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介入城投类企业员工心理疏导的优势与运用

2016-04-21 08:58张镇华洪庆喜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介入企业员工城市建设

张镇华 洪庆喜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6)02-000-03

摘 要 近些年,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全国各大城市正掀起一股“大拆迁,大建设,大发展”的浪潮,为了适应城建发展的需要,政府的城建和融资性平台——城市建设投资类公司便应运而生。但是由于城建事业点多面广、任务繁重、周期较长、要求较高等原因,城投类企业员工面临较大的外部压力和心理压力,因此,加强对员工的心理疏导和工作适应性培养显得尤为重要,社会工作尊重每一位员工,注重人的潜能的开发与发展,具有自身一套独特的理论和工作方法,在员工心理疏导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因此,从优势视角探讨社会工作介入城投类企业员工的心理辅导成为当前城市化背景下较为现实和迫切的问题。

关键词 城市建设 企业员工 社会工作 介入

一、前言

目前,全国正掀起一股“大拆迁,大建设,大发展”的浪潮,城市建设的步伐越来越快,作为政府重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融资主体和市场化运作的平台,城市建设投资类企业在城市建设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承担着城建投融资、土地开发(征地、拆迁、上市)、旧城改造等重要任务。企业的员工是企业运作的主体和生命,但是面临城市建设各项任务的重大压力,城投类企业较多员工出现心理压力大、职业病多发、工作厌倦、工作积极性下降、人际关系不协调等问题,给企业的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推进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梅奥(George E.Mayo,1880-1949)教授通过其主持的“霍桑实验”的研究发现,“工作的物质环境和福利的好坏,与工人的生产效率之间没有明显的因果关系;相反,职工的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对生产积极性的影响很大”。同样,戴维斯和洛夫奎斯特在1984年提出了工作适应理论,他们认为:“个人的价值与需求和工作场域的要求若能有所调和,个人将能获得对工作的满足,而工作场域也能对个人的表现感到满意,进而能达到良好的工作适应。所谓工作适应的定义,是指一个工作者努力达到与维持和工作环境调和的动态过程,意即强调若要达到工作适应,个体的工作价值和需求、能力类型等必须与工作情境取得调和,这个调和的工作会因工作情境的改变而随之弹性改变。”这些都说明了周围的环境和员工的心理、情绪、适应性对于员工工作和企业发展的重要性。社会工作尊重每一名员工,致力于探究人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并通过专业方法改变个人、环境及两者之间的互动重新达成人与环境之间的适应性平衡,从而改善员工的心理和情绪,提高工作积极性和效率。

二、当前城投类企业及员工面临的困境

城投类企业为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民生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由于当前国家货币政策紧缩、土地政策更加严格等宏观形势的影响,城投类企业的发展也受到很大局限,融资压力加大,征地拆迁滞缓,这些都给员工带来了较大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由此产生了诸多问题。

(一)心理压力大,企业效益不高

工作在个人的生涯中是一个重要的层面,它不但为个人提供了物质方面的保障,也给个人提供了自我发展的机会。但是,城建行业的特殊工作也给职工带了了各种压力,包括城建工作任务过重、角色冲突等等,心理上的不适必然会通过多种形式表现出来,比如焦虑、抑郁、烦躁、不安、易怒等等,但是当前城投类企业对于员工的的心理不适没有过分的关注和重视或者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员工的这些心理不适不仅不能通过有效地情绪宣泄渠道得到有效地控制和缓解,还会在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的情况下不断加重。另外,由于沟通方面和心理方面的原因,员工容易出现不良人际关系的困扰,由此也带来了员工协作能力不足、团队精神淡薄、工作效率下降等问题。员工是企业的生命,心理问题的存在和加剧,不仅会影响到员工的个人情绪、工作及生活,还会给企业的效益甚至是企业的形象带来负面影响。

(二)安全感缺失,归属感不强

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经典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安全需求便处于第二层次的需要,人必须感到自己的生理和心理安全能够得到保证,这包括安全稳定、被保护、可预见性等。在对员工的调查了解中发现,有较大一部分员工对自己职业生涯缺乏规划,提供的培训机会不够;孤独感加强、安全感缺失,对企业的归属感不强;在这些情况下,员工思想负担加重,职业安全感的缺失逐渐增强,工作效率和积极性大大降低。对于企业而言,员工职业安全感的不足,容易造成人才的流失,这样必然会增加了公司的成本,影响公司的持续稳定发展。

