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思麟 荆治坤 刘永光(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体育学院 广东佛山 528000)
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①
曾思麟 荆治坤 刘永光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体育学院 广东佛山 528000)
摘 要:移动学习已经成为大学生非常喜欢的获取教育信息学习方式,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拥有智能手机的大学生可随时随地获取共享资源并进行信息交流。基于智能手机的微课非常适合辅助体育课自主练习,为体育课程的微课学习搭建平台,技术人员开发了基于wap网站连接浏览的专门用于移动学习的高校体育课程学习系统,实现了完整的基于智能手机移动学习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一体化”应用,对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体验感,优化体育技能教学,丰富体育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智能手机 移动学习 成效分析 终身体育
随着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深入开展,精品课程、网络化的学习环境、数字化学习资源以及基于网络的移动学习己经成了高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移动学习是在移动计算设备支持下,学习内容随时随地有效地呈现并且提供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双向交流的学习方式。目前基于智能手机因普及3 G发展4 G,移动学习主要有三种模式,基于互动短信的学习模式、基于wap网站的学习模式、基于区域无线网络的移动学习。
智能手机功能的日益完善普及,学生心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基于智能手机的大学生移动学习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手段。拥有智能手机的大学生可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来获取共享资源并进行信息交流。据问卷调查统计,约80%的学生表示基于智能手机的微课非常适合辅助体育课自主练习,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体验感,极大激发了学习体育技能的兴趣,培养了终生体育意识。
表1 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态度调查统计
表1 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态度调查统计
学习兴趣 认真程度 教学满意度实验组 4.12±0.89 4.18±0.95 4.15±0.9对照组 3.58±0.93 3.64±1.0 3.61±1.0 P值 0.018 0.031 0.026
表2 技能考核成绩统计表
表2 技能考核成绩统计表
实验组 对照组 P值教学考核 4.21±0.99 3.61±0.98 0.016
图1 学习系统结构
据此,依据系统化思想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技术开发了基于wap网站连接浏览的专门用于移动学习的高校体育课程学习系统平台(简称大学体育公开课http://fdty.wkc.cn),为体育课程的微课学习搭建平台,开创性的实现了完整的基于智能手机移动学习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一体化”应用。
图2 课程模块
1.1 系统结构
“大学体育公开课”学习系统结构示意如图1。平台基于Node. js进行开发:用于方便地搭建响应速度快,Node.js是一个基于Chrome JavaScript运行时建立的平台,易于扩展的网络应用。Node.js 使用事件驱动,非阻塞I/O模型而得以轻量和高效,非常适合在分布式设备上运行的数据密集型的实时应用。
操作系统:Linux是由一套Unix、多CPU的操作系统,是一个免费使用和自由传播基于POSIX和Unix的多用户、多任务、支持多线程和多CPU的操作系统。它能运行主要的Unix工具软件、应用程序和网络协议。它支持32位和64位硬件。Linux继承了Unix以网络为核心的设计思想,是一个性能稳定的多用户网络操作系统。
数据库:MySQL是一个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MySQL是最目前流行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在WEB应用方面MySQL是最好的RDBMS应用软件之一。MySQL是一种关联数据库管理系统,为增加速度并提高灵活性,将所有数据放在一个大仓库内, MySQL所使用的SQL语言是用于访问数据库的最常用标准化语言,见图1。
1.2 功能模块
“我的课程” 模块图2是大学体育公开课学习平台的核心,通过这个模块,提供给学生丰富、新颖的知识,学生也可以在这个模块建立“我的课程”师生交流学习。课程内容将知识结构合理分解,外在片段化、内在系统化,模块化重构以及层次化递升,情境化设计,熏陶学习者的情境感知能力,激发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体系的能力。课程内容在这个模块以微课方式推出,见图2。
社会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仅是学习者掌握学习内容的过程,本质上,学习更是一种信息交流的过程。
自主学习理论认为, 学习由学习者积极主动地、他人无法代替的,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 是学习进步的根本。教师只是为学生建构知识过程创设最优条件或环境,决定学习效果、质量的关键在于学生自身,学生的学习是以发挥自我学习潜能为基础的,有一种自我主动学习的自然倾向,学习的目的是走向自主实现自我。学生自身具有学习的能力,当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时,就会促进学习,学习者全身心的投入自发的学习,是最持久最深刻的学习。
体育自主学习是学生主动探究体育知识、掌握体育技能并形成体育价值观的过程。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具有学习方便快捷、个性选择、交互丰富、情境相关等特点,它满足了人们随时随地随心所欲进行学习的要求,无论身处何地 只要有学习的兴趣和热情都可进行,它是泛在学习的一部分,适合了信息化时代知识更新快、学习随时随地进行的需求,是一种更人性化的学习方式。
在学习运动技能的体育教学环节中,学生通过观察(认知)——模仿、修正(巩固)——自动化这个过程来形成运动技能,体育微课在演示教学内容的细节性、生动性、整体性上充分发挥了特有的优势,清晰地把动作要点、难点展现在学生面前。
3.1 自由定制学习内容,制定计划阶段
通过“大学体育公开课”平台体育课程的内容介绍,学生确定学习运动知识的内容和目标、定制学习课程,进行在线学习“我的课程”。
3.2 在线学习阶段
学生定制好“我的课程”后,可进行网上在线学习,根据定制的课程按计划进行学习,系统自动记录学习次数和学习进程。优化组合的微课,教师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通过多媒体技术来实行,表现在包括了音频、视频、文字、动画、动作难点的片段循环和生物力学原理解释等。
体育教学中示范教学是两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准确、规范的示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印象,智能手机的录像、插播及循环播放来解读技术动作的重点难点, 学生反复模仿不断修正,高效、准确达到动觉表象的清晰化和动作概念自动化形成。分组练习、自我练习过程中可以约定时间,通过视频实时在线为学生练习提供指导,这样的教学过程, 加快了技能的掌握,提高学习效率。
