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火法/文
浙江农业可持续发展思考——与美国现代农业比较研究
■张火法/文
无论从一国一省的资源禀赋看,还是从关系经济发展的全局分析,农业的基础地位和重要作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忽视。
从资源禀赋看,美国的国土面积与我国差不多,但耕地面积达19745万公顷,占世界耕地总面积的13.15%,是世界上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人均耕地0.7公顷,是世界人均耕地(0.23公顷)的2.9倍。按理说,拥有丰富资源条件的美国,吃饭绝不成问题,农业不再是政府重点关注的领域,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美国农业是一个受到高度重视和保护的基础产业,历届政府对农业的扶持力度都超过制造业等行业,每年用于农业的开支远远高于来自农业的税收。在过去的10年里,政府对农业的各种补贴和财政支持高达1900亿美元,平均每年投入190亿美元,正好低于世贸组织规定的每年农业补贴不得高于191亿美元的上限。这些措施从根本上保障了美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相比之下,我国有13多亿人口,耕地15043万公顷,是美国的76%,但人均耕地只有0.12公顷,是美国的17%。浙江更是资源小省,人均耕地是全国的1/5,粮食自给率不足40%,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和意义不言而喻。
从经济全局看,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美国农业在国内总产值和全国就业人口中的比重下降,但其基础地位反而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一方面农业劳动者的重要性大大增强,一个劳动者为几十个国民提供生命营养,占美国人口1.8%的农业劳动者创造出了世界最大的农产品出口量。另一方面美国把农业及其相关产业称为“食品与纤维体系”,是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它的兴衰对整个经济和就业影响极大。因此,作为世界上几个少有的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国家之一,早在20世纪30年代,为应对经济危机,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制定实施了一系列保护支持农业的政策法规,包括农产品价格保护体系、信贷支持体系、农业保险体系等。另外,美国很早就重视农业的科学研究、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等,从而奠定了美国工业现代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基础。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拉美现象”,巴西、阿根廷、墨西哥等一些拉美国家,在推进现代化过程中偏重发展工业化、城市化,忽视农业、农村的发展,造成社会两极分化严重,失业率居高不下,“中等收入陷阱”现象明显。
美国农业发展给我们的启示是,没有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就不可能有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特别在进入工业化后期,一定要遵循基本规律,突出基础作用,落实综合措施,与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协调同步推进。虽然浙江已经成为中国最富裕的省份之一,人均GDP已跨入1万美元大关,接近高收入国家水平,历届省委省政府也高度重视农业发展,从“一优两高”、效益农业、高效生态农业一路走来,成效显著。但农业发展的基础还不够稳,发展手段还比较落后,提升现代农业发展层次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当前,浙江省已进入工业化后期,对照发达国家现代化进程,浙江仍需警惕农业现代化发展滞后于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导致的“木桶效应”。特别是在当前国际经济走向不明确、国内经济中速发展的背景下,又面临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倒逼的双重压力,全社会对农产品数量、品质、生态的需求还将进一步提升,保障粮食等大宗农产品安全供给的压力越来越大。作为耕地资源先天不足的浙江,必须高度重视农业现代化建设,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做实做优第一产业,有效保障粮食和主要农产品安全供给。
中国科学院郝吉明院士指出,“可持续发展说白了就是上一代人不能提前消耗下一代人的资源,不能把一个污染了的环境留给下一代人”。
美国用100多年成就了美国经济,也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代价,在《沉默的春天》和洛杉矶烟雾等事件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但美国又在短短的几十年时间内通过采取加大立法、投入、公民参与等综合措施,比较快地恢复了环境。梳理美国农业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历程,美国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其中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把生态循环、资源充分利用作为核心路径加以落实。处在转型升级关键时刻的浙江,应积极借鉴美国农业的做法和经验,紧密结合省情和农业实际,坚决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一)要把源头减量放在更加突出重要位置
从现实看,我国与美国在农业环境保护措施的差距不在事后的处理上,而是在源头的控制上。美国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源头控制比后端治理成本低得多。从现在开始,就要在化肥、农药、饲料、兽药的生产环节,实施最严格的质量管控措施;在农业生产和作物生长的全过程,都要严格管控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大力推广节水、节料、节药技术和各类绿色防控措施,引导推动生物杀虫剂取代化学杀虫剂,防止过度施用化肥、地膜等农业投入品。
