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静
内容摘要:当前世界经济深刻复杂变化,已经全面进入后危机时代,尽管现有危机逐渐缓和且经济发展也进入到平稳期,但是固有的危机根源并没有完全消失,世界经济仍然存在着很多不确定因素。同时,在后危机时代,全力扭转我国经济结构失衡,扩大消费需求,并重新构建结构上的稳定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这其中,商贸流通业对于我国经济影响的趋好作用愈发明显,其在产业关联、扩大消费和促进创新供给等方面的价值更是逐渐受到重视。但是,我国现有的商贸流通业在发展中也遇到了很多问题。因此,为了能够有效地提升我国商贸流通业在后危机时代扩大总需求的价值作用,本文针对我国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充分讨论了其在扩大总需求方面的作用以及我国商贸流通业未来的发展战略。
关键词:商贸流通业 后危机时代 扩大总需求 经济结构转型 价值作用
引言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影响,国内外经济形势均不容乐观。同时,在后危机时代的经济发展中,更是存在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等众多不确定因素,全球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而反观我国,在平衡对外贸易、提升就业水平、维持物价稳定、促进经济增长等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的探索和尝试。当然,探索中也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挑战,而来自于经济结构上的矛盾问题更是愈加明显,因此,要想实现我国经济的中高速增长就必须要着眼于国内的经济结构优化、发展动力转换和发展方式转变,从创新我国国内消费需求上寻找发展新动力。而且,纵观国内的发展可以看出,我国的商贸业和金融业有着重要的发展潜力价值,可成为我国不断创新宏观调控方式,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新方向。为此本文对我国商贸流通业对于社会生产、商品流通以及国民经济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希望能够通过商贸流通业扩大总需求来实现我国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和改善。
现阶段我国商贸流通业的发展状况
商贸流通业包含了交通运输行业、仓储行业、批发行业、零售行业等众多的产业环节,是进行商品流通以及为商品流通提供支持和保障的服务型产业。在“十二五”期间,我国的商贸流通业整体发展迅速,其结构和形式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随着电子商务和“互联网+”战略的迅速发展,商贸流通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市场地位越来越高。而且,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将深度融入全球物流链、开辟跨境多式联运交通走廊、打造陆海内外联动、加强营销和售后服务网络建设等关于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布局作为我国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
并且,在“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支持下,我国商贸流通业中的各个行业均实现了稳步增长,其中私营企业和小微企业更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在零售业中,仅2014年我国限额企业商品零售额就高达12.50亿元,保持了9.8%的高速增长。另外,从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来看,2014年我国零售法人企业数量为8.04万个,同比增长21.91%,2015年前三个季度的新登记企业数量就超过了315万户。在仓储业中,其仍然保持了高速发展,特别是我国在2009年将仓储业设定为产业振兴项目以来,我国的仓储业在“十二五”期间增加值稳步上升。第三次经济普查的结果显示,我国仓储业的总资产在2014年就达到了16878.6亿元,注册仓储企业2.4万家,从业人数超过70万,行业发展迅速。与此同时,符合转型升级方向的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和消费相关行业利润增幅也较快,并且,随着电子商务和“互联网+”战略的发展,电子商务和大数据日益成为我国商贸流通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有很多电子商务企业通过移动终端技术有效融合了线上和线下资源,更加快了电子商务商贸流通的发展进程。
