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农业提升发展的思考——以浙江省磐安县为例

2016-04-22 11:16陈新森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磐安农家乐农业

■陈新森/文



休闲农业提升发展的思考——以浙江省磐安县为例

■陈新森/文

一、休闲农业的内涵特征

在传统概念上,农业是第一产业,是解决吃的问题。而现在农业已成为“接二连三”的产业,农产品加工是第二产业,农民一旦用自家的农产品和农房开起农家乐和民宿,从事的是旅游业和服务业,就又成为第三产业。我们要用一种全新眼光看农业、更要有一种全新理念干农业,农业不再是劳累和辛苦的代名词,而是一种重返田野、体验乡村、充满情趣的快乐旅程。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奔向农村,享受恬静的田园生活,寻找失落的乡愁记忆。于是,一种新的农业业态应时而生,这就是休闲农业。

休闲农业是把农业的生产过程、农民的劳动生活和农村的风情风貌经过科学设计和系统整治,满足城乡居民休闲观光、农事体验、文化传承、乡愁寻踪等功能要求的新型农业产业形态和新型消费业态。它起源于农家乐,通过功能拓展和模式创新,逐渐形成了农家乐特色村、民俗文化村、农业观光园、休闲度假农庄等形式多样、功能多元、特色各异的产业类型。从浙江磐安县的发展实践看,休闲农业为传统农业注入活力与激情,转变了农业发展方式,促进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

一是农业特质从单一功能向多功能拓展。休闲农业将农业从单一的生产功能向休闲观光、农事体验、科普宣传、文化传承等多功能拓展。农业不仅“种庄稼”挣钱,还可以通过“看庄稼”生钱。农业“两区”不仅是园区,而且是景区。如万苍金土地农业有限公司基地内的300多亩葡萄、香菇,不仅销售鲜葡萄、鲜菇,还销售自产的葡萄干、菇干;不仅可以自己到大棚里采摘,还传授科普知识;不仅可以品尝,而且可以游览。如玉山凯达蓝莓采摘园进入采摘期的50亩蓝莓年接待游客达3万人次,仅蓝莓销售收入就达80多万元,亩均产值1.6万元,是种植茄子、茭白等收入的3倍以上。磐安现有农林休闲观光基地29个、农业精品园60个,在提供生态有机农产品的同时,还可以到农业基地与农家乐来休闲观光,让城乡居民欣赏美丽迷人的田野风光,参与春播秋收的农事体验,享受宁静清新的田园生活。

二是农民增收从单一渠道向多渠道拓宽。休闲农业的发展,为农民创业增收提供了多条途径,农民从单纯的依靠农产品收入,向多途径、多业态方向拓展。如尖山镇管头村依托乌石老屋和千年古道、古树群以及村边的芍药、油菜、茶园、荷花观光基地,发展农家乐经营户88家,推出采茶叶、挖竹笋等农事体验活动,年接待游客30万余人次,农家乐经营收入达1800多万元,农副产品销售收入达400多万元。全县现有农家乐特色村26个、特色点23个、经营户384家,从业人员7100多人,直接收入1.06亿元,农产品销售收入2474万元。游客对吃、住、行、游、购、娱等消费活动为农民增加了经营性收入。农民为乡村景点、农业园区、农家乐等单位和业主提供服务,或参与景区、特色村项目施工建设,增加了工资性收入。农民通过对茶叶、花生、茭白、笋干、溪鱼等农产品加工、包装转化为旅游产品,提高了农产品增值收入。农民通过出租自家闲余房屋给人开店、办民宿,收取租金,或入股分红,增加了农民财产性收入。

三是农村建设从单一项目向多领域延伸。长期以来,农村建设以农民建房为中心,配套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项目成为农村建设的短板。休闲农业以农业为基础、农民为主体、农村为场所,是农业产业与乡村建设高度融合的统一体。发展休闲农业,客观上倒逼水、电、路、通讯和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居家养老中心、文化礼堂、农家书屋、医疗卫生室、健身活动中心等公共服务项目向农村拓展。十多年来,磐安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实现了村村通路、户户通电、移动通讯全覆盖,办起了70家文化礼堂、125家农村居家养老中心,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磐安还根据不同时期乡村建设重点,相继开展了农房改造、示范整治、秀美乡村建设,实施了“农村污水治理、垃圾分类资源化利用”等工程,基本实现了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环境美化,成为全省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县。人居环境的改善、扶持政策的引导,吸引了一大批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才、技术和资金向农村集聚,催生了一批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引领了休闲农业的发展壮大,“空心村”又有了人气。

