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 花,于明成
1.吉林省德惠市人民医院皮肤科,吉林德惠 130300;2.吉林省德惠市中医院急诊科,吉林德惠 130300
中医证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关系探究
许花1,于明成2
1.吉林省德惠市人民医院皮肤科,吉林德惠130300;2.吉林省德惠市中医院急诊科,吉林德惠130300
[摘要]目的探究中医证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关系。方法此次研究应用的是资料回顾性方法,研究者对各个中医辩证等进行信息登记,最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最容易引发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年龄为59~64周岁,糖尿病肾病并发症的几率为45.63%,比重最高;在所有的中医证型中,气阴两虚患者的频次达到了69.53%,比重最高,阴阳两虚患者频次为11.09%,比重次之,血瘀气滞类型的患者发生频次为10.16%,频次最低的是阴虚热盛类型的患者,为9.22%,从中医论证频次演变角度来说,气阴两虚患者最容易引发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所占比重最低为61.32%,最高达到了87.5%,其中发病率最高的是糖尿病肾病述所得数据均真实有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慢性并发症通常发生在年龄比较大的群体中,而最容易引发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是糖尿病肾病,而容易引起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是气阴两虚的患者。
[关键词]中医证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关系
糖尿病的发病率日渐提升,如不及时治疗会引起慢性并发症。一般情况下,因为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比较高、血脂也比较高,而这些临床症状,都会引起并发症。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类型多,而且也非常复杂,难以彻底的根治,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都会产生非常大的危害。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可以触及到身体中每个器官组织,而且发病十分隐匿,通常是渐进性发展,早期阶段几乎是不会发现,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才被发现,但是已经难以治愈。有些患者处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治疗不理想,而危及到了生命安全,有些患者直接成为残疾。为了能够及时的预防以及治疗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该文对中医证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关系进行了探究,现将探究结果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该文选取了640名糖尿病患者,其中有301名男性患者,有339名女性患者,其中最小年龄患者为22周岁,而最大年龄患者已经有90周岁。依据临床资料显示,研究者将这些患者分为5组,第一组糖尿病肾病患者组,共292名患者;第二组是糖尿病心脏病患者组,共27名患者;第三组糖尿病神经病病变患者组,共97名患者;第四是糖尿病足患者组,共106名患者;第五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组,共118名。各个组的患者无论是在年龄方面,还是在性别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方法
采用回顾性住院病历资料调查统计方法,将各病例西医诊断、中医辨证、性别、年龄逐项登记。若同一患者具有多个慢性并发症或证型为复合型,则按其病种、证型分别列入相关组别。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
1.3诊断标准
1.3.1糖尿病诊断标准符合1998年10月WHO专家咨询报告[1]所规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
1.3.2糖尿病性肾病的诊断标准已确诊糖尿病的患者,其尿蛋白排泄率检测为20~200 μg/min(28.8~288 mg/24 h),或尿蛋白定量高于正常者,除外其他引起蛋白尿的原因后,可诊断为糖尿病性肾病。
1.3.3糖尿病性心脏病的诊断标准糖尿病并发或伴发心脏病(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心脏检查有异常)者。
1.3.4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的诊断标准有明确的糖尿病病史;有皮肤感觉异常、肌肉运动失常、排尿功能障碍等症状;植物神经功能检测异常,感觉障碍,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肌无力和肌萎缩伴腓神经运动传导异常等;除外其他因素引起的神经病变即可诊断。
