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新路径探索——以杭州西溪为例

2016-04-22 11:16王青青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西溪产业园园区

■王青青 王 瞻/文



新常态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新路径探索——以杭州西溪为例

■王青青 王 瞻/文

一、新常态下的本土文化创意产业

随着浙江市场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也在进行着不断的变化和调整。在经济增长放缓、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常态下,集文化、科技、环保等要素于一身的文化创意产业正逐步成为刺激经济新增长的重要产业,具有融合性、区域性的特点。此外,文化创意产业自身具有独特的文化属性,不但能够拉动经济快速增长,对其的推动和发展更有助于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增强,从而提高整体的城市竞争力和影响力。

目前,杭州以之江文化创意园、西湖数字娱乐产业园、西湖创意谷、运河天地文化创意园、创意良渚基地、杭州创新创业新天地、西溪创意产业园、湘湖文化创意产业园、白马湖生态创意城、下沙大学科技园等十大园区作为主平台,不断丰富全市文化创意产业的空间布局,逐步建成了“两圈集聚、两带带动”的文化创意产业空间新格局。2014年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创造了1607.27亿元的产业增加值,GDP占比达到17.4%;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企业单位资产总额达到4347.56亿元;拥有从业人员33.68万,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企业达到3183家。可以说,杭州的文化创意产业在近年来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很多方面都走在了全国前列。

在杭州众多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中,西溪创意产业园无疑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园区。西溪创意产业园坐落于杭州西溪湿地公园内,将生态风景、文化创意、名人效应三者有机结合,以生态环境为基础,文化创意为动力,致力于打造西溪文化创意品牌,具有极大的产业基础和潜质。西溪文化创意产业园将人文与自然生态结合,打造文化生态系统,致力于区域产业的发展和更新升级,探索湿地保护和开发利用有机结合的“西溪模式”。但在新形势和新环境的挑战下,“西溪模式”也亟待一个更高层次的升级与变革。本文将以西溪创意产业园为例,分析本土文化创意产业在新常态的结构视野下,如何更好抓住转型机遇,探索与市场结合的新路径,承担社会文化创新与弘扬的责任,从而增强杭州整体文化软实力。

二、发展不足及问题

(一)对传统文化的整合力度不足

传统文化与一个城市的文脉紧密相连,既是城市的文化心理依托,也是本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源泉。城市文脉是与城市的内在本质有关的文化因素,更是城市赖以发展和生存的有机时空背景,对城市文脉的传承和发展决定了这个城市未来的文化走向。细观杭城历史,主要有两条文化脉络,一条是西湖文化,另一条是西溪文化,具有突出原创性特征的良渚文化是其源头。在良渚生态文化观念的指引下,自南宋后,西溪湿地先后发展了宗教文化、鱼耕文化、隐逸文化、诗词文化、民俗文化等,并始终保持着健康的文化生态和传统习俗,可以说是一个蕴藏着丰富传统文化资源的宝库。

西溪创意产业园在面向市场开发通俗文化作品的过程中,尚缺乏对于西溪传统文化的整合和利用,缺乏对其文化脉络的梳理和总结,没有对西溪传统的文化特色进行深度的加工与再创造,容易导致文化生态上两者的断层和分离。这种文化上的分离会让创意产业园区失去自己本应具有的本土特色和生存活力,成为“无根之木”。西溪文化中的许多风土人情、历史典故、人文特色,都是未来有待西溪文化创意从业者们发掘和加以创新的地方。

(二)对新文化的弘扬创造力度不足

西溪创意产业园作为一个市场化的产业园区,重点在于文化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大多发展的是通俗的社会文化。例如2014年热播的电影《太平轮》《小时代3》,央视反复播放的《全家福》《推拿》等电视剧,都是在西溪创意园内筹划投拍、宣传发行的。其中的部分影视作品虽然获得了高额的经济产出,但背后的实际意义不甚深刻,对整个社会价值取向的引导力还远远不够,对于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化的弘扬力度仍然是十分有限的。

随着城市化的深入推进,中国正逐渐由传统乡土性的“熟人”社会转入为“陌生人”社会,但新的社会文化形成始终没有跟上经济发展的脚步,在这个社会转型发展的阵痛期,民众的精神缺乏依托,社会风气浮躁不安。文化创意园应利用自身优势,担当起发展创造新文化的责任,对传统文化进行保留取舍、推陈出新,培育民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新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推动社会新文化的形成。

(三)对本地创新人才的培养力度不足

随着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日益深入,具有先进创业理念和较强创新意识、走在国内外创意前沿的创业创新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是提升核心竞争力和促进文创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资源。创意人才是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在现代社会,创意人才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生产力资源,它通过知识生产形成价值创造,带来财富的持续增长。自开园以来,西溪创意园先后引进了两个批次、几十名国内外顶尖知名创意人才,在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上取得了一定成效。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人才引进和创新创业的政策,为创意产业园的良好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从另一角度上看,具有创新意识的本土创业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数量仍然不够充足。文化创意高级人才流动性强,各地都在开展争夺优秀人才的计划,特别是上海的人才“虹吸效应”极大,仅仅依靠引进名人大师解决不了本地创新人才匮乏的根本问题,西溪创意园引才借智的机制缺乏灵活性,开发培训人才的渠道还不够广泛。