四是农耕文明从单一领域向多领域传承。作为传统农业县,磐安有着悠久的农耕历史、丰富的乡村文化、多样的民间风俗,休闲农业成为宣传、展示、传承农耕文化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形式。磐安农耕文化一直以耕读文化为主,而今得以全面发掘和弘扬。以玉山古茶场为代表的茶文化、以“磐五味”为代表的中药材文化、以羊愔食菇成仙为代表的菇菌文化,以蜂儿榧为代表的香榧文化,既坚守农业文化遗产生产功能、生态功能与文化功能的大力保护,又注重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农民收入的稳步提高,让农民在保护中分享、在传承中受益。以孔氏家庙为特色的盘峰乡榉溪村,以理学名宗为特色的双溪乡梓誉村,以乌石小巷为特色的胡宅乡横路村,既保持了传统建筑的风貌,又开展了系统有效的保护。全县25个历史文化村落,经过就地取材、修旧如旧的修复,维护了古建筑、古村落的延续性和当地文化的传承性,让老百姓“记得住乡愁”。同时在保护中利用,设立村史馆、民俗馆、酿酒织布等民间工艺作坊,以文字、图片、影像等方式记录和系统整理,彰显村落农耕文化、建筑文化、生态文化和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使一批有厚重历史文化的古村落,成为休闲农业可以依托的历史、文化和景观资源。加大对赶茶场、四车八轿、民间祭孔、龙虎大旗、先锋等一批非遗文化的挖掘力度,并编排成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非遗节目,吸引了八方来客。引导农民把耕读文明作为乡村发展的软实力,不断充实乡村文化内涵,提升农民文化素养,促进了乡风文明。

以“住民宿、吃农饭、赏民俗、忆乡愁”为内容,以“春赏花、夏纳凉、秋摘果、冬过年”为特色的休闲农业,低价、短途、灵活,顺应了城市居民“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消费心态,又为农村经济发展找到了新的增长点,符合经济发展规律、适应市场需求、蕴藏巨大潜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美丽乡村、美丽田园作为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恰恰是休闲农业的重要载体。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方式的转变,特别是国家法定节假日的优化调整和带薪休假制度的逐步落实,休闲农业必将受到城乡居民的更大青睐,也必将进入快速的发展机遇期。

二、休闲农业发展中的问题

从磐安休闲农业的发展现状来看,目前正处于迷茫徘徊期和结构调整期,主要体现在:一是有体量,但缺质量。磐安农家乐从2000年开始起步,发展规模逐年扩大,但体量上去了,质量没跟上,休闲农业旅游元素不够丰富,大都还停留在吃餐农家饭、买点土特产、看看周边山水这样简单初步的层面,发展模式和服务功能单一,缺乏有特色的乡村民宿,同质同构现象明显,农事节庆活动不够丰富,缺乏专门的经营管理团队和经营人才,总体开发档次和品位不高,参与式的体验游、娱乐式的休闲游有待进一步开发,产品附加值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有产品,但缺精品。磐安农产品品类较多,样样有一点,样样没有形成大的规模,全县加工经营企业少,农产品综合加工和精深加工少,多数以初级产品进入市场,设计滞后,包装粗放,缺乏特色和创意,作为旅游商品精致度、精细度不够。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拆旧建新多,集聚建设多,乡土特色不够鲜明,农居建筑过于洋气,缺少一点与青山绿水自然协调的乡村韵味,缺少能体现磐安山水文化、历史特色的精品农家乐。三是有整合,但缺融合。虽然通过整合,全县把休闲农业、历史文化村、旅游景区串点成线,但点与点之间较为松散,在美丽乡村项目建设、产业发展上没有自觉地做到按景区化的要求和标准来实施,而在景区建设时又没有最大限度地融入乡土特色、美丽元素。一产和三产融合度不高,农业产业化经营还处于低水平状态,上规模、有档次、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涉农企业少。土地流转不畅、金融支持不强等制约着产业融合的有效推进。资金、人才、服务等资源统筹使用、集中扶持力度不够,还存在着各自为战、缺乏合力的现象。