(三)人文关怀缺失,疏离感加深

人文关怀,主要表现在对员工精神福祉的重视上,是一种以情感人、体现企业本身对于人才的重视、在企业营造出类似家庭的氛围的手段之一,其目的都在于体现公司对员工的重视和关心,真心关注员工的发展,从而能够营造良好的心理感染。社会心理学中的心理感染现象,即指人们于不知不觉之中,情绪与行为受到他人的影响、支配,而放弃原有的考虑、打算,直至自己心目中的行为规范、价值观念。这种影响不是从理性知觉通道输入的,而是通过情绪行为的暗示效应,于无意识中接受的。目前较多企业对员工的人文关怀明显不足,对自身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的灌输不够,对员工团队精神的培养较少,导致员工获取到更多的不良心理感染,员工与企业员工与员工之间的疏离感加深,感情交流处于负循环状态。

综上所述,目前城投类企业工作任务重、人文关怀缺失、培训空间狭窄等现状给企业员工造成了心理压力大、人际关系不良、归属感不强、疏离感加深、安全感缺失等问题,这些问题也给企业效益和企业形象带来了负面影响。因此,在城投类企业员工的非物质经济性福利活动中引进企业社会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

三、社会工作介入城投类企业员工心理疏导的优势

企业社会工作是运用社会工作的理念与方法,主要在企业内外从事员工的生产适应、环境协调、福利保障、职业生涯发展的管理工作,其目的是在员工职业与福利发展的基础上提升企业效率。它是企业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社会工作理念、方法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在员工心理疏导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一)社会工作具有崇高的价值观并崇尚专业伦理精神

列维说过:“社会工作是一个以价值为本的专业。它不仅是做事情的一种方式,而且是关于做什么事情是有价值的和它应该如何去做的准则。对于人们,它充盈着理想主义的抱负和关于人们应该如何被对待的理想主义的理念……对于普通凡人不能期待的实践和关照却都可以期待他们(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倡导尊重每一个工作对象的尊严和价值。不论他们的种族、教育程度、性别、社会地位、智力等如何,社会工作者都给予他们需要的帮助,提供同等的发展机会;运用本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去确定个人和社会的进步,使得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能尽量发挥自己的所能;尽力加强人际关系,务求维持、促进及提高个人、家庭、社团、机构、社会的福利,帮助社会大众预防、减少困难与痛苦。

(二)企业社会工作更加关注整体环境和资源协调性

企业社会工作不但注重当事人此时此刻的心理感受,并使用各种技巧帮助当事人缓解这种心情,更加会注重究竟是什么样的环境使得当事人发生这样的问题,并对这一环境加以分析和改造,同企业、家庭、社区一起携手,共同解决员工心理问题。社会工作者不占有社会资源,而是通过其专业工作在受助对象与社会资源占有者之间起着桥梁的作用。社会公众对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中的可以为己所用的资源状况了解往往很不全面。遇到困难时更不能有效地加以利用。社会工作者便通过了解和处理各种资源信息,协调各种资源的配置,并引导他们去利用这些社会资源去脱离困境。所以社会工作者不是单纯地为案主提供物质的帮助,而是引导他们去利用他们身边的有利资源,通过自身的努力重新走上社会的正轨,提高他们处理问题的能力。

(三)企业社会工作具有主动性与预防性的特征

心理咨询室的工作主要是面向个别有心理障碍的员工,而且通常是员工被动上门寻求服务,心理咨询者一般不会主动去和员工沟通交流发现问题。相对于传统的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员工被动的问题,企业社会工作发挥专业的主动性优势,对于那些在工作中容易出现的一些人际关系和工作压力问题,企业社会工作在出现问题之前就传授给服务对象相关的知识和技巧,使他们有所准备,完全可以避免问题的发生;其次,企业社会工作者通过专业的个案工作和小组工作为企业员工服务。一方面这是提升员工团结合作精神发展自身素质的需要;另外,通过这样的活动,企业社会工作者可以发现一些有问题倾向的员工,从而发挥预防性的优势,“主动出击”,把各种问题扼杀在萌芽阶段。

(四)社会工作的专业综合性有助于企业员工多方面的问题

社会工作者不仅掌握包括社会学、法学、行政学、心理学、经济学、伦理学等其他多学科在内的知识结构,而且掌握了一套科学的助人方法,如微观方面的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宏观方面的社区工作等,具备多方面能力素质,如社交技能,组织协调能力,公关能力以及适应能力,等等。他们能够对不同的心理和社会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其工作更具备科学性和有效性。

