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琪
内容摘要:对产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评价可以科学地推进浙江省的可持续发展。首先,本文在理论梳理的基础上构建了区域产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借助熵值法确定指标熵权,并应用topsis方法进行综合评价;最后,根据对评价结果的分析,提出一系列浙江省产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发展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产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 评价指标体系 熵值法 topsis法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与其相适应的技术创新生态化问题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并成为全人类共同关注的焦点。技术创新关系到我国在21世纪能否进入世界先进行列,而产业生态化又是21世纪产业发展的三大趋势之一(与产业集群化和产业融合化并列)。改革开放多年来,浙江经济快速发展各项指标排在了全国的前列,形成了具有浙江特色的区域经济发展优势。与国内外发达地区相比,浙江省产业生态创新基础条件薄弱,创新资源投入不均衡,关键产业技术自给率不高,通过创新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双赢对大多数企业和地区而言尚是个难题。这也是制约浙江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在国家“十三五”开局的关键时期,对技术创新与产业生态化如何相结合进行研究,对于促进产业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推动浙江省产业技术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产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具有许多生态学特征,因此,本文提出了产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概念。产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是依据生态学理论和方法对生态产业技术创新系统的界定,是产业技术创新系统与生态系统的耦合。
产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理论研究现状与基本原理
(一)产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理论研究现状
理论界从产业角度来论述创新生态系统的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生命周期评价(LCA)理论和产业生态系统论,自Cloud(1997)首次从产业角度提出“生态系统”一词后,20世纪80年代末,Frosch和Gallopoulos(1992)通过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类比,完善了产业生态系统和产业生态学的概念。伴随着技术创新相关理论与实践的成熟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产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研究与实践也进入蓬勃发展的阶段。
国外学者基于各自不同的立场和出发点,对产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进行了深入研究。Daniel C.Esty(2008)认为产业生态学可以运用于企业层面上,从而提高竞争力。Mikenney Jame(2006)指出通过采用信息技术的商业演变,将促进包括市场运作、企业经营在内的商业系统的进化。James M. Moore(2005)运用自然生态学的规律来观察和设想当今及未来的经济世界。随后,部分学者开始研究产业中的物质能量循环与市场、社会的深层关系。Brad Allenby(2010)以汽车产业为例,认为信息进化与可持续发展是可兼容的、相互依赖的社会进化方向。Auden Schendler(2009)分析了产业生态原则运用于服务娱乐行业的经验和教训,扩展了产业生态的运用领域。Jonah Spiegelman(2009)认为,产业系统与生态系统更深层次的联系在于它们都是自组织系统和远离热力学平衡。
国内学者对技术创新生态研究也做了积极的探索。刘友金(2010)引入行为生态学理论,探讨了产业技术创新集群行为。田亚明等(2011)将生态理论和熵理论引入技术创新风险管理领域,进行企业对技术创新项目进行风险度量和决策。尹艳冰、赵宏(2010)阐述了生态化技术创新的特征,并从创新主体、创新运行机制和创新共生网络三方面构建了区域生态化技术创新体系框架 。黄鲁成(2010)运用生态学理论对区域创新系统的生态学特征、演化规律、运行与控制机制进行了研究。陈劲、李飞(2011)从生态物种进化视角重新审视国家创新体系,阐述了国家技术创新体系中生存、演化和优化的三阶段创新发展机理,丰富并完善国家创新体系的研究。
目前国内外还没有形成一套较为系统和规范的产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理论。国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产业技术创新生态化及产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形成机理,尚未有可供我国直接套用的产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理论。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产业技术创新系统的内容及构建的必要性等方面,相关研究在内容上都是针对国家宏观层面的,不能综合反映我国产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现实状况,尤其是政府目前还没有从制度角度对产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进行引导与规范。
(二)基本原理
熵值法的原理。在信息论中,“熵”是系统无序程度的度量。熵值法赋权的原理是:对于给定的评价指标,不同样本的数据差异越大,则该项指标对评价结果的影响作用就越大,亦即该项指标包含和传输的信息越多,被赋予的权重应该越大。
熵值赋权反映了指标数据本身的特征,并且可以根据财务情况的变化进行动态调整,避免了人为赋权的主观随意性。
TOPSIS法的原理概述。TOPSIS(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全称为逼近理想值的排序方法,简称理想解法。运用TOPSIS进行综合评价的原理是:通过测度各评价对象的指标值向量与理想解和负理想解的相对距离来确定评价对象的综合得分。评价对象越接近理想解同时又越远离负理想解,则评价对象的综合评价得分越高。
所谓理想解是评价对象的最佳值,即标准化指标值的最大值;所谓负理想解是评价对象的最劣值,即标准化指标值的最小值。利用TOPSIS确定评价得分,对样本数量和数据的分布特征没有任何限制,避免了有效市场假说的苛刻条件,这就使得模型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即使样本城市的数量和可观测的公开数据较少,依然可以利用TOPSIS确定评价得分。
浙江省产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及其综合评价
(一)区域产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本质上讲,对区域产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适宜度评价指标的选择是建立在对区域产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适宜度概念内涵理解的基础之上的。综合国内外相关区域创新系统评价指标的文献,遵循科学性与现实性原则、系统整体性与开放性原则、可操作性与可比性原则,本文采用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经济环境及技术环境5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构建了区域产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适宜度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二)浙江省产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综合评价