三、休闲农业提升发展的对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美丽中国要靠美丽乡村打基础”“推进城镇化要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些重要论述为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发展指明了方向。休闲农业具有促进增收的经济功能、带动就业的社会功能、保护传承农耕文明的文化功能、美化乡村环境的生态功能,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休闲农业正成为山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一把“金钥匙”、农民增收致富的一口“金饭碗”、磐安乡村旅游的一张“金名片”。

拥挤、喧嚣、雾霾、压力,让越来越多的市民远离都市,到乡村望蓝天白云、看绿水青山、吸清新空气、品生态美食。“美丽田园”“农耕体验”“乡愁记忆”如今成为城乡居民观光、休闲、度假的首选。磐安山水田园资源丰富、农耕文明历史悠久、生态农产品品质优异、传统古村落星罗棋布,发展休闲农业既高度契合国家正在实施的旅游发展战略,又完全符合磐安把休闲养生旅游业作为“一号产业”的发展定位。必须将休闲农业发展与现代农业、美丽乡村、生态文明、文化产业建设融为一体,加大引导力度,制定相关标准,注重内涵提升,强化保障服务,护美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建设“来了就想住、待着不想走”的美丽家园,把发展的强大动力和需求的巨大潜力释放出来,推动休闲农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是加强休闲农业分类指导。经过多年培育,磐安已成功创建了多个休闲农业示范点,但点上成功并不意味着可以遍地开花、一哄而上,一定要搞好可行性论证,立足在有资源、有财源、有客源的地方先行发展,并梯次推进,以强带弱。要结合当地的资源禀赋、人文历史、区位特色和消费能力,创新规划理念,突出产业特色,优化功能布局,专项编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明确目标定位、发展策略、战略步骤。加强对农家乐发展的引导,避免项目同质、模式相同、简单照搬等现象,通过提升农家乐经营户的服务质量和水平,打造精品项目,满足中高端需求,提高经营效益。对农业园区要积极支持发展有机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建成兼具展示、休闲、教育、示范功能的现代农业园区,在为游客提供优质农产品的同时,带动周边地区优质农产品发展。探索多样的组织开发模式,引导农民入股和参与管理,把开发休闲农业和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民转移就业结合起来。鼓励引导建立休闲农业行业协会和服务组织,通过协会和组织的自我服务、管理和约束,规范竞争行为,营造公平环境。政府要通过制定发展规划,明确休闲农业的目标定位和发展方向;通过规范管理,提升休闲农业品牌档次;通过强化政策措施,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配套,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是改善休闲农业基础设施。要因地制宜优先发展不占耕地的休闲农业类型,用好荒山、荒坡、荒滩等土地资源,利用农民住宅和宅基地兴办农家乐等,有效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整合农办、农业、环保、交通、水利、林业、旅游等各部门的项目、资金、资源,推动旅游设施提升和乡村环境提升。通过将休闲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总体布局规划,加快改善休闲农业旅游环境。以卫生改厕为重点,加快推进终端设施、管网铺设、入户接管等项目建设,抓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为游客提供洁净、舒适的旅游环境。推行“分类减量、源头追溯、定点投放、集中处理”的模式,推进农村垃圾分类处理,实现农村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加快推进花溪水库、市岭下水库、流岸水库等骨干水源工程建设,抓好小堰坝、蓄水池等小型水源工程项目,为“全域旅游”提供用水保障。推进园区道路硬化、绿化和亮化工作,完善旅游点标牌设置,丰富旅游点特色餐饮、住宿、购物等配套服务,不断完善提升休闲农业旅游点基础设施。牢固树立“环境优先”“生态兴游”的观念,重视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引导休闲农业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发展道路。