(二)要坚定不移地做实农牧结合这篇文章
这是被美国等世界发达国家普遍证明了的一条成功的基本路子。根据浙江人多地少的省情,要把促进农牧有机结合、资源循环利用作为落实畜禽排泄物和农作物秸秆处理的首要方式,实行秸秆就地机械切碎还田;畜禽排泄物就近就地利用和沼液等有机肥社会化服务相结合。核心是对农、林、牧、渔及农副产品加工业等进行整体空间规划布局,特别是要让种植业与养殖业有效匹配起来。要根据粮食、瓜果、蔬菜等不同作物的物理特性和生长习性,分类梳理制定有机肥浇灌施用的技术标准,真正使畜禽排泄物变废为宝,得到充分利用。
(三)要加快开发生物质等新能源
中国工程院钱易院士认为,我国生物质能开发的主要潜力在畜禽排泄物和农作物秸秆资源的利用。有专家测算:如果每年利用全国50%的农作物秸秆、40%的畜禽粪便、30%的林木废弃物、5%的边际土地种植能源作物,产出的能源产品相当于年产5000万吨石油,这将新增农民收入400亿元,提供1000万个就业岗位。浙江已经有这方面的成功经验,如龙游县的开启能源公司。致力推动浙江农业可持续发展,就要在继续大力推进农村沼气利用等的同时,加大力度推进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当前重点是要摸清畜禽排泄物和秸秆资源底数,在满足地方需求的基础上,科学布局生物质能生产企业。
科技是支撑推动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美国农业科技进步最早得益于19世纪60年代,美国联邦通过立法向各州捐赠公共用地资助农业高等教育、科研、推广,至上世纪70年代,美国农业就已经全面实现机械化生产,基因工程和生物工程开始成为美国农业技术的主攻方面,现在正向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管理技术的全面集成、快速融合转变。美国农业的科技成果推广率已达80%,农业科技贡献率达75%以上。目前全世界种子市场份额为200亿美元,其中美国占四分之一。相比之下,浙江农业的科技贡献率为60%,虽已高出全国6.5个百分点,但农业产业创新能力的积累需要时间,目前主要还是外来技术的本土化,创新资源的“碎片化”现象依然突出,推动农业科技自主创新的后劲仍显不足。学习借鉴美国依靠科技创新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经验,浙江必须紧紧抓住全球正掀起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机遇,加快自主创新,加快推动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全方位融合,实现农业作业、管理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和生态、经济效益的大幅度提升。
(一)要采取“非对称性”战略推动种业科技创新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Arrid教授认为,当前中国经济面临挑战是从科技应用效率提高向科技自主创新转变。放眼全国和世界,浙江缺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规模种业企业。浙江种业特别是畜禽种业,要绕开“引进-推广-退化-再引进”的老路,走自主创新的路子。重点放在具有地方特色、比较优势的“本土”品种的开发、选育和做特、做精上,畜禽种业要充分运用当今世界先进育种技术,致力于推动金华“两头乌”猪、湖羊等传统地方特色品种的振兴,在充分吸收外来品种优势的基础上,着力培育出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外来品种无法替代的新品种。
(二)要把技术集成应用作为创新驱动的重要内容
对照美国等发达国家,浙江省头均母猪出栏生猪的头数尚为美国的60%左右,通过技术集成应用、提高产出率的潜力比较大。所以在加强核心技术培育的同时,仍然要在提高单位产出率、存活率上着力,大力推动农业领域“机器换人”,加快推广各种先进适用农业装备及配套技术,如生态技术和信息技术。如果通过改善设施装备使生猪养殖的死亡率从目前的15%左右下降到10%以下,全省就能减少生猪死亡近100万头。美国农场已通过在收割机上安装GPS定位记录仪,记录每块土地产出,确定耕地测土配方。充分挖掘这方面的潜力,对人多地少的浙江尤为重要。
(三)要把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的重点放在机制创新上
美国的农场主获得技术服务的途径主要有三条,政府公共服务体系、工商资本为主的农业企业和农业专业合作社或协会。与美国相比,浙江省农业主体小、散的特点明显,在这个阶段,农业技术公共服务体系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历史的原因,目前浙江省农业技术服务资源主要分散在教育、科研和推广机构,这种体制最大的不足是信息不对称性,科技人员往往以个人行为直接与主体见面,相较于美国等发达国家农业技术需要经过成熟度评审后准予推广的做法,缺乏技术推广应用的可行性、公正性把关,这在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上显得尤为突出。所以必须进一步加强农业技术创新与推广服务团队建设,有效强化县乡两级农业技术公共服务中心的技术推广集成和组织协调功能,唱响政府公共服务技术推广的主导“强音”,着力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和到位率。
家庭农场和农业合作社在推动美国农业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美国有210万个农场,每年创造的农业产值近2000亿美元,其中10%由389个大农场贡献,40%由中等规模的33696个农场贡献。美国有农业合作社2389个,会员220万人,总资产达612亿美元,年营业收入1700多亿美元,至于合作社的活动范围与服务项目几乎包括从生产到流通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合作社加工的农产品占市场总量的80%以上。此外,美国非常重视农民的素质教育,对占人口总数2%的农民全部实行免费教育培训。美国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民占90%,其中50岁以下的农民50%受过高等教育。相比之下,浙江的农业合作化发展虽然走在全国前列,但总体规模化、合作化、知识化水平还偏低。全省现有农业专业合作社39241家,但具有一定规模和管理相对规范的只占10%左右。学习借鉴美国农业合作社发展经验,推动浙江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快推进新型农业主体培育,着力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
(一)要把加快发展适度规模的家庭农场作为培育新型农业主体的主要着力点