(四)对公众的文化引入力度不足

创立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初衷应当是在弘扬社会主流文化的基础上,发展文化产业,从而获得经济效益,弘扬文化与发展经济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尽管近年来,为了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杭州市各级政府运用网络技术和现代传媒等渠道广泛宣传文化创意产品,并定期为创意产业园提供新闻论坛、会展、研讨会、学术论坛等多种活动,并取得了一定的积极反响。但在西溪创意产业园内,这样的公众开放参与文化创造的活动仍然是十分有限的,影响力不大,园区鼓励公众参与的意识不够、引导力度不足,社会参与度有限。

2014年,西溪创意产业园实现总产值9.2亿元,为西湖区贡献税收1.55亿元,上映电视剧1520集、院线电影3部,占杭州市的90%以上。由此看来,园区实现了经济效益上的巨大获利,在这一点上是比较成功的。但园区忽视了发展文化产业和开发文化产品的本义和初衷,以及其本应具有的对于公众的一个文化引领和带动作用。出品方没有帮助公众挖掘文化产品的本义,公众对文化的接受仍然是被动的、浅层次的,处于购买消费产品和服务的环节,停留在凑热闹的阶段。公众没有被激发出参与文化创造的意识,也缺乏一个主动参与的途径和入口。

三、探索发展新路径

(一)发掘传统文化精髓,构建良好文化生态

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根基,也是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在现代城市文化发展进程中得到包容与并存。土生土长的西溪文化生于杭州独特的地理文化,长于杭州千百年来的自然原生态,与宋朝南渡带来的西湖文化相比,更具有地缘性和本土性。将西溪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切实地保护好西溪文脉,既能够做到对杭州传统文脉的保护和传承,也能为文化产品提供多样化的发展路径和坚实的精神来源。西溪文化创意园是建立在西溪自然生态与文化生态和谐发展的基带上的,应该有效利用这一优势资源,打造良好的城市文化生态圈。文化生态即借用生态学的方法研究各种文化之间以及与环境互动关系的概念,是一个囊括自然、社会、经济的复合生态系统。对于杭州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来说,城市文化生态的建构不仅能够系统地传承经典和发展现有文化,更能够带来直接的市场经济效益,实现共赢。

(二)创造发展社会新文化,弘扬社会正能量

新文化的产生和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社会各方的共同营造,我们应积极探索,将传统文化与现实有机结合,融入今日的社会。借助西溪文化脉络,发展具有西溪特色的诗词、民俗等优秀文化,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予以发扬。可以在其中加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对传统文化加以适当改造,予以扩充,力求创造出适应现行社会需要的、为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新文化。可以借助文化创意园得天独厚的文化发扬渠道,在所生产的文化产品中赋予深刻的文化价值,添加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从而引导社会舆论的发展,创造新文化的传播氛围和生长环境。对于所生产的文化产品要严格把关,避免纯粹获取商业利益的低俗文化流向市场,造成社会不良风气。

(三)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建设专业化平台

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打造人才培养系统。利用地理环境优势,与西溪周边的浙江大学、杭州师范大学、中国美院等本地高校联合,打通校企壁垒,开设文化创意产业特色专业,设置专项奖学金,多渠道培养“留得住”的原创精品意识型人才、文化产业高端复合型人才。并针对高校学生,定期开设人才培训服务平台,由园区提供实习、就业、创业机会,发掘优秀人才,做到引智入园。更可在人才培养机制的指导下,成立西溪创意园人才培养委员会,将人才培养作为工作重点,建立文化专业人才数据库,定期追踪记录人才发展状况,向社会发布人才信息,提供各类帮助,检验培养成效。

(四)吸引公众参与文化创新,提高社会认知

定期开设园区开放日,揭开创意园的神秘面纱。邀请社会公众入园参观或是加入文化产品的日常设计开发过程,帮助公众产生对于文化创意的浓厚兴趣。积极举办园区名人讲座和文化创意沙龙,扩大园区的社会影响力。众所周知,西溪创意园引进了两批国内外知名大师,公众都非常渴望得到与大师面对面交流学习和讨论的机会。园区可以借助自身优势,邀请园内文化艺术界的名流大师与公众进行互动交流,碰撞思想和创意的火花。此外,还可以依托园区名人,开展各类文化创意活动,例如作家签售会、名家读书会、大师书画展等等,创造良好社会文化环境和文化氛围,使公众也能融入到文化创意和创新活动中来。

(作者单位:中共浙江省委党校)

猜你喜欢
西溪产业园园区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山西打造首个电商快递产业园
山西首个快递+农产品产业园将于10月建成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江苏宿迁建成扶贫产业园
杭州西溪湿地
所见·西溪度假酒店
西溪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