,2015,16(9):22 368-22 401.
[3]Liu JL, Zhao XH, Zhang DL,et al.Effect of montelukast on the expression of interleukin-18,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 and Bcl-2 in the brain tissue of neonatal rats with 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J].Genet Mol Res,2015,14(3):8 901-8 908.
[4]Valera M, Berazategui JP, Saa G,et al.Implementation in Buenos Aires City of a program to prevent neurological damage caused by 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 Therapeutic hypothermia[J].Arch Argent Pediatr,2015,113(5):437-443.
[5]徐茂法,张立新,杨子健,等.颅内压监测下侧脑室穿刺脑室外引流术治疗脑室内出血的临床研究[J].浙江医学,2015,37(8):664-666.
[6]黄雄峰,汪建民,陈乔,等.复方丹参注射液佐治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的Meta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2015,40(1):141-148.
[7]王荷莲,李峰.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1变化的临床意义[J].中国基层医药,2015,22(4):580-582.
[8]蒙丹华,韦秋芬,李燕,等.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脑功能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17):2 768-2 770.
[9]王石,李智超.血清S1OOB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在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与预后判断中的价值[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5,23(1):90-92.
(收稿2015-09-12)
【中图分类号】R72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5110(2016)06-01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