1.3.5糖尿病足的诊断标准有明确的糖尿病病史;有足部缺血表现,如足背及胫后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皮肤苍白或紫绀等;有足部神经病变,如温热觉及痛觉障碍或消失,皮肤及皮下组织萎缩;有足溃疡坏疽及感染表现。
1.3.6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诊断标准已确诊有糖尿病,进行检查见视网膜微血管瘤或(和)视网膜动静脉的改变或(和)视网膜出血斑、渗出斑,可考虑诊断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年龄在59~64周岁的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几率比较大,性别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肾病并发症的几率为45.63%,比重最高,糖尿病这视频网膜出现病变并发症发生率为18.44%,比重次之,糖尿病足发生率为16.56%,比重再次,而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率最低的是糖尿病心脏病,比重为4.22%。
2.1糖尿病并发症的中医证型比较
(1)在所有的中医证型中,气阴两虚患者的频次达到了69.53%,比重最高,阴阳两虚患者频次为11.09%,比重次之,血瘀气滞类型的患者发生频次为10.16%,频次最低在是阴虚热盛类型的患者,为9.22%。
(2)不同组别的中医证型频次关系如下:糖尿病肾病组共292名患者,中医频次出现最高的是气阴两虚患者,共192名,所占比重为66.78%,阴阳两虚患者次之,有58名,所占比重为19.86%,再次阴虚热盛患者,共26名,所占比重为8.9%,中医证型频次发生率最低,共13名,所占比重为4.45%。糖尿病心脏病组共27名患者,并发症中医证型频次最高的是气阴两虚患者,有21名,所占比重为87.5%,阴阳两虚患者次之,有3名,所占比重为11.11%,再次是血瘀气滞患者,有2名,所占比重为7.41%,并发证中医证型频次发生最低的是阴虚热盛类型的患者,有1名,所占比重为3.7%。糖尿病病足组共106名,并发症中医证型频次发生率最高的是气阴两虚患者,有65名,所占比重为61.32%,其次是血瘀气滞型,有24名患者,所占比重为22.64%,再次是阴虚热盛患者,有15名患者,所占比重为14.15%,最后是阴阳两虚患者,有2名,所占比重为1.89%。糖尿病神经病组共97名患者,并发症中医证型频次最高的气阴两虚患者,有77名,所占比重为79.83%,其次血瘀气滞类型患者有9名,所占比重为9.28%,再次是阴虚热盛患者有7名,所占比重为7.22%,最后是阴阳两虚患者,有4名,所占比重4.12%。糖尿病视网膜组,共有118名患者,发生并发症中医证型频次最高的是气阴两虚组,共87名患者,所占比重为73.7%,其次是血瘀气滞型患者,有17名,所占比重为14.41%,再次是阴虚热盛患者,有10名,所占比重为8.47%,最后是阴阳两虚患者,有4名,所占比重为3.39%。上述所得数据均真实有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各并发症中医证型频次比较分析
中医治疗疾病的特点就是辨证论治,该特点也可以说是中医精华。中医在治疗某项疾病之前,会对疾病进行科学辩证,否则难以取得疗效。正是因为如此,研究者才需要对中医证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关系进行研究,找到两者之间的关系,能够引导糖尿病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同时也能够提高中医药对治疗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效果,这为避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出现提供了新途径。此次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存在的关系,而所有的研究内容都是围绕着中医辨证论治展开。最终研究结果如下:
(1)年龄在59~64周岁的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几率比较大,性别方面并没有明显的差别(P>0.05)。这可能是因为这一年龄段的患者身体机能退化严重,正气渐衰,而邪气却逐渐增加,所以更容易患有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2)糖尿病肾病并发症的几率为45.63%,比重最高,糖尿病这视频网膜出现病变并发症发生率为18.44%,比重次之,糖尿病足发生率为16.56%,比重再次,而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率最低的是糖尿病心脏病,比重为4.22%。这一种结果与我国中医中涉及到“久病及肾”的观点相符合,上述所得数据均真实有效,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