家庭农场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细胞单位,非常适合我国现有的农村经营制度,但人多地少的浙江不具备像美国一样普遍发展大规模农场的条件。参照美国、法国和国内其他地方(如上海松江)的成功经验,浙江要以现有的农业种养大户为基础,以年收入略高于当地居民平均收入为基本目标,引导发展一批规模控制在100~200亩左右、种养有机结合的生态型家庭农场。方法上可以先从抓试点切入,结合现有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建设和农业“两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整体布局、优化推进。机制上可以通过土地流转,也可以土地承包权入股,建立股份制家庭农场。同时,要逐步制定家庭农场的认定标准和准入要求,出台家庭农场主免费接受培训等扶持政策,推动农业从业人员的年轻化、知识化。
(二)要把促进全产业链融合作为浙江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组织形式
要学习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做法,在因地制宜加快发展一批规模适度家庭农场的同时,着力引导“家庭农场+合作社”的经营服务模式。浙江龙游龙珠模式的实践告诉我们,要在致力于推动不同产业类别合作社联合的同时,鼓励推动规模农场、合作社等与核心种业企业、核心加工企业、核心饲料原料企业抱团、紧密合作建设。这样一方面能使利润率较低的农业生产和养殖环节能够分享到整个“微笑曲线”的平均利润率;另一方面能够使外部化的政府监管转化为内部化的行业自律,从根本上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产业波动和科技动力不足等问题。
(三)要从标准化、品牌化切入着力提升新型农业主体的综合市场竞争力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威廉教授认为,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后,未来几十年要处理好环境、食品等与老百姓直接相关的民生问题。进入后工业化时代的浙江,消费的结构性障碍凸显,人们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日益刚性,对产品品质的认可成为增加农产品附加值的关键因素,也成为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主体提升市场竞争力的核心元素。要学习借鉴美国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做法,如著名的新奇士,着重产品的质量管控和品牌的价值提升,使品牌成为合作社的核心竞争力。因此,要鼓励引导有条件的农业合作社创建自有品牌,重视标准化生产和产品质量管控,树立并维护品牌声誉。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品牌效应,加强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相关衍生产品的研发,使某一品牌成为一大类农产品及其衍生品的品质保证,既为农业经营者争取更多的利润空间,也为消费者多提供可供选择的放心产品。
土地是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基本要素,我国在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农业让位于工业、土地被“蚕食”的现象客观存在。这也是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中的普遍现象,但他们保护耕地、保持水土的一些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美国非常重视国土空间的整体规划和科学布局,注重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注重一体布局工业区和农业区,并通过立法和鼓励公众参与来保障规划落地,一旦规划为农业用地,除了修改法律条款,任何人都无权变更用地性质。学习借鉴美国的做法和经验,推进浙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就要着眼于农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充分发挥政府“有形之手”的宏观调控和激励保障作用。
(一)要整体规划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
根据《浙江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和自然资源禀赋、现有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进一步划分明确农业区和工业区,并严格落实分类考核办法。功能定位是农业区的,只考核农业,不考核工业;功能定位以农业为主的,主要考核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从而充分调动地方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要进一步健全农业投入保障机制
严格按照中央“三个高于”的要求,完善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改革完善农业扶持项目和奖补政策的实施管理办法,重点是加大力度推行“阳光政务”,既要避免多部门交叉叠加投入,又要防止低水平无序重复建设,使农业扶持项目和补贴资金真正发挥“四两拨千斤”作用。进一步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扩大保险覆盖面和品种,筑牢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防护屏障。美国家庭农场平均收入其中1/4左右来自政府各种支持。
(三)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措施
进一步修订完善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有关法律法规,除涉及国家安全、公共服务等项目建设外,不得以任何理由占用或征用耕地。对完成土地整理、实现占补平衡的耕地,除按有关程序、要求实行联合审批和验收把关外,要在当地主流媒体进行全过程公示公告。对工商资本投入农业的,事先要对土地开发使用进行全面论证,引入工商资本后要加强监督管理,防止出现非农化。
(作者单位:浙江省农业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