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令娟
内容摘要: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消费的增长情况,消费增长则会推动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两者之间存在必然联系性。当前平滑特性是我国居民消费状态的主要特性之一,为了刺激消费增长,我国消费政策必须兼顾消费者行为习惯和个性需求的差异性,从而有效解决由于消费需求不足所引起的诸多难题,进而有效促进商贸流通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商贸流通业 消费增长 影响
中图分类号:F724 文献标识码:A
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环节之一,商贸流通业的发展状态直接影响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最近几年,我国商贸流通业获得迅速发展,产业结构逐渐优化升级,组织重组、兼并等企业行为模式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促使其不断更新升级。商贸流通连接生产和消费,在促进就业、引导居民消费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商贸流通业在发展中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如产业集中程度不高、地区垄断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商贸流通业对于居民消费增长的积极作用,阻碍了我国经济协调发展。除此之外,由于个体心理或行为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居民消费具有平滑性特征,因此促进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必须兼顾这一特性。在充分考虑居民消费特性的基础上,及时有效的调整产业结构、完善市场机制,才能切实促进我国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和进步。
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与消费现状
(一)我国商贸流通业的基本状况
改革开放后,商贸流通产业的地位逐渐受到关注,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的作用日益显著。截止到2011年,商贸流通业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超过了36%,企业数量由2002年的80余万个增加到2011年的220余万个,企业数量规模日益增长,商贸流通业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产业之一。另外,商贸流通产业的资产规模日益壮大,行业增加值在GDP中所占比重日益提升,2005年—2011年一直保持了10%以上的增长速度,零售和批发增加值由2005年占比7.6%,增加到2011年的16.2%(包括餐饮、住宿等产业),在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等多个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但近年来,随着我国商贸流通业的快速增长,一些问题和矛盾也随之暴露,严重影响产业质量和发展状态。
(二)我国商贸流通业的基本特征
1.产业发展速度快,规模逐渐扩大。首先分析商贸流通产业的规模。改革开放后,我国商贸流通产业经历了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企业数量、实力也与日俱增,1995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约为2.4万亿元,到2011年已突破18万亿元,增长速度惊人。虽然我国居民消费总量涨幅程度巨大,但产业抗风险能力仍然较低。在增长速度方面,我国商贸流通产业增长速度并不稳定,存在波动性。其次,我国流通产业对第三产业贡献巨大,平均贡献率可达40%。2015年,我国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32万亿元,商贸流通产业的日益发展极大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证实了消费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主导地位,商贸流通产业也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之一。
2.流通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商贸流通产业是由多种子产业复合而成的综合性产业,其组成包括零售业、批发业、餐饮业、住宿业等子产业。目前我国商贸流通产业发展速度较快,其各子产业增长速度也趋于稳定,但批发业所占比重较大,零售业及其他行业所占比重较小,甚至出现下滑趋势。这既反映出批发业在我国的传统产业中的地位,也说明零售、住宿、餐饮等行业在市场中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这种内部结构的不合理受制于我国居民当前消费行为和心理状况,同时绝大多数消费者在很大程度上无法改变传统消费理念的束缚和制约。因此我国商贸流通产业在关注整体发展的同时应注重内部结构的调整,充分引导消费者,努力促进消费者消费理念的革新和发展。
