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维松
本文现将人教版八年级(下)中的一道习题及其逆命题在中考中的应用介绍如下,供初中师生教与学时参考.
题目如图1,直线l1∥l2,△ABC与△DBC的面积相等吗?你还可以画出一些与△ABC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吗?
解因为l1∥l2,所以S△ABC=S△DBC(同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还可以画出与△ABC面积相等的三角形若干个,只要同底BC,第三个顶点在l1上即可.
认真研究本题可以得到以下两个命题:
命题如图1,若直线l1∥l2,则S△ABC=S△DBC;
逆命题如图2,若S△ABC=S△DBC,则有直线l1∥l2.
这个命题及其逆命题,我们暂称为梯形的两个结论:
(1)平行结论:若AD∥BC,则有S△ABC=S△BDC,S△ABD=S△ADC,所以S△AOB=S△COD.
(2)面积结论:若S△AOB=S△COD,所以S△ABC=S△BDC,S△ABD=S△ADC,则有AD∥BC(进而得到一系列的相似).接下来,我们举例说明上述两个结论在解题中的应用.
1平行结论的应用
例1(2015年天水市)如图3,已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E是BC上一点.如果△DEC的面积是2015cm2,求△BEF的面积.
解要求S△BEF,如果想求出底边及底边上的高是很困难的,但根据已知条件可知图中有两个梯形:即梯形AECD和梯形ACFB,故只要连结AC后,结合平行结论可得S△AEC=S△DEC,S△AEC=S△BEF,从而由等量关系的传递性可求得S△BEF=S△DEC=2015cm
例2(2010年南宁市)已知正方形ABCD,正方形BEFG和正方形RKPF的位置如图4所示.点G在线段DK上,且G为BC的三等分点,R为EF中点,正方形BEFG的边长为4,则△DEK的面积为().
解连结BD、GE、FK.因为ABCD、BEFG和RKPF都是正方形,所以BD∥GE∥FK,故由平行结论知,S△DGE=S△BGE,S△GEK=S△GEF,因此S△DEK=S△DGE+S△GEK=S△BGE+S△GEF=S正方形BEFG=16.
例3(2013年宜春市)如图5所示,长方形ABCD中,AC与BE相交于F,三角形BCF的面积是12,三角形CEF的面积为8,求四边形ADEF的面积.
解连接AE,因为ABCD为长方形,所以AECB是梯形.故由平行结论知,S△AEF=S△BCF=12,而S△AEF∶S△CEF=AF∶FC(因为两三角形等高)=12∶8=3∶2,又S△ABF∶S△BCF=S△ABF∶12=AF∶FC(因为两三角形等高)=3∶2,故S△ABF=18,从而S四边形ADEF=S△ADC-S△EFC=S△ABC-S△EFC=S△ABF+S△BCF-S△EFC=18+12-8=22.
例4(2013年泰州市)如图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x-2与y轴相交于点A,与反比例函数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相交于点B(m,2).
(1)求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
(2)将直线y=x-2向上平移后与反比例函数图象在第一象限内交于点C,且△ABC的面积为18,求平移后的直线的函数关系式.
解(1)将点B(m,2)代入直线方程y=x-2中,得m=4,故求得反比例解析式为y=8x.(2)将直线y=x-2向上平移a个单位,设与双曲线交于点C,交y轴于点D,连结DB.因为直线y=x-2与直线y=x-2+a(a>0)的x前面的系数均为1,故两直线平行,所以由平行结论知,S△ABD=S△ABC=18.因为线段AD=-2+a-(-2)=a,从而S△ABD=12×4a=18(因为B点的横坐标m=4)故a=9.所以直线y=x-2平移后的直线的函数关系式为y=x+7.
2面积结论的应用
例5(2012年安顺市)如图7,在△ABC中,点D、E分别在AB、AC上且CD于BE相交于点F,已知△BDF面积为6,△BCF面积为9,△CEF面积为6,求四边形ADFE的面积.
解连接DE,因为S△BDF=S△CEF=6,所以S△BDC=S△CEB=6+S△BCF=6+9=15.则由面积结论得DE∥BC,所以S△DEF6=69,所以S△DEF=4,又因为DE∥BC,所以△ADE∽△ABC,所以S△ADES△ADE+25=(DEBC)2=(23)2=49,所以S△ADE=20,所以S四边形ADFE=S△ADE+S△DEF=24.
3平行结论和面积结论的合用
例5(2014年淮安市)如图8,点A(1,6)和点M(m,n)都在反比例函数y=kx(x>0)的图象上,(1)k的值为;(2)当m=3时,求直线AM的解析式;(3)当m>1时,过点M作MP⊥x轴,垂足为P,过点A作AB⊥y轴,垂足为B,试判断直线BP与直线AM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解(1)将A点坐标代入xy=k中,得k=1×6=6.
(2)因为M(m,n)点也在双曲线xy=6上,且m=3,故3n=6,所以n=2,故M(3,2),又A(1,6),故设AM方程为y=kx+b,将M和A点坐标同时代入y=kx+b中,通过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可求得AM的解析式为y=-2x+8.
(3)因为MP⊥x轴,AB⊥y轴,所以MP∥y轴,AB∥x轴,从而由平行结论知S△ABO=S△ABP,S△MPO=S△MBP,又由双曲线面积不变性的性质知S△MOP=S△ABO=12K=12×6=3.故得S△ABP=S△MBP.因此由面积结论知BP∥AM.
综上可知,注意课本习题及逆命题的研究,符合新课程关于“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的理念要求.教学实践表明,这样的专题研究,利于学生融会贯通课本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开阔视野,提高科研水平,利于学生提高数学思维水平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对于启迪学生思维、掌握基本技能和技巧,对于延伸、拓展教材的内涵,对于开阔视野、启迪思维、提高综合解题水平,均颇有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