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学生课中化学有效学习的策略研究

2016-04-19 04:52胡君锋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6年3期
关键词:有效学习导学案普通高中

胡君锋

【摘要】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的深入开展,如今的课堂教学较以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以及由此引发的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上,更重要的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带来的学生的学习生活及学习效率的全面提高。本文在对有效学习的理论进行探讨的基础上,对当前学生在化学课堂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低效或无效行为,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并就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应如何转变教学方式,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等问题进行了较充分的论述,旨在提高新课改下化学课堂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积极有效地学习,全面提升教师的教学生活与学生的学习生活。

【关键词】普通高中 课中 有效学习 策略研究 导学案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130-02

改变学习方式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是课改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和深入,教师对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认识已经跨越理念走向行动,从盲目尝试到有序运作,从注重形式到讲求实效。如何真正让学生的行为、认知、情感参与到合作探究中来,使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具有实效,这是大家十分关注的问题。而“导学案导学”是以“学案”为依托,以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目的,注重学法指导的教学策略体系。

新课改的目的就是使学生有效学习,最大可能地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性,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使学生真正做到主动学习、乐于学习、善于学习、有效学习,使教师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行为”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行为”服务(即“教法”要为“学法”服务),从而实现教学有效性,学习有效性的目标。

为了了解普通高中学生学习现状,课题组对高二理科班进行了主要针对学生对教师教学教法评价情况等方面进行抽样调查,其中最关键环节课中学习情况不容乐观。

一、问卷调查

此次调查主要以问卷形式进行,为了使调查结果更具有客观性、真实性和代表性,问卷主要是结合现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和化学学科特点进行设计的,有选择题和问答题两种形式。

调查结果表明:整体来看,学生听课时思维不够活跃,影响了思维能力的训练,听课方式方法不利于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所以必须通过改变目前存在的这种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才能提高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我们认为,提高课堂有效学习的策略很多,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通过编写使用导学案与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包括导学案的编写使用、小组构建、小组评价和小组奖励等策略的研究。

课中通过导学案导学的方式进行,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能力和主动参与课堂的能力,发现和鼓励学生独立创见,形成了普通高中化学有效学习策略方案。

二、普通高中化学有效学习策略方案

1.建立学习小组

(1)成立有效学习小组

有效学习可以小组为基本单位进行教学活动的,构建有效学习小组是进行有效学习活动的组织前提。有效学习小组在构成上要求小组成员的性别、学业成绩、智力水平、个性特征、家庭背景等方面有着合理的差异,使每个小组成为全班的缩影或截面:这样构建的有效学习小组才能“组内异质,组间同质”。

小组长要组织小组成员利用好自主自习,要负责维持本组同学的学习纪律,做好小组的评价工作:明确组长的责任和作用;定期召开小组长会议;适时地肯定、表扬、激励。

总之,只有把学习小组建设好了,合作与交流才会真正的发挥作用,学生有效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才能达到。

(2)小组评价

小组评价是对小组合作过程和学生合作表现的监控,是促进合作小组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课堂教学中的小组评价包括小组之间的互评、小组自评和教师评价。

小组自评和教师评价两者各有侧重。小组自评侧重于组内个体之间的互评,教师评价基于教师对小组群体之间的观察、比较、甄别,偏重于对有效的小组合作模式和行为的肯定、褒扬。通过他人的评价,使学生获得合作学习时行为表现方面的反馈信息,并经过反复对照,使积极的行为得到强化,不当的行为得到纠正。这样可使每位学生的自我意识得以发展,能够朝着小组期望和教师期望的合作目标迈进。

(3)小组奖励

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同时也将其作为学习评价的最终目标和尺度。它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以小组总体成绩决定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奖励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采用口头表扬、经验介绍、颁发证书,授予小组荣誉称号等。通过奖励使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有价值的,是能得到认可的,激发学生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开发他们的潜能,乐意为共同的学习目标而努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合作技能。

2.导学案的编制及使用

导学案是实施学生有效学习课堂的抓手,是指导学生有效学习的指南针和路线图。需要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一要能在学生的预习中起到导航的作用,帮助学生对预习的知识进行梳理理解,二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对知识重新“翻译”,设计出学生易于接受易于学习的导学案。因此,导学案的设计不仅要条理清楚、由简到难、循序渐进、提炼知识,而且教师要转变角色,站在学生的认知基础和理解水平上进行设计。

导学案有效的评价是促进师生热情参与、积极主动的动力。首先,教师要每节课对学生的导学案进行评定,对预习到位、书写规范、双色笔使用、纠错认真的学生进行表扬并在班级展示学案,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大有帮助。其次,每周评出优秀完成导学案之星,给予鼓励,引起学生高度的重视,从而使每位同学都能积极主动完成导学案,若能进行量化评定效果更好。

3.课后提升

(1)作业布置

精选习题,或布置实践性、实验性、指导阅读性等作业,进行拓展训练,帮助学生巩固、拓展、提高。实行分层次布置,分必做题和选做题,体现教学内容的层次,适合思维能力层次不同的学生。

(2)反思

根据学生作业批阅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查漏补缺;学生修改错题。教师要善于总结,积极撰写教学反思,反思“学案”的设计,将不合理的部分修正,供以后参考。

三、评价体制

评价是引领、是促使学生有效学习的法宝。要使课堂上学生能长期的保持“善于交流,勇于展示,敢于质疑.的积极状态,就必须要做好评价工作。为此特制定导学案使用的学生个人和学习小组的评价制度:

1.学生个人的评分:以下三项分数之和为学生个人的评价得分

(1)导学案得分。(2)课堂展示与质疑得分有:课程堂展示、对抗质疑这两项。(3)考试成绩得分。

2.学习小组的评分:以下两项得分之和为小组评价得分

(1)该小组每一个学生的得分之和。

(2)在课堂上,小组中有学生做与学习无关的事,说与学习无关的话等影响课堂学习的行为需酌情扣分。

四、成绩汇总和奖励

学生个人成绩和小组成绩由班长当天汇总,个人成绩前十名和小组成绩前三在班级公布,予以表扬。

上述成绩每周、每月均要由班长汇总公布,并将个人成绩前十名的同学和小组成绩前三名的学习小组予以表扬。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理念。我们必须立足于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实现有效的,高质量的互动,从而达到真正的有效、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 贺诚.《让学习更有效:高中新生第一课》[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2] 刘电芝.《学习策略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3] 周国韬,张林.《中学生学习策略量表编制的研究》.心理学探新,2002,3:48-52.

猜你喜欢
有效学习导学案普通高中
普通高中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高中:普通与特色同步发展
教育部要求各地防止建设大规模普通高中
高中文综学科学习方法的中学生视角分析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
撑一支竹篙 向更深处漫溯
浅谈如何提高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效性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小学数学课堂中小组有效学习的研究