3.区域分布不合理。目前我国商贸流通产业地区分布不均,地区差异明显。其中,商贸流通产业在东部地区占有绝对优势,中部与西部则较落后,这种地域差异性反映在构成商贸流通产业的全部子产业中。这种地域差异性也反映出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均衡,地域性的经济不均衡与产业不均衡两者并依存。因此推动我国商贸流通产业的发展,应充分考虑各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问题,从根本上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从而带动商贸流通产业发展。
4.渠道不畅通。渠道是影响消费情况的重要因素之一,广泛通畅的流通渠道,能够有效刺激消费增长;流通渠道一旦闭塞,一部分拥有购买欲望和能力的消费者无法在市场上自由获取自己所需的商品,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无法顺利实现转换,商品的市场价值便无法实现。在当前我国商贸流通业中,部分企业销售模式较为落后,依然采取线下业务获取方式,效率值偏低,忽略了线上流通的高效率性。与此同时,绝大多数企业对于自身流通渠道信息进行保护,企业间的流通资源分享相对匮乏,企业渠道拓展过程容易受到其他企业的制约。因此,拓展渠道,保证流通渠道的通畅性,加强企业间合作是促进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5.流通成本较高。流通成本高也是我国商贸流通产业的一大特性,这对居民消费的实现带来了一定的阻碍。另外,由于人为或体制因素所造成的一部分非必要支出款项称之为体制性成本,这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流通业的负担。一些地区政府为了保护本地区企业商品贸易,采取市场封锁措施,因此存在诸多地方性收费,这就造成各类不适当的行政手段应用,严重阻碍了流通渠道的公平和通畅,例如:农村商品需要经过多次审批,才能在城市中进行自由买卖,给农村劳动者带来了巨大的附加负担;城市中的工业品输入到农村地区,其流通成本偏高,这也成为阻碍农民消费的因素。综上,目前我国商品的综合物流成本偏高,商品流通受阻,商贸流通产业发展也因此受到限制。
6.流通市场不规范。当前,我国商贸流通产业市场不规范,商业信用严重缺失,致使消费者消费心理出现疲软状态,企业对于消费者的心理引导无法产生应有效果,造成商品市场转换困难。目前,与国外相比,我国商贸流通业主体仍有诸多不足,如企业盈利模式简单、没有专业的经营管理人员,商业信用缺失等诸多因素,使得消费者正常购买欲望和消费行为受到影响,企业也因此失去了大量盈利机会。流通市场的不规范,一方面是因为流通类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没有建立对应规范的行业准则;另一方面在于政府在市场引导过程中并没有制定对应规范的制度规章,因此流通市场的规范化有赖于企业对于流通产业认识程度的提高和企业间的深度合作,同时政府必须加强干预,规范市场。
(三)我国消费市场发展态势
当前世界经济依然处在复苏阶段,为了应对这种国际经济形势,加快并实现我国商贸流通业的健康发展成为必然之举。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主力之一,是应对当下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必然要求。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城乡居民消费不再局限于饮食消费,消费领域逐渐丰富,优化着我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因此流通企业应当认清消费的重要性,正视当前消费市场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诸多问题,从而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对企业营销计划做出调整,对应制定针对性企业发展战略,从而在市场中发展和壮大自己。
居民收入稳步增长是促进消费增长的基础。据调查显示,自2001年以来,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一直呈现增长态势,这种态势在2005年后开始显著加快。一直以来,城镇消费水平普遍高于农村,然而自2005年之后这种差距呈现出缩小趋势,这反映了我国农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因此农村消费市场前景广阔。总体说来,我国消费水平相比国外而言依然属于较低水平,这与经济环境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同时也反作用于经济发展,改善和提高居民消费水平需要国家政策扶持。
商贸流通产业影响消费增长的因素与机理
(一)影响因素研究现状
在商贸流通产业的研究领域中,国内外学者研究和分析重点集中在成本控制与流通改善等方面。Mago(2010)通过研究,提出搜寻成本的减少能够改善市场资源配置问题,从而拉动消费,提高社会福利。Anderson(2009)则另辟蹊径,从换货成本角度出发,提出减少消费者的换货成本,可提高产品销量,带动消费增长。Morrison(2011)通过实证分析,证明购物环境对消费者购物欲望的提升有影响作用,动感的音乐、舒适的味觉等因素都可以吸引消费者购物,而绵缓的音乐,不适的味觉则会适得其反。
国内学者对此也做了大量研究,学者赵萍(2008)从改革流通体制的原则等方面为商贸流通产业拉动经济增长提出了具体对策;李正明(2011)认为农村商贸流通产业的不发达才是农村消费水平迟迟不能提升的原因;张先轸(2013)从社会分工致使生产和消费分离方面入手,从优化购物环境、减少退换货成本等方面对商贸流通业可以拉动消费增长的微观功能展开论述。实证分析中,李俊阳(2011)通过偏小最小二乘法,验证了发展商贸流通产业可以有效刺激农村消费水平的增长,增加农村消费支出;贾晓琳(2011)通过Ascauser模型分析,对城乡居民的人均财政收入、支出、整体消费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对提升居民消费水平具有促进和推动作用,可有效扩大内需。另外,政府应当加强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完善相关的基础设施,出台鼓励消费的政策,采取措施促进农村商品流通等。