产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数据收集。本文结合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遵循数据的可得性、可靠性、可用性和可信性原则,选择浙江省11个城市(杭州、宁波、温州、嘉兴、湖州、绍兴、金华、衢州、舟山、台州和丽水)统计年鉴数据作为样本分析,通过具体分析各城市产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状况,从而有助于比较分析和全面总结。研究数据以浙江省11个城市的产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基本情况为基础,详细参考2010、2011浙江省科技统计年鉴,2010、2011浙江省统计年鉴和2012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等。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评价分析能够比较准确地测评出浙江省11个城市产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状况。
浙江省产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总体评价
根据评价得分可以得到11个样本城市的综合排名,结果汇总如表6与表7所示。
从综合得分来看,杭州(2010年0.835,2011年0.932)、宁波(2010年0.602,2011年0.571)在整个浙江省产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一层次;嘉兴(2010年0.419,2011年0.375)、绍兴(2010年0.365,2011年0.348)、温州(2010年0.310,2011年0.250)、台州(2010年0.272,2011年0.226)、金华(2010年0.238,2011年0.262)、舟山(2010年0.236,2011年0.233)、湖州(2010年0.212,2011年0.201)处于第二层次;衢州(2010年0.045,2011年0.043)、丽水(2010年0.023,2011年0.036)处于第三层次。浙江省各城市综合得分与层次分类具体如表8所示。
杭州、宁波2个城市在2010、2011两年排名都一直保持在全省产业创新生态系统评价的前两名位置,这和两个城市同属副省级城市,政策上的优势明显,创新主体(企业、高校、研究机构)的集聚程度高,经济环境和技术环境明显优于省内其他城市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第二层次中,嘉兴在2010、2011两年排名都保持全省第3位置,而温州、台州、金华、舟山、湖州之间的差距不大,2011年6月30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浙江舟山群岛新区,舟山成为中国继上海浦东、天津滨海和重庆两江后又一个国家级新区,这对于其提升产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层次作用很大。而相比较杭州、宁波与排名第三层次的衢州、丽水,综合得分值相差近20倍之多。
优化浙江省产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政策建议
通过topsis评价法对浙江省11个市产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比较分析,得出各市的产业技术创新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局部的发展不平衡会制约浙江省整体的发展。为了促进浙江省产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发展,应采取以下措施来推动浙江省平衡有效的发展:
构建浙江省产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形成的基础体系。制定创新激励政策,引导创新主体集聚,促进产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合作创新网络的建设;制定核心企业的培育政策,形成以核心企业为主导的产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在产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核心企业起到发动机的作用;保证系统的充分开发,降低系统外的创新主体进入系统的壁垒,通过制定人才流动政策、技术市场培育政策、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等,鼓励外部环境中的人才、信息、技术等资源在系统内流动。
构建浙江省产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运行的支撑体系。鼓励和支持企业参与政府科技计划,对具有明确市场前景的项目,可以通过政府牵头组织、企业重点落实、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同参与的形式实施;政府要充分发挥其提供信息服务的职能和义务,明确界定信息统计的程序和规范,从而为产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创新活动提供及时有效的支持;从人才服务体系、技术服务体系、金融服务体系、中介服务体系等方面,完善系统的服务支撑体系。
构建浙江省产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优化的引导体系。政府在保障系统运行的基础上,要发挥主导和引导作用,积极为系统寻找创新动力,保障产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平滑演进;政府应积极鼓励创新提供者进行技术创新推广,提供技术创新交流平台,邀请其进行技术创新交流;积极鼓励系统内的企业之间、企业与高校和科研机构之间的知识互动。
结论
在构建浙江省产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体系的基础上,本文运用熵值法和topsis法对浙江省的产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进行了综合评价,从而得出以下结论:
产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与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经济环境及技术环境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联;科研机构与经济环境的影响比重较大,应加强投入;浙江各市产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整体呈上升趋势,局部发展的不平衡性是制约浙江省发展的主要因素。应在此基础上解决制约浙江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进而推动浙江产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张宏武,时临云.技术创新与产业生态化研究[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
2.Cloud E.Materials and posterity [J].Geologische Runds-chau,1997,66(3)
3.R A Frosch,N EGallopoulos.Towards An Industrial E-cology in The Treatment and Handling of Wastes [M].London:Chapman and Hal,1992
4.丁文喜.循环经济技术范式下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构建思路[J].商业时代,2010(16)
5.田亚明等.基于生态-技术创新和熵理论的企业绿色创新风险度量研究[J].生态经济,2011(2)
6.陈鑫,吴耀宏.基于topsis法的区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及比较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6(15)
7.王大洲.论企业创新网络的建构原则[J].科技管理研究,2006,26(5)
8.陈劲,李飞.基于生态系统理论的我国国家技术创新体系构建与评估分析[J].自然辩证法通讯,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