我国商贸流通业现阶段发展的主要问题
第一,我国商贸流通环节较多且费用高。产品自生产后要经过零售商、批发商等多个环节才能够到消费者手中,而且农超对接和厂街对接的占比非常小,对于实惠消费的促进作用亟待提升。不仅如此,产品经过每个环节后的成本也较高,例如在流通环节的行政性费用、公路费用还有类型繁多的摊位费、进场费等。所以,商贸流通业为了确保利润往往会通过加价的方式被迫为之,造成了抑制消费需求的增长问题。
第二,我国商贸流通业的市场细分不足。由于存在较为严重的商品同质化现象,再加上我国商贸流通业的市场细分不足,导致缺乏有特色的商品入场,距离我国政府提出的“以创新供给带动需求扩展,以扩大有效需求倒逼供给升级”的要求还差距很远。
第三,我国现有的商贸流通业还存在法制不健全、规范化程度低的问题。而且,由于地方政府对于当地商贸流通业的保护导致我国无法形成公平的竞争环境,同时地方保护主义还催生出了内外贸分割、行业垄断、城乡分割、条块分割、地区分割等问题,因此,我国商贸流通业有关的法律法规亟需完善。并且,由于我国管理水平的限制也使得其规范化程度较低,长期以来积累的问题更是导致其信息化处理水平、物流现代化水平和科技创新核心技术等明显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第四,我国城乡发展的不协调、不平衡、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由于我国城乡经济的二元结构特点,导致现阶段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中存在着严重的城乡差异。农村商贸流通业无论是组织形式、发展速度还是发展规模都无法与城市商贸流通业相比,这也导致了农产品向上流通困难和生产资料向下购入困难的“双难”形成。特别是在很多偏远地区,居民往往很难买到高档和大品牌的产品,且售后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再加上硬件基础设置的脏乱差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农村消费需求的增长。
第五,我国的消费结构有待优化。从当前的产品消费结构来看,我国居民对于享受和发展型产品的消费需求较低,而对生存型产品的需求比重则较大,因此,应逐渐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力度,从供需两端推进我国消费结构的优化。
我国商贸流通业现有问题对扩大总需求的影响
由于我国商贸流通业存在着上述五个方面的问题,因此其对我国扩大总需求造成了一定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的影响:
(一)影响我国消费需求的扩大
我国商贸流通业对于促进消费有着积极的作用,能够通过商贸流通业开发出潜在的消费群体,创造未来消费,实现即期消费。而且,通过商贸流通业本身强大的服务能力和功能构建可以有效改善消费环境,从而释放居民的消费新需求,实现从名义货币向实际消费的有效转变。但是,由于我国当前商贸流通业相对来说发展水平较低,且缺乏有效的组织和管理,从而使得整体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并不能与扩大消费总需求相适应,使得消费产品无法及时被销售,而价值也难以真正转化为利润。与此同时,从事相关劳动和消费产品生产的从业者生活水平也无法得到改善,因为收入是一个关于消费的重要函数,收入放缓,消费必然要跟着减缓速度。再加上我国城乡二元化的结构差距,更是导致占据绝大多数人口的乡镇居民以及农产品,无法顺利地借助流通渠道实现产品价值,从而严重抑制了农村扩大消费总需求的水平提升。
(二)影响我国实体经济投资需求的提高
当企业所生产的商品能够在商贸流通业的辅助下,迅速通过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那么企业的产品也就能顺利地转化成企业利润和商品价值,同时,产品价值的顺利实现和企业利润的快速增长自然也就会刺激企业的拓宽发展,从而刺激企业的投资积极性,并提升我国实体经济的整体发展。而与实体经济有关的投资、消费和就业等问题也必然会相应化解。但是,一旦商贸流通业出现了上述五个主要问题,必然导致企业的产品无法顺利从生产领域转向流通领域,企业也必然没有充分的理由和充足的资金来扩大生产规模,从而将导致企业更多的投资转向虚拟经济领域,这必然会严重影响我国实体经济投资需求增长。
(三)影响我国对外开放战略布局的扩大
我国商贸流通业的营销能力较差,比如我国零售业的营销方式多为最基础的广告促销、服务促销、陈列促销和价格促销等,不仅在促销方式上与外资零售业有很大差距,而且促销水平也显著低于后者。比如在2012年,我国零售业的毛利率平均值仅为8.1%,但是外国零售业在高水平的经营和营销管理下,其毛利率平均值达到了近24%,巨大的差距说明我国商贸流通业存在着较低的营销和经营能力,必然会影响我国对外开放战略布局的扩大。另外,我国商贸流通业没有显著的品牌化意识,不仅缺乏国际知名品牌,就是在国内也鲜有全国知名的商贸流通业品牌。而且,管理水平的落后更是影响着其硬件技术的扩展,同时硬件设施的滞后又反过来阻碍管理水平的提高,形成了发展的恶性循环。所以,上述五个主要问题极大地影响了我国商贸流通业的国际竞争力,制约了外需的增长。
我国商贸流通业扩大总需求的先导性作用