(二)相关性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消费方式逐渐向“慢消费”转化,消费在国民经济中的拉动作用日益突出。随着流通产业的不断发展,以及其规模的不断扩大、环境的不断改善,我国居民消费情况也随之不断发展,消费结构不断优化,消费金额不断增长。然而现阶段我国商贸流通产业与消费增长之间的相关性研究不多,一般采用VAR模型来分析我国商贸流通产业和消费增长之间的关联性和长期影响程度,借此有效的为我国流通产业调控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VAR模型可以有效测算变量与变量之间的关联性。模型中,商贸流通产值和消费变量分别作为一个量,通过ADF检验对数据的平稳程度进行详细分析,得出结论,两者都是二阶单整,所以可采用VAR模型来证明两者间的相关性。通过检验结果,发现拟合效果较好,特征根倒模数都在1以下,可看出两者之间存在相关性。通过因果关系检验得出结论,商贸流通产值和消费变量间呈因果关系,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对于消费增长的作用非常明显,因此采取措施切实促进商贸流通产业的发展,对于满足消费需求,刺激消费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三)商贸流通产业对消费增长的影响机理
市场经济体制下,商贸流通产业对消费增长的影响大体可以包括以下几点:首先,商贸流通产业的发达程度是消费是否可以实现的重要基础保障之一,只有经过流通环节,才能看出商品的价值是否可以有效实现,缺少流通环节,商品便没有渠道去满足消费者个性需求,因此必须加强商贸流通以促进消费实现。其次,流通产业能够较好的反映消费中出现的问题,其他产品会随着消费者个人收入的改变而改变,流通则会随着这种需求弹性的改变对购买行为进行调整。第三,商贸流通产业的快速发展还直接决定着消费者购买的内容和购买途径,资金只有在流通中才能实现其向商品等生活资料的转变。第四,流通产业的结构可影响消费者对个性化需求的满意程度,商品有效流通能够使得消费水平持续提升。第五,流通产业的持续改革也能够优化资源配置,节约资源,引导消费者建立绿色消费观。
流通产业的规模、成长环境等要素共同对消费增长产生影响。首先,产业规模的不断增加,一方面可以让居民和流通产业增加接触机会,提高居民消费率,还可使得消费信息更加透明公开。各类商业业态的出现,引导更多个性化消费点,使得商品市场更加繁荣。其次,流通产业的快速发展,经营效益的提升,可有效提高流通效率,从而节约流通成本,解决因流通成本高而造成的商品或服务价格抬升现象。物美价廉不再是不可能,随着产品的不断增加,产品种类和档次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商家不但重视商品包装,还关注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这都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再者,流通产业环境优劣决定了其发达水平,通过环境的优化改善可以解除消费安全中的隐患,以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商家通过创新手段,提高自身的经营水平,从而刺激消费需求,其采取的多种多样的促销和推广活动,可以增加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最终,商贸流通产业效率的提升可减少流通成本,从而间接提高消费者收入,推动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发生。
商贸流通产业促进消费增长的宏观调控政策和保障措施
(一)商贸流通产业促进消费增长的宏观调控政策
1.确定流通产业的主导地位。随着我国流通体制不断改革,商贸流通业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我国应进一步整合流通资源改变流通渠道行政化的局面,为流通产业的发展奠定基础。首先,应当从国家层面入手,尽快打破传统的部门分割局面,打破地区封锁,逐渐形成城乡一统的大流通市场。另外应注重建设正规化、大规模企业集团,加快实现流通重组步伐。其次,继续推进家电下乡工程等措施,凭借信息技术的支撑及科技创新的发展,建立并提升商贸流通体系,尤其要关注农村流通产业的发展,加强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经营环境,鼓励城市资本向农村流动,合理调配和调动农村商业资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农村和城市流通市场要加强互相学习和交流,通过多种联营、代理等方式,输出自己的服务。区域原因是制约我国商贸流通业高速发展的因素之一,主要是因为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在此种情况下,应该大力推进我国中西部地区农村流通网络的建设,健全农村产品与原材料流通体系,切实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农村商品化、城镇化建设的进程。
2.加快法制建设以健全流通市场。目前,我国商品流通环节与产业内部的诸多区域仍然处于空白状态,比如农村基础设施陈旧落后、流通渠道缺少规范、农村商品进入城市市场的安全监管缺失等。政府应在消费服务业领域尽快出台并健全相关的规范制度,确保流通业市场的有序发展,并及时作出调整,防止市场垄断现象,不断提升中小流通企业的地位。