三是培育休闲农业新型业态。按照经济生态化、生产规模化、产品标准化的要求,大力提升茶叶、中药材、食用菌、高山蔬菜、经济林等主导产业,为打造区域特色休闲农业提供扎实的产业基础。大力发展以农产品加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和以休闲农业、乡村休闲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推进传统农产品向旅游休闲商品、农业园区向旅游休闲景区的转变。以农业园区、农事活动等为载体,大力发展观光农业、采摘基地、摄影基地、写生基地、科普基地等休闲体验型产品,游客既可观赏、采摘,又可体验农事、增长知识。以乡村山地、绿道为载体,发展骑行、登山、露营、游泳、漂流、垂钓等运动体验型产品。以新型种养、生态循环为载体,积极推广农牧结合、稻鱼共生等新型种养模式,发展耕田、播种、除草、治虫、收割、加工等农事体验型产品。依托田地景观,建设美丽田园,重点建设芍药观赏基地、油菜花观光园、薰衣草基地,形成一批农耕特色与自然山水、乡村风貌为一体,富有地方特色的美丽田园。以森林养生试点县建设为契机,实施森林彩化工程,着力打造樱花谷、杜鹃谷、玫瑰园、百花村,营造“有山皆彩、无处不景”的自然生态景观。创意提升农业,休闲改变生活。结合磐安水稻、油菜、茶叶、银杏等农业资源,充分挖掘农业的生态功能和景观功能,探索发展创意农业,水稻田里种出创意文字,传统瓜果种出吉祥图案,灵芝和菇类当作盆景卖,通过创意赋予农业文化元素,增加农业“过程效益”和“市场卖点”。精心设计体验项目,创建田园慢生活体验区,吃自己种的稻米果蔬,过安静从容的乡村生活。通过“互联网+”创新发展路径,重点打造以生态产品、休闲观光、高新技术、智能管理为一体,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休闲农业新业态。

四是开发休闲农业精品线路。按照“特色在点、串点成线”的思路,把各个休闲农业点串成线,重点打造北线茶乡游、新城药乡游、南线花乡游三条精品线路,围绕古茶场、浙中大峡谷、管头乌石村等景区景点,打造以玉山生态茶园、金土地农业观光园和大青谷香榧示范园为核心,以“赏茶园、逛茶场、品香茗”为主题的东北台地“茶乡游”休闲农业精品线;围绕花溪、浙八味特产市场、百杖潭等景区,打造以云山银杏基地、好溪流域中药材示范区、月塘铁皮石斛基地为核心,以“赏药园、逛药市、品药膳”为主题的新城“药乡游”休闲农业精品线;围绕大皿古村、孔氏家庙、灵江源等景区,打造以维新十里杨梅长廊、盘峰百亩玫瑰园、高二万亩杜鹃谷为核心,以“赏山花、闻花香、品鲜果”为主题的南线“花乡游”休闲农业精品线。将三条线上的山水景区、农业观光基地、农家乐统筹谋划,整体营销,提升竞争力,扩大影响力。举办茶文化节、杜鹃花节、高山茭白节、四季果蔬开采节等系列农事节会,组织采摘体验、休闲娱乐、展示展销等活动,营造“月月有活动,天天有精彩”的浓厚氛围,培育一批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休闲农业品牌,使农耕劳动向休闲运动转变,农产品从外销向就地销售转变。挖掘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风味小吃,开发养生药膳、民俗餐饮等菜系,提高旅游市场持续吸引力。依托各类媒体、媒介和旅游推介会等平台,加强休闲农业旅游的策划、组织、包装、宣传等工作,实行联合推介、抱团营销、共同发展。

五是保障休闲农业健康发展。在休闲农业发展过程中,必须坚持以农为本的原则,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同时也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引导人才、资金、管理等要素流向休闲农业,推动休闲农业提档升级。一要提供资金保障。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提高扶持标准。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林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村住房“两权一房”抵押贷款,有效盘活农民资产。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发展休闲农业,鼓励农民参股入股,探索政府扶持、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投资模式。加大小额扶贫贷款、互助资金投放力度,扩大资金受益面。二要提供用地保障。落实休闲农业生产用地、附属设施用地、配套设施用地扶持政策,其土地性质属于农用地,按农用地管理,不需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但项目退出时,项目业主必须对建设地块进行复垦。允许利用存量用房以及原有管理用房发展旅游相关设施和旅游业态,土地用途可暂不变更。三要提供人才保障。结合农民素质培训工程,邀请行业专家、业界精英对休闲农业从业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及专业人员,进行农业知识、服务规范、职业道德等方面知识的培训辅导,不断更新服务观念,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参与休闲农业经营,选派旅游专业人才到村指导旅游业服务工作,为休闲农业发展注入新鲜活力。

(作者单位:浙江省磐安县人民政府)

猜你喜欢
磐安农家乐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磐安工业园区
农家乐里去休闲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杜鹃花红农家乐
欢迎来咱农家乐
让农家乐再乐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