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玉
[摘 要]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强调:“好的,正确的教学不是传递,而是对学生的自学辅导。”不少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也注意到要使学生所学知识得到消化、迁移,继而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光靠灌输是行不通的,往往是事倍功半,使教与学双方都很被动。而叶圣陶先生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的主张,却道出了客观真理。即授学生以“鱼”,不若授学生以“渔”。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学能力;培养
学生特别是小学生,对于语文课程的学习很少具有自己的目标和计划。他们常常是跟着老师走,要达到什么水平、学到多少东西大都是老师说了算。但是,每个学生的基本准备度不同,理解力和接受能力不同,最终学习结果自然也就不尽相同。有不少学生虽然很努力也难以达到老师的要求。他们在语文学习的道路上屡屡受挫,以致失去信心。也有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优于其他同学,但因缺乏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效果差强人意。如何让学生更有效率地学习语文呢?
一、自学方法精心指导
从心理学角度看,学生自学时的注意力会自觉集中,多数时间处于有意注意状态,这对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很有好处,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必要一环,需要师生间的相互配合,灵犀相通。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
1.多读。“多读”是自学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在自学活动中,学生只有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文本,才能得其要领。读懂、读好文本是下面所有学习的基础。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多读是传统而有效的法宝。一篇文章自读四遍方可见效。第一遍是“认读”,初步理解课文的字、词、句,和大意。第二遍是“研读”,探索作者思路与文章结构,了解文章主题。第三遍是“品读”,初步品味文章风格,感受重难点。第四遍是“熟读”,使文章了然于心,完成课文外部语言向内部语言地转化,把知识、技能初步运用于读写实践。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再进行必要的手法分析和细致的语言品味,学习也就落到实处了。
2.多思。“思”与“学”是密切相关,相互促进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条“祖训”,道出了“思”之重要。在学生的自学过程中,应处处闪烁“思考”的火花,一般来说一篇文章我们可以就文章的题目、内容、重点段落、重点句子、字词、中心思想、写作方法、作者的写作目的,读后的感悟等等进行思考,寻求答案,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自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求同思维的训练,更要重视求异思维的训练。应鼓励学生努力学会对同一个问题要从多角度、多方面、多种可能性上去“思”,养成“多思”的习惯。
3.多问。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提出问题”常常会使人获得“创造性”的想象力。所以更应该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多提疑问。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从提问开始,在分析问题中发展,在解决问题中获得。在自学的过程中训练学生质疑的习惯,培养问题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促进学生主动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也许一开始的训练中学生会提出一些没有多少含金量的问题,只是在字词上打圈子,教师切不可着急,应知道循序渐进的道理。“学贵有疑,学则须疑”,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可以使教师的教学更有的放矢。
4.多归纳。经常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依靠自己的头脑,由自己概况出重要的原则,揭示出科学的规律,这也是一条重要的自学方法。在课内和课外可以让学生做一番归纳和整理工作。归纳的内容可以多种多样:字词、句段,文学常识、学习方法、写作方法等等均可作为归纳的内容。归纳的方式可以多样,课文批注、读书笔记、知识卡片、档案袋整理均可。可全班同学共同完成某一内容的归纳,也可以因人设题,发挥所长。
二、自学习惯精心培养
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自学方法,是否就代表着学生可以主动自觉地完成自学任务呢?往往绝大部分同学会因为未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而使自学过于浅显或流于形式。师生有必要共同努力,培养自学习惯。而习惯的养成首当其冲,是要善于激发学生自学兴趣。
1.培养学生的自学兴趣。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话是有道理的,学生对学习一旦有了兴趣、乐趣,那么,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就会从中而来,同样的道理,学生对自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自学习惯的养成也就会水到渠成。自学的兴趣可来自成功的喜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关注学生在自学中的所得,只要是自学所得,教师都应给予肯定,让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继而会转化为再学习的动力。
2.制定合理的自学计划。万事开头难,在好习惯培养过程中这句话同样适用。自学习惯的形成也需要经过一定的量变才能达到质变,从而转变为一种自觉地良好的行为习惯。合理的制定自学计划,应是督促自己自学的有效保障。学生制定自学计划,要力争具体和适度,具体指详细的制定自学内容、自学时间、明确自学的学习目标;适度指学生应根据自身的情况,合理确定自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以及自学时间的长短。自学内容过于简单达不到自学的学习效果等于无用的机械劳动;内容过难,学生会力所不及,从而失去自学的兴趣与信心。因此制定一个适合自己的自学计划是良好自学习惯养成的首要环节。
3.多方督查,及时调整。由于高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绝大多数学生在自学习惯养成的过程中,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容易出现反复、拖拉、敷衍、放任等现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教师的督促,学生之间的互查、自查、能很好的为自学习惯的养成保驾护航。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些能检查到学生自学情况的教学环节,但教师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学生之间如果能养成互查、自查的好习惯,则可以在更大范围内督促学生完成自学任务,且自查习惯的养成则标志着学生自学的主动性、自觉性已形成、良好的自学习惯的形成也就获得了至关重要的内驱力。
综上所述,指导自学方法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基础,而自学习惯的养成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保证。只有两者结合,我们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使学生掌握自学方法,养成自学习惯,不断提高自学能力,从而终身受益。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师要多些“爱心”,作为学生要多些“决心”,师生双方要多些“恒心”,事情才能获得圆满成功。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2]杨九俊,姚强.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吴保明.浅谈教师如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
[4]倪海霞.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小学时代:教师,2013(8).
[5]王月平.给学生插上自主学习的翅膀:谈小学语文教学[J].学周刊,201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