3.推广流通技术并开发多种消费形式。国家应当关注新型技术密集型的流通领域的发展,如智能传感器的应用,针对有能力的企业,依托规模经济和自主创新;对于中小企业则应更多尝试电子商务中的B2B平台和网络技术的应用。另外,应当注重利用先进技术、加强政府沟通,做到信息共享,提升企业技术的推广能力。电子商务日益延伸到当前消费者的需求中,流通企业一方面巩固传统的购物形式,另一方面应该大力推广各种网络商务形态,以适应现代新型消费购物模式。
(二)保障措施
1.迎合消费者多样化需求建立特色商业。商品特色区域可以表现区域性的文化、品味等元素,是一种集购物、餐饮、休闲功能为一体的区域,主要功能在于引导消费者购物,将消费者体验和具有特色的区域历史文化相结合,结合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引导并促进消费,有效提升城市形象的同时,促进区域竞争力的发展和提高。建立商贸流通特色区域必须坚持科学的构建体系,结合当地发展的实际情况,逐渐优化区域的内部流通结构,促进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共同发展。
2.提供专业化、差异化产品满足消费者需求。为了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企业应该通过建立诸多的连锁产品或专卖店等方式,为消费者提供专业化、差异化的产品,在商贸流通中要建立起统一的经营理念,对于中小型分散经营的产品与服务应当通过专业化的经营来提升其效应,确保其经济效益的增长。专卖店或者连锁店的主要特征是其“专”,因此应把产品的定位和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完美结合,由服务人员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特色化的服务,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促进消费促进流通业的发展。
3.线上线下经营模式相结合。传统的商贸流通业通常是线下经营,为了方便消费者购买商品或所需的服务,可以为其提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经营模式。线上经营模式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经营成本,节省物流、人力成本支出,并实现时间和空间上的突破,保证消费者能够随时随地利用互联网选购所需商品。在实体企业的基础上,应充分利用电子信息技术,通过电子商务来完成商品和服务的线上交易。这样的交易方式不但为企业提供自助式开放平台,同时为消费者提供了更为便捷的购物渠道,充分兼顾了消费者的偶然购买欲望。
4.全面推进区域化商贸流通业的完善和发展。当前,虽然我国农村居民的自我消费意识不断提高,但其消费行为很容易受到从众心理和攀比心理的影响,有些属于盲目消费,并不代表其实际收入水平。农村居民在消费时不得不考虑到一些问题,如不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越来越高的子女教育资金等,这都成为限制农村消费增长的重要因素,导致其在消费行为中持谨慎态度,无法与城市相比。与之不同的是,城市居民消费则有明显的超前意识,一些处于中等收入水平居居民家庭可能选择贷款买车、买房,或使用信用卡购物,这说明城市居民更加注重其个性化需求。因此商贸流通企业应当根据消费者行为及其心理因素影响方式的不同,来采取不同措施,多方面促进消费的发展,并关注消费者行为及心理变化,及时作出正确的市场定位。同时,政府应不断完善相关社会保障制度,让农民“敢消费”,以确保商贸流通产业的健康发展。
结论
综上所述,二十一世纪,是商业经济及流通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流通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纽带,商贸流通业的高速发展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为了促进商贸流通业的健康发展,必须明确商贸流通业发展和消费增长之间的关系,即前者的发展有助于带动消费增长,而后者的增长有利于刺激商贸流通的发展壮大。同时,在发展中必须要考虑消费者的行为和心理状态,并制定专业化的商品策略,建立专业的商贸区域来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利用现代的电子信息技术来实现实体和虚拟经济体的运营,并依据农村和城市各自的消费特点,有针对性的制定商品流通差异化策略,同时,政府完善各种社会保障措施,以推动区域商贸流通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增长。
参考文献:
1.张超群,田加震,朱昊,王辉,刘亚清.山东省商贸流通业物流配送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市场,2015(50)
2.郝正亚,王菊红.中西部区域商贸流通业促进新兴产业承接问题思考[J].商业经济研究,2015(35)
3.熊曦,柳思维.流通业发展与居民消费需求的匹配度——以全国各省(区、市)的数据为例[J].中国流通经济,2015(9)
4.李秀蕊.我国商贸流通业自主品牌培育发展思路[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5(22)
5.杨中柱.以“六个走在前列”推动长沙商贸流通业又好又快发展[J].改革与开放,2014(1)
6.任保平.中国商贸流通业发展方式的评价及其转变的路径分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2(8)
7.唐绮遥,彭建良.新农村物流发展影响因子的灰色关联分析——以杭州市属7县(市、区)为例[J].浙江农业学报,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