3.3 评价阶段
体育学习结果评价主要由手机自拍、互拍视频上传到“小组研讨”平台来实现过程评价和学习终结评价两部分, 学生可以随时对自己进行体育学习过程中的评价, 反思学习过程中的进度,学习方法是否合适等。教师在线对学生学习过程评价以及指导意见,解决学生学习、练习遇到的问题。根据教师的评价,学生还可以反思, 从而加强对技能、知识的理解。
利用体育课程学习系统平台(大学体育公开课)体育课程的微课学习,对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和掌握运动技术效果通过教学实验来验证。
4.1 研究对象与方法
4.1.1 研究对象
该研究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对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体育技能教学效果,丰富体育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
4.1.2 研究方法(1)问卷调查法。
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体育学院14级1班、2班学生(共66人)作为实验对象,利用Excel中rand函数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对照组),每组33人。依据研究需要,设计问卷调查表对学习兴趣、学习态度、教学满意度进行调查。问卷的采用统一的等级式问题选择回答方式,即将评价等级划分为五个等级,好、较好、一般、较差、差,按各因素不同评价等级对应得分5、4、3、2、1的方式统一录入。问卷的发放有专人负责,共发出调查问卷66份,回收66份,有效回收率100%。
(2)实验法。
以羽毛球正手挑球、后退步击高远球组合动作为主要实验教学内容,所有参与实验的学生由同一名教师授课10课时。
实验组:采用基于智能手机的自主学习模式。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讲解——示范——模仿练习——教师巡回指导下的分组练习。
(3)数理统计。
该文采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处理,测试结果以平均数士标准差表示,显著性水平为P<0.05,非常显著性水平为P<0.01,极其显著性水平为P<0.001。
4.2 研究成效分析
4.2.1 学生学习兴趣效果与分析
通过表1可以看出,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学习兴趣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影响学习兴趣的各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学生在参与程度因子上有非常显著差异,认真程度上两组也具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在教学满意度方面,实验组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分析表明:实验组具有较高的学习兴趣,学习时认真程度较高,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教师的教学设计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满足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创造了积极参与学习的环境和条件,大胆尝试,学生课内外参与热情较高。实验组100%学生认为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好,85%的学生希望在体育理论学习中推广。而对照班教学中,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一言堂,学习积极性较差,参与度不高。
4.2.2 学生体育技能成绩分析
通过表2可以看出,结果显示,两组学生的动作质量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羽毛球正手挑球、后退步击高远球动作组合技术成绩评定高分学生多于对照班,实验组平均成绩均高于对照。实验组90%认为能显著提高学习技能效率。
分析表明:(1)“大学体育公开课”平台不受时间场地的限制,是学生随时随地“口袋中的老师”,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看视频、模仿徒手练习,加深了动作要点、难点、细节的理解,对学生较快掌握动作起到了促进作用。(2)体育技能学习中标准、规范动作的示范,学生的重复练习是两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大学体育公开课”平台的羽毛球微课,可以及时有效地为学生练习提供示范指导, 有助于动觉表象的清晰化和动作概念的形成,这样的学习过程,看得见,摸得着,便于模仿, 加快了技能掌握效率。(3)“大学体育公开课”平台,具有很好的交互性,让学生随时随地进行自我录像、播放、自评训练,同学相互间摄取动作进行自评和互评,小组间互相录制作品,展示、评价、总结,反思学习过程中的进度安排, 练习方法是否合适等。
经过实践验证,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合作性、主动性和积极性,优化了体育教学过程,对丰富体育教学方法与理论,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1)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作为体育教学模式的补充、拓展,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性,符合体育教学规律。
(2)开发设计适合不同需求学习者的高质量的体育项目的慕课是实现移动学习的前提。
(3)受上网费用影响,学习效果,手机显示屏规格太小,不能令人舒适地开展学习。
参考文献
[1]叶成林,徐福荫.移动学习及其理论基础[J].开放教育研究, 2004(3):23-26.
[2]曹艳,雷体南.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过程设计与实践[J].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13(24):79-82.
[3]刘琳,刘瑛.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在高校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88-91.
[4]王杰.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课件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09(6):88-91.
[5]曹蕾,邹霞,李理.智能手机在移动学习中的应用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6):51.
作者简介:①曾思麟(1965,1—),男,汉,广东兴宁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训练。荆治坤(1984—),男,汉,山东威海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训练。刘永光(1964,10—),男,汉,广东兴宁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训练。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6.02.005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6)01(b)-00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