四、社会工作介入城投类企业员工心理疏导的措施

(一)发挥地区优势,出台相关政策

目前,全国城投类企业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城市建设工作,特别是经济发达的地区,城投类企业承担了更多更重的融资、拆迁和建设任务。一项措施的落实必须要有完善的政策和制度甚至是法规的支撑和指导,作为发达地区来说,必须学习借鉴先进的“企业社会工作模式”,重点研究当前各地城投企业心理辅导现状和对企业社会工作的认知情况和运用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相关管理办法和政策支持,通过试行的方法以点带面,在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可以共同遵守的规章和政策,并适时出台,为企业社会工作介入城投类企业员工心理疏导提供政策和法规支持。

(二)依托企业工会,建立社会工作站

企业工会作为企业职工的群众组织,是企业党委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职工群众利益的代表和维护者,在构建和谐企业、促进改革发展、维护团结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提供各种“预防性”“发展性”“补救性”的专业服务,充分发挥资源联结者的作用来帮助企业员工解决因经济、关系、生活等带来的一系列心理适应问题。总的来说,社会工作介入的员工福利会从促进员工自身心理调试以及促进企业改善氛围两方面开展工作。企业工会可以在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试点设立社会工作站,录用专业的社会工作者或者对相关专业人员进行社会工作专业培训以达开展各项工作的能力水平,通过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举办各项不同的服务活动,协助员工们认识到工作中压力、了解如何地去应对和缓解工作中出现的压力,解决员工们各种工作和生活在心理情绪上出现的各种问题,给予员工们一种精神上的支持和帮助,使其能够积极地面对各种工作现状和心理上的挑战。社会工作者除了开展日常工作外,应该协助工会开展日常的各项活动,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提升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社会工作者在考察企业现有组织结构和人事管理等方面的现状后,可为企业建立组织内部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体系。

同时,引入专业化工作方法,提升工会干部队伍的素质。将社会工作的个案辅导、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的服务方法,社会工作完整的接案、资料收集、评估问题和需求、制定服务计划、干预和介入、服务效果评估的通用流程引入到工会工作中,打破以往过于片面的行政化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质量。

(三)发挥专业优势,加强个案和小组工作

个案工作最基本的工作方法就是提供个案辅导。个案辅导一方面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心理咨询与辅导。城投类企业要利用自身的优势条件,依托企业工会和社会工作站,根据员工各方面的心理适应问题,提供电话或者面对面的咨询;另一方面还需要走到员工中间去,了解城投类企业员工在适应工作、生活以及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有哪些需要,并配合其他措施更好地促进员工的身心发展。根据企业员工的个体性以及在不同方面的适应问题,采取不同的治疗模式,在这个过程中要注重发挥服务对象本身的潜能,助人自助,最终帮助服务对象改变其处境,更好地促进其成长和完善。

小组工作是企业社会工作的三大传统方法之一。企业社会工作者要根据不同员工出现的不同情况,引导具有相同问题的员工成立相关的小组,加强朋辈辅导,共同面对并解决问题。同时,处于发展性的目的,还要组织员工进行团体游戏,提升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

(四)完善员工心理疏导的社会支持网络

完善员工心理疏导还应得到民间团体力量的推动,他们具有敏锐性、灵活性和较高的奉献精神,在企业社会工作发展中的作用起着无可比拟的作用。所以,城投类企业员工的心理疏导和发展社会支持网络体系应该由传统的政府、学校、家庭、朋友等向包括一些民间团体力量在内的内容多样、功能完备的支持体系发展,企业社工要积极与民间服务团体积极联系,争取他们对于社会工作介入解决员工心理适应问题及其发展的支持,这里的支持包括资金支持、资源支持和文化支持,促进员工和企业的和谐发展。

社会工作专业作为一种职业发展在中国刚刚起步,企业社会工作也是如此。城投类企业作为重要的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要载体,肩负重要任务、承受重大压力。企业社会工作介入城投类企业员工心理疏导和工会工作任重道远,但是在社会工作者、员工和全社会的关注努力下,企业社会工作介入城投类企业员工心理疏导和工会工作将成为一种趋势,不断促进企业与员工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丹红.社会工作介入企业员工非经济性福利探析[J].商场现代化,2010.30.

[2] 李晓凤.企业员工社会工作辅导介入模式初探——从工业社会工作员工协助方案的角度[J].社会工作,2010.9.

[3] 周沛.一项急需而有价值的社会工作介入手法--论企业社会工作[J].社会科学研究,2005.4.

[4] 王敬,王拓涵.论社会工作方法在企业工会工作中的运用[J].工会博览·理论研究,2009.2.

[5]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http://baike.baidu.com/view/690053.htm.

[6] 王思斌.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工作[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7] 王玉珍.国中直升高中学生的生活适应探究:阻碍与因应[J].教育心理学报,民96,39(2).

猜你喜欢
介入企业员工城市建设
员工行为对企业发展的影响研究
新形势下企业员工思想状况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