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磊
中图分类号:F272.9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6)02-000-01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我国越来越需要一些实践能力丰富的技术人员。所以技校的发展刚好能够满足这一需求,但是由于技校的人才不断流失,所以此我国技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也开始发展起来。由于技校的特殊性,所以对于技校的教师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因为我国的技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仍然在最开始的发展阶段,所以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接下来本文将针对着技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问题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 新形势下 技校教师 人力资源 管理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地位的逐步巩固,社会上将会需要越来越多的技术性人才,但是技校发展仍然困难重重,尤其是很多的教师由于各种问题离职造成人才缺乏的情况,在新形势之下这样问题愈发突出。
一、技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意义
(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
现代社会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接受教育才能够提升自身的素质,为社会做出一份自己的贡献。在构建学习型社会的背景之下,需要及时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才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1]。当前高素质人才已经成为了一种稀缺的资源,很多人往往因为缺乏必备的知识或者是知识体系陈旧而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同时因为某些条件的限制,无法接受高等教育。而技校的兴起和发展,使得大众能够通过在技校的学习而获得技术知识,进而提高自身素质,谋求更好的发展前景。
(二)知识经济的需要
由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蓬勃发展,使得我国的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由此对技术性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现代社会需要树立一种终身学习的理念,知识创造财富,知识成就梦想,只有拥有一种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才能够真正的获得知识。但是因为高等教育资源稀缺,很多人拥有一颗向往学习渴求知识的心,却因为一些条件限制不能够直接到高等学府完成学业,所以技校的发展满足了这些人的需求,打破了一些限制。
(三)是保持知识体系完备性与一致性的必然要求
技校教师之前由于没有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我们看到的往往都是教师的单独工作,教师往往都是使用自己的一套知识体系来进行教学活动,用自身的力量去解决在教学活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2]。同时因为技校教师之间存在着竞争,所以导致诸位老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和合作非常稀少。这种结果往往都会导致教学活动的片面性,单一性,以及不平等性,进而使得受教者的知识体系也存在着前后衔接不连贯,比较片面的情况。所以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为了保持受教者知识体系完备性与一致性,需要技校教师之间打破偏见与隔阂,相互交流,相互沟通,沟通合作,一起对所授课程展开探究和讨论,制定出一套完整的教学方案。
二、技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的建议
(一)集体讨论与交流备课
技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的前提就是相互交流沟通。因此可以展开集体备课,便于充分沟通。在每一次的集体备课过程中,可以选定一个主持人,并且在备课之前可以选择某个特定的话题,引导教师相互讨论,在相互交流的基础之上形成较为完备的教学方案。之后再集体对教学方案的细节之处进行修改添加,力求精益求精,在教学方案最终形成完毕之后,方可进行实施。技校教师需要严格按照教学方案执行,因为这是大家共同讨论,相互协作之后的结果,这样才更加能够保持教学体系的完备性以及一致性,更加利于学生的学习。
(二)合作开发课程资源
技校课程资源不仅仅包括一些课本上的知识,同时也包括一些实践知识等等。所以技校教师需要突破传统教学过程中的局限,逐渐形成一种大教学观念,与其他教师一起合作开发课程资源[3]。因为一门课程资源的开发仅仅依靠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同多人进行协作,配合分工,同时因为一门课程资源所包含的知识可能不仅仅局限于某一个学科,所以这也要求技校教师共同合作开发课程资源。
(三)以合作的意识打造知识体系
接受技校教育的学生往往都是抱着一种学习的态度,所以希望能够从远技校获得所需的知识以及实践能力,所以技校教师有义务为其构建专业的知识体系,而知识体系的构件就需要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因为知识体系不仅仅包含着一门学科的知识,它往往是多门学科相互融合相互学习的结果,所以技校教师要能够经常在一起沟通交流,相互合作为学生构建完备的知识体系。
三、结语
技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需要使得教师真正融入到教学的过程中去,探索技校教学的奥秘,使其体会到在技校教育学生传授技术的重要意义以及趣味性,才能够让技校教师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去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对技校教师人力资源进行更好的管理,不仅仅能够充分的整合教学资源,同时还能够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使得教学活动更加具备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邹松建.高职院校教师人力资源的内涵及属性[J].人才资源开发,2009(12).
[2] 丁熙鸿.我国高职院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对策研究——以A高职院校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3(08).
[3] 薛琴,胡美娟.基于胜任力模型的高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构建[J].继续教育研究,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