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礼器碑》(十九)

2016-04-21 09:13滕西奇
老年教育 2016年2期
关键词:蔡邕礼器题写

□滕西奇



怎样写《礼器碑》(十九)

□滕西奇

总观《礼器碑》,其正文排列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纵有行,横成列,匀整严谨

《礼器碑》 高234厘米,宽105厘米。碑阳16行,每行36字;碑阴3列,每列17行;左侧3列,每列4行;右侧4列,每列14行。此碑的正文,属于纵有行、横成列的排列,整体布局行列清晰,严谨匀停,犹如军阵,气象雍容威严。但严谨而不呆板,匀整而不乏活脱,丰富多变,疏密合度,落落大方,气度恢宏。此碑置身于庄严肃穆的孔庙之内,极具官方正体高古典雅的庙堂之气。

(二)横向取势,字疏行密,开合有度

《礼器碑》中多数字收敛竖势,扩张横势,字体多呈扁平或扁方形状,横向张力特别突出,构成字距大于行距的排列形式,行与行之间的左右呼应顾盼,比字与字之间的上下关联更为强烈。整体布白有疏有密,有开有合,字距疏朗,行距紧密,虚实相间,黑白分明,蔚然壮观。

临摹《礼器碑》时,只要将宣纸叠成方格即可,不必叠成扁平的格子,因为字体是扁平的,自然会出现字松行紧、字距大于行距的布白形式。

(三)参差错落,纵荡横涌,静中寓动

《礼器碑》笔法丰富,结体多变,因字立形,大小、宽窄、高低、斜正一任自然,整体布局跌宕起伏,多姿多彩,生动活泼。纵向律动,左右摇曳,荡漾自如。行与行之间搭肩接踵,贝联珠贯,横向上留下一道道空白。这些空白因字形参差错落,呈现上下起伏跌宕之势,犹如一排排轻浪,后推前涌,气势飞动,充满活力,生生逼眼。

二、款文

(一)款文的含义

款文,又称题款、落款,是正文之外的交代性文字,也是一幅完整书法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故有“无款不成书”之说。

(二)款文的内容

1.上款

上款,也称抬头。上款一般写受书人姓名、称谓及谦词或敬颂词,如:××同志雅教,书贺××先生八十华诞。按照传统习惯,对于受书人只写名不写姓;当受书人的名字只有一个字时,则需要写上姓氏,如:李刚学兄嘱书。

在可能的情况下,受书人的名字要题得高一些,以示尊重。

2.下款

下款,因写在上款的下面而得名。下款主要写书写者姓名,有时也写上笔名或堂号,根据需要还写上正文出处、书写时间、书写地点,年长者和年幼者还可以写上年龄等等。

落款时要有通盘考虑,尽量使书写者名字低于受书者名字,这是“礼道”。

3.单款

只有下款,没有上款,称作单款。

4.双款

上款和下款俱全,称作双款。当今书画作品中,打破上款和下款的顺序,交叉题写的现象较为普遍。

5.长款

长款,是因正文以外的说明性文字较长,有的多达几十字甚至上百字,形成长款。

6.穷款

款文只写书写者姓名,甚至只有名而无姓,称作穷款。

(三)款文的字体

款文的字体,按“文古款今”的原则,以篆、隶、楷、行、草的顺序依次选用:正文为篆书,款文可用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正文为隶书,款文可用隶书、楷书、行书、草书,而不用篆书;正文为楷书,款文可用楷书、行书、草书,而不用篆书、隶书;正文为行书,款文可用行书、草书,而不用篆书、隶书、楷书;正文为草书,款文可用草书,而不用篆书、隶书、楷书、行书。

以上之说,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或有例外。

(四)款文字体大小

款文字体大小要适中,首先不能大于正文,但也不能过小,应与正文字体的大小相协调为宜。

(五)款文的位置

款文是一幅完整书法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题写的位置十分重要。

一般说来,款文题写在正文之后。以往有的作品将上款题写在正文之前,当今多不采用。

竖式的作品和大幅的横式作品(均从右向左竖写),款文题写在正文的左侧,其上缘和下缘不要超过正文的上缘和下缘,并且要留出盖章的位置,即款文之下盖上印章,印章的下缘也不要超过正文的下缘。

对于横批作品(小尺幅的模式作品),款文位置又当别论。如:在四尺中开的宣纸上,从右向左书写“宁静致远”四个字,左侧的款文超出正文的上缘和下缘是允许的。

款文自身是一个整体,要写得连贯,不能断得七零八落;也不能写成上面两行、下面一行的丁字形,或者上面一行、下面两行的三角形;款文还要与正文有参差感,不能太平,平则呆滞。

这幅作品的正文, 是梁江淹的诗句“宁知霜雪后,独见松竹心”,无上款,下款有书写者姓名、书写时间和书写地点。款文一行,为行草书,其上缘与下缘都没超出正文的上缘和下缘,与正文有参差感。

(六)关于汉碑的作者

两汉碑刻大多不具作者姓名,这是当时的习惯使然。现查仅存署名的有:《衡方碑》的书写者朱登,《西狭颂》的书写者仇靖,《郁阁颂》的书写者仇绋(fu),《华山碑》的落款为“郭香察书”。

对于《华山碑》的落款是存有争议的:有人认为书写者是郭香察,如启功先生,他认为所谓“察书”,查无旁证,郭香察就是书写者。有人认为郭香是“察书”者,相当于监工,而不是书写者。洪适《隶释》说:“察书者,察莅他人之书尔。”顾炎武《金石文字记》中说:“察书乃对上市石之文,香者其名,而特勘写此书者也。”显然,洪适和顾炎武都认为郭香不是书写者,而是“察书”者。《现代汉语大词典》对“察书”的解释是:“谓校正勘定他人书写的文字。”这与洪适和顾炎武的意见是一致的。再联想到汉代人的名字多为单字,因而,郭香是“察书”者似无疑义。

对于汉碑的署名还有一些传闻。

东汉熹平四年(公元175年),蔡邕领导多人书写完成《熹平石经》,立于太学门外。 《熹平石经》是官方正订《五经》文字刻石,刻有《书》《诗》《仪礼》 《公羊》《论语》等儒家典籍,共48石。蔡邕是汉代著名的隶书大家,官居中郎将,他既参与领导,又亲自书写。清代孙承泽 《庚子消夏记》说:“东汉书学以中郎(蔡邕)为最,而《石经》尤其为得意之作,故当为两汉之冠。”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说:“ 《石经》精美,为中郎之笔。”至于哪几块是蔡邕写的,没有记载。现存残石上的隶书是否出自他的笔下,还不能断定,这给后人留下诸多的推测和想象。

《史晨碑》立于东汉建宁二年(公元169年),有人认为出自蔡邕之手,尚不能确认;《礼器碑》可谓汉碑之冠,可惜也没留下书写者姓名,连穿凿附会的都没有,令人抱憾无限。

《梁江淹诗句》 滕西奇

猜你喜欢
蔡邕礼器题写
当代陶瓷礼器创作中的多元化审美趣味
郭老为《徐孝穆刻竹》题写的封面
詹石窗教授为本刊题写寄语,勉励学报发展
古代隶书硬笔临摹字帖(一)
蔡邕听琴
论新泰周家庄遗址春秋时期青铜礼器墓的等级性
倒屣欣逢迎
蔡文姬辨琴
《诗经》中青铜礼器概述
蔡邕:“艺不压身”忽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