经过了近40年的中高速发展,我国商贸流通业已经在市场化道路上获得了显著成绩。但是,受到我国体制机制和发展起步较低等综合因素的影响,我国商贸流通业的整体市场化运作程度依然偏低。因此,世界经济全面步入后危机时代的当下,受到全球金融危机冲击的我国经济必须依靠扩大消费刺激经济的增长,这一转变使得消费者在市场中的作用和价值越来越重要,而商贸流通业的地位也从“中介”作用逐渐转变为至关重要的“先导”作用。所以,在后危机时代,需要正确理解商贸流通业对扩大总需求的先导性价值作用:
(一)对于生产的先导性价值作用
企业需要生产什么产品、生产多少数量都和买方市场有重要的关系,即市场决定企业的资源配置。而这些配置更是通过一定的市场参数表现在实际的流通现象之中。因此,可以说我国商贸流通业的这种先导性作用可以被认为是生产的导向器和助推器,一方面对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有一定的引导性,拉进了消费和生产的距离,从而使企业商品更快地实现从名义货币转化为实际收益。另一方面也能够尽快从生产者及时转移到消费者手中。而且,随着现代化经济大生产需要商贸流通业的积极配合,在“十三五”期间,生产对流通的依赖程度必然越来越高。
(二)对于消费的先导性价值作用
流通是实现消费的基础,尤其是在市场经济下的生活性消费和生产性消费都离不开流通这个重要环节。因此,流通的本质目的就是为了实现消费。在社会的总需求中一般包含国内总需求和国外总需求,而消费需求就在整个总需求的占比中高达60%。然而,受到后危机时代的影响,我国国内的投资力度还达不到削弱投资的乘数效应,所以,扩大总需求的主要办法还是要扩大消费。另外,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一样有着较强的波动性,但是消费者却保持了相对的稳定和连续,从而使产品使用价值出现很大变动,造成了严重的生产浪费现象。因此,如果大力地发展我国商贸流通业,就必然能够减少产品和消费之间的流通时间,通过刺激消费挖掘消费潜力,将隐性消费转化成实际消费行为。
(三)产业关联的先导性价值作用
商贸流通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性产业,其在产业结构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作用。同时,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更能使得多个产业紧密联合,形成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创新供给。从产业关联的角度来看,我国的商贸流通业属于第三产业,主要是通过商品的流通将各个产业关联起来,并借助相关技术增强产业之间的关联度。另外,商贸流通业还可以为其他相关产业提供产品和服务,从而引导第一和第二产业的发展方向,并通过改变商品需求结构和供给结构来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从供需两端进一步调整生产和消费之间的关系。
有效发挥我国商贸流通业扩大总需求的建议
(一)建立科学化和市场化的商贸流通体制模式
所谓建立科学化和市场化的商贸流通体制模式就是要创建和完善多元化的流通主体,从而使多元化流通主体能够在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中合理顺畅地进入和退出各类流通领域,通过更加有序的竞争来带动我国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因此,建立科学化和市场化的商贸流通体制主要包括商贸流通方式的社会化、产业化、法制化、国际化和现代化。
其中,在社会化的商品流通方式中,当商品进入或退出商贸流通领域时并不会受到政府、行业或者地区的限制和约束,更加维护了市场决定商品价格的经济规律,能够在市场价格规律的影响下,使我国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更加有序流动。在产业化的流通体制中,通过确立流通体制的产业地位来提升商贸流通业的影响力,从而使商贸流通业能够引导生产、帮助生产并参与生产,提高对生产领域的扶持作用。在法制化的流通关系中,通过建立和健全与商贸流通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更好地规范相关行业行为和标准,从而约束流通主体的行为。在国际化的流通范围中,能够有效扩大商贸流通业的市场和经营范围,从而有效提升商贸流通业的跨国经营能力,提升其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使我国的流通标准和行业规范逐渐与世界接轨,形成互为支撑、互促共进的发展新格局。在现代化的商贸流通业形态中,为了能够适应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发展之需,必须有效提升我国商贸流通业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积极发展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现代化的商贸流通业态。
(二)持续加快我国商贸流通业的发展速度