(3)在所有的中医证型中,气阴两虚患者的频次达到了69.53%,比重最高,阴阳两虚患者频次为11.09%,比重次之,血瘀气滞类型的患者发生频次为10.16%,频次最低在是阴虚热盛类型的患者,为9.22%。因为糖尿病患者出现消渴病的主要病理就是阴虚,长时间没有进行治疗,就会为伤及元气,所以临床上,气阴两虚的患者最容易出现糖尿病慢性并发症,阴虚的糖尿病患者长时间没有都得到良好的治疗,就会由阴虚变为阳虚,身体阴阳虚会引起血瘀,因此临床上,阴阳两虚以及血瘀气滞类型对患者发生糖尿病慢性并发症频次比较高。上述所得数据均真实有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4)如果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角度来进行比较,不同组别的中医证型频次关系如下:糖尿病肾病组共292名患者,中医频次出现最高的是气阴两虚患者,共192名,所占比重为66.78%,阴阳两虚患者次之,有58名,所占比重为19.86%,再次阴虚热盛患者,共26名,所占比重为8.9%,中医证型频次发生率最低,共13名,所占比重为4.45%。糖尿病心脏病组共27名患者,并发症中医证型频次最高的是气阴两虚患者,有21名,所占比重为87.5%,阴阳两虚患者次之,有3名,所占比重为11.11%,再次是血瘀气滞患者,有2名,所占比重为7.41%,并发证中医证型频次发生最低的是阴虚热盛类型的患者,有1名,所占比重为3.7%。糖尿病病足组共106名,并发症中医证型频次发生率最高的是气阴两虚患者,有65名,所占比重为61.32%,其次是血瘀气滞型,有24名患者,所占比重为22.64%,再次是阴虚热盛患者,有15名患者,所占比重为14.15%,最后是阴阳两虚患者,有2名,所占比重为1.89%。糖尿病神经病组共97名患者,并发症中医证型频次最高的气阴两虚患者,有77名,所占比重为79.83%,其次血瘀气滞类型患者有9名,所占比重为9.28%,再次是阴虚热盛患者有7名,所占比重为7.22%,最后是阴阳两虚患者,有4名,所占比重4.12%。糖尿病视网膜组,共有118名患者,发生并发症中医证型频次最高的是气阴两虚组,共87名患者,所占比重为73.7%,其次是血瘀气滞型患者,有17名,所占比重为14.41%,再次是阴虚热盛患者,有10名,所占比重为8.47%,最后是阴阳两虚患者,有4名,所占比重为3.39%。上述所得数据均真实有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5)对各个中医证型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气阴两虚患者最容易引发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所占比重最低为61.32%,最高达到了87.5%,而这其中糖尿病肾病患者最多,所占比重最大,阴虚热盛以及阴阳两组类型的患者,最容易出现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是糖尿病肾病,血瘀气滞类型的患者则容易出现糖尿病足并发症。上述所得数据均真实有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中医认为,消渴病持续很长时间,就会伤及肾,而肾损坏就还会导致患者阴虚阳亢或者出现化燥化热的情况,正是如此,开糖尿病肾病患者表面上看是阳虚,而实际上却是寒热夹杂,十分复杂。脱疽则是因为消渴病过长,气津亏损,血液流通不畅,经络受到阻碍,气血不通引起,因此此种并发症时常会出现在血瘀气滞型患者中。
[参考文献]
[1]王亚林,严惠芳,张雪然.351例糖尿病肾病中医临床证型调查分析[C]//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9.
[2]高天舒,晏丽丽,王英娜.新诊断2型糖尿病常见中医证型与非酒精性脂肪肝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分析[C]//第十二届全国中医糖尿病大会论文汇编.2010.
[3]梁晓春.全民预防糖尿病知识普及势在必行[C]//2009年全国中医药科普高层论坛论文集,2009.
[4]施卫星,李秀央,李杰.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患病率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1).
[5]贾海骅,赵红霞,赵凯维,尹俊县,等.探讨糖尿病(消渴)中医病因病机[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1):55.
[6]郭伟星,王欣,于杰,等.不同证型老年男性高血压病患者性激素受体表达的比较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2(2):70.
[7]李明哲,高天舒,石艳刚,等.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证候分析[J].辽宁中医杂志,2012(2):23.
收稿日期:(2015-10-07)
[作者简介]许花(1978.8-),女,吉林德惠人,本科,副主任医师,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内科常见病,多发病。于明成(1974.10-),男,吉林德惠人,本科,副主任医师,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内科常见病,多发病。
DOI:10.16658/j.cnki.1672-4062.2016.01.196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062(2016)01(a)-019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