尽管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迅速,但是其产业地位依旧较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仅为10%左右。因此,面对扩大总需求的必然选择,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的重点就是提升其产业发展的速度。所以,首先要进一步发挥社会化和专业化流通的先导性作用,从而发挥集约化商贸流通业的优势,有效提升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规模。其次是在现有的基础上建立集团化的商贸流通企业,通过集团化运营来提升相关的经营和管理水平,从而促进商贸流通业的机会效益、互补效益和规模经济效益。最后是提升商贸流通业的产业化发展,让商贸流通业成为启动市场的起始点,从而扩大市场总需求。
(三)建立更加合理的商贸流通业网络化渠道
流通渠道是实现生产和流通的重要纽带,渠道是否顺畅直接影响着整个流通体制的完善程度,并且和内需的导向作用、生产带动作用紧密相关。因此,想要通过商贸流通业来提升其对生产的带动关系和对内需的导向作用,就必须要构建高速流畅的流通渠道。所以,我国不仅要建立高层次的大型批发组织机构,通过多层次的产供销结构以及一体化的内外贸机制来提供多功能的服务,而且要重视零售带动批发的发展,形成批发机构与零售机构的融合,一方面要从政策和资金角度鼓励个体户和私营企业积极参与到零售业之中,另一方面要加强政府对专业零售和批发渠道的管理,发挥零售业和批发业在扩大总需求中的价值作用。
(四)提高我国商贸流通业的创新供给力度
创新可以带动需求扩展,是提升经济效益的重要动力,但凡有着高度发达的商贸流通业,其在商贸流通体制、技术等方面都会进行源源不断的创新,而且之所以能够保持较高的市场竞争力也在于其不断创新的商贸流通组织形式和商业业态。因此,结合我国商贸流通业的发展现状,应该从我国商贸流通业的体制、制度和组织形式进行创新。同时,商贸流通体制和商品资源的组织协调有直接关系,是一个包含了交易制度系统、交易组织系统和交易技术系统的有机体,所以,为了能够有效提升商贸流通业对扩大总需求的引导作用,需要从三个方面提升创新力度:第一是通过交易手段和交易方式的创新来提升交易技术,从而有效提升现代化的流通网络建设,推动商贸流通的标准化和现代化管理水平,提升商贸流通业的物流量和商流量。第二是通过打破地域分割和行政划分来提升交易组织的创新,并在需求和供给的流通社会化发展上,建立统一的市场和统一的组织体系。第三是通过完善的法律法规建设来提高流通制度创新,从制度角度提升流通的活跃度和积极性。
(五)加快我国商贸流通业的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首先应加强我国现代化物流体系的建设,通过物流资源的有效整合来构建更加社会化和专业化的物流企业。并通过专业化改造和资产重组等方式,充分整合并利用现有物流资源,将储运企业和批发企业的改造和重组过程有机结合,打破行业界限,使现代物流体系的建设更加科学合理,从而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流通配送业务。其次是加强我国零售业的结构调整,有效发挥其在商贸流通业中的作用,一方面可以加快零售业的布局调整和优化,按照城乡流通一体化发展构建“中心城市-规模城市-乡镇”的结构模式。另一方面逐步完善零售业业态,实现现代和传统的融合,从而实现多产业的协调发展。最后是提高供应链的专业化和大型化水平,通过供应链的完善使我国商贸流通业各个环节联系更加紧密,将上下游企业的利益与整个利益连接一体,从而实现供应链对于商贸流通业的价值优化。
结论
我国商贸流通业在后危机时代对于扩大总需求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正确理解商贸流通业的价值作用以及主要问题缺陷。并且,从我国现阶段的商贸流通业发展来看,其整体发展水平还无法满足扩大总需求的基本要求,而且流通体制的产业化、现代化、技术化和市场化程度也偏低,流通组织的集团化、集约化程度也较差,所以,要想充分发挥商贸流通业在后危机时代对扩大总需求的引导作用就必须进行市场化改革,实施定向调控和相机调控,从而实现我国稳增长和调结构的互促共进。
参考文献:
1.任保平.发挥商贸流通业在后危机时代扩大总需求中的作用[J].贵州社会科学,2010,5(12)
2.周勇,王菊红.我国商贸流通业价值转移的趋势及可持续发展路径[J].商业经济研究,2015,11(31)
3.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课题组,宋则执笔.我国商贸流通服务业战略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2,32(12)
4.唐未兵,彭涛.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J].经济学动态,2010,3(3)
5.武钰敏.基于全球价值链的我国商贸流通业国际竞争力提升路径探讨[J].商业经济研究,2015,10(30)
6.黄秋菊,景维民.后危机时代中国治理模式提